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袋易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862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医疗袋易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医疗袋易撕结构。



背景技术:

现临床采样的病理标本会放入医疗袋,当需检测病理标本时,医生在取样时往往会用注射器插入医疗袋内抽取样本或者用剪刀剪开医疗袋取出样本进行检测。此类医疗袋对于取样时,使用不方便,剪开医疗袋时,可能会污染样本,所以需研究一种新的医疗袋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袋易撕结构,其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之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袋易撕结构,包括有内层膜、夹层膜以及外层膜;该夹层膜位于内层膜和外层膜之间,该内层膜的左侧边缘、夹层膜的左侧边缘和外层膜的左侧边缘密封连接,该内层膜的右侧边缘、夹层膜的右侧边缘和外层膜的右侧边缘密封连接,该内层膜的底边缘、夹层膜的底边缘和外层膜的底边缘密封连接,内层膜与夹层膜之间形成内容置腔,外层膜与夹层膜之间形成外容置腔,该内层膜的上边缘与夹层膜的上边缘一体成型连接,内层膜的上端设置有内开口,该内开口连通内容置腔,该外层膜的上端凸伸出夹层膜的上边缘而形成有翻边,翻边与夹层膜的上边缘之间形成外开口,该外开口连通外容置腔,外开口的高度高于内开口的高度;且内层膜的下端、夹层膜的下端和外层膜的下端均设置有上下两排间隔排布的通孔而形成易撕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翻边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封住内开口的破坏胶,该破坏胶上覆盖有剥离纸。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层膜的左侧边缘、夹层膜的左侧边缘和外层膜的左侧边缘通过热封线密封连接,该内层膜的右侧边缘、夹层膜的右侧边缘和外层膜的右侧边缘亦通过热封线密封连接,该内层膜的底边缘、夹层膜的底边缘和外层膜的底边缘亦通过热封线密封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层膜和夹层膜均为PE印刷筒料,该外层膜为PE光身透明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内层膜的下端、夹层膜的下端和外层膜的下端均设置有上下两排间隔排布的通孔而形成易撕线;当检测样本取样时,沿着易撕线撕下易撕线下端即可,样本即可从撕口处取出,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其次,开口采用破坏胶封闭,封闭后的开口不易重新打开,防止袋体内的样本或者采样纸掉落,且放置在内层袋体内的样品隔绝了外界空气,避免了外界的污染。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易撕线的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内层膜 101、内容置腔

102、外容置腔 103、内开口

104、外开口 20、夹层膜

30、外层膜 31、翻边

40、热封线 50、破坏胶

60、剥离纸 70、易撕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内层膜10、夹层膜20以及外层膜30。

该夹层膜20位于内层膜10和外层膜30之间,该内层膜10的左侧边缘、夹层膜20的左侧边缘和外层膜30的左侧边缘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内层膜10的左侧边缘、夹层膜20的左侧边缘和外层膜30的左侧边缘通过热封线40密封连接;该内层膜10的右侧边缘、夹层膜20的右侧边缘和外层膜30的右侧边缘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内层膜10的右侧边缘、夹层膜20的右侧边缘和外层膜30的右侧边缘通过热封线40密封连接;该内层膜10的底边缘、夹层膜20的底边缘和外层膜30的底边缘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内层膜10的底边缘、夹层膜20的底边缘和外层膜30的底边缘通过热封线40密封连接。

该内层膜10与夹层膜20之间形成内容置腔101,在本实施例中,内层膜10和夹层膜20均为PE印刷筒料;外层膜30与夹层膜20之间形成外容置腔102,在本实施例中,外层膜30为PE光身透明料;该内层膜10的上边缘与夹层膜20的上边缘一体成型连接,内层膜10的上端设置有内开口103,该内开口103连通上述内容置腔101,该外层膜30的上端凸伸出夹层膜20的上边缘而形成有翻边31,该翻边31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封住内开口103的破坏胶50,该破坏胶50上覆盖有剥离纸60,进行封口时,破坏胶50贴在内层膜10的侧面且正对贴在内开口103上,因此整条内开口103全都被破坏胶50严密地封闭,由于破坏胶50的粘性较强,内开口103处被粘住后不能再重新打开,使得放置在内容置腔101内的样品隔绝了外界空气,避免了外界的污染;翻边31与夹层膜20的上边缘之间形成外开口104,该外开口104连通外容置腔102,该外开口104的高度高于内开口103的高度;且内层膜10的下端、夹层膜20的下端和外层膜30的下端均设置有上下两排间隔排布的通孔而形成的易撕线70,取样时,沿着易撕线70撕下,即可以从下端的撕口中取出需检验的样本,使用方便。

使用时,将采样后的样本放置在内容置腔101内,撕掉剥离纸60,在把翻边31往下翻折,破坏胶50对准内层膜10上的内开口103粘贴上,即可将内开口103和外开口104封上;当需检验样本时,医生只需沿着易撕线,70把袋体的下端撕掉,即可以从下端的撕口中取出需检验的样本,进行检验。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在内层膜的下端、夹层膜的下端和外层膜的下端均设置有上下两排间隔排布的通孔而形成易撕线;当检测样本取样时,沿着易撕线撕下易撕线下端即可,样本即可从撕口处取出,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其次,开口采用破坏胶封闭,封闭后的开口不易重新打开,防止袋体内的样本或者采样纸掉落,且放置在内层袋体内的样品隔绝了外界空气,避免了外界的污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