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使用的人工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954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心内科使用的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使用的人工呼吸器。



背景技术:

目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病重时需要带上氧气罩进行吸氧,当病情危急需紧急抢救人工呼吸时要摘下氧气罩进行,反复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还有可能耽误抢救时机,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专利CN201320036391.3公开了一种心内科用呼吸器,包括吸氧面罩和弹力带,在吸氧面罩的后端设有人工呼吸管,人工呼吸管的前端设有塞盖,人工呼吸管中段设有氧气管,氧气管的中段设有控制阀,控制阀上设有开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医务人员在给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紧急抢救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上述专利仍然存在以下问题,输氧通道与人工呼气通道共用同一个呼吸管,容易造成细菌的交叉感染。

另外,现有的人工呼吸器中,一般是通过气囊或者气泵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充其量和气压基本不可调,有时候对有些病人不适用,比如当采用此种方式抢救效果不理想时,就需要更换双面罩类型的人工呼吸器,医护人员通过它对病人做人工呼吸运动,因而给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带来了诸多不便和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内科使用的人工呼吸器,能够将输氧通道和人工呼吸通道独立区分开来,避免交叉感染,人工呼吸方式使用灵活并且救治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使用的人工呼吸器,包括呼吸面罩和呼吸管,所述的呼吸管与呼吸面罩的上端通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吸管内设置有输氧管和人工呼吸管,其中,所述的输氧管的底端与呼吸管的底端平齐,输氧管的顶端突出于呼吸管的顶端且设置有输氧管接口;所述的人工呼吸管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变小,且所述的人工呼吸管的底端突出于呼吸面罩的底端,顶端突出于呼吸管的顶端且通过弯头连接件活动连接有气囊;所述的人工呼吸管内还设有单向阀。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所述的呼吸面罩两侧设有弹力带,弹力带固定于患者的耳部,使呼吸面罩固定牢固。

所述的呼吸面罩为透明材质制作而成,可以清楚观察到被救人员的口内情况,可以及时采用或者改变救治策略,最大限度地保证被救人员的生命安全。

所述的气囊上设置有流量开关,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调控流量开关来调节气囊的出气量,方便不同的病人使用。

所述的弯头连接件与气囊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卡接的方式可以满足大部分医疗器械的安装要求,气囊从弯头连接件取下后,可以直接更换供医护人员使用的呼吸面罩,并直接卡接上去。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输氧通道与人工呼吸通道独立的设置于呼吸管中,独立使用,互不影响,避免了细菌的交叉感染;(2)气囊与弯头连接件之间为活动连接,当气囊鼓气的方式不适用时,可以取下,更换供医护人员使用的呼吸面罩再进行治疗;(3)人工呼吸管内设置有单向阀,可以保证仅有呼出气进入被救人员的呼吸道,也防止被救人员分泌物等喷出,保证施救人员的卫生和健康安全;(4)人工呼吸管改为上宽下窄设计,如果施救人员肺活量较小,可以增大气流速度和气体密度,最大程度的保证人工呼吸的效果;(5)气囊的出气量通过流量开关方便调节,适用于不用患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呼吸面罩 2、呼吸管 3、输氧管 4、人工呼吸管 5、输氧管接口 6、弯头连接件 7、气囊 8、弹力带 9、流量开关 10、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心内科使用的人工呼吸器,包括呼吸面罩1和呼吸管2,所述的呼吸管2与呼吸面罩1的上端通连,所述的呼吸管2内设置有输氧管3和人工呼吸管4,其中,所述的输氧管3的底端与呼吸管2的底端平齐,输氧管3的顶端突出于呼吸管2的顶端且设置有输氧管接口5;所述的人工呼吸管4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变小,且所述的人工呼吸管4的底端突出于呼吸面罩1的底端,顶端突出于呼吸管2的顶端且通过弯头连接件6活动连接有气囊7;所述的人工呼吸管4内还设有单向阀10。

所述的呼吸面罩1两侧设有弹力带8,弹力带8固定于患者的耳部,使呼吸面罩1固定牢固。

所述的呼吸面罩1为透明材质制作而成,可以清楚观察到被救人员的口内情况,可以及时采用或者改变救治策略,最大限度地保证被救人员的生命安全。

所述的气囊7上设置有流量开关9,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调控流量开关9来调节气囊7的出气量,方便不同的病人使用。

所述的弯头连接件6与气囊7之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卡接的方式可以满足大部分医疗器械的安装要求,气囊7从弯头连接件6取下后,可以直接更换供医护人员使用的呼吸面罩,并直接卡接上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