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床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骨科床。
背景技术:
牵引技术是骨科临床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牵引技术大多通过牵引架完成。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各个医院的病床不一致,一种规格的牵引架很难与多种病床配合,牵引架的使用受到限制;不仅如此,现有骨科临床中病人关节的牵引多通过医护人员人力帮助病人牵引实现,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同时,对于不同关节采用的牵引方式不同,有些关节需要水平牵引,有些关节需要沿一定的角度牵引,如果沿直线方向牵引,可能对关节造成伤害。由于病人的体型不同,例如驼背等,平躺在牵引床上不但达不到牵引效果,还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且保持统一姿势长时间的治疗会使患者更加疲惫和痛苦。现有的骨科床牵引结构单一,舒适度不好,不利于骨科疾病的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骨科床,能够实现床板升降和髋关节不同角度的牵引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骨科床,其包括床架、安装至床架的床框、安装至床框内的床板、用于支撑骨科牵引的牵引架、设置在牵引架上的髋关节牵引装置以及第一升降机构,床框与床架的床头端铰接;
第一升降机构包括千斤顶、驱动千斤顶的第一传动杆、连接至第一传动杆的第一摇柄以及用于支撑千斤顶的支撑座,支撑座与床架连接,且设置在床板的底部,千斤顶分别与支撑座和床框连接;
牵引架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髋关节牵引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固定杆以及套设于固定杆的内部的第一滑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滑杆通过第一牵引绳连接至髋关节固定套。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髋关节牵引装置还包括套设于固定杆的内部的第二滑杆,第二滑杆通过第二牵引绳连接至髋关节固定套。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髋关节牵引装置通过紧固件可移动连接在牵引架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床板沿床架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背板、坐板和腿板,腿板包括沿床架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腿板和第二腿板,坐板的一侧与背板铰接,且另一侧与第一腿板、第二腿板铰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腿板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腿板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包括铰接于床框的第二转轴、固定在第二转轴的第二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的第二传动杆以及连接至第二传动杆的第二摇柄,第二转轴设置有支撑第一腿板的第二悬臂,第二悬臂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滚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腿板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腿板升降的第三升降机构,第三升降机构包括铰接于床框的第三转轴、固定在第三转轴的第三连杆、与第三连杆铰接的第三传动杆以及连接至第三传动杆的第三摇柄,第三转轴设置有支撑第二腿板的第三悬臂,第三悬臂的端部设置有第三滚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背板连接有用于驱动背板升降的第四升降机构,第四升降机构包括铰接于床框的第四转轴、固定在第四转轴的第四连杆、与第四连杆铰接的第四传动杆以及连接至第四传动杆的第四摇柄,第四转轴设置有支撑背板的第四悬臂,第四悬臂的端部设置有第四滚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腿板包括第一大腿板和第一小腿板,第一大腿板与第一小腿板铰接;第二腿板包括第二大腿板和第二小腿板,第二大腿板与第二小腿板铰接;床框设置有至少两个支臂,两个支臂的一端均与床框铰接,且另一端与第一小腿板和第二小腿板铰接,支臂设置有固定第一小腿板和第二小腿板的卡位。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多功能骨科床还包括颈部牵引装置,颈部牵引装置包括滑动装置,滑动装置为设置在牵引架的定滑轮,定滑轮安装有与定滑轮配合的颈椎牵引带,颈椎牵引带的一端连接至牵引平衡装置且另一端连接至颈套。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牵引架还包括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和顶部支架,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沿床架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床架的床头,顶部支架包括连杆以及设置在连杆之间的至少一个移动横杆,连杆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并且连杆还连接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骨科床设有髋关节牵引装置,该髋关节牵引装置方便治疗时对患者的髋关节进行不同角度的牵引,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方便了医护人员。同时在床板可通过第一升降机构抬升,有利于调节病人在床上的姿势,满足特殊病人的需求。同时床板上可以承载医疗器械等重物并且方便医护人员观察病人病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骨科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髋关节固定套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颈椎牵引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骨科床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千斤顶的示意图。
图中:多功能骨科床100;床架101;床框102;牵引架200;第一支撑杆201;第二支撑杆202;第三支撑杆203;第四支撑杆204;髋关节牵引装置210;固定杆211;第一滑杆212;第二滑杆213;第一牵引绳214;第二牵引绳215;髋关节固定套216;紧固件220;套管221;螺栓222;手柄223;顶部支架230;连杆231;移动横杆232;输液挂钩233;手握装置234;链条235;链条挂钩236;拉手237;牵引平衡装置241;颈椎牵引带242;颈套243;定滑轮244;床板300;背板310;坐板320;第一腿板330;第一大腿板331;第一小腿板332;第二腿板340;第二大腿板341;第二小腿板342;第一升降机构400;千斤顶410;基座411;顶盖412;顶撑413;下支撑臂414;上支撑臂415;铰接轴416;第一丝杆417;第一传动杆420,第一摇柄430;支撑座440;第二升降机构500;第二转轴501;第二连杆502;第二传动杆503;第二摇柄504;第二悬臂505;第二滚轮506;第二滑槽507;第三升降机构600;第三转轴601;第三连杆602;第三传动杆603;第三摇柄604;第三悬臂605;第三滚轮606;第四升降机构700;第四转轴701;第四连杆702;第四传动杆703;第四摇柄704;第四悬臂705;第四滚轮706;支臂8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骨科床100,其包括床架101、安装至床架101的床框102、安装至床框内的床板300、升降组件、用于支撑骨科牵引的牵引架200以及设置在牵引架200上的髋关节牵引装置210。
床架101大致为矩形,牵引架200安装在床架101上,牵引架200包括位于床尾的第一支撑杆201和第二支撑杆202、第三支撑杆203、第四支撑杆204和顶部支架230。第一支撑杆201、第二支撑杆202、第三支撑杆203以及第四支撑杆204分别安装于床架101的四个角上。第一支撑杆201和第二支撑杆202分别安装于床尾部的两个角上,第三支撑杆203和第四支撑杆204分别安装于床头部的两个角上。
需要说明的是,牵引架200可以是仅安装在床架101的上方,用于实现对髋关节牵引装置210的支撑。也可以是第一支撑杆201、第二支撑杆202、第三支撑杆203和第四支撑杆204中任意一者的一部分用于支撑床架101并且另一部分用作牵引,例如第一支撑杆201的向床架101下方延伸出一部分用于支撑床架101,第一支撑杆201位于床架101上方的部分用作牵引,将用于支撑床架101的部分以及用作牵引的部分一体成型,从而避免床架101和牵引架200的不匹配,同时节约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1和图2,髋关节牵引装置210包括固定杆211、第一滑杆212、第一牵引绳214、第二牵引绳215以及髋关节固定套216。固定杆211横向设置在第一支撑杆201和第二支撑杆202之间。第一滑杆212、第二滑杆213分别设在固定杆211的两端且均与固定杆211滑动连接。具体地,第一滑杆212和第二滑杆213分别自固定杆211的两端套设与固定杆211的内部。第一牵引绳214的一端与第一滑杆212连接,另一端连接至髋关节固定套216,第二牵引绳215的一端与第二滑杆213连接,另一端连接至髋关节固定套216。
请参阅图1和图3,固定杆211通过紧固件220与第一支撑杆201及第二支撑杆202连接,且固定杆211可上下移动。固定杆211与第一支撑杆201、第二支撑杆202的连接处各设有一个紧固件220。紧固件220包括套管221、螺栓222以及手柄223,螺栓222的一端连接至套管221且另一端连接至手柄223,套管221与螺栓222的连接处开设有与螺栓222配合的螺纹孔,手柄224呈半球形并且手柄224设置有增大摩擦力的纹路。用于连接固定杆211和第一支撑杆201的紧固件220通过套管221套设在第一支撑杆201上,且套管221和固定杆211固定。
第一滑杆212同样通过紧固件220与固定杆211固定。紧固件220的套管221套设在固定杆211上,固定杆211与螺栓222的连接处开设有与螺栓222配合的螺纹孔,螺栓224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滑杆212且另一端连接至手柄224。同样地,第二滑杆213和固定杆211通过紧固件220连接,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顶部支架230包括连杆231和移动横杆232。连杆231至少为两个,分别将第一支撑杆201与第四支撑杆204以及第二支撑杆202与第三支撑杆203连接起来,移动横杆232设置在两个连杆231之间,且能在在连杆231上移动,这种移动可以通过在连杆231上套设紧固件220实现。
顶部支架230上还设有输液挂钩233,输液挂钩233可以设置连杆231上,也可以设置在移动横杆232上。输液挂钩233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输液挂钩233同样通过紧固件220与顶部支架230连接。
顶部支架230上还设有手握装置234,手握装置234通过套设在移动横杆232或连杆231上的紧固件220可移动设置在连杆231或移动横杆232上。手握装置234包括链条235、链条挂钩236以及拉手237。链条235和链条挂钩236间隔设置,链条235的一端与顶部支架230连接,链条235的另一端设置有拉手237,拉手237呈三角形,拉手237的手握部分设置有与手指相配的纹路,提高病人舒适度。该拉手237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供病人起身时借力,另一方面牵引病人的手臂,帮助病人轻松完成各种手臂运动。同时可以调整链条挂钩236挂设在链条235的不同位置,改变链条235的长度,适应不同病人。
参阅图1和图4,例中,多功能骨科床100还可以包括颈部牵引装置。颈部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平衡装置241、颈椎牵引带242、滑动装置以及颈套243。颈椎牵引带242的一端连接牵引平衡装置241,颈椎牵引带242的另一端通过滑动装置连接至颈套243。
滑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牵引架200的至少一个定滑轮244,但不局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滑动装置可以包括其它类型的滑轮,并且滑轮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定滑轮244通过紧固件220可移动地设置在牵引架200上。定滑轮244在不改变牵引力大小的情况下,可以对牵引力的方向进行调节。同样地,定滑轮244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连杆231或移动横杆232上。
牵引平衡装置241即配重,例如选用砝码作为牵引平衡装置241,根据病人的需要,增大或减小配重的重量,以调节颈椎牵引力的大小,提高病人的适应性。
床框102铰接在床架101的床头端。床板300安装在床框102上,床板300包括沿床架101长度方向设置的背板310、坐板320和腿板,背板310设置床头,腿板包括沿床架10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在床尾的第一腿板330和第二腿板340。背板310、第一腿板330以及第二腿板340分别与坐板320铰接。第一腿板330包括第一大腿板331以及第一小腿板332,第一大腿板331与第一小腿板332之间铰接。第二腿板340包括第二大腿板341以及第二大腿板341,第二大腿板341与第二大腿板341之间铰接。
请参阅图1和图5,升降组件控制床板300的不同部分倾斜抬起或放平。具体地,升降组件包括用于控制床框102升降的第一升降机构400、用于控制背板310升降的第二升降机构500、用于控制第一腿板330升降的第三升降机构600以及用于控制第二腿板340升降的第四升降机构700。
第一升降机构400包括安装在床架101下方的支撑座440、千斤顶410、第一传动杆420以及驱动第一传动杆420运动的第一摇柄430。第一摇柄430安装在床尾,第一传动杆420沿床架101的长度方向连接至千斤顶410,千斤顶410安装在支撑座440上,且千斤顶410的顶升位置和床框102连接。
请参阅图6,进一步地,千斤顶410为剪式千斤顶,包括基座411、与基座411铰接的一对下支撑臂414、顶盖412、设置在顶盖412上的顶撑413以及与顶盖412铰接的一对上支撑臂415。上支撑臂415与下支撑臂414通过两个铰接轴416连接,上支撑臂415和下支撑臂414通过第一丝杆417驱动,第一丝杆417与第一传动杆420固定连接,第一传动杆420连接至第一摇柄430。顶撑413与床框102连接支撑床框102倾斜抬起。
进一步地,基座411与支撑座440之间设置有弹簧减震器(图未示)。支撑座440为千斤顶410提供着力点,当床框102升降带动床板300整体升降时,弹簧减震器吸收了千斤顶410的震动,从而减轻倾斜的床框102迅速放平时病人的不舒适感。弹簧减震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第二升降机构500与第一大腿板331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大腿板331的倾斜抬起或放平。第二升降机构500包括第二转轴501、第二悬臂505、第二连杆502、第二传动杆503以及第二摇柄504。第二摇柄504设置在床尾,固定连接于第二传动杆503。第二传动杆503优选为丝杆组件,沿床架101的长度方向连接至第二连杆502。第二传动杆503的一端与第二连杆502铰接且另一端固设于第二转轴501。第二转轴501铰接于床框102,且第二转轴501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大腿板331的第二悬臂505,第二悬臂505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滚轮506。第一大腿板331的底壁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二滑槽507,第二滚轮506沿第二滑槽507滑动。
摇动第二摇柄504,驱动第二传动杆503沿轴向直线向前运动,带动第二连杆502绕第二转轴501在一定范围内旋转,带动第二转轴501转动。随着第二转轴501转动,带动第二悬臂505抬起或放平,实现第一大腿板331的倾斜抬起或放平。
第三升降机构600与第二大腿板341连接,用于控制第二大腿板341的倾斜抬起或放平。第三升降机构600与第二升降机构500的结构基本相同。第三升降机构包括铰接于床框102的第三转轴601、连接至第三转轴601的第三连杆602,与第三连杆602铰接的第三传动杆以及连接至第三传动杆603的第三摇柄604。第三转轴601固定设置有支撑第二大腿板341的第三悬臂605,第三悬臂605的端部设置有第三滚轮606。第三摇柄604驱动第三传动杆603运动。
第四升降机构700与背板310连接,用于控制背板310的倾斜抬起或放平。第四升降机构700与第二升降机构500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铰接于床框102的第四转轴701、连接至第四转轴701的第四连杆702、与第四连杆702铰接的第四传动杆703以及连接至第四传动杆703的第四摇柄704。第四转轴701固定设置有支撑背板310的第四悬臂705,第四悬臂705的端部设置有第四滚轮706。由于背板310较大,进一步地,在第四转轴701上设置两个第四悬臂705。
床框102还设置有至少两个支臂801分别与第一小腿板332、第二小腿板342连接。设置在第一小腿板332的支臂801一端与床框102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小腿板332铰接。支臂801还设置有固定第一小腿板332的卡位,在不同的卡位时,第一小腿板332能与第一大腿板331形成不同的角度,适应病人的不同腿部护理需求。同样地,在第二小腿板342设置支臂801,第二小腿板342能与第二大腿板341形成不同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骨科床的使用过程如下:
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杆201和第二支撑杆202上的紧固件220可以调节固定杆211相对于床板300的高度:拧紧坚固件220的螺栓222时,固定杆211固定在第一支撑杆201和第二支撑杆202上;拧松螺栓222时,固定杆211两端可分别相对于第一支撑杆201和第二支撑杆202上下运动,以实现对固定杆211相对于床板300的高度的调节。
通过调节套设在固定杆211两侧的紧固件220可以调节髋关节牵引的方向:拧紧紧固件220的螺栓222时,第一滑杆212和第二滑杆213紧固于固定杆211。拧松螺栓222时,可将第一滑杆212和第二滑杆213相对于固定杆211内外抽动,从而调节第一滑杆212和第二滑杆213露出固定杆211部分的长度,使第一牵引绳214和第二牵引绳215分别在第一滑杆212和第二滑杆213上滑动,进而调节对病人髋关节牵引的方向。
对病人进行髋关节牵引时,将髋关节固定套216套入病人的髋关节,分别将第一牵引绳214和第二牵引绳215一端连接至髋关节固定套216,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滑杆212和第二滑杆213相连;通过紧固件220调节固定杆211的高度,同时调节第一滑杆212和第二滑杆213伸出固定杆211部分的长度,以调节牵引的角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滑杆212与第一牵引绳214、第二滑杆213与第二牵引绳215可以单独使用,对病人的髋关节进行单侧牵引;也可以配合使用,对病人的髋关节进行双侧牵引;双侧牵引时,第一牵引绳214与第二牵引绳215可以对病人的髋关节对称牵引,也可以非对称牵引,视病人病情而定。在牵引过程中,可以根据病人的需要,随时调节牵引方向,充分满足不同病人的髋关节牵引需求。
对病人进行颈椎牵引时,将病人的颈椎固定至颈套243,随后调定节定滑轮244的位置以及牵引平衡装置241的重量以调节牵引力的方向和大小,对病人的颈椎进行牵引。在牵引过程中,也可以根据病人的需要,随时调节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充分满足不同病人的颈部牵引需求。
同时,在进行髋关节牵引和颈椎牵引时,可以通过升降组件对床板的不同部分进行升降,以便更好地进行骨科牵引和治疗。特别当病人的体型不同,例如驼背等,不能通过平躺进行骨科牵引和治疗时,可以控制床板各部分的抬升,满足病人的特殊需求。
摇动第一摇柄430,驱动第一传动杆420向床头端推进,带动第一丝杆417向床头端旋进,第一丝杆417向床头端旋进带动两个铰接轴416在第一丝杆417上相向运动,上支撑臂415与下支撑臂414之间的夹角变大,竖直高度变大,从而使顶撑413向上抵顶床框102,由于床框102与床架101铰接,床框102的尾部相对于床架101向上倾斜抬起。通过第一摇柄430控制千斤顶410将床框102抬升,从而抬升起安装在床框102上的整个床板300。根据病人的需要,将床板300抬升至合适的角度进行病人的护理。同时采用千斤顶410作为抬升装置,使第一升降机构400能够抬升的重量大大增加,可抬升上吨重的物品。
当病人需要护理腿部时,通过第二升降机构500或第三升降机构600抬升相对应的第一腿板330或第二腿板340。此外,第一大腿板331或第二大腿板341抬起时,可将第一小腿板332或第二小腿板342用支臂801撑平,支臂801设有多个卡位,以调整第一小腿板332或第二小腿板342的倾斜角度,适应病人的不同护理需求。
当病人需要靠坐时,通过第四升降机构700实现背板310的抬升,使病人能够靠坐在病床上,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功能骨科床100的床板300部分都是由各自的升降机构控制,各部分升降机构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