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下肢锻炼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8247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下肢锻炼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神经内科下肢锻炼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中老年人日渐增加多,由于高血脂、高血压等原因导致很多人下肢功能受损,影响行走能力,严重的甚至失去知觉,造成瘫痪。

下肢功能爱损后需要康复治疗,包括针炙、推拿按摩及牵引活动。

现有的牵引活动,往往靠护理人员进行,时间短、成本高,一般患者难以承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神经内科下肢锻炼康复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对下肢进行有牵引运动,时间可控制性强,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神经内科下肢锻炼康复装置,包括支架,通过支架支撑的支板,所述的支板分为左支板、中支板及右支板,左支板与中支板通过左铰接轴连接,中支板与右支板通过右铰接轴连接;右支扳的右端与支架之间设有托板;右铰接轴的下方设有偏心轴,偏心轴通过电机驱动;偏心轴转动使右铰接轴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板分成左支板、中支板及右支板,三块支板相互铰接,且在中支板及右支板的下方设有偏心轴,利用偏心轴的旋转使右铰接轴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患者仰卧在左支板、中支板及右支板上,且膝关节处于偏心轴正上方处,即可通过偏心轴的转动,使膝关节处向上抬起,放下,抬起的过程中,大腿、小腿及膝关节均被牵引运动。

本装置特别适合病症较重,难以坐立的患者的康复治疗。

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右支板上设有竖挡板,竖挡板的底部设有固定栓,右支板上设有连接孔,竖挡板通过固定栓、连接孔与右支板连接固定。

通过设置竖挡板,可以利用竖板板对脚板形成支撑,使患者更舒适,另个,为方便调节,右支板上可以沿支板的表面间隔设置连接孔,方便改变竖挡板的位置。

所述的托板顶部设有滚珠固定孔,滚珠固定孔间隔设置,滚珠固定孔内固定滚珠,滚珠的顶部支撑右支板。

通过设置滚珠,可以使右支板的右端与支架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减少动力消耗。

所述的滚珠固定孔设置在托板的两侧,托板的中部设有滑槽,右支板与滑槽相应位置设有滑块,滑块的底部插接在滑槽中,滑块的底面与滑槽的表面之间设有间隔。

通过设置滑块、滑槽,可以防止右支板从支架滑脱。

所述的左支板的底部与气缸连接,气缸固定在支架上。

通过设置气缸,可以利用气缸支撑左支板沿左铰接轴旋转,将左支板调整与水平面具有30°-80°的夹角,使能坐的患者以坐姿使用本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左支板;2-气缸;3-左铰接轴;4-中支板;5-右铰接轴;6-偏心轴;7-竖挡板;8-右支板;9-托板;10-支架;11-电机;12-滚珠;13-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神经内科下肢锻炼康复装置,由支架10,通过支架10支撑的支板组成,所述的支板分为左支板1、中支板4及右支板8,左支板1与中支板4通过左铰接轴3连接,中支板4与右支板8通过右铰接轴5连接;右支扳的右端与支架10之间设有托板9;右铰接轴5的下方设有偏心轴6,偏心轴6通过电机11驱动;偏心轴6转动使右铰接轴5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的右支板8上设有竖挡板7,竖挡板7的底部设有固定栓,右支板8上设有连接孔,竖挡板7通过固定栓、连接孔与右支板8连接固定。

通过设置竖挡板7,可以利用竖板板对脚板形成支撑,使患者更舒适,另个,为方便调节,右支板8上可以沿支板的表面间隔设置连接孔,方便改变竖挡板7的位置。

参见图2可知,所述的托板9顶部设有滚珠固定孔,滚珠固定孔间隔设置,滚珠固定孔内固定滚珠12,滚珠12的顶部支撑右支板8。

通过设置滚珠12,可以使右支板8的右端与支架10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减少动力消耗。

所述的滚珠固定孔设置在托板9的两侧,托板9的中部设有滑槽13,右支板8与滑槽13相应位置设有滑块,滑块的底部插接在滑槽13中,滑块的底面与滑槽13的表面之间设有间隔。

通过设置滑块、滑槽13,可以防止右支板8从支架10滑脱。

所述的左支板1的底部与气缸2连接,气缸2固定在支架10上。

通过设置气缸2,可以利用气缸2支撑左支板1沿左铰接轴3旋转,将左支板1调整与水平面具有30°-80°的夹角,使能坐的患者以坐姿使用本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板分成左支板1、中支板4及右支板8,三块支板相互铰接,且在中支板4及右支板8的下方设有偏心轴6,利用偏心轴6的旋转使右铰接轴5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患者仰卧在左支板1、中支板4及右支板8上,且膝关节处于偏心轴6正上方处,即可通过偏心轴6的转动,使膝关节处向上抬起,放下,抬起的过程中,大腿、小腿及膝关节均被牵引运动。本装置特别适合病症较重,难以坐立的患者的康复治疗。

由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不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的等同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