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碎石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大C型臂圆弧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早期的C型臂圆弧滑动一般采用齿轮,圆弧齿条驱动,零件机械加工精度高成本高,对安装精度要求高不方便,长期工作后齿轮齿条容易磨损,后期维修率高;驱动部件齿轮及减速电机安装在C型臂保持架内部,不易调节,而且使得保持架结构体积大,给围板设计带来难度,外形显得臃肿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大C型臂圆弧滑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一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大C型臂圆弧滑动装置,包括机架、同步带轮、减速电机、旋转主轴、C型臂保持架、上转向轮、下转向轮、同步带、C型臂、同步带上压块和同步带下压块,所述C型臂位于所述C型臂保持架上,所述C型臂保持架位于所述旋转主轴的前端,所述同步带轮及所述减速电机设于所述旋转主轴的后端,所述旋转主轴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旋转主轴为空心轴式且具有内孔,所述同步带的一端通过所述同步带上压块固定于所述C型臂的上端,另一端从所述C型臂保持架中穿入,在所述C型臂保持架中经过所述上转向轮后,由圆弧方向变为水平方向穿入所述旋转主轴,经所述旋转主轴的内孔穿出后缠绕在所述同步带轮上,经绕行后再反向穿回所述旋转主轴的内孔内,经所述C型臂保持架内的所述下转向轮后,由水平方向转为圆弧方向,沿所述C型臂的圆弧面直至下端由所述同步带下压块固定;所述减速电机通过驱动所述同步带轮以带动所述C型臂进行圆弧滑动。
上述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大C型臂圆弧滑动装置,其中,在所述同步带轮和所述旋转主轴之间设有张紧轮。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同步带轮及同步带驱动,安装及操作方便,传动准确平稳,噪音低,耐磨损,制造及维护成本低;将同步带轮及减速电机移到主轴后安装,使C型臂保持架的结构简化,体积缩减,对外围板设计简化,造型美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大C型臂圆弧滑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大C型臂圆弧滑动装置包括机架1、同步带轮2、减速电机3、旋转主轴4、C型臂保持架5、上转向轮6、下转向轮7、同步带8、C型臂9、同步带上压块10和同步带下压块11,C型臂9位于C型臂保持架5上,C型臂保持架5位于旋转主轴4的前端,同步带轮2及减速电机3设于旋转主轴4的后端,旋转主轴4设于机架1上,旋转主轴4为空心轴式且具有内孔,同步带8的一端通过同步带上压块10固定于C型臂9的上端,另一端从C型臂保持架5中穿入,在C型臂保持架5中经过上转向轮6后,由圆弧方向变为水平方向穿入旋转主轴4,经旋转主轴4的内孔穿出后缠绕在同步带轮2上,经绕行后再反向穿回旋转主轴4的内孔内,经C型臂保持架5内的下转向轮7后,由水平方向转为圆弧方向,沿C型臂9的圆弧面直至下端由同步带下压块11固定。减速电机3通过驱动同步带轮2以带动C型臂9进行圆弧滑动。本技术方案中,在同步带轮1和旋转主轴4之间的同步带8绕进绕出的位置还设有张紧轮12。
同步带8经以上方法绕行后,通过调节同步带轮1与旋转主轴4之间的间隙达到适当张紧度,由减速电机3驱动,便可实现C型臂9圆弧滑动。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采用同步带轮及同步带驱动,安装及操作方便,传动准确平稳,噪音低,耐磨损,制造及维护成本低;将同步带轮及减速电机移到主轴后安装,使C型臂保持架的结构简化,体积缩减,对外围板设计简化,造型美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只是作为范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出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