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缩左心室减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8626阅读:978来源:国知局
可收缩左心室减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收缩左心室减容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心力衰竭目前是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治疗中末期心力衰竭最好的方法是心脏移植。然而由于捐献器官数量太少,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能进行心脏移植。左心室减容术(PLV)被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能急速重构左心房几何结构,而且能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延长等待心脏移植时间。左心室减容术在国内又被称作“部分左室切除术”,但左心室减容术存在着较高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相关的病死亡率,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

经皮心室重建术是治疗减轻心衰症状的新途径,它是通过微创介入的方法在患者心内植入“降落伞”,有效的改善了心力衰竭者的临床症状。植入降落伞后,降落伞将损伤的肌肉隔离,从正常部分孤立功能失常的肌肉部分,这样就减小了总体的心容积并回复正常的左心室功能。

目前市面上有的是CardioKinetix公司的Parachute,但是这种产品存在一些缺点和相当难的操作难度:1、植入器械由于主要靠支撑段扎入心室内壁定位,因为直径尺寸较大,导致输送装置直径大,从而导致介入途径进入血管和心脏有损伤血管和心脏瓣膜等风险;2、主动脉瓣对植入器械的阻力大,通过难度大,手术复杂度高,手术时间长,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术危险性降低手术成功率;3、器械的定位和贴合张力要求高,因此释放时需要借助球囊扩张才能定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不会刺破心尖的可收缩左心室减容装置,解决了目前减小左心室容积的装置进入心室内时,由于输送装置直径大,导致介入途径进入血管和心脏有损伤血管和心脏瓣膜等风险,且手术成功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可收缩左心室减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心室减容面,左心室减容面中心设有连接套,连接套的上盘面有可与推送杆相连接的螺纹,连接套的下盘面连接可伸缩连接元件的上端,可伸缩连接元件的下端连接固定锚。

优选地,所述的左心室减容面为单层的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左心室减容面为由至少一根金属丝螺旋成的一个平面。

优选地,所述的左心室减容面通过一体切割得到的支架构成,支架的内侧或外侧覆盖有阻流膜。

优选地,所述的左心室减容面为金属丝材编织的密纹网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可伸缩连接元件为一个或多个金属可伸缩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可伸缩连接元件为一个金属可伸缩结构,金属可伸缩结构内设有弹性内芯。

优选地,所述的可伸缩连接元件由高分子弹性连接元件可伸缩结构组成。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锚为多个倒角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锚为记忆合金编织而成的到盘状、梯形、圆柱形、伞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所采用的材料为具有形状记忆的合金,或弹性高分子材料,释放后可完全恢复原型;左心室减容面为单层的面结构,可减少金属的植入量;采用弹性的可收缩连接装置,能够在心房收缩和舒张时,一方面使装置起减容作用的同时,一方面避免减容面承受压力过大,而最终破坏心尖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锚可以是倒角结构,能够很好的固定在心室内壁,同时又不会刺破心尖;固定锚形式多样,可根据病人的心尖结构,选择更好的固定锚。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单个可伸缩连接元件的可收缩左心室减容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带有单个可伸缩连接元件的可收缩左心室减容装置(固定锚)在左心室完全释放图;

图3为带有多个可伸缩连接元件的可收缩左心室减容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带有多个可伸缩连接元件的可收缩左心室减容装置(固定锚)在左心室完全释放图;

图5为金属切割型左心室减容面的可收缩左心室减容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金属丝螺旋型左心室减容面的可收缩左心室减容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高分子弹性连接元件与为各种编织型固定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收缩左心室减容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左心室减容面1、可伸缩连接元件2和固定锚3,左心室减容面1中心设有连接套,连接套的上盘面有螺纹,可与推送杆相连接,连接套的下盘面连接可伸缩连接元件2的上端,可伸缩连接元件2的下端连接固定锚3。其中,左心室减容面1为单层的面结构,可减少金属的植入量,在心房收缩和舒张时,一定程度上减小血流对左心房底部的压力。

左心室减容面1为金属丝材编织的密纹网结构。固定锚3为多个倒角结构(本实施例中,固定锚3具有六个倒角钩。),倒角结构的固定锚3可以很好的固定器械,同时保证心脏舒张收缩过程中不会刺破心尖。可伸缩连接元件2为一个金属可伸缩结构,金属可伸缩结构内可有(也可以没有)弹性内芯,弹性内芯为高分子内芯或金属内芯。

支架、金属丝、可伸缩的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不锈钢、钴铬合金、钛、钛合金、钽、钽合金。

如图2,使用时,导管穿过主动脉,到达左心房,并释放。固定锚3可将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固定在心房底部,固定锚3的倒角设计可以增加其固定效果,同时又不会刺破心尖。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伸缩连接元件2是由多个金属可伸缩结构组成,固定锚3是一种具有折边的编织密纹网结构的圆盘。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使用时,如图4所示,导管穿过主动脉,到达左心房,并释放。固定锚3的编织圆盘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血流的压力。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左心室减容面1通过一体切割得到的支架构成,支架内侧或外侧覆盖有阻流膜。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左心室减容面1为由至少一根金属丝螺旋成一个平面。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伸缩连接元件2是由高分子弹性连接元件可伸缩结构组成。

固定锚3为记忆合金编织而成的到盘状、梯形、圆柱形、伞型。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