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回弹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7486阅读:13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回弹注射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各种型式医用注射器均是通过手动推拉达到吸注的效果。然而,对于一些需要实施精确配药的操作而言,往往需要医护人员的丰富经验来完成的,这样就限制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同时,医护人员在连续大量的手动推拉过程中,易使她们感觉疲惫,从而影响配药的准确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注射器,一方面可实现精确配药,另一方面在吸液时可实现自动回弹的功能,为医护人员配置药液的工作提供方便,并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回弹注射器,以对配药施行精确制备和吸液时能自动回弹,并为配药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工具,使注射过程更加安全、可靠和快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回弹注射器,其由管体和设于管体内的活塞组成,管体上设有刻度,活塞包括活塞杆和设于活塞杆上的活塞头,还包括设于管体尾端的自回弹机构,所述自回弹机构包括外管、内套和弹性体,所述外管与管体固接,所述内套套装在活塞杆上并通过导引结构可螺旋转动的设于外管内,所述活塞头通过弹性体与外管连接并位于管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引结构,当内陷的内套在弹性体作用下外移时,其在导引结构的引导下,产生螺旋运动,并使内套带动整个活塞自动回弹,且上移速度下降,利于注射器吸液,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供工作效率。

进一步,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能使内套通过导引结构的引导下,在外管内产生螺旋运动,特设置呈下述结构:所述导引结构包括设于外管内壁上的螺纹和设于内套外壁上的至少一个凸部。

进一步,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能使活塞杆跟随内套做螺旋运动时,活塞头不相对于管体发生旋转运动,以降低活塞头与管体间产生过多的摩擦阻力,特设置呈下述结构:所述活塞头与活塞杆可转动的连接。

进一步,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能调节活塞杆与内套间相对长度,并配合管体上的刻度,实现精确配药,特设置呈下述结构:所述活塞杆与内套螺纹连接。

进一步,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能配合活塞杆的调节功能,并在吸液时确保管体内腔容量,使配药精确,特设置呈下述结构:所述内套在靠近活塞头的一端设有沿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射器结构自成一体,可对配药施行精确制备和吸液时实现自动回弹,为配药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工具,使注射过程更加安全、可靠和快捷,更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本实用新型还保障回弹的前提下,降低回弹速度,避免弹出或撞击反弹效应。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回弹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管体,2为活塞,3为自回弹机构;其中,21为活塞头,22为活塞杆,31为外管,32为内套,33为弹性体,311为螺纹,321为凸部,322为沿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自回弹注射器,其由管体1和设于管体1内的活塞2组成,管体1上设有刻度,活塞2包括活塞杆22和设于活塞杆22上的活塞头21,还包括设于管体尾端的自回弹机构3,该自回弹机构3包括外管31、内套32和弹性体33,外管31通过插接或旋接与管体1固接,内套32套装在活塞杆22上并通过导引结构可螺旋转动的设于外管31内,活塞头21通过弹性体33与外管31连接并位于管体1内,所述弹性体可为弹簧或橡胶或橡皮筋等。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导引结构,当内陷的内套在弹性体作用下外移时,其在导引结构的引导下,产生螺旋运动,并使内套带动整个活塞自动回弹,且上移速度下降,利于注射器吸液,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供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引结构包括设于外管31内壁上的螺纹311和设于内套32外壁上的至少一个凸部321。这样,通过该导引结构的引导作用,可使该内套32在外管31内产生螺旋运动,以降低活塞自动回弹过程中的上移速度,利于注射器吸液。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头21与活塞杆22可转动的连接,如活塞杆22前端采用活接盘或球头结构与活塞头21活动连接。这样,能使活塞杆跟随内套做螺旋转动运动时,活塞头不相对于管体发生旋转运动,可有效降低活塞头与管体间产生过多的摩擦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22与内套32螺纹连接,即活塞杆22上设有外螺纹(未画出),内套32上设有与活塞杆22上所设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未画出)。这样,通过螺纹连接,可根据配药需求调节活塞杆与内套间相对长度,并配合管体上的刻度,实现精确配药。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套32在靠近活塞头21的一端设有沿边322。这样,通过沿边设计,可对内套在外移中起到限位作用,并能配合活塞杆的调节功能,在注射器吸液时确保管体内腔容量,使配药精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具体的使用为:首先,根据配药量需求,通过活塞杆22上的外螺纹与内套32上的内螺纹配合调节两者间的长度,并配合管体1上的刻度,确定管体1需要吸液的内腔的容量大小;接着,人工对活塞2施压下移而排除管体1内空气后插入需吸液的医用药瓶内;然后,释放对活塞杆22的作用力,在自回弹机构的作用下和导引结构的引导下,产生螺旋运动,使内套32带动整个活塞2自动回弹,且上移速度下降;最后,在内套32上的沿边322限制作用下停止吸液,故有效限制了活塞2的整体上移速度,同时保证了配药的精准性,从而可完成注射器的充分、精确吸液,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达到省力的目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