一种心外科护理用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506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外科护理用引流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外科护理用引流器。



背景技术:

负压引流器是心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其作用在于引流出术后胸腔内分泌的积液,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几率,促进细胞新生,加快伤口愈合。目前常见的负压引流器一般采用负压引流球或者压力泵作为负压源,前者需要人力操作,不但压力不稳定,且无法连续操作,应用范围窄,后者可持续提供负压,但压力难以控制,可靠性差,且能耗高;同时,目前的引流管大多采用水囊或气囊来防止引流管脱出,而此类方法不仅操作复杂,更是存在安全隐患,若气囊破裂,水或空气会进入胸腔内,危及患者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外科护理用引流器,其目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可调的负压源,解决目前的引流器存在的难以控制,可靠性差,能耗高等问题,杜绝传统防脱部件漏水漏气的安全隐患,防止引流管从体内脱出,避免组织受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心外科护理用引流器,包括引流管1、导流管2、引流腔3、收集瓶Ⅰ4、收集瓶Ⅱ5、负压管6、支架、负压装置7、固定轴Ⅰ8、固定轴Ⅱ9、转轴10、链轮11、步进电机12;

所述的引流管1包括体内置入管13、防脱拱起14、体外管15、固定器16,所述的体内置入管13前段均匀分布着引流孔,体内置入管13后段设有防脱拱起14,体内置入管13与体外管15相连,体外管内15设有逆止阀17,所述的固定器16设置在体外管15上;

体外管15通过二通管18与导流管2相连,导流管2和负压管6分别与引流腔3上部连通,引流腔3底部正对导流管2处设有出液口Ⅰ19,另一边设有出液口Ⅱ20,出液口Ⅰ19与出液口Ⅱ20分别连接收集瓶Ⅰ4和收集瓶Ⅱ5,出液口Ⅰ19设有阀门Ⅰ21;

负压管6与负压装置7相连,所述的负压装置7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的支架包括固定座22和竖杆23,所述的竖杆23竖直固定在底座22上,竖杆22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有固定轴Ⅰ8、转轴10、固定轴Ⅱ9,转轴10通过连杆Ⅰ24与连杆Ⅱ25固定在固定轴Ⅰ8与固定轴Ⅱ9之间,转轴10与竖杆23连接处设有轴承,转轴10通过链轮11与步进电机12相连,步进电机12与步进驱动器57相连;

所述的负压装置7包括外环26和内盘27,外环26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轴Ⅰ8与固定轴Ⅱ9相连,所述的外环26上部设有负压管接口28,外环26下端设有出水管29,出水管29与储水杯30相连,外环26内表面设有永磁铁层31,所述的内盘27被出气槽32分隔为负压腔Ⅰ33与负压腔Ⅱ34,负压腔Ⅱ34内注入水,负压腔Ⅰ33上部对应负压管接口28处设有进气口Ⅰ35,负压腔Ⅱ34的下部设有进气口Ⅱ36,所述的进气口Ⅱ36与进气口Ⅰ35关于转轴10对称,进气口Ⅰ35与进气口Ⅱ36上设有防漏盖37,负压腔Ⅰ33上部设有加水口38,转轴10穿过内盘27中部,负压腔Ⅰ33与负压腔Ⅱ34通过下水口Ⅰ39与下水口Ⅱ40相连,下水口Ⅰ39与下水口Ⅱ40上分别设有阀门Ⅱ41与阀门Ⅲ42,负压腔Ⅰ33与负压腔Ⅱ34上设有与出气槽32相连的出气管43,出气管43内设有防漏塞44。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脱拱起14分为至少四个拱起瓣45,拱起瓣45间设有硅胶膜46,拱起瓣45展开为灯笼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器16包括固定块47、翻盖48、按钮49、医用胶布50,固定块47底部设有医用胶布50,翻盖48一侧铰接在固定块47上,另一侧与固定块47锁紧,所使用的锁紧结构为现有的反弹自锁结构,翻盖48和固定块47上留有放置体外管15的通孔。

进一步地负压管6接口与进气口28连接处设有密封圈51。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漏盖37包括基座52、金属盖53、弹性密封片54,所述的基座52上铰接有金属盖53,金属盖53上设有弹性密封片54,金属盖53材质为铁磁性金属。

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气管43与出气槽32相连的一端设有通孔55,另一端设有封口,所述的通孔直径小于防漏塞44的直径,出气管43管壁上设有气孔56,防漏塞44与出气管43之间有间隙,负压腔Ⅰ33与负压腔Ⅱ34分别设有至少四个出气管43。

进一步地,所述的收集瓶Ⅰ4、收集瓶Ⅱ5与储水杯30上均设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水口数量至少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加水口38上设有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利用水的重力作为负压源,可连续稳定地提供负压,提供的负压大小可通过调节下水口处的阀门开关来调节,可靠性强,操作简便,采用步进电机驱动,能耗小。

2.引流管前段设有多个引流孔,避免引流管堵塞,同时避免引流管吸附在组织上造成创伤,引流管上设有灯笼形防脱落装置,使用时只需拉开拱起,无须注水或注空气,操作简便,同时不存在漏水或漏气的安全隐患。

3.方便更换收集瓶,更换收集瓶时无须中断引流,并且能精确地读出流出液体的体积,以方便对治疗情况作出准确判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负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脱拱起非工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固定器结构图;

图5为负压管接口与进气口连接示意图;

图6为出气管与防漏塞的剖面图;

图中:1-引流管、2-导流管、3-引流腔、4-收集瓶Ⅰ、5-收集瓶Ⅱ、6-负压管、7-负压装置、8-固定轴Ⅰ、9-固定轴Ⅱ、10-转轴、11-链轮、12-步进电机、13-内置入管、14-防脱拱起、15-体外管、16-固定器、17-逆止阀、18-二通管、19-出液口Ⅰ、20-出液口Ⅱ、21-阀门Ⅰ、22-固定座、23-竖杆、24-连杆Ⅰ、25-连杆Ⅱ、26-外环、27-内盘、28-负压管接口、29-出水管、30-储水杯、31-永磁铁层、32-出气槽、33-负压腔Ⅰ、34-负压腔Ⅱ、35-进气口Ⅰ、36-进气口Ⅱ、37-防漏盖、38-加水口、39-下水口Ⅰ、40-下水口Ⅱ、41-阀门Ⅱ、42-阀门Ⅲ、43-出气管、44-防漏塞、45-拱起瓣、46-硅胶膜、47-固定块、48-翻盖、49-按钮、50-医用胶布、51-密封圈、52-基座、53-金属盖、54-弹性密封片、55-通孔、56-气孔、57-步进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6所示,所述的心外科护理用引流器,包括引流管1、导流管2、引流腔3、收集瓶Ⅰ4、收集瓶Ⅱ5、负压管6、支架、负压装置7、固定轴Ⅰ8、固定轴Ⅱ9、转轴10、链轮11、步进电机12;所述的引流管1包括体内置入管13、防脱拱起14、体外管15、固定器16,所述的体内置入管13前段均匀分布着引流孔,积液可以从多个引流孔进入引流管1,防止堵塞,避免引流管1吸附在周边的器官组织上,体内置入管13后段设有防脱拱起14,所述的防脱拱起14分为至少四个拱起瓣45,拱起瓣45间设有硅胶膜46,拱起瓣45展开为灯笼形,体内置入管13与体外管15相连,防脱拱起14卡置于肋骨间,可防止引流管1脱落,体外管内15设有逆止阀17,可防止积液回流造成感染,设置在体外管15上设有固定器16,所述的固定器16包括固定块47、翻盖48、按钮49、医用胶布50,固定块47底部设有医用胶布50,翻盖48一侧铰接在固定块47上,另一侧与固定块47锁紧,所使用的锁紧结构为现有的反弹自锁结构,翻盖48和固定块47上留有放置体外管15的通孔,按压按钮49即可将翻盖打开。

体外管15通过二通管18与导流管2相连,导流管2和负压管6分别与引流腔3上部连通,引流腔3底部正对导流管2处设有出液口Ⅰ19,另一边设有出液口Ⅱ20,出液口Ⅰ19与出液口Ⅱ20分别连接收集瓶Ⅰ4和收集瓶Ⅱ5,出液口Ⅰ19设有阀门Ⅰ21,被抽出的积液首先进入收集瓶Ⅰ4中,待收集瓶Ⅰ装满后自动流入收集瓶Ⅱ5,收集瓶Ⅰ4、收集瓶Ⅱ5设有刻度,能精确地读出流出液体的体积,以方便对治疗情况作出准确判断。

负压管6与负压装置7相连,所述的负压装置7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的支架包括固定座22和竖杆23,所述的竖杆23竖直固定在底座22上,竖杆22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有固定轴Ⅰ8、转轴10、固定轴Ⅱ9,转轴10通过连杆Ⅰ24与连杆Ⅱ25固定在固定轴Ⅰ8与固定轴Ⅱ9之间,转轴10与竖杆23连接处设有轴承,转轴10通过链轮11与步进电机12相连,通过步进驱动器57对步进电机12的脉冲频率及转动角度进行设置,使转轴每隔一段时间顺时针旋转180°。

所述的负压装置7包括外环26和内盘27,内盘27材质为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外环26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轴Ⅰ8与固定轴Ⅱ9相连,所述的外环26上部设有负压管接口28,负压管6接口与进气口28连接处设有密封圈51,负压管6与负压管接口28相连。

所述的内盘27被出气槽32分隔为负压腔Ⅰ33与负压腔Ⅱ34,负压腔Ⅰ33上部对应负压管接口28处设有进气口Ⅰ35,负压腔Ⅱ34的下部设有进气口Ⅱ36,从而使负压管6与两个负压腔相通,负压腔Ⅰ33上部设有加水口38,从加水口38向负压腔内注入水,水位不得超过气孔56的位置,转轴10穿过内盘27中部,转轴10转动时会带动内盘27转动相同的角度,负压腔Ⅰ33与负压腔Ⅱ34通过下水口Ⅰ39与下水口Ⅱ40相连,内盘27转动时负压腔Ⅰ33与与负压腔Ⅱ34内的水通过下水口Ⅰ39与下水口Ⅱ40在负压腔Ⅰ33与负压腔Ⅱ34之间进行流动,处于上部的负压腔内的水向下流动时,处于下部负压腔内的空气通过出气管43排出,从而在处于上部的负压腔内产生负压,进而在引流腔3内制造负压,下水口Ⅰ39与下水口Ⅱ40上分别设有阀门Ⅱ41与阀门Ⅲ42,可以通过控制阀门Ⅱ41与阀门Ⅲ42的开关对水下流的速度进行控制,从而控制产生负压的大小。

外环26下端设有出水管29,内盘27在转动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水漏出,漏出的水可以通过出水管29排出,出水管29与储水杯30相连,储水杯30上设有刻度,可以读出漏出水的体积,负压腔Ⅰ33上部设有加水口38,所述的加水口38上设有密封盖,可以通过加水口38加入等量的水,保证水的体积稳定。

进气口Ⅰ35与进气口Ⅱ36上设有防漏盖37,所述的防漏盖包括基座52、金属盖53、弹性密封片54,所述的基座52上铰接有金属盖53,金属盖53上设有弹性密封片54,金属盖53材质为铁磁性金属,外环26内表面设有永磁铁层31,永磁铁层31可以将金属盖53牢牢地吸引盖在基座52上,避免在内盘27转动的过程中水漏出,负压管接口28附近不设有永磁铁,金属盖53受重力作用自动打开。

负压腔Ⅰ33与负压腔Ⅱ34上设有与出气槽32相连的出气管43,出气管43内设有防漏塞44,所述的出气管43与出气槽32相连的一端设有通孔55,另一端设有封口,所述的通孔直径小于防漏塞44的直径,出气管43管壁上设有气孔56,防漏塞44与出气管43之间有供防漏塞滑动的间隙,在内盘27转动的过程中,防漏塞44会在重力作用下在出气管43内滑动,旋转到上方的防漏塞44可以堵住通孔55和气孔56,防止水渗出,旋转到下方的防漏塞44可以露出通孔55和气孔56,旋转到下部时负压腔内的空气排出,负压腔Ⅰ33与负压腔Ⅱ34分别设有至少四个出气管4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将体内置入管13置入患者体内,通过固定器16将体外管15的位置固定,从加水口38向负压腔内加入水,水位不得超过气孔56的位置,使进气口Ⅱ36与负压管接口28相通,将充满水的负压腔Ⅱ34旋转到上方,负压管接口28附近不设有永磁铁,金属盖53受重力作用自动打开,使负压管6与负压腔Ⅱ34相通,通过步进驱动器57对步进电机12的脉冲频率及转动角度进行设置,使转轴10每隔一段时间顺时针旋转180°,内盘27转动时,永磁铁层31可以将金属盖53牢牢地吸引盖在基座52上,避免在内盘27转动的过程中水漏出,防漏塞44会在重力作用下在出气管43内滑动,此时,负压腔Ⅱ34内的防漏塞44可以堵住通孔55和气孔56,防止水渗出,旋转到下部时负压腔内的空气排出,打开下水口上的阀门,水开始自动下落,所需负压的大小通过调节打开下水口口的个数来控制,在气压的作用下,负压腔Ⅱ34内产生负压,将患者胸腔内的积液引入收集瓶Ⅰ4中,水通过下水口流入处下方的负压腔Ⅰ33内,此时负压腔Ⅰ33内的防漏塞44不堵塞通孔55和气孔56,负压腔Ⅰ33内的空气通过出气管43进入出气槽32后排出装置外,一段时间后内盘27转动180°,将充满水的负压腔Ⅰ33旋转到上方,如此循环,可以不间断地产生负压,待收集瓶Ⅰ4装满后自动流入收集瓶Ⅱ5,更换新瓶时只需将阀门Ⅰ21关闭,更换新的收集瓶即可,内盘27在转动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水漏出,漏出的水可以通过出水管29排出,出水管29与储水杯30相连,储水杯30上设有刻度,可以读出漏出水的体积,可以通过加水口38加入等量的水,保证水的体积稳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的流动产生负压,通过步进电机驱动,解决了目前的引流器存在的难以控制,可靠性差,能耗高等问题,杜绝传统防脱部件漏水漏气的安全隐患,防止引流管从体内脱出,避免组织受损。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