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抽真空拔罐的拔罐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拔罐、刮痧、走罐、闪罐等理疗备受人们青睐。由于传统的点火拔罐存在着操作不便﹑容易烫伤﹑不安全﹑施治部位受限和适用范围小的弊端,而抽真空拔罐则不存在前述问题,抽真空拔罐还可以控制负压的大小。但是,抽真空拔罐对于拔罐器的密封性要求比较高,现有的抽真空拔罐器存在着结构复杂、密闭性不佳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密闭效果好的用于抽真空拔罐的拔罐器,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抽真空拔罐的拔罐器包括罐体、硅胶软管和固定内塞;所述罐体顶部开孔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一端在罐体外部,一端在罐体内部;所述硅胶软管从上部伸入导气管中,所述固定内塞在罐体从下往上伸入导气管,紧撑硅胶软管形成密封;所述固定内塞中间设有导气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内塞底部设有平面密封面,平面密封面上部设有若干层梯级,梯级间距不一,以圆锥状向上收窄。多层梯级的设置有利于固定内塞紧撑硅胶软管,圆锥状向上收窄的设计则便于固定内塞深入硅胶软管,硅胶软管受到挤压膨胀和硅胶软管本身特性的双重作用,涨紧罐体顶部的导气管内壁,形成很好的固定和密封。若干层梯级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固定内塞对硅胶软管的多段式紧撑。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内塞的梯级为弹性结构。弹性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在向上插入的推动过程中受挤压方便固定内塞的插入,另一方面在固定内塞插入完成后,静止时可以更紧地顶住硅胶软管。
进一步的,最上层的梯级的上端设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为圆柱体结构。圆柱的直径略小于硅胶软管的直径,这样的设计方便固定内塞伸入硅胶软管。
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管在罐体外的部分高出罐体顶部外壁2cm~5cm。
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管在罐体内的部分低于罐体顶部内壁1cm~2cm。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软管上端设有连接头,方便拔罐器与抽真空机器管路的连接。
在使用时,硅胶软管上端连接抽真空机器管路连接,抽真空开始后,拔罐器内的气体经固定内塞的导气通道进入硅胶软管,再经硅胶软管进入相应管路,达到负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硅胶软管和罐体的密封性能好,可有效用于抽真空拔罐。这样的密封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拆卸时候只要轻轻用力拉动硅胶软管,罐体和固定内塞自动分离,方便消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抽真空拔罐的拔罐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抽真空拔罐的拔罐器的固定内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抽真空拔罐的拔罐器包括罐体1、硅胶软管2和固定内塞3;所述罐体1顶部开孔设有导气管11,所述导气管11一端在罐体1外部,一端在罐体1内部;所述硅胶软管2从上部伸入导气管11中,所述固定内塞3在罐体1从下往上伸入导气管11,紧撑硅胶软管2形成密封;所述固定内塞3中间设有导气通道31。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固定内塞3底部设有平面密封面32,平面密封面32上部设有若干层梯级33,梯级33间距不一,以圆锥状向上收窄。多层梯级33的设置有利于固定内塞3紧撑硅胶软管2,圆锥状向上收窄的设计则便于固定内塞3深入硅胶软管2,硅胶软管2受到挤压膨胀和硅胶软管本身特性的双重作用,涨紧罐体1顶部的导气管11内壁,形成很好的固定和密封。若干层梯级33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固定内塞3对硅胶软管2的多段式紧撑。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固定内塞3的梯级33为弹性结构。弹性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在向上插入的推动过程中受挤压方便固定内塞3的插入,另一方面在固定内塞3插入完成后,静止时可以更紧地顶住硅胶软管2。
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最上层的梯级33的上端设有导向段34,所述导向段34为圆柱体结构。圆柱的直径略小于硅胶软管2的直径,这样的设计方便固定内塞3伸入硅胶软管2。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导气管11在罐体1外的部分高出罐体1顶部外壁2cm~5cm。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导气管11在罐体1内的部分低于罐体1顶部内壁1cm~2cm。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硅胶软管2上端设有连接头,方便拔罐器与抽真空机器管路的连接。
在使用时,硅胶软管2上端连接抽真空机器管路连接,抽真空开始后,拔罐器内的气体经固定内塞3的导气通道31进入硅胶软管2,再经硅胶软管2进入相应管路,达到负压效果。
本实施例的用于抽真空拔罐的拔罐器的硅胶软管2和罐体1的密封性能好,可有效用于抽真空拔罐。这样的密封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拆卸时候只要轻轻用力拉动硅胶软管2,罐体1和固定内塞3自动分离,方便消毒。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