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血管动态监测压迫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6546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动静脉血管动态监测压迫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压迫固定装置,尤其是一种动静脉血管动态监测压迫固定装置,属于动静脉内瘘报警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有安全、血流量充分(200~300ml/min)、感染机会少、维持时间长(一般4-5年)、不影响日常生活、易于穿刺等优点,是患者长期透析的最佳选择。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通道”。

动静脉内瘘保护不当会影响透析效果和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其中出血、血栓、感染、内瘘闭塞和假性动脉等并发症,会导致内瘘废用。这不仅给患者增加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还有最值得提出的一点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不仅对血管有一定的要求(预期选择的静脉直径≥2.5mm,且该侧肢体近心端深静脉和/或中心静脉无明显狭窄、明显血栓或邻近组织病变。预期选择的动脉直径≥2.0mm,选择上肢部位时,应避免同侧存在心脏起搏器,选择前臂端端吻合术式,患者同肢体的掌动脉弓应完整。),其次部位首选左前臂,其次右前臂,一旦首选的左前臂出现闭瘘,那么只能选择做右前臂动静脉内瘘,那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每次的内瘘废用就丧失了一个“生命通道”。血液透析的存活的年限可以达到三十年,所以内瘘的寿命以及维护显得至关重要。

肾功能衰竭患者需频繁进行血液透析(一周三次或者一周二次),每次透析结束拔针后,正确压迫止血点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按压不当直接影响下一次透析和血管内瘘的寿命。按压过轻或压迫止血点位置不正确,会造成皮下血肿或外出血;按压过重易损伤血管,甚至造成内瘘闭塞。

一般地,术后内瘘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栓、感染、内瘘闭塞以及假性动脉。

透析结束拔针后,正确压迫止血点是保护内瘘的重要环节,按压不当会造成皮下血肿,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直接影响下一次透析和血管内瘘的寿命。正确的按压方法:用无菌纱布卷曲成团按压于针眼处,再用弹性绷带或胶布固定包扎,压力要适当,以既能止血又能感到血管震颤为好,一般10~30min放松,2小时取下纱布,24小时内禁止擦洗穿刺点。若患者凝血时间长,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按压不当,如过轻或压迫止血点位置不正确,易造成皮下血肿或外出血,按压过重易损伤血管,甚至造成内瘘闭塞。血透病人血透后的内瘘居家护理往往存在“三不准”问题:按压力度不准确(按压过轻易造成皮下血肿,按压过重易损伤血管,甚至造成内瘘闭塞);按压部位不准确(压迫止血点位置不正确造成血管内瘘渗血甚至外出血);按压时间不准确(松解弹力绷带时间太短造成血管内瘘渗血,松解弹力绷带时间过长造成内瘘闭塞),给血透病人和肾内科护理人员带来了困扰;即绷带压迫过紧会导致闭瘘,而绷带压迫过松又会引起渗血。

文献资料在预防瘘出血方面的总结:压迫方法及压迫位置的改良,穿刺方法的改进,药物的使用,止血绷带的使用等效果均不佳。针对出血如何预防方面,咨询过相关专业的权威人士,没有明确的具体方法,大部分是经验而已,难以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动静脉血管动态监测压迫固定装置,其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能有效量化内瘘使用绷带的时间,对内瘘渗血能够及时预防,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动静脉血管动态监测压迫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包扎内瘘穿刺点的血透绑带以及用于检测内瘘穿刺点渗血量的渗血感应器,所述渗血感应器置于血透绑带内,且血透绑带上还设有用于计时与报警的计时报警器,所述计时报警器置于血透绑带上时,计时报警器能与渗血感应器电连接;

计时报警器能对血透绑带的包扎时间进行计时,计时报警器内预设内瘘穿刺点渗血量阈值,当渗血感应器检测的内瘘穿刺点渗血量与内瘘穿刺点渗血量阈值匹配时,计时报警器输出渗血报警信息。

所述计时报警器位于血透绑带的正面,且计时报警器与血透绑带间采用可拆卸连接。

所述血透绑带具有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对应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正面设有若干压力颜色指示带,第一端的背面设有黏贴面,第二端的正面设有与黏贴面匹配的毛刺面。

所述第一端的正面设置七种压力颜色指示带,每种压力颜色指示带的宽度为1cm。

所述计时报警器包括检测报警控制器,所述检测报警控制器与用于设定或调节计时时间的调节按钮以及用于输出渗血报警信息的声音报警器连接。

所述检测报警控制器还与显示屏连接,检测报警控制器通过显示屏输出计时时间,并在声音报警器输出渗血报警信息时,检测报警控制器通过显示屏显示输出“出血”信息。

通过调节按钮设定或调节的计时时间包括三组倒计时和/或当前时间显示,所述倒计时以及当前时间均通过显示屏显示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计时报警器置于血透绑带的正面,利用血透绑带内的渗血感应器检测内瘘穿刺点的渗血量,当内瘘穿刺点渗血量与计时报警器内的内瘘穿刺点渗血量阈值匹配时,计时报警器报警,使得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就会第一时间发现,不会造成出血过多的情况,对内瘘渗血能够及时预防;从而,一方面对于新瘘使用者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对于老瘘使用者起到安全作用。同时根据患者出血的时间以及速度,对于患者的凝血,内瘘穿刺起到逆向指导的作用。

2、利用计时报警器能方便计时,利用血透绑带上的压力颜色指示带能有效指示血透绑带的包扎松紧度以及在当前松紧度下的包扎时间,量化了内瘘使用绷带的时间、压力大小,对于一些没有经验的患者和家属,或者血透新进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按压内瘘止血点,保证内瘘受力的大小和时间适度,更好地保护内瘘,同时简化了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及家属对正确按压内瘘止血点方面知识的掌握。

3、血透绑带与计时报警器间采用可拆卸连接,血透绑带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间采用黏贴面与毛刺面的配合形式,安装简单,延长内瘘使用寿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渗血绑带、2-计时报警器、3-压力颜色指示带、4-毛刺面、5-黏贴面、6-渗血感应器、7-显示屏、8-调节按钮、9-检测报警控制器、10-声音报警器以及11-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能有效量化内瘘使用绷带的时间,对内瘘渗血能够及时预防,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有效预防并发症的产生,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包扎内瘘穿刺点的血透绑带1以及用于检测内瘘穿刺点渗血量的渗血感应器6,所述渗血感应器6置于血透绑带1内,且血透绑带1上还设有用于计时与报警的计时报警器2,所述计时报警器2置于血透绑带1上时,计时报警器2能与渗血感应器6电连接;

计时报警器2能对血透绑带1的包扎时间进行计时,计时报警器2内预设内瘘穿刺点渗血量阈值,当渗血感应器6检测的内瘘穿刺点渗血量与内瘘穿刺点渗血量阈值匹配时,计时报警器2输出渗血报警信息。

具体地,通过血透绑带1将按压在针眼处的卷曲状无菌纱布进行包扎固定,在血透绑带1将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后,血透绑带1内的渗血感应器6能贴在无菌纱布上,利用渗血感应器6对血液的感应检测,得到内瘘穿刺点渗血量,渗血感应器6可以采用常用的液体检测等实现形式,具体结构形式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实施时,血透绑带1呈长条状,渗血感应器6置于血透绑带1内,渗血感应器6的感应面通过血透绑带1能与上述内流穿刺点渗出的血液接触,从而能对内瘘穿刺点渗血量进行检测。

计时报警器2位于血透绑带1的正面,即计时报警器2与渗血感应器6分别位于血透绑带1的两面,计时报警器2置于血透绑带1上时,计时报警器2能直接与渗血感应器2的输出端电连接,即计时报警器2能获取渗血感应器6检测的内瘘穿刺点渗血量。

计时报警器2对血透绑带1的包扎时间计时时,能根据计时时间分别调整血透绑带1的包扎松紧度,从而能够正确按压内瘘止血点。计时报警器2内内瘘穿刺点渗血量阈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医学操作中的经验进行确定,一般地,预设的内瘘穿刺点渗血量预置可以为0.5ml左右,渗血感应器6检测的内瘘穿刺点渗血量与内瘘穿刺点渗血量阈值匹配,具体是指,渗血感应器6检测的内瘘穿刺点渗血量在内瘘穿刺点渗血量阈值范围内,即达到渗血报警条件时,计时报警器2会输出渗血报警信息,以便及时进行相关的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计时报警器2位于血透绑带1的正面,且计时报警器2与血透绑带1间采用可拆卸连接。

所述血透绑带1具有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对应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正面设有若干压力颜色指示带3,第一端的背面设有黏贴面5,第二端的正面设有与黏贴面5匹配的毛刺面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计时报警器2与血透绑带1间采用的可拆卸连接可以采用夹子连接,或其他的可拆卸连接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计时报警器2与血透绑带1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时,在不同操作使用时,可只更换血透绑带1即可,计时报警器2可以多次重复使用,降低使用的成本。一般地,渗血感应器6的输出端裸露在血透绑带1的正面,从而当计时报警器2置于血透绑带1上时,计时报警器2能与渗血感应器6实现电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端的正面设置七种压力颜色指示带3,每种压力颜色指示带3的宽度为1cm。血透绑带1第一端的每种压力颜色指示带3的颜色可以各不相同,或多种颜色间隔分布的形式。由于血透绑带1呈长条状,因此,七种压力颜色指示带3在第一端沿血透绑带1的长度方向排布,每种压力颜色指示带3的宽度为1cm,每种压力颜色指示带3的长度即为血透绑带1的宽度。血透绑带1第一端的压力颜色指示带3的颜色分布位置,可以指示血透绑带1的包扎松紧度。具体使用时,利用黏贴面5与毛刺面4的配合,能够使得血透绑带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有效粘结固定,黏贴面5与毛刺面4的结合处对应不同的压力颜色指示带3时,能够指示血透绑带1的不同包扎松紧度,从而能根据血透绑带1包扎的时间,调节不同的包扎松紧度,包扎松紧度指示明显,调节方便。

如图2所示,所述计时报警器2包括检测报警控制器9,所述检测报警控制器9与用于设定或调节计时时间的调节按钮8以及用于输出渗血报警信息的声音报警器10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报警控制器9可以采用常用的微处理芯片,如单片机等,内瘘穿刺点渗血量阈值预设在所述检测报警控制器9内,通过调节按钮8能调节检测报警控制器9内的计时时间或在检测报警控制器9内设定计时时间,所述计时时间可以为对血透绑带1不同包扎松紧度进行有效计时,声音报警器10可以采用蜂鸣器等形式。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报警控制器9还与显示屏7连接,检测报警控制器9通过显示屏7输出计时时间,并在声音报警器10输出渗血报警信息时,检测报警控制器9通过显示屏7显示输出“出血”信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按钮8设定或调节的计时时间包括三组倒计时和/或当前时间显示,所述倒计时以及当前时间均通过显示屏7显示输出。三组倒计时可以为20分钟、1小时、3小时等,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确定。显示屏7可以采用常用的LED、LCD等显示,也可以采用触摸屏等形式,当显示屏7采用触摸屏的形式时,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设定或调节检测报警控制器9的计时时间。通过调节按钮8设定或调节计时时间,以及通过显示屏7显示相关信息的具体技术手段均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计时报警器2置于血透绑带1的正面,利用血透绑带1内的渗血感应器6检测内瘘穿刺点的渗血量,当内瘘穿刺点渗血量与计时报警器2内的内瘘穿刺点渗血量阈值匹配时,计时报警器2报警,使得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就会第一时间发现,不会造成出血过多的情况,对内瘘渗血能够及时预防;从而,一方面对于新瘘使用者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对于老瘘使用者起到安全作用。同时根据患者出血的时间以及速度,对于患者的凝血,内瘘穿刺起到逆向指导的作用。

利用计时报警器2能方便计时,利用血透绑带1上的压力颜色指示带3能有效指示血透绑带1的包扎松紧度以及在当前松紧度下的包扎时间,量化了内瘘使用绷带的时间、压力大小,对于一些没有经验的患者和家属,或者血透新进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按压内瘘止血点,保证内瘘受力的大小和时间适度,更好地保护内瘘,同时简化了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及家属对正确按压内瘘止血点方面知识的掌握。

血透绑带1与计时报警器2间采用可拆卸连接,血透绑带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间采用黏贴面5与毛刺面4的配合形式,安装简单,延长内瘘使用寿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