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术后卧床患者方便排出排泄物的造口袋。
背景技术:
造口袋是用于储蓄人体排泄物的容器,大量应用于临床医学。传统常采用的一种造口袋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袋体1,袋体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内侧面设有底板2,底板上开有接造口孔的开口4,开口4 的周围设有环形粘贴膜,底端有封口条3夹紧便液出口。这种造口袋应用于术后卧床患者存在如下缺陷:1、因用于卧床患者的造口袋体积不能太大,所以容量有限,术后卧床患者由于大便等自控能力差,大便量及产气量多,因此需要频繁从排放口排放大便及气体,排放不及时容易导致用于病床护理的造口袋膨胀而爆破,需要反复粘贴造口袋;2、清理便液时需要取下封口条,有时还需用手去挤捋袋体才能挤出粪便,让操作者感到恶心,也容易弄脏医务人员的手,甚至污染床单;3、不能随时清洗袋体,因而不容易做到随时保持造口袋的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病床护理的造口袋,它可以解决医院术后卧床患者使用的造口袋容易爆满,不能做到随时保持造口袋的清洁以及在清理便液时容易弄脏医务人员的手和污染床单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用于病床护理的造口袋包括袋体,设置在所述袋体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内侧面的底板和开设在所述底板上接造口孔的开口,所述袋体上部连通有冲洗液连接管,所述袋体底部连通有负压吸引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冲洗液连接管上设置有调节清洗进液量大小的调节阀,所述负压吸引管与连接的负压源之间设置有调节负压大小的调节阀。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造口袋袋体底部设置有负压吸引管,随时可将袋内的粪便等吸出,避免造口袋爆满,袋体上接通有一个带密封盖的连接头,通过该连接头连接冲洗液,可由上往下随意冲洗,且水不易进入造口内,保持造口袋及造口皮肤的干净;同时因不需用手去挤捋袋体才能挤出粪便,避免弄脏医务人员的手和污染床单。
2、本实用新型袋体由于得到及时冲洗,减少了粪水等物长时间刺激皮肤,引起造口周围皮肤的糜烂及对造口袋的粘帖不牢,这样可以节省造口袋的成本及发生粪水性皮炎后,治疗护理带来费用的增加,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3、本实用新型在排气多时,只需要打开连接头的密封盖排气,无需针头刺入用于病床护理的造口袋排气,避免了针刺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用于病床护理的造口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为: 1、袋体,2、底板,3、开口, 4、出口封口带,5、负压吸引管,6、冲洗液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的传统造口袋,袋体1 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内侧面设有底板2,底板2 上开有接造口孔的开口3,袋体1 的底端有夹紧便液出口的封口带4,也有的用绑带扎实或直接套一个接便袋。当袋体1内粪便快满时用接便袋套住便液出口后松开封口带4或绑带,将袋体1内粪便接走,若粪便流出不畅或不干净,需要人工用手去挤压或捋一捋袋体,这样容易弄脏医务人员的手和造成泄漏而污染床单。
图2的用于病床护理的造口袋,包括袋体1,袋体1 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内侧面设有底板2,底板2 上开有接造口孔的开口3,袋体1上部连通有冲洗液连接管6,冲洗液连接管6上设置有调节进液量大小的调节阀(图中未画出);袋体1底部连通有负压吸引管5,使用时负压吸引管5与医院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相连接,在吸引管5与连接的负压源即医院中心负压吸引系统之间设置有调节负压大小的调节阀(图中未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