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骨手术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504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截骨手术器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截骨手术器械,更明确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执行截骨手术,且为受术者量身订制的截骨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膝盖是人体中承受力量最大的关节之一,一般人若是膝盖曾有过运动伤害,或是步入中年阶段,都有可能造成关节面的软骨磨损,产生膝关节疼痛的症状,导致生活日常功能的活动度受减。这就是退化性关节炎的成因。

过去的现有治疗方法,是以植入人工关节来替换原有的膝关节。但是为了植入人工关节需要大量切除股骨、胫骨与髌骨的关节面,来提供金属与高分子植入物的固定。但由于植入物磨耗的缘故,此类全人工关膝节置换手术的有效使用期,最多为二十年,但常会并发手术后的感染、骨溶解与骨疏松问题,因而导致有可能必须再进行二次手术。再者,部分退化性关节炎的初期患者,其实仅内侧关节面的软骨磨损,并非有必要使用全人工关节置换,来将所有膝关节面切除。所以对于初期仅内侧退化性关节炎患者,通常会施行高位胫骨截骨手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高位胫骨截骨手术(HIGH TIBIAL OSTEOTOMY)是在患者的胫骨靠近膝盖的内侧上端开一道截口,再把截口撑开填入人造补骨后,同时以骨板与骨钉固定。由此来矫正患者膝关节内翻的生物力学轴线。由于仅只在胫骨内侧近端进行骨头切开与角度调整,因此不会有任何骨质的大量移除,对于内侧关节面软骨所引起的膝关节疼痛患者,是很好的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不过,因为高位胫骨截骨手术需要将胫骨近端切出一道开口,其切入的位置、角度、深度与撑开高度等程序,皆需要在术前进行审慎评估。目前在进行本手术时,临床医师常只能通过X光机的协助,再加上其个人的判断,来决定上述截骨撑开的几何参数。但每位退化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翻的生物力学轴线状况不一,上述的手术参数也是每个患者皆不同。考虑到上述个人膝关节内翻的生物力学轴线的不一状况,在手术器械的设计上也必须将个人差异一并考量。



技术实现要素:

因应前述的问题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截骨手术器械,得用于导引一锯片来实施一胫骨的一高位胫骨截骨手术,其外型设计具有可协助临床医师精确决定切入的位置、角度、深度与撑开高度等程序,通过本实用新型施术后截骨撑开的胫骨,将具有精确切割的准确度与执行效率,且每个器械皆为患者量身打造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截骨手术器械,得用于导引一锯片来实施一胫骨的一高位胫骨截骨手术,前述胫骨包含有一第一切割位置与一第二切割位置,截骨手术器械包含有一第一部件、一第二部件以及多个固定槽孔。其中第一部件设置于第一切割位置的上方,具有一第一导引边、一第二导引边以及一第一穿孔,第一穿孔得穿设于第二导引边;第二部件设置于第一切割位置的下方,具有一第三导引边以及一第二穿孔,第二穿孔得穿设于第三导引边;多个固定槽孔设置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表面上,用以将截骨手术器械固定于该胫骨的表面上。

其中,第二导引边与第三导引边之间形成一导引槽,用以导引锯片至第一切割位置,第一导引边用以导引锯片至第二切割位置,锯片依据第一切割位置与第二切割位置对胫骨进行切锯,由此进行高位胫骨截骨手术,第一穿孔的孔洞轴线与第二穿孔的孔洞轴线之间具有一矫正夹角,而高位胫骨截骨手术中,截骨缺口具有术前规划的一矫正角度,当截骨缺口的撑开角度与术前规划的矫正角度相同时,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的孔洞轴线也将重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多个固定槽孔,可以通过穿设多个固定销及多个固定骨针,由此将该截骨手术器械固定于该骨骼的表面上。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二导引边与该第三导引边分别自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向外延伸。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穿孔得以一第一杆件与第一部件连接;第二穿孔得以一第二杆件与第二部件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截骨手术器械进一步包含一矫正轴导引部件,设置于第二部件的表面上,其包含一延伸至第二切割位置后方的一第三杆件与一第三穿孔,第三穿孔内设有术前规划的一矫正轴,用于高位胫骨截骨手术中作为胫骨被撑开时的转轴。通过预先将一骨针作为矫正轴,打入胫骨外侧术前规划的转轴位置,如此在撑开手术缺口的时候,可以确保撑开时的旋转轴线与术前规划的相同,提高手术的精确性,此外预钻的孔洞能够分散该处应力,避免撑开缺口时胫骨外侧骨头断裂。

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矫正轴导引部件可以与该第二部件一体成形或组合式。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截骨手术器械,用于导引一锯片来实施一胫骨的一高位胫骨截骨手术,前述胫骨包含有一第一切割位置与一第二切割位置,截骨手术器械包含有一第一部件、一第二部件以及多个固定槽孔。其中第一部件设置于第一切割位置的上方,具有一第一导引边、一第二导引边与一第一穿孔,第一穿孔以一第一杆件与第一部件连接;第二部件设置于第一切割位置的下方,具有一第三导引边与一第二穿孔,第二穿孔以一第二杆件与第二部件连接;多个固定槽孔设置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表面上,用以将截骨手术器械固定于胫骨的表面上。

其中,第二导引边与第三导引边之间形成一导引槽,用以导引锯片至第一切割位置,第一导引边用以导引锯片至第二切割位置,锯片依据第一切割位置与第二切割位置对胫骨进行切锯,由此进行高位胫骨截骨手术,第一穿孔的孔洞轴线与第二穿孔的孔洞轴线之间具有一矫正夹角,高位胫骨截骨手术中,截骨缺口具有术前规划的一矫正角度,当截骨缺口的撑开角度与术前规划的矫正角度相同时,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的孔洞轴线也将重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截骨手术器械进一步包含一矫正轴导引部件,设置于第二部件的表面上,其包含一延伸至第二切割位置后方的一第三穿孔,第三穿孔内设有术前规划的一矫正轴,用于高位胫骨截骨手术中胫骨被撑开时的转轴。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矫正轴导引部件可以与该第二部件一体成形或组合式。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多个固定槽孔,可以通过穿设多个固定销及多个固定骨针,由此将该截骨手术器械固定于该骨骼的表面上。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另提供一种截骨手术器械,用于导引一锯片来实施一骨骼的一截骨手术,该骨骼包含有一第一切割位置,其特征在于,该截骨手术器械包含有:

一第一部件,设置于该第一切割位置的上方,具有一第一导引边、与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穿孔以一第一杆件与该第一部件连接;

一第二部件,设置于该第一切割位置的下方,具有一第二导引边与一第二穿孔,该第二穿孔以一第二杆件与该第二部件连接;以及

多个固定槽孔,设置于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的表面上,用以将该截骨手术器械固定于该骨骼的表面上;

其中,该第一导引边与该第二导引边之间形成一导引槽,用以导引该锯片至该第一切割位置,该锯片依据该第一切割位置对该骨骼进行切锯,由此进行该截骨手术,该第一穿孔的一孔洞轴线与该第二穿孔的一孔洞轴线且之间具有一矫正夹角,该截骨手术中该胫骨的一截骨缺口具有术前规划的一矫正角度,当该截骨缺口的撑开角度与术前规划的该矫正角度相同时,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的该孔洞轴线也将重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第一导引边与该第二导引边分别自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向外延伸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多个固定槽孔,可以通过穿设多个固定销及多个固定骨针,由此将该截骨手术器械固定于该骨骼的表面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截骨手术器械是根据术前所搜集的患者胫骨影像资料,并评估最佳手术切割位置后以三维列印建成。器械本身能够完全贴合患者的胫骨,而执刀医师就可根据器械指定的导引槽孔,进行第一切割位置的下刀,通过导引槽孔可让执刀医师准确地下刀之外,也可提供切割角度与深度的计算参考,导引边可提供执刀医师第二切割位置的下刀基准。本实用新型除了改良手术本身之外,也标准化执刀医师手术的实施。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实施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1B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实施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2绘示了实施本实用新型时于胫骨上所欲切割的位置示意图。

图3A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实施于胫骨时的后视示意图。

图3B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实施于胫骨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4A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实施前的主视示意图。

图4B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实施前的侧视示意图。

图5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实施时的示意图。

图7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实施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8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实施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9A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实施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9B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实施时的侧视示意图。

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符号说明】

1、2、3:截骨手术器械

12、22、32:第一部件 121、221、321:第一导引边

122、222、341:第二导引边 123、223、322:第一穿孔

14、24、34:第二部件 141、241:第三导引边

142、242、342:第二穿孔 16、26、36:固定槽孔

18:固定部件 20:对位杆件

224、323:第一杆件 243、343:第二杆件

28:矫正轴导引部件 281:第三穿孔

A1、A2:孔洞轴线

B:胫骨 D:股骨

C1:第一切割位置 C2:第二切割位置

C3:第三切割位置

L、N:矫正夹角 M:矫正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仅对本实用新型的必要元件作出陈述,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可能的实施例,然而说明书的记述应不局限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技术本质的权利范围。

还应了解的是,目前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或测试中,可使用与本说明书所述装置或系统相类似或等效的任何方法、流程、功能或手段。除非有另外定义,否则本说明书所用的所有技术及科学术语,皆具有与熟习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者通常所了解的意义相同的意义。本说明书目前所述者仅系实例方法、流程及其相关资料。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时,其可使用与本说明书所述方法及材料相类似或等效的任何方法及手段。

再者,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数目以上或以下,包含数目本身。且应了解的是,本说明书揭示执行所揭示功能的某些方法、流程,存在多种可执行相同功能的与所揭示结构有关的结构,且上述的结构通常可达成相同结果。

以下将详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由此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精神及优点。

首先请参阅图1A、图1B与图2,图1A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实施时的主视示意图,图1B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实施时的侧视示意图,图2绘示了实施本实用新型时于胫骨上所欲切割的位置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截骨手术器械1,得应用在各种截骨手术、矫正或复位手术,于本实施例中,应用于导引一锯片来实施一胫骨B的一高位胫骨截骨手术,胫骨B包含有一第一切割位置C1与一第二切割位置C2,截骨手术器械1包含有:一第一部件12、一第二部件14以及多个固定槽孔16。其中第一部件12设置于第一切割位置C1的上方,具有一第一导引边121以及一第二导引边122;第二部件14设置于第一切割位置C1的下方,具有一第三导引边141;多个固定槽孔16设置于第一部件12与第二部件14的表面上,通过穿设多个固定销及固定骨针于多个固定槽孔16中,来将截骨手术器械1固定于胫骨B的表面上。

其中,第二导引边122与第三导引边141分别自第一部件12与第二部件14向外延伸,且第二导引边122与第三导引边141之间形成一导引槽,用以导引锯片至第一切割位置C1,第一导引边121用以导引锯片至第二切割位置C2,锯片依据第一切割位置C1与第二切割位置C2对胫骨B进行切锯,由此进行高位胫骨截骨手术。

请参阅图3A至图3B,图3A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实施于胫骨时之后视示意图,图3B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实施于胫骨时的侧视示意图。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2进一步包含一第一穿孔123,第一穿孔123穿设于第二导引边122;第二部件14进一步包含一第二穿孔142,第二穿孔142穿设于第三导引边141。于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穿孔123与第二穿孔142设计来作为高位胫骨截骨手术中,确认胫骨截口被撑开的角度。为此,第一穿孔123的孔洞轴线与第二穿孔142的孔洞轴线之间具有一矫正夹角(孔洞轴线与矫正夹角绘示于图5),而高位胫骨截骨手术中,截骨缺口具有术前规划的一矫正角度M。当胫骨B被第一部件12与第二部件14撑开矫正角度M之后,第一穿孔123与第二穿孔142的孔洞轴线便能重合,并得以穿设一对位杆件20来确保矫正角度。而前述矫正角度的大小需先根据医师诊断决定胫骨B于高位胫骨截骨手术中需要撑开的矫正角度M后,再根据所需的矫正角度M来决定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轴线的夹角并制造之。而对位杆件20也只在胫骨B被第一部件12与第二部件14撑开至术前规划的矫正角度时方能被穿设于第一穿孔123与第二穿孔142之间。

请参阅图4A至图4B,图4A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实施前的主视示意图,图4B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实施前的侧视示意图。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2与第二部件14得利用3D列印方式制成,并由于第一部件12与第二部件14需相互搭配才能应用在手术上,故本实用新型的截骨手术器械1进一步包含一固定部件18,在第一部件12与第二部件14未使用前,固定部件18将相互搭配的第一部件12与第二部件14组合在一起,以确保有足够面积贴附骨头表面,而在第一部件12与第二部件14使用于高位胫骨截骨手术之前,得先将第一部件12与第二部件14固定于患者的胫骨上,再将固定部件18卸除。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第一部件12与第二部件14亦得以一体成形的方式制造,此时第二导引边122与第三导引边141之间有连接部相连,固定部件18则不为必须。实施手术时,执刀医师可直接以骨锯切开连接部。

接着请参阅图5至图6,图5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实施时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截骨手术器械2,得应用在各种截骨手术、矫正或复位手术,于本实施例中,应用于导引一锯片来实施一胫骨B的一高位胫骨截骨手术,胫骨B包含有一第一切割位置C1与一第二切割位置C2,截骨手术器械2包含有:一第一部件22、一第二部件24、多个固定槽孔26以及一矫正轴导引部件28。于此实施例中,第一部件22与第二部件24之间以一连接部相连,实施手术时,执刀医师可直接以骨锯切开连接部。

其中第一部件22设置于第一切割位置C1的上方,具有一第一导引边221、一第二导引边222与一第一穿孔223,第一穿孔223以一第一杆件224与第一部件22连接;第二部件24设置于第一切割位置C1的下方,具有一第三导引边241与一第二穿孔242,第二穿孔242以一第二杆件243与第二部件24连接;多个固定槽孔26设置于第一部件22与第二部件24的表面上,通过穿设多个固定销及固定骨针于多个固定槽孔26中,来将截骨手术器械2固定于胫骨B的表面上;矫正轴导引部件28设置于第二部件24的表面上,其包含一延伸至第二切割位置C2后方的一第三穿孔281,第三穿孔281内设有术前规划的一矫正轴30,用于作为高位胫骨截骨手术中胫骨B被撑开时的转轴,通过预先将一骨针作为矫正轴30打入胫骨外侧术前规划的转轴位置,如此在撑开胫骨B的时候,可以确保胫骨B撑开时的旋转轴线与术前规划的相同,提高手术的精确性,此外预钻的孔洞能够分散该处应力,避免撑开缺口时胫骨B外侧骨头断裂。而矫正轴导引部件28可以与第二部件24为一体成形或组合式。

其中,第二导引边222与第三导引边241分别自第一部件22与第二部件24向外延伸,且第二导引边222与第三导引边241之间形成一导引槽,用以导引锯片至第一切割位置C1,第一导引边221用以导引锯片至第二切割位置C2,锯片依据第一切割位置C1与第二切割位置C2对胫骨B进行切锯,由此进行高位胫骨截骨手术。

于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穿孔223与第二穿孔242设计来做为高位胫骨截骨手术中确认胫骨截口被撑开的角度,为此,第一穿孔223的孔洞轴线A1与第二穿孔242的孔洞轴线A2之间具有一矫正夹角L,而高位胫骨截骨手术中,截骨缺口具有术前规划的一矫正角度。当胫骨B被第一部件22与第二部件24撑开前述矫正角度之后,第一穿孔223与第二穿孔242的孔洞轴线A1、A2便能重合,并得以穿设一对位杆件20来确保矫正角度。而矫正夹角L的大小需先根据医师诊断决定胫骨B于高位胫骨截骨手术中需要撑开的矫正角度后,再以前述矫正角度决定矫正夹角L的大小并制造之,而对位杆件20也只在胫骨B被第一部件22与第二部件24撑开至术前规划的矫正角度时方能被穿设于第一穿孔223与第二穿孔242之间。

请同时参阅图2、图3A、图3B与图7,于此说明如何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高位胫骨截骨手术。在图2中,截骨手术器械1、2所贴附的胫骨位置,位于人体小腿与接近膝盖关节的内侧上端。换句话说,阅图人所见图2的正面是指向人体正面,而阅图人所见图2的左边是指向人体内侧。其中图3A与图3B对应至截骨手术器械1,图7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实施时的主视示意图,且对应至截骨手术器械2。

本实用新型的截骨手术器械1、2是根据退化性关节炎患者在术前所提供的胫骨影像资讯,利用电脑软体建立胫骨B的模型之后,再根据胫骨B模型来决定第一切割位置C1与第二切割位置C2的位置,并量身打造截骨手术器械1、2的整体结构。其中截骨手术器械1与2设计成能够完全贴合患者的胫骨B表面,再以三维列印技术建置一体成型或组合式的实体器械。

当截骨手术器械1、2被设置于患者的胫骨表面之后,执刀医师根据截骨手术器械1、2上第二导引边122、222与第三导引边141、241所导引至的第一切割位置C1,将锯片伸入并开始切割。执刀医师可利用第二导引边122、222与第三导引边141、241作为切割深度计算的基准参考,或在锯片上作一标记,即可利用肉眼目视确认锯片切入胫骨B的深度是否达到预设深度。

锯片切至预定深度后沿着第二导引边122、222与第三导引边141、241往人体的内侧切入,并截断部分的胫骨B后,接着延着第一导引边121、221所导引至的第二切割位置C2切入,以切出一道斜切的切口。切口切完后,于截骨手术器械1、2维持固定于胫骨B的情况下撑开胫骨B的第一切割位置C1至术前规划的矫正角度后,将对位杆件20穿入第一穿孔123、223与第二穿孔142、242,确认胫骨B的手术切口矫正角度,便可继续后续固定缺口的动作以完成手术。

接着请参阅图8、图9A与图9B,图8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实施时的侧视示意图,图9A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实施时的主视示意图。图9B绘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实施时的侧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截骨手术器械3,得应用在各种截骨手术、矫正或复位手术,于本实施例中,适于导引一锯片来实施一股骨D的股骨远端截骨手术(DISTAL FEMORAL OSTEOTOMY,DFO)。截骨手术器械3包含有:一第一部件32、一第二部件34以及多个固定槽孔36。于此实施例中,第一部件22与第二部件24之间以一连接部相连,实施手术时,执刀医师可直接以骨锯切开连接部。而图8至图9B中所见的股骨D部分是人体左大腿骨(股骨)靠近膝关节的一端。

其中第一部件32设置于一第三切割位置C3的上方,具有一第一导引边321与一第一穿孔322,第一穿孔322以一第一杆件323与第一部件32连接;第二部件34设置于第三切割位置C3的下方,具有一第二导引边341与一第二穿孔342,第二穿孔342以一第二杆件343与第二部件34连接;多个固定槽孔36设置于第一部件32与第二部件34的表面上,通过穿设多个固定销及固定骨针于多个固定槽孔36中,来将截骨手术器械3固定于股骨D的表面上。

其中,第一导引边321与第二导引边341分别自第一部件32与第二部件34向外延伸,且第一导引边321与第二导引边341之间形成一导引槽,用以导引锯片至第三切割位置C3,锯片依据第三切割位置C3对股骨D进行切锯,由此进行股骨远端截骨手术。

于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穿孔322与第二穿孔342设计来做为股骨远端截骨手术中确认股骨截口被撑开的角度,为此,第一穿孔322的孔洞轴线A1与第二穿孔342的孔洞轴线A2之间具有一矫正夹角N,而股骨远端截骨手术中,截骨缺口具有术前规划的一矫正角度。当股骨D被第一部件32与第二部件34撑开前述矫正角度之后,第一穿孔322与第二穿孔342的孔洞轴线A1、A2便能重合,并得以穿设一对位杆件来确保矫正角度。而矫正夹角N的大小需先根据医师诊断决定股骨D于股骨远端截骨手术中需要撑开的矫正角度后,再以前述矫正角度决定矫正夹角N的大小并制造之,而对位杆件也只在股骨D被第一部件32与第二部件34撑开至术前规划的矫正角度时方能被穿设于第一穿孔322与第二穿孔342。

请再参阅图8、图9A与图9B,于此说明如何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股骨远端截骨手术。在图8中,截骨手术器械3所贴附的股骨位置,位于人体左大腿接近膝盖关节的外侧远端。换句话说,阅图人所见图8的正面是指向人体外侧,而阅图人所见图8的左边是指向人体前侧。

本实用新型的截骨手术器械3根据退化性关节炎患者在术前所提供的股骨影像资讯,利用电脑软体建立股骨D的模型之后,再根据胫骨B模型来决定第三切割位置C3的位置,并量身打造截骨手术器械3的整体结构。其中截骨手术器械3设计成能够完全贴合患者的股骨D表面,再以三维列印技术建置一体成型或组合式的实体器械。

当截骨手术器械3被设置于患者的股骨表面的后,执刀医师根据截骨手术器械3上第一导引边322与第二导引边341所导引至的第三切割位置C3,将锯片伸入并开始切割。执刀医师可利用第一导引边322与第二导引边341作为切割深度计算的基准参考,或在锯片上作一标记,即可利用肉眼目视确认锯片切入股骨D的深度是否达到预设深度。

锯片切至预定深度后沿着第一导引边322与第二导引边341往人体的外侧切入,并截断部分的股骨D后,于截骨手术器械3维持固定于股骨D的情况下,撑开股骨D的第三切割位置C3至术前规划的矫正角度后,将对位杆件穿入第一穿孔322与第二穿孔342,确认股骨D的手术切口矫正角度,便可继续后续固定缺口的动作以完成手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截骨手术器械,根据医师对退化性关节炎患者术前所搜集的骨胳影像资讯而量身打造而成。于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导引边与第三导引边指定第一切割位置,并作为切割深度参考点,使执刀医师能简单控制切割深度,再通过第一导引边指定第二切割位置以进行手术。而于另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导引边与第二导引边指定第一切割位置,并作为切割深度参考点,使执刀医师能简单控制切割深度以进行手术。本案实用新型除了在手术中能不伤害韧带外,亦可切出能抵抗骨胳因行走而产生的旋转运动,亦根据手术前的矫正规划来设计本案实用新型,使得手术过程能够加以简化。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截骨手术器械根据术前所搜集的患者骨胳资料,并评估最佳手术切割位置后以三维列印建成。器械本身能够完全贴合患者的骨胳,而执刀医师就可根据器械指定的导引槽孔,进行第一或第三切割位置的下刀,通过导引槽孔可让执刀医师准确地下刀之外,亦可提供切割角度与深度的计算参考,导引边可提供执刀医师第二切割位置的下刀基准。本实用新型除了改良手术本身之外,亦标准化执刀医师手术的实施。

通过以上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应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