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内翻关节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4499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脚内翻关节矫正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矫正脚内翻的装置。



背景技术: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常见的先天性足畸形,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由足下垂、内翻、内收三个主要畸形综合而成,临床医学中,治疗先天性马蹄足内翻最好的保守治疗方案是ponsetio方法,采用石膏矫正器校正后,再正确穿戴足外展矫形器2-4年即可。如果不应用足外展矫正器则复发率高达80%。痉挛性脑瘫患儿和中风偏瘫的患者,由于下肢的部分肌肉麻痹和肌张力增高的原因,导致踝足部内侧肌群过强,足部形成下垂足、内翻、内旋等畸形,影响了下肢的站立行走和功能锻炼。由此可见足外展矫形器对脚内翻足矫正的重要性。

目前,足外展矫形器多采用Dennis-brown足外展矫形器,该矫形器主要是由皮质的鞋子和钢制的横杆两部分组成,它的优点是坚固耐用,容易穿脱,缺点是重量大、易脱落,同时限制健侧下肢,患者不能站立和行走,从而影响到矫正效果。还有一种矫形器是踝足矫正器,但是由于踝足矫形器的足部外展力不足,治疗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脚内翻关节矫正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脚内翻关节矫正器,包括小腿定位部件和足部定位组件,所述小腿定位部件和足部定位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对脚内翻关节进行矫正的内翻矫正角度调节组件,小腿定位部件的底端与内翻矫正角度调节组件的顶端固定连接,足部定位组件的顶端与内翻矫正角度调节组件的底端连接。

上述脚内翻关节矫正器,所述内翻矫正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倒U型调节支架、带侧翼的轴承座以及用于末端对准踝关节的踝关节转轴;所述调节支架和轴承座上下相对设置,调节支架的侧壁底端与轴承座的侧翼之间通过内翻转轴铰接;所述踝关节转轴的一端穿过轴承座后通过螺母紧固,内翻转轴与踝关节转轴垂直设置。

上述脚内翻关节矫正器,踝关节转轴朝向踝关节的末端设置有踝关节支撑垫。

上述脚内翻关节矫正器,所述内翻矫正角度调节组件中还设置有活动前座以及固定后座;所述固定后座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在调节支架的顶壁后端,所述活动前座的两端通过螺栓与轴承座的侧翼顶端固定连接,活动前座与固定后座之间通过内翻矫正调节螺钉连接。

上述脚内翻关节矫正器,所述小腿定位部件为L型折弯杆,L型折弯杆的水平段通过配装的螺栓螺母组件固定设置在倒U型调节支架的顶壁上。

上述脚内翻关节矫正器,所述L型折弯杆的竖直段上设置有绑定小腿的小腿捆扎带。

上述脚内翻关节矫正器,所述足部定位组件包括U型脚踏板,脚踏板的一侧与踝关节转轴连接,脚踏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绑定足部的脚部捆扎带。

上述脚内翻关节矫正器,所述踝关节转轴上固定设置有脚踏板调节件,脚踏板调节件为平板状结构,脚踏板调节件和脚踏板的侧壁上设置有相配装的若干自上而下的安装孔,脚踏板调节件和脚踏板通过穿过安装孔的螺栓螺母组件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治疗脚内翻疾病,能够长期有效的控制足部的下垂足、内翻、内旋等畸形,保持足部良好的外展,同时增强踝关节稳定性,减轻肌张力,增强行走的速度及步幅,改善步态功能,促进脚内翻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对称设置,适用于左脚或右脚内翻;采用高度和角度可调结构以及弹性绑定方式进行固定,可使本实用新型与患者小腿和踝关节得到紧密贴合,方便患者行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侧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小腿定位部件在两种不同倾斜度下的状态图。

其中:1.脚踏板,2.脚踏板调节件,3.踝关节转轴,4.踝关节支撑垫,5.活动前座,6.内翻矫正调节螺钉,7.小腿定位部件,8.小腿捆扎带,9.螺栓螺母组件,10.调节支架,11.内翻转轴,12.脚部捆扎带,13.固定后座,14.轴承座,15.螺母,16.足部定位组件,17.内翻矫正角度调节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脚内翻关节矫正器,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小腿定位部件7内翻矫正角度调节组件17和足部定位组件16,内翻矫正角度调节组件17的顶端与小腿定位部件7的底端固定连接,内翻矫正角度调节组件17的底端与足部定位组件16的顶端固定连接。

内翻矫正角度调节组件17用于在小腿定位部件7固定住患者小腿、足部定位组件16固定住患者脚部的前提下,通过对准患者的踝关节对脚内翻进行矫正。

本实用新型中,内翻矫正角度调节组件17包括调节支架10、轴承座14、踝关节转轴3、活动前座5以及固定后座13。调节支架10为倒U型结构,轴承座14带有两侧翼,也为U型结构,调节支架10和轴承座14上下相对设置,调节支架10的侧壁底端与轴承座14的侧翼之间通过内翻转轴11铰接。踝关节转轴3的一端穿过轴承座14后,通过螺母15紧固在轴承座上,踝关节转轴3朝向踝关节的末端设置有踝关节支撑垫4,防止踝关节转轴直接与患者踝关节接触对患者造成损伤。

内翻转轴11与踝关节转轴3相垂直设置;使用时,通过内翻转轴可前后调节小腿定位部件与小腿的贴合角度,踝关节转轴可以在轴承座内左右无约束旋转,方便了患者进行行走。

固定后座13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在调节支架10的顶壁后端,如图2所示,活动前座5的两端通过螺栓与轴承座14的侧翼顶端固定连接,活动前座5与固定后座13之间通过内翻矫正调节螺钉6连接。

当需要调节小腿定位部件与小腿之间的贴合度时,通过拉动小腿定位部件, 使内翻矫正调节螺钉末端与固定后座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此过程中调节支架10的底端绕内翻转轴11转动,从而可使调节支架的顶端与轴承座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当调整到合适位置,通过固定内翻矫正调节螺钉进行位置锁定。图3和图4所示即为小腿定位部件在两种不同倾斜度下的状态示意图。

小腿定位部件7为L型折弯杆,L型折弯杆的水平段通过配装的螺栓螺母组件9固定设置在倒U型调节支架10的顶壁上,如图1所示;L型折弯杆的竖直段上设置有绑定小腿的小腿捆扎带8。

足部定位组件16包括脚踏板1和脚踏板调节件2。脚踏板1为U型结构,用于固定患者脚部,脚踏板1的一侧通过脚踏板调节件2与踝关节转轴3连接,脚踏板1的另一侧设置有绑定足部的脚部捆扎带12。

脚踏板调节件2用于调整患者脚踏板的高低,以满足不同患者或者同一患者不同时期的需求。脚踏板调节件2为平板状结构,脚踏板调节件2的顶端固定设置在踝关节转轴上,脚踏板调节件2的中下部和脚踏板1的侧壁上设置有相配装的若干自上而下的安装孔,如图1所示,脚踏板调节件2和脚踏板1通过穿过安装孔的螺栓螺母组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患者将脚放在脚踏板1上,用脚踏板调节件2来调节高度,使踝关节与踝关节支撑垫4之间相固定,用脚部捆扎带12收紧绑定;然后把小腿固定在小腿定位部件7上,通过调整内翻转轴11来调整调节支架10和轴承座14之间的角度,位置合适后锁定位置;其次使腿部贴合小腿定位部件7,用小腿捆扎带8收紧绑定;此时小腿定位部件和足部定位组件协同的将小腿和足部固定在脚内翻关节矫正器上,患者便可对患足进行矫正。

矫正过程中,不仅对足部的外展控制明显,而且还可使患者的踝关节获得良好的功能活动度,不会影响满足患者自由站立或行走功能,保证患者能够有效的进行各种训练,促进脚内翻患者的全面康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