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部神经康复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846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部神经康复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面部神经康复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面部神经痛或面部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最主要的原因是三叉神经及面部的其他神经受冷、热、湿等侵袭所致。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常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服用药物;2、针炙或按摩;3、手术治疗。

上述治疗方式,服用药物具有副作用,针炙及手术治疗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且手术治疗存在手术的风险;按摩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面部神经康复治疗装置,该装置能有效对脸部的主要神经部位进行持续按摩,增加病变部位的气血流通,减轻病痛,防病治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面部神经康复治疗装置,包括束带,按摩板,所述的按摩板设有头侧按摩板、眉心按摩板,头侧按摩板成对设置,头侧按摩板通过前束带、后束带连接,前束带的中部连接固定眉心按摩板。

本技术方案通过利用成对设置的头侧按摩板,对头部两侧太阳穴部分进行按摩,太阳穴处为三叉神经的分部区,对该区的按摩,可有效促进三叉神经的气血流通;同时,本装置设有眉心按摩板,眉心按摩板对眉心及印堂穴所处位置进行按摩;上述按摩板的设置,可以大大加强脸部的气血流通,减轻病痛,防病治病。

按摩板内设置微电机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间隔触压按摩板,实现按摩板的振动,使按摩板对脸部持续按摩。

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头侧按摩板之间设有顶部束带。

顶部束带可以防止眉心按摩板工作过程中向下滑动,导致按摩定位失误,影响按摩效果。

所述的顶部束带与眉心按摩板之间设有高度调节束带。高度调节束带的一端与顶部束带连接,高度调节束带的另一端与眉心按摩板连接,可以进一步限定眉心按摩板的位置,防止其工作过程中向下滑落。

所述的后束带设有后调节锁扣、固定扣。

通过设置后调节锁扣,可以方便不同人利用后调节锁扣使用,固定扣约束固定后束带的自由端。

所述的头侧按摩板设有按摩座,按摩座上设有三个呈三角形布置的按摩盘,按摩盘通过固定槽与按摩座连接。

呈三角形设置的按摩盘可以与头脸侧的三叉神经分布区更好地贴合,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头侧按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按摩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按摩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驱动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后调节锁扣;2-固定扣;3-后束带;4-头侧按摩板;5-前束带;6-顶部束带;7-眉心按摩板;8-高度调节束带;9-按摩座;10-按摩盘;11-按摩触头;12-固定槽;13-穿线孔,14-连接套环;15-偏心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面部神经康复治疗装置,由束带,按摩板组成,按摩板设有头侧按摩板4、眉心按摩板7,头侧按摩板4成对设置,头侧按摩板4通过前束带5、后束带3连接,前束带5的中部连接固定眉心按摩板7。

头侧按摩板4可以通过穿线孔13与束带连接,同理,眉心按摩板7同样设有穿线孔。按摩板内设置微电机带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间隔触压按摩板,实现按摩板的振动,使按摩板对脸部持续按摩。

所述的头侧按摩板4之间设有顶部束带6。

顶部束带6可以防止眉心按摩板7工作过程中向下滑动,导致按摩定位失误,影响按摩效果。

所述的顶部束带6与眉心按摩板7之间设有高度调节束带8。高度调节束带8的一端通过连接套环14与顶部束带6连接,高度调节束带8的另一端与眉心按摩板7连接,可以进一步限定眉心按摩板7的位置,防止其工作过程中向下滑落。

所述的后束带3设有后调节锁扣1、固定扣2。

通过设置后调节锁扣1,可以方便不同人利用后调节锁扣1使用,固定扣2约束固定后束带3的自由端。

接合图4可知,按摩盘10的表面设有间隔设置的按摩触头11。工作过程中,按摩触头与皮肤接触进行按摩。

结合图5可知,所述的头侧按摩板4设有按摩座9,按摩座9上设有三个呈三角形布置的按摩盘10,按摩盘10通过固定槽12与按摩座9连接。

结合图6可知,按摩板通过驱动腔体进行驱动,驱动腔体内设有通过电机驱动的偏心凸轮15,偏心凸轮15转动过程中使按摩板振动。上述按摩板分为头侧按摩板4、眉心按摩板7。

呈三角形设置的按摩盘10可以与头脸侧的三叉神经分布区更好地贴合,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

本技术方案通过利用成对设置的头侧按摩板4,对头部两侧太阳穴部分进行按摩,太阳穴处为三叉神经的分部区,对该区的按摩,可有效促进三叉神经的气血流通;同时,本装置设有眉心按摩板7,眉心按摩板7对眉心及印堂穴所处位置进行按摩;上述按摩板的设置,可以大大加强脸部的气血流通,减轻病痛,防病治病。

由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不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的等同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