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管道冲洗的新型引流袋。
背景技术:
一次性引流袋是临床各专科常用的,可用于连接尿管引流、胸腔管引流、腹腔引流、心包引流等各种引流管。但目前传统的引流袋,结构单一,当患者需要对引流管进行药物灌注或冲管时,必须将引流管与引流袋分离才能完成,反复分离接头、暴露接头后容易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对留置尿管患者行膀胱灌注、膀胱冲洗时,使用传统的引流袋时针头容易刺破尿管易损部位,从而失去固定作用,引发尿管非计划滑脱等意外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液体逆流、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且便于管道冲洗的新型引流袋。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管道冲洗的新型引流袋,包括储液袋以及设置在所述储液袋出液端一侧的出液管和设置在所述储液袋入液端一侧的入液管,所述储液袋设置为入液端小、出液端大的梨形结构,所述入液管伸入所述储液袋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入液管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形宝塔接头,所述入液管上设置有医用三通,所述医用三通与所述锥形宝塔接头之间的距离为1cm,所述医用三通的右侧接头上设置有保护帽和锁紧帽,所述医用三通的内部中心部位设置有转换阀,所述医用三通上设置有控制液体流向的三向开关,所述三向开关与所述转换阀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医用三通和所述储液袋之间的所述入液管上设置有止流阀。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袋的入液端设置有悬挂孔,所述悬挂孔内设置有悬挂带。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袋上设置有双道密封边。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袋采用透明PVC材料制成,所述储液袋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层和卡片槽。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储液袋相连的一端设置有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的末端设置有螺旋式护塞。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限流阀,所述限流阀设置为扣合式排放阀或十字阀。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袋的入液端一侧还设置有空气导管,所述空气导管上设有开关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袋的入液端和出液端均设置有松紧绑扎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入液管上设置医用三通,能够对管路内的液体进行引流和冲洗,在进行引流时,冲洗通道关闭,液体由引流通道流向储液袋;在进行药物灌注时,引流通道关闭,药物流经冲洗通道;从而避免反复分离接头的操作,使冲洗管路更方便、更安全,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几率。
医用三通与锥形宝塔接头之间的距离为1cm,在进行药物灌注时,能够避免液体逆行而导致患者发生感染。
入液管伸入储液袋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使液体的流向只能从入液管中流入储液袋,而不允许液体逆流,以保证安全性;入液管的末端设置锥形宝塔接头,能够与不同的口径的导管进行连接,使用方便。
储液袋上设置有双道密封边,使储液袋的密封性更高,避免漏液现象的发生。
储液袋采用透明PVC材料制成,能够从其外壁上的刻度中判断储液袋中液体的容量,并及时采取排液或更换的操作,储液袋上的卡片槽中能够放入写有患者信息的卡片,方便医务人员统一管理。
通过在储液袋上设置空气导管,空气导管与外界相连通,当需要对储液袋内的液体进行排放时,将空气导管上的开关阀门打开,能够平衡储液袋内外气压差,从而加快排放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液袋;12、悬挂带;13、卡片槽;2、出液管;21、限流阀;3、入液管;31、单向阀;32、锥形宝塔接头;4、医用三通;41、三向开关;42、锁紧帽;5、止流阀;6、空气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管道冲洗的新型引流袋,包括储液袋1以及设置在储液袋1出液端一侧的出液管2和设置在储液袋1入液端一侧的入液管3,储液袋1设置为入液端小、出液端大的梨形结构,更方便液体的收集。
入液管3伸入储液袋1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31,能够防止储液袋1中的液体逆流,使液体的流向只能从入液管3中流入储液袋1,以保证安全性;入液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锥形宝塔接头32,能够与不同的口径的导管进行连接,使其使用范围更广泛。
入液管3上设置有医用三通4,医用三通4具有引流通道和冲洗通道,使引流袋兼具引流和冲洗的功能,在进行引流时,冲洗通道关闭,液体由引流通道流向储液袋1;在进行药物灌注时,引流通道关闭,药物流经冲洗通道;从而避免反复分离接头的操作,使冲洗管路更方便、更安全,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几率。
医用三通4与锥形宝塔接头32之间的距离为1cm,在进行药物灌注时,避免液体逆行而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医用三通4的右侧接头上设置有保护帽和锁紧帽42,在进行引流时,右侧接头和保护帽均设置在锁紧帽42中,避免空气进入;医用三通4的内部中心部位设置有转换阀,医用三通4上设置有控制液体流向的三向开关41,三向开关41与转换阀相连,在进行引流时,三向开关41控制转换阀使引流通道打开,冲洗通道关闭;在进行药物灌注时,三向开关41控制转换阀使引流通道关闭,冲洗通道打开,取下保护帽和锁紧帽42,在右侧接头上连接相应的管路,进行冲洗操作;医用三通4和储液袋1之间的入液管3上设置有止流阀5,在进行膀胱冲洗或膀胱灌注时,用于调节注入液体的流量和流速。
通过设置医用三通4,在进行膀胱冲洗或膀胱灌注时,能保持管道的密闭性,减少尿管与入液管3接头的反复分离,从而减少感染风险;在进行膀胱或胸腔药物灌注时,能够通过医用三通4完成操作,避免了传统的使用头皮针针头穿刺引流袋的操作,杜绝了引流袋上易损点的出现,有效保证了引流袋的完整性,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储液袋1的入液端设置有悬挂孔,悬挂孔内设置有悬挂带12,通过悬挂带12能够将储液袋1挂在床边或输液架上,方便液体的收集;储液袋1上设置有双道密封边,使储液袋的密封性更高,避免漏液现象的发生。
储液袋1采用透明PVC材料制成,储液袋1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层,能够从其外壁上的刻度中判断储液袋1中液体的容量,并及时采取排液或更换的操作;储液袋1的外壁上设置有卡片槽13,卡片槽中13中能够放入写有患者信息的卡片,方便医务人员统一管理。
出液管2与储液袋1相连的一端设置有螺纹,由于出液管2和储液袋1是一体成型,因此出液管2上的螺纹能够避免出液管2和储液袋1的连接处发生液体泄漏的现象;出液管2的末端设置有螺旋式护塞,用于保护出液口2的末端;出液管2上设置有限流阀21,限流阀21设置为扣合式排放阀或十字阀;当需要进行排液时,打开限流阀21进行排液操作。
储液袋1的入液端一侧还设置有空气导管6,空气导管6上设有开关阀门,当开关阀门打开时,空气导管6与外界相连通;当需要对储液袋1内的液体进行排放时,将空气导管6上的开关阀门打开,并将出液管2上的限流阀21打开,能够平衡储液袋1内外气压差,从而加快排放速度。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储液袋1的入液端和出液端均设置有松紧绑扎带,使储液袋1能够随身绑扎在患者的腿部等身体部位,使其使用更隐蔽,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