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贴式艾灸器。
背景技术:
在中医理疗器械技术领域,有用艾柱为主熏灸穴位以治病或养生保健的中医针灸疗法,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因此艾灸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的各大科室。
现有技术中,悬灸通常是艾条悬空,离开皮肤1-2厘米施灸,可贴式艾灸器不论是支架悬挂夹式,还是手持式可贴式艾灸器,都是将艾条燃烧一头朝下对准体位皮肤,艾灸时需要专业人员专业操作,悬灸者需要将一手指置于穴位旁边用来感知患者的温度舒适度,这种方式非专业人员很容易由于手累或抖动将燃烧的艾头直接灼伤穴位或艾灰掉落烫伤人体皮肤。现有的悬灸方式有的器械庞大不利于携带,使用成本高,不利于推广,有的是不利于稳定悬灸,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贴式艾灸器,可以实现直接立于患者的身体上,不需要悬空握持可贴式艾灸器,且能够集中艾条热力,实现燃烧艾头朝上的安全的悬灸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贴式艾灸器,包括底座、艾柱和艾柱固定槽,所述底座内部设有空腔,所述艾柱固定槽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艾柱的下端插接于所述艾柱固定槽内,所述艾柱内部设有往艾柱两端延伸的中央通孔,且所述中央通孔的位置与所述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底座设有若干导烟孔,所述导烟孔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中央通孔的两端均与外部相通;所述底座的外底面设有不干胶贴纸。
所述可贴式艾灸器的工作原理在于:操作者将艾柱的上端点燃后,将底座通过不干胶纸贴于患者的穴位上。艾柱燃烧产生的艾烟从艾柱的中央通孔下排并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底座的空腔内,艾烟聚集在空腔内后从导烟孔排出,对患者对应的穴位进行熏灸。这样的立式艾灸形态,可将热能从艾柱的中央通孔最大程度传导到底部体位,增加艾灸效能。本实用新型的可贴式艾灸器在保证艾灸效能的前提下,既不用如传统艾灸一般需要用手悬空握持艾柱,又不需将艾柱燃烧的一端向着患者的身体,有效避免悬灸中燃烧端直接对准皮肤可能产生燃烧中的灰烬跌落灼伤患者身体的隐患。使用更加方便、安全。通过不干胶贴纸将底座贴在患者的身上,从而使得整个可贴式艾灸器稳固地贴敷在患者的身上,有效避免患者的身体移动导致可贴式艾灸器脱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艾柱固定槽贯穿设置于所述顶板的中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艾柱防护套,所述艾柱防护套套设在所述艾柱的外部。所述艾柱防护套的设置使得艾柱燃烧过程产生的灰烬在脱落时会自然收纳在艾灸防护套内,有效防止艾柱燃烧的灰烬跌落至人体发生烫伤。可贴式艾灸器使用完毕后,操作者可将艾柱防护套倾斜一定角度将灰烬倒出即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顶板和艾柱固定槽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艾柱的下端和所述艾柱固定槽的内壁之间设有锡纸层。所述锡纸层的设置目的在于当艾柱燃烧到下端时,锡纸层可以有效隔断艾柱与底座的热传导,从而使得艾柱的下端会逐步熄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腔内设置姜、蒜或盐。当空腔内设置姜、蒜或盐时,利用所述可贴式艾灸器可以实现隔姜灸、隔蒜灸或隔盐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可贴式艾灸器在保证艾灸效能的前提下,既不用如传统艾灸一般需要用手悬空握持艾柱,又不需将艾柱燃烧的一端向着患者的身体,有效避免悬灸中燃烧端直接对准皮肤可能产生的燃烧中的灰烬跌落灼伤患者身体的隐患。使用更加方便、安全。通过不干胶贴纸将底座贴在患者的身上,从而使得整个可贴式艾灸器稳固地贴敷在患者的身上,有效避免患者的身体移动导致可贴式艾灸器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底座和艾柱固定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艾柱防护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可贴式艾灸器,包括底座4、艾柱1和艾柱固定槽3,所述底座4内部设有空腔,所述艾柱固定槽3底部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艾柱1的下端插接于所述艾柱固定槽3内,所述艾柱1内部设有往艾柱1两端延伸并两端均与外部相通的中央通孔11,且所述中央通孔11的位置与所述通孔9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底座4设有若干导烟孔5,所述导烟孔5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底座4的外底面设有不干胶贴纸8。
所述可贴式艾灸器的工作原理在于:操作者将艾柱1的上端点燃后,将底座4通过不干胶贴纸8贴在患者的穴位上(撕开不干胶贴纸表面的胶纸部分,将不干胶贴在患者的身体上即可)。艾柱1燃烧产生的艾烟从艾柱1的中央通孔11下排并通过所述通孔9进入所述底座4的空腔内,艾烟聚集在空腔内后从导烟孔5排出,对患者对应的穴位进行熏灸。这样的立式艾灸形态,可将热能从艾柱的中央通孔最大程度传导到底部体位,增加艾灸效能。本实用新型的可贴式艾灸器在保证艾灸效能的前提下,既不用如传统艾灸一般需要用手悬空握持艾柱,又不需将艾柱燃烧的一端向着患者的身体,有效避免悬灸中燃烧端直接对准皮肤可能产生燃烧中的灰烬跌落灼伤患者身体的隐患。使用更加方便、安全。通过不干胶贴纸将底座贴在患者的身上,从而使得整个可贴式艾灸器稳固地贴敷在患者的身上,有效避免患者的身体移动导致可贴式艾灸器脱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4的顶部设有顶板10,所述艾柱固定槽3贯穿设置于所述顶板10的中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艾柱防护套6,所述艾柱防护套6套设在所述艾柱1的外部。所述艾柱防护套的设置使得艾柱燃烧过程产生的灰烬在脱落时会自然收纳在艾灸防护套内,有效防止艾柱燃烧的灰烬跌落至人体发生烫伤。可贴式艾灸器使用完毕后,操作者可将艾柱防护套倾斜一定角度将灰烬倒出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底座4的顶部设置一个向上延伸的柱体12,艾柱防护套6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与所述柱体12相匹配的套柱61,艾柱防护套6通过套柱61套设在所述底座4的柱体12上,从而实现套设于所述艾柱的外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座4、顶板10和艾柱固定槽3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艾柱1的下端和所述艾柱固定槽3的内壁之间设有锡纸层2。所述锡纸层的设置目的在于当艾柱燃烧到下端时,锡纸层可以有效隔断艾柱与底座的热传导,从而使得艾柱的下端会逐步熄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腔内设置姜、蒜或盐。当空腔内设置姜、蒜或盐时,利用所述可贴式艾灸器可以实现隔姜灸、隔蒜灸或隔盐灸。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