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690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理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体结构,具体指一种具有护理功能的护理床



背景技术:

在社会日益进入老年化的今天,护理床已成为病患人员和老年朋友的重要的生活用品,目前,护理床的结构多样,功能也多样,本发明人曾设计出一款操作使用方便的护理床,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3107500U的专利文献中所披露的结构,该护理床包括床架和床板,床架上固定有位于床板下且沿床架横向分布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其中第一导轨向护理床中间侧向下倾斜布置,第二导轨水平设置,在该第一导轨上滑动有供便桶放置的座体,在第二导轨上滑动设有能推动所述座体沿第二轨道移动的滑块,床板上开有与便桶相对应的通孔,床架上还设置有能驱动上述滑块运动的第一动力源。并且,床板的下方铰接有位于滑块与座体之间的挡板,挡板朝向滑块一侧的表面为斜面,以使该挡板逐渐向下增厚。座体上设有与挡板相抵的挡杆。当躺卧在床上的病人需要大小便时,座体及放置在座体内的便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第一导轨下滑,直至挡杆与挡板相抵,此时便桶恰好位于通孔的正下方。当大小便完成后,通过第一动力源拉动滑块、挡板、挡杆运动,驱动座体沿第一导轨滑动至靠近床架边缘位置,以方便他人取出倾倒。此时,挡板恰好转动处于水平状态,止挡在通孔的下方。显然,采用上述结构的护理床,可使卧床病人通过操作动力源按钮在床上完成大小便,护理人员只需要倾倒和更换便桶即可,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

但由于第一导轨向护理床的中间侧向下倾斜,目的是为了完成便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第一导轨的下滑,因此当便桶下滑到位后,其上沿离床板将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便桶上沿与通孔留有高度差,二者没有衔接到位,这导致大小便过程会弄脏通孔的边缘,甚至弄脏床垫等,故仍需要护理人员作进一步的清洁工作,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同样操作简便且结构更为合理而能将马桶上沿送到位的护理床。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护理床,包括有床架和支承在床架上的床板,所述床板的中部开有一通孔,在该床板之下放置有在用来供便桶搁置的座体和遮蔽上述通孔的盖板,所述床板之下设有沿床架横向分布的多对滑道,每对滑道由按床板纵向的前、后滑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对滑道共有四对,其中,

第一对滑道和第二对滑道位于床架横向一侧且相互上下平行错位布置,第一、第二对滑道均为由沿床架横向从外至内的水平滑道和向上伸展的竖直滑道圆滑衔接而成,第一、第二对滑道内分别滑动有用来支撑所述座体的第一、第二连杆机构;

第三对滑道位于床架横向的另一侧,该第三对滑道也由沿床架横向从外至内的水平滑道和向上伸展的竖直滑道圆滑衔接而成,在该第三对滑道滑动有第三连杆机构;

第四对滑道位于上述第三对滑道的一侧,并位于第一、第二对滑道的上方,该第四对滑道为一从第二对滑道向第一对滑道方向逐渐上升的斜向滑道,在第四对滑道内滑动有支撑杆,该支撑杆和上述第三连杆机构共同支撑所述的盖板;

上述第二连杆机构和第一连杆机构中的至少其中一连杆机构,和第三连杆机构之间钢性连接有一由第一动力源驱动而使第一、二、第三连杆机构、支撑杆在对应的各对滑道内同向滑动的连杆架。

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是,还包括通过沿床架纵向布置的纵向轴支撑在床架上的箱体,该箱体位于通孔的下面,所述的第一对滑道至第四对滑道分别开在该箱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所述的座体和盖板均位于该箱体内。这样制作各对滑道更为方便,也有利于护理床增设翻身的功能。

在上述改进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床板可以由依次沿床架纵向分布的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组成,且第一、第三床板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床板相铰接,在所述箱体外侧固定有安装板,在该安装板上安装有输出端与第一床板相铰接的第二动力源,这样通过第二动力源的驱动,可以使第一床板相对于第二床板向上翻转,帮助卧床者实现坐起来的动作。

为了有利于卧床者坐起动作的实现,提高坐起后的舒适性,所述床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护栏组,各所述护栏组由一端分别铰接在一起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和第三护栏组成,该第一、第二、第三护栏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床板相铰接。这样利用护栏组,可以在第一床板翻起的同时使第三床板向下翻转,护理床成为椅子。

在上述状态下,为了方便卧床者用餐等动作,所述第一护栏的一端还向外延伸出供桌板搁置的支撑部。

在上述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床板分别沿床架横向均隔成三块小床板,横向相邻的小床板相互铰接,在所述床架上安装有与纵向轴相连而能推动箱体转动、使其中两小床板相对于另一小床板转动的第三动力源。通过第三动力源的驱动,可以使部分小床板向上翻转,帮助卧床者实现翻身的动作。

在上述各方案中,第一连杆机构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它包括有两端滑动在第一对滑道的水平滑道中的第一纵向杆、第二纵向杆和两端能滑动在竖直滑道中的第三纵向杆,该第一、第二、第三纵向杆相互平行,且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的相应端部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二纵向杆和第三纵向杆的相应端部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杆,且第三纵向杆铰接在座体的一侧。

同时第二连杆机构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它包括有两端滑动在第二对滑道的水平滑道中的第四纵向杆、第五纵向杆和两端能滑动在竖直滑道中的第六纵向杆,该第三、第四、第五纵向杆相互平行,第四纵向杆和第五纵向杆的相应端部之间铰接有第三连杆,第五纵向杆和第六纵向杆的相应端部之间铰接有第四连杆,且第六纵向杆铰接在座体的另一侧,当第三、第六纵向杆位于相应竖直滑道的顶端状态下,所述座体上的便桶上沿与床板表面相齐平。这样通过各纵向杆的平稳平移,再加平稳上移,可以使便桶平稳移动,并能上升到位,从而能有效避免大、小便弄脏通孔及被褥等现象。

在上述各方案,同样第三连杆机构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它包括有两端滑动在第三对滑道中的第七纵向杆和第八纵向杆,该第七、第八纵向杆相互平行,且第七纵向杆和第八纵向杆的相应端部之间铰接有第五连杆,上述支撑杆与盖板的一侧相铰接,所述第七纵向杆与盖板另一侧相铰接,当所述支撑杆和第七纵向杆分别处于第四对滑道顶部和第三对滑道的竖直滑道顶端状态下,所述的盖板与床板表面相齐平。采用此方案,可以确保盖板上表面与床板表面齐平,使卧床者躺着更为舒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通孔、座体和便桶可以设计成长方形,所述座体的底部具有供便桶底部的盲孔插置的中心轴而使便桶能相对于座体转动,在所述座体上还设置有当便桶转动到与座体一致时与便桶侧壁相抵的挡板,并在挡板与便桶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磁性块;

或者,所述通孔、座体和便桶设计成长方形,所述座体底部具有中心轴,在该中心轴上套设有供便桶刚好放入的旋转座,在所述座体上还设置有当旋转座转动到与座体一致时与旋转座相抵的挡板,并在挡板和旋转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磁性块。采用这样的方案,有利于便桶的取、放,并能轻易实现便桶与通孔的对齐,以进一步确保便桶上沿与床板表面的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由水平滑道演变为向上伸展的竖直滑道,因此同样只要采用一个动力源,就可以使盖板和便桶相互联动,使便桶由水平移动到位后再向上提升,直至上部边沿与床板上的通孔相齐平,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就可以避免弄脏通孔及被褥,可以减小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故本实用新型结构更为合理,更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床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床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箱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去掉床架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座体上增设旋转座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1中当第一床板相对于第二床板向上翻转后的状态示意图(卧床者起身状态);

图10为图1部分小床板向上翻转后的状态示意图(卧床者左右侧身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该护理床包括有:

床架1,为该护理床的支撑部件,该床架分成对应卧床者人体上部的第一区域11和对应卧床者人体中部的第二区域12,在第二区域12上具有两个直立的沿床架纵向间隔布置的支撑座13,各支撑座上转动地插设有沿床架纵向设置的纵向轴A,各纵向轴刚性连接下述的箱体3。

床板2,搁置在上述床架1上,为卧床者的承载件。本实施例中床板2包括依次沿床架纵向分布的第一床板21、第二床板22和第三床板23;其中第一、第二床板分别位于床架的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的上方,第一、第三床板分别铰接在第二床板22的两端,从而使第一、第三床板可相对于第二床板22转动;第二床板22的中部开有通孔221。并且为了实现卧床者的翻身,第一、第二、第三床板分别沿床架横向均分成三块小床板a、b、c,横向相邻的小床板相互铰接。同时为了提高使用的便利性,上述床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护栏组,各护栏组由一端分别铰接在一起的第一护栏24、第二护栏25和第三护栏26组成,该第一、第二、第三护栏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床板侧面相铰接。同时第一护栏24的一端还向外延伸出供桌板B搁置的支撑部。

箱体3,位于第二床板22之下的床架的第二区域12内,该箱体3沿床架横向布置的一对侧壁(也就是沿床架纵向前、后分布的侧壁)分别与上述纵向轴A相固定,即可以随纵向轴A一起转动而左右摇摆,在该对侧壁上还分别开有四个相对应的滑道,这样就组成了四对滑道,其中第一对滑道31和第二对滑道32位于床架横向一侧且相互上下平行错位布置,如图4所示,第一、第二对滑道均为由沿床架横向从外至内的水平滑道d和向上伸展的竖直滑道f圆滑衔接而成;第三对滑道33位于床架横向的另一侧,该第三对滑道也由沿床架横向从外至内的水平滑道d和向上伸展的竖直滑道f圆滑衔接而成;第四对滑道34位于上述第三对滑道33的一侧,并位于第一对滑道31、第二对滑道32的上方,该第四对滑道34为一从第二对滑道32向第一对滑道31方向逐渐上升的斜向滑道。

第一连杆机构4,滑动在上述第一对滑道31内,该第一连杆机构4包括有两端滑动在上述第一对滑道的水平滑道f中的第一纵向杆41、第二纵向杆42和两端能滑动在竖直滑道f中的第三纵向杆43,该第一、第二、第三纵向杆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一纵向杆41和第二纵向杆42的相应端部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杆44,第二纵向杆42和第三纵向杆43的相应端部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杆45。为了节约材料,并且在运动过程中避免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本实施例中,第二纵向杆和第三纵向杆分别截成两段。

第二连杆机构5,滑动在上述第二对滑道32内,该第二连杆机构5包括有两端滑动在第二对滑道32的水平滑道d中的第四纵向杆51、第五纵向杆52和两端能滑动在竖直滑道f的第六纵向杆53,该第三、第四、第五纵向杆相互平行设置,且第四纵向杆51和第五纵向杆52的相应端部之间铰接有第三连杆54,第五纵向杆52和第六纵向杆53的相应端部之间铰接有第四连杆55。同样,为了节约材料,并且在运动过程中避免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本实施例中,第五纵向杆52和第六纵向杆53分别截成两段。

第三连杆机构6,滑动在上述第三对滑道33内,该第三连杆机构6包括有两端滑动在第三对滑道中的第七纵向杆61和第八纵向杆62,该第七、第八纵向杆相互平行设置,且第七纵向杆61和第八纵向杆62的相应端部之间铰接有第五连杆63。

支撑杆7,两端能滑动在上述第四对滑道33中。

座体8,用来供便桶9搁置,它放置在上述箱体3内,位于第三纵向杆43和第六纵向杆53之间,在该座体8的一侧上部和另一侧下部分别具有轴套81,该两侧轴套中分别穿设有上述第三纵向杆43和第六纵向杆53,使座体8被架设在第三纵向杆43和第六纵向杆53上,随着第一、第二连杆机构的滑动,使座体8作相应轨迹的移动。当第三、第六纵向杆位于相对应竖直滑道的顶端时,该座体8位于通孔221下方,并使便桶9上沿与床板2表面相齐平。

盖板10,用来遮蔽上述第二床板22上的通孔221,位于支撑杆7和第七纵向杆61之间,在该盖板10的两侧下部也分别具有轴套,该盖板两侧的轴套中分别穿设有上述支撑杆7和第七纵向杆61,使盖板10被架设在支撑杆7和第七纵向杆61上,随着支撑杆7和第三连杆机构6的滑动,使盖板10作相应轨迹的移动。当支撑杆7和第七纵向杆61分别处于斜向滑道的顶部和竖直滑道f的顶端时,盖板10与床板2表面相齐平。

由于各纵向杆的存在,为了便于便桶9的放入,并确保与通孔221的对应,在本实施例中,通孔221设计成长方形,相应的,座体8和便桶9也设计成长方形,在座体的底部具有供便桶底部的盲孔插置的中心轴82,并在座体8上设置有当便桶转动到位时与便桶9侧壁相抵的挡板83,挡板83和便桶上可以分别加装磁性块(图中未示),当二者相抵时,可以通过磁性块相互吸住,防止便桶9回转,这样当便桶9以沿长边方向伸入到座体8内,并使中心轴82插入到盲孔中,然后再让便桶9相对于座体8转动90°(即转动到与座体一致时),直至挡板83与便桶相抵后吸住,然后再使便桶9随座体8移动到位,那时便桶9正好对应于通孔221。

或者,在上述座体8的中心轴套设一供便桶9刚好放入的旋转座20,如图8所示,同样在座体8上设置有当旋转座20转动到位时与旋转座20侧壁相抵的挡板83,二者之间也可设计磁性块。当便桶放在旋转座20后,让旋转座20转动90°(即转动到与座体一致时)时,再通过磁性块与挡板相互吸住,这样的方案同样可以实现上述便桶移动后正好对应于通孔目的。

本实施例中,便桶9可以采用常规的简易桶体,也可以在该桶体上安装上现有智能马桶的冲洗装置,这样当卧床者大小便后,可以通过该冲洗装置进行自动冲洗,从而更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第一动力源30,用来推动第一连杆机构4、第二连杆机构5、第三连杆机构6和支撑杆7的同步滑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动力源优选为螺杆电机(当然也可以采用气缸或液压缸之类的动力装置。以下第二、第三动力源也相同),即第一螺杆电机,安装在上述箱体3内,在上述第一纵向杆41和第八纵向杆62之间刚性连接有一连杆架40,该第一螺杆电机的输出端与连杆架40相连接,可以推动连杆架40沿床架横向来回平移,进而带动第一、第二、第三连杆机构和支撑杆在各自的滑道内来回移动,最终使座体8和盖板10同向来回移动,即当座体8开始离开通孔221时,盖板10则开始向通孔221侧运动,当支撑杆7移动到第四对滑道34的顶端时,盖板10的滑入侧已抵在通孔221中,此时,第三连杆机构6中第八纵向杆62在第一动力源30的作用下继续沿第三对滑道的水平滑道d移动,迫使第七纵向杆61沿竖直通道f上移,直至盖板10整体完全进入通孔221中并与床板2相齐平,以遮蔽通孔221,供卧床者正常躺卧。而当盖板10开始离开通孔221时,座体8则开始带动便桶9向通孔221侧运动,其运动轨迹为开始的水平移动转至最后的从下至上的上升运动,直至到第三纵向杆43和第六纵向杆53位于竖直滑道顶端时,座体8位于通孔下方,便桶9的上沿与床板2上表面相齐平,这样供卧床者在大小便时,不会再弄脏通孔221的周边,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清洁。

第二动力源50,用来转动第一床板21和第三床板22,本实施例中,也优先采用螺杆电机,即第二螺杆电机,它位于床架1的第一区域11内,固定在安装板60上,而安装板60又与箱体3相连接,第二螺杆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床板21的底部相铰接,这样随着第二螺杆电机的输出端的外伸,可以使第一床板21相对于第二床板22转动而向上翻转,同时由于护栏组的存在,使第三床板23相对于第二床板22向下翻转,使护理床即刻成为椅子,并借助于第一护栏杆24的支撑部,可以放置桌板B,供卧床者吃饭、写作等用,如图9所示,。一旦用毕,可以将桌板插设地第三床板23的插槽内,这样收纳也很方便。

第三动力源70,用来转动部分小床板(即6块小床板),本实施例中,也优先采用螺杆电机,即第三螺杆电机,安装在床架1上,该第三螺杆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纵向轴A相连,请参见图2,这样随着第三螺杆电机的输出端的外伸,可以通过纵向轴A带动箱体3转动,同时箱体3推动第二床板22中的两小床板相对于第二床板中的另一小床板翻转折起,如图10所示,由于护栏杆组件的存在,以及第二床板22分别与第一床板21、第三床板23之间的铰接,可以带动第一、第三床板中的纵向相对应两小床板相对于另一小床板的翻转,从而达到帮助卧床者翻身的目的。

控制装置,设置有控制上述第一、第二、第三螺杆电机的按钮,若便桶9带有冲冼功能,还增设有冲洗按钮。因此卧床者只需按动按钮即可完成上述的大、小便动作,坐起动作和翻身动作,从而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尤其在大小便过程中,由于便桶能上升到位,因此不会弄脏通孔周边及被褥,故结构更为合理,更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