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腰椎穿刺收集脑脊液的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8951阅读:7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仪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腰椎穿刺收集脑脊液的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颅内感染、脑血管病变、脑瘤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并且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临床上,腰椎穿刺成功后,仍存在几个常见的问题亟待解决:

医生的做法是在腰椎穿刺成功后,保证穿刺针与床面平行,脑脊液从穿刺针尾部流出并竖直滴落,医生手持试管在穿穿刺针尾下方判断脑脊液滴下的位置,尽量靠近尾针,减少脑脊液与空气接触的距离,并防止脑脊液滴落试管外;若患者未能保持背部与床面垂直时,穿刺针则不能与床面平行而变得穿刺针尾部高高翘起高于穿刺点,脑脊液从针尾流出后集聚在穿刺针尾部,此时脑脊液滴落位置则不能被准确判断;若患者因意识模糊躁动而身体不停扭动,医生则更难以及时调整试管位置和收集脑脊液。脑脊液难以滴到试管内而滴落在无菌铺巾上,既造成了脑脊液的浪费,也造成了脑脊液飞溅增加体液污染的可能性。

同时脑脊液在空中滴落下来数厘米后被接入试管,脑脊液在滴落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后容易被空气中的病原体污染,比如,临床上常出现脑脊液的涂片发现抗酸杆菌或培养出某种细菌,医生综合判断为标本污染,即标本不再具有参考性。

一般在收集脑脊液之前医生首先会测量脑脊液的压力,以往测量脑脊液压力的过程,是首尾连接三个玻璃细管,每根管长20厘米,连接起来后共60厘米,医生连接三个管后读取刻度,当三个玻璃管的连接处出现连接不紧密的情况时,脑脊液渗漏,从而误导医生判断脑脊液的压力过低。且医生在拿取、连接、拆除三个玻璃管时偶尔出现玻璃管互相碰撞、跌落在地,碎成几段的情况,既增加了锐利器材损伤医务人员的潜在风险,又造成了脑脊液飞溅的体液污染。

当病情需要收集多组脑脊液标本,医生反复拿取空试管、取下棉球、接收脑脊液、放置试管至试管架等操作,易出现操作失误而导致试管倾斜,脑脊液被棉球吸收,既减少了标本量又影响检验结果。在收集脑脊液时,医生双下肢分开、紧贴床沿、上半身前倾前屈、手臂悬空,若医生身体固定操作时间过长,易出现腰背疼痛、手臂酸痛甚至双手颤抖等现象,医生有时堵上针芯暂停操作,稍事休息,再继续收集脑脊液,有时则忍受酸痛,继续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医生劳动强度、提高脑脊液收集效率和质量的用于腰椎穿刺收集脑脊液的收集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腰椎穿刺收集脑脊液的收集系统,包括用于腰椎穿刺的穿刺针,穿刺针尾部与引流管连通,引流管另一端通向试管,引流管上还设置有用于遮盖试管的管盖,若干组试管通过矩形阵列设置在试管架上。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引流管上设置有控制引流管导通或封闭的弹簧夹。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管盖为圆台,圆台小端能嵌入试管的瓶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管盖的直径大于试管的口径,能覆盖试管的口径,管盖的边缘具有开口朝向试管的挡板。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管盖的中心设置有便于引流管穿过的圆孔。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管盖与引流管固定组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引流管标记有尺寸刻度。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试管架包括底板和顶板,顶板具有用于定位试管的圆孔,底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度量试管中液面高度的度量板。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度量板具有便于试管穿过的圆孔,度量板通过设置在试管架上的调节螺栓调节上下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用于腰椎穿刺收集脑脊液的收集系统在穿刺针与试管之间设置了引流管,便于脑脊液直接流向试管,收集过程既减少了脑脊液与空气的接触机会又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将若干组试管设置在试管架上,利用引流管的长度优势,能够迅速地在试管之间切换引流管的出液口,轻易地收集多组标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腰椎穿刺收集脑脊液的收集系统,包括用于腰椎穿刺的穿刺针1,引流管2通过过渡配合与穿刺针1连通,具体为穿刺针1的尾部先是圆柱孔再向外扩张为圆锥孔,引流管2头部先是圆柱轴再为锥形状,引流管2的圆柱轴插入穿刺针1的尾部形成过渡配合,锥形斜面能够有效的抵消外形尺寸产生的误差,使引流管2和穿刺针1紧密贴合,防止液体泄漏。引流管2采用PVC材质。具体可参照生活中医院常用的针头与针管之间的配合,此处不再赘述。

引流管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引流管2导通或封闭的弹簧夹3,弹簧夹3为剪叉结构,弹簧夹3包括两把铰接在一起的短杆,弹簧夹3的铰接处设置了扭簧,使得弹簧夹3的两短杆能够自然地合并、产生夹持力。其中两短杆的夹持面打磨为平面,在夹持引流管2时,夹持面能最大面积的挤压引流管2,实现良好的限流效果。在不使用弹簧夹3时,即可将弹簧夹3通过缠绕细绳绑在引流管2上,也可将弹簧夹3分离并放置在其他地方。

穿刺针1穿刺入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作用下,脑脊液会自然地流出,将引流管2连接穿刺针1收集脑脊液,可以应对患者身体晃动甚至因不配合而大幅度扭动身体,引流液完全不会散落浪费或者滴到无菌铺巾上,不会产生体液污染;将引流管2的出液口放置到试管5内,能减少脑脊液与空气的接触,避免收集的脑脊液被污染,提高收集到的脑脊液的质量。对于医生来说,该设计解放了医生的双手,不再需要医生保持双下肢分开、紧贴床沿、上半身前倾前屈、手臂悬空等姿势,医生偶尔调整引流管2即可完成收集工作,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减少脑脊液与空气的接触,引流管2上还设置有用于遮挡试管5的管盖4。其结构为引流管2从管盖4的中心穿过。管盖4采用PVC材质,有以下两者实施例:

一是,将管盖4做成圆形薄片,薄片的直径大于试管5的瓶口直径,并且薄片的边缘弯折出挡板,管盖4需要被引流管2穿过的中心为十字通槽。薄片状的PVC材料具有弹性,在中心做出十字通槽后,中心形成了四瓣可摆动的凸起,将引流管2穿过管盖4后,四瓣凸起会自然地往引流管2插入方向凸。由于四瓣凸起在与引流管2组合后,四瓣凸起被撑开并贴合引流管2的管壁,与引流管2形成有效的摩擦接触面,即引流管2容易穿过管盖4、难以抽出。十字通槽能有效防止引流管2自动脱落,提高收集过程的安全性。同时薄片的边缘还弯折出开口朝向试管5的挡板,所述挡板能全面地遮挡住试管5的瓶口;若不需要在薄片边缘弯折出挡板,也可以将薄片直径略微增大。

二是,将管盖4做成厚度适宜的圆台,圆台斜度5°~15°,厚度约1cm,圆台底面的最大直径略大于试管5的瓶口直径,即保证管盖4大部分能嵌入试管5的瓶口,管盖4的中心为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与引流管2之间形成轻度的过渡配合,既要便于引流管2手动插入、抽出,又要防止引流管2自然脱落。本实施例中的管盖4也采用PVC材质。圆台结构的管盖4具有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医生仅需放置好试管5,便可进行收集。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将管盖4与引流管2固定组成一个整体。两者在制造时通过模具统一注塑成型,即两者在出厂时统一密封包装,医生使用时避免再次将两者组装的繁琐。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引流管2标记有尺寸刻度。具体地,引流管2标记有以最小刻度为毫米级别的厘米刻度。在腰椎穿刺术成功后,医生首先进行测量脑脊液压力的工作,医生一手固定穿刺针1及其尾部与引流管2的连接处,另一手握住引流管2的末端竖直向上举起。医生读取脑脊液在引流管2中上升的液面高度,并换算成脑脊液的压力,之后再开始收集脑脊液。

在脑脊液的收集过程中,一般需要分开收集、保存3~6份标本,分别做不同的研究、实验,为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六组试管5均矩形阵列放置在试管架上,每个试管5的管口均配备有无菌棉球10,即医生插入引流管2收集脑脊液时临时去掉无菌棉球10、收集完脑脊液后再次将无菌棉球10置于试管5的管口用于防尘,试管依次收集脑脊液后用无菌棉球10堵塞试管口。试管架起到支撑、定位试管5的作用,试管架采用密度较大的PVC材料提高试管架自重,提高试管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试管架包括顶板6和底板8,顶板6具有六个容纳试管5的圆孔,顶板6的圆孔直径略大于试管5的直径,便于安放、取出试管5,顶板6与底板8之间通过设置在底板8四个边角的支撑杆组成开放式试管架。顶板6与底板8之间还设置有度量板7,度量板7也设置了便于试管5穿过的圆孔,度量板7的圆孔直径也是略大于试管5的直径,度量板7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度量板7高度的调节螺栓9,调节螺栓9通过凹槽卡入顶板6,使调节螺栓9即使在旋转,其与顶板6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此时,改变位置的是与调节螺栓9通过螺栓连接的度量板7。

度量板7的作用是便于观察、确定收集到的脑脊液是否达到标本要求的量,原理很简单,度量板7上下移动确定高度能够对应试管5收集到的脑脊液的体积,医生在使用时,可以更加精确、直观地收集到所需的标本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收集过少导致标本不足以完成全部实验;收集过多可能会导致患者低颅压。次要地,度量板7还能够进一步定位试管5,防止其发生倾斜。在本实施例中,度量板7也采用PVC材料,并做成厚度为2mm的薄片状长方体,但为了保证度量板7的螺纹孔在使用中的稳定性,螺纹孔连接处需要4mm的厚度。

本实施例中,试管5选择直径2cm、高度10cm的试管;引流管2长60cm;试管架长度约15cm、宽度约9cm、高度约8cm;调节螺栓9直径约4mm。

当然,本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