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式的透析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779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式的透析留置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式的透析留置针。



背景技术:

透析留置针包括针管组件和针芯,在透析时,针芯穿设于针管组件中并露出针头,将针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针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针管留置在血管内,然而,在撤出针芯后,在将针管组件的一侧连接外部透析装置时,在需要将针管组件的软管密封,以防止血液漏出,现有的操作方法一般是护士先用手按住软管;而且,在将血管连通外部透析装置之前,需要先在针管组件内部注入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固,这样,需要先松开软管,打入抗凝剂后再按住软管,然后再与外部透析装置连接,这样操作较为繁琐,而且,还要防止在注入抗凝剂时,血液从针管组件的一端流出;再者,现有技术的针头一般末端都是尖的,这样对人体的损伤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式的透析留置针,使用时操作较为方便,而且对人体的损伤较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式的透析留置针,包括:

针管组件,包括针管、管座、旁接座、软管和连接管,针管和软管分别固设于管座的两侧,连接管固设在软管远离管座的一侧;该针管的长度为38mm,该针管的直径为13G到18G;

针芯组件,包括针芯和固设于针芯一端的固接头,针芯的另一端形成针头,固接头设于连接管远离软管的一侧,针芯依次可活动地穿设于连接管、软管、管座和针管的内部,该针头穿设出针管外侧,并且该针头的末端为弧线状;

旁接管,该旁接管的一端连接于管座内部;

夹设件,包括连接座和活动部,连接座套设在旁接管上,连接座的内侧设有第一夹设部,活动部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座上,并且活动部的内侧设有第二夹设部,第一夹设部和第二夹设部分别位于旁接管的相对两侧,活动部的另一端设有卡扣部,连接座上还设有卡扣槽,卡扣部用于在卡扣于卡扣槽上以使第一夹设部和第二夹设部夹紧旁接管。

三通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二管垂直于第一管,并且第二管的一端与第一管的中部连通。

三通管可转动地安装在容纳腔中,第一管的两端分别与容纳腔的内侧壁抵接,第二管远离第一管的一端与与容纳腔的内侧壁抵接。

旁接管远离第二开口的一端还设有连接头。

管座的内部形成第一通道;该透析留置针还包括旁接座,旁接座设于管座的中部并将第一管道隔成两段,旁接座的内部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该容纳空间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开口;该旁接座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挡位部和第二挡位部;

该透析留置针还包括旋接件,包括转轴、转柄和三通管,转轴枢接于旁接座上端并沿旁接座的高度方向延伸,转柄固设于转轴上并位于旁接座上方,三通管固设于转轴下端并位于容纳空间内,在转柄卡设在第一挡位部时、三通管连通两个第一开口,在转柄卡设在第二挡位部时、三通管连通靠近针管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针芯穿设于针管中并露出针头,并且该针头的末端为弧线状,这样对人体的损伤较小,将针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针管全部进入血管后,护士回撤出针芯并按住软管,需要注入抗凝剂时,可以松开夹设件,通过旁接管注入抗凝剂,打完之后,再夹紧夹设件即可,这样护士无需担心在注入抗凝剂时,血液从针管组件的一端流出,再者,这样操作较为方便,提供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接件第一种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接件第二种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旁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旋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设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针管组件;11、针管;12、管座;13、软管;14、连接管;15、旁接座;151、第一挡位部;152、第二挡位部;153、容纳腔;1531、第一开口;1532、第二开口;20、旁接管;21、连接头;30、针芯组件;31、固接头;32、针芯;321、针头;40、夹设件;41、连接座;411、第一夹设部;412、卡扣槽;42、活动部;421、第二夹设部;422、卡扣部;50、旋接件;51、转轴;52、转柄;53、三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式的透析留置针,包括针管组件10、旋接件50、针芯组件30、旁接管20和夹设件40。针管组件10包括针管11、管座12、旁接座15、软管13和连接管14,针管11和软管13分别固设于管座12的两侧,连接管14固设在软管13远离管座12的一侧;该针管11的长度为38mm,该针管11的直径为13G到18G;;针芯组件30包括针芯32和固设于针芯32一端的固接头31,针芯32的另一端形成针头321,固接头31设于连接管14远离软管13的一侧,针芯32依次可活动地穿设于连接管14、软管13、管座12和针管11的内部,该针头321穿设出针管11外侧,并且该针头321的末端为弧线状;旁接管20该旁接管20的一端连接于管座12内部;夹设件40包括连接座41和活动部42,连接座41套设在旁接管15上,连接座41的内侧设有第一夹设部,活动部42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座41上,并且活动部42的内侧设有第二夹设部,第一夹设部和第二夹设部分别位于旁接管15的相对两侧,活动部42的另一端设有卡扣部422,连接座41上还设有卡扣槽412,卡扣部422用于在卡扣于卡扣槽412上以使第一夹设部和第二夹设部夹紧旁接管15。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针芯32穿设于针管11中并露出针头321,并且该针头321的末端为弧线状,这样对人体的损伤较小,将针管11和针芯32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针管11全部进入血管后,护士回撤出针芯32并按住软管13,需要注入抗凝剂时,可以松开夹设件40,通过旁接管20注入抗凝剂,打完之后,再夹紧夹设件40即可,这样护士无需担心在注入抗凝剂时,血液从针管组件10的一端流出,再者,这样操作较为方便,提供了工作效率;该针管11的长度为38mm,从而可以防止针管11从血管中脱落,该针管11的直径为13G到18G(G的全称为Gauge,是关于直径的长度计量单位,数字越大直径越小),这样可以保证针管11的流量大致为220m/min。

该三通管53的结构可以为多种,比如三通管53可以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二管垂直于第一管,并且第二管的一端与第一管的中部连通,这样,在第一管的两端可以连接两段第一通道,并供针芯32穿过。

进一步地,三通管53可转动地安装在容纳腔153中,第一管的两端分别与容纳腔153的内侧壁抵接,第二管远离第一管的一端与与容纳腔153的内侧壁抵接,这样,在不连通时,可以利用容纳腔153的内侧壁密封第一管或者第二管的端口。

进一步地,旁接管20远离第二开口的一端还设有连接头21。

优选地,管座12的内部形成第一通道;旁接座15设于管座12的中部并将第一管道隔成两段,旁接座15的内部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该容纳空间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开口;该旁接座15的上端面设有第一挡位部和第二挡位部;旋接件50包括转轴51、转柄52和三通管53,转轴51枢接于旁接座15上端并沿旁接座15的高度方向延伸,转柄52固设于转轴51上并位于旁接座15上方,三通管53固设于转轴51下端并位于容纳空间内,在转柄52卡设在第一挡位部时、三通管53连通两个第一开口,在转柄52卡设在第二挡位部时、三通管53连通靠近针管11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在使用时,三通管53连通两个第一开口,需要注入抗凝剂时,可以将拨动转柄52使其卡设在第二挡位部时,这样三通管53连通靠近针管11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注入之后,再拨动转柄52连通两个第一开口,然后松开夹设件40即可连接外部透析装置,这样护士无需用手一直按住软管13,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