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止脚踝内翻装置。
背景技术:
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患侧下肢肌肉痉挛或肌力减退导致的足下垂和足内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如何尽快恢复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成为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临床研究表明踝足矫形器可以改善患者的足下垂内翻,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且大约有60%偏瘫患者在出院时仍需要使用踝足矫形器来改善步行能力。
另外,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和中风偏瘫的患者,由于下肢的部分肌肉麻痹和肌张力增高的原因,导致踝足部内侧肌群过强,足部形成下垂足、内翻、内旋等畸形,影响了下肢的站立行走和功能锻炼。
现有的脚踝护具或踝矫形器存在结构复杂,质量重、佩戴不方便、制作成本高等问题。不管是固定式还是动态式的踝足矫形器均价格昂贵,且损坏后不易修理,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负担不起而被迫放弃,因此延误了功能康复的进程。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新型防止脚踝内翻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脚踝护具或踝矫形器存在结构复杂及佩戴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脚踝内翻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防止脚踝内翻装置,包括木棍、绳子和弹力绷带,所述木棍设置为四根,每两根为一对,脚踝处两木棍长度为18cm,宽度为1.5cm;脚掌处两木棍长度为15cm,宽度为1.5cm,内侧两木棍离地面2.5cm处各有一个穿绳的圆孔,外侧两木棍离地3cm处依次设有3个穿绳的圆孔,3个穿绳的圆孔依次间隔1cm,高处圆孔距离木棍顶部3cm左右,绳子选择常用的鞋带,所述弹力绷带的宽度为6cm左右,起始处固定在内踝木棍处,交叉缠绕,然后与起始处弹力绷带打结。
进一步的,所述弹力绷带选临床常用的弹力绷带,弹力绷带的长度设置为35-40cm。
进一步的,所述弹力绷带6cm处开一小口,短头弹力绷带小口穿过,内踝木棍整好包绕在内,留短头弹力绷带在外,长头弹力绷带交叉缠绕后,与短头弹力绷带打结。
进一步的,所述木棍设置为棱柱形木棍。
进一步的,所述木棍设置为截面呈半圆弧形的中空柱体结构,木棍靠近脚踝的内侧壁上设置有V形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穿绳的圆孔设置为数个,每个穿绳的圆孔的直径设置为0.25cm。
进一步的,所述绳子是由三根中空弹性绳缠绕而成,每根绳子沿着中点处一分为二,一半外侧壁设置有倒钩形搭扣,另一半外侧壁设置有环形搭扣,倒钩形搭扣和环形搭扣相互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木棍通过绳子和鞋子固定,鞋子的鞋底板上设置有横纹,木棍底端的绳子卡合在横纹形成的间隙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止脚踝内翻装置,采用木棍、绳子和弹力绷带构成,成本低廉,重量轻盈,结构新颖,穿戴便捷,每对木棍上靠近外踝处相对设置有高低不等的穿绳的圆孔,间隔合理,可调整该装置固定在脚踝处的高矮位置,高位置处的木棍圆孔对已发生内翻的脚踝加以矫正,低位置处的木棍圆孔对未发生内翻的或者纠正好的脚踝加以调整,在此基础上,加弹力绷带固定,绷带套在内踝的木棍上,交叉固定脚底及内外踝上,起到固定脚踝和防治磨损皮肤的双重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木棍底端的绷带卡合在鞋底板上横纹形成的间隙中,鞋底板的横纹起到固定作用,脚踝处的木棍外侧开设的圆孔,保证了前后都可以调整高度,偏瘫病人有的是脚后跟不落地,便于调整前脚掌高一些;脚掌前面的木棍里侧开设有圆孔,即绳子将另一对木棍竖直固定在靠近脚踝且穿有鞋子的脚掌外侧,主要是防止及纠正足内翻,防止跖屈。
本实用新型中的绳子外侧壁的倒钩形搭扣和环形搭扣相互粘接,在固定木棍的同时,起到了二次紧固限位作用,使用时,将绳子穿过圆孔并把脚踝束紧后,木棍便紧包裹在踝关节上,因此在正常脚踝的活动范围内,避免因踝关节产生过度的扭转而造成内翻,保证了木棍固定的稳定性,有效防止脚踝内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木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弹力绷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穿入绳子的木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绳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截面呈半圆弧形的木棍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木棍;2、绳子;3、鞋子;4、倒钩形搭扣;5、环形搭扣;6、V形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防止脚踝内翻装置,包括木棍1、绳子2和弹力绷带,所述木棍1设置为棱柱形木棍1,木棍1设置为四根,每两根为一对,脚踝处两木棍1长度为18cm,宽度为1.5cm;脚掌处两木棍1长度为15cm,宽度为1.5cm,内侧两木棍1离地面2.5cm处各有一个穿绳的圆孔,外侧两木棍1离地3cm处依次设有3个穿绳的圆孔,3个穿绳的圆孔依次间隔1cm,高处圆孔距离木棍1顶部3cm左右,绳子2选择常用的鞋带,所述弹力绷带的宽度为6cm左右,起始处固定在内踝木棍1处,交叉缠绕,然后与起始处弹力绷带打结。
具体使用过程为:根据足内翻和趾曲程度,可随机调整外侧木棍1绳穿圆孔的高度,内翻较剧的调整高度最高,将绳子2穿过穿绳的圆孔,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木棍1的位置高矮,高的对已内翻的矫正,低的对未内翻或者纠正好的,将绳子2绑紧加以固定,将一对木棍1竖直固定在穿有鞋子3的脚踝外侧,绳子2将另一对木棍1竖直固定在靠近脚踝且穿有鞋子3的脚掌外侧。选临床常用的弹力绷带,宽6.5cm,起始处固定在内踝木棍1处,交叉缠绕,然后与起始处绷带打结,弹性绷带条长40cm,弹性绷带6cm处开一小口,短头弹性绷带小口穿过,内踝木棍1整好包绕在内,留短头弹性绷带在外,长头弹性绷带交叉缠绕后,与短头弹性绷带打结,辅以弹力绷带以固定脚踝并防止木棍1摩擦皮肤。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1,如图5所示,防止脚踝内翻装置,包括木棍1和绳子2,所述绳子2是由三根中空弹性绳缠绕而成,每根绳子2沿着中点处一分为二,一半外侧壁设置有倒钩形搭扣4,另一半外侧壁设置有环形搭扣5,倒钩形搭扣4和环形搭扣5相互粘接,在绑紧绳子2的同时,起到了二次紧固限位作用,使用时,将绳子2穿过圆孔并把脚踝束紧后,木棍1便紧包裹在踝关节上,因此在正常脚踝的活动范围内,避免因踝关节产生过度的扭转而造成内翻,保证了木棍1固定的稳定性,有效防止脚踝内翻。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不同于实施例1,如图6所示,防止脚踝内翻装置,包括木棍1和绳子2,所述木棍1设置为截面呈半圆弧形的中空柱体结构,该结构的木棍1和脚踝的相贴合性强,具有良好的固定性,有效地保护了踝关节,木棍1靠近脚踝的内侧壁上设置有V形防滑纹6,该防滑纹和脚踝处产生了一定的摩擦力,适当拘束脚踝的活动范围,避免因踝关节产生过度的扭转而造成内翻,有效防止脚踝扭伤。
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