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纱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产后出血用云南白药纱布。
背景技术: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医生在处理产后出血时,需要采用纱布(宫腔填塞方式)将出血收集,一方面便于观察出血点和手术操作,另一方面有利于估计出血量(即通过称重的方式估算出血量),以更好的进行治疗。现有的纱布采用医院普通的纱布,一方面对于产后出血患者而言容易量小,另一方面不能更好的对出血量进行估算。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克服以上技术问题的改进型产后出血用云南白药纱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量大且便于对出血量进行估算的改进型产后出血用云南白药纱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型产后出血用云南白药纱布,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一多孔层、第一吸附层、第二吸附层和第二多孔层,所述第一多孔层和第二多孔层的经纬线密度相等,所述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的经纬线密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多孔层的经纬线密度小于第一吸附层的经纬线密度,在所述第一多孔层的表面还设有多个刻度标示。
进一步地,在所述产后出血用纱布的端部还设有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多孔层和第二多孔层的厚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多孔层的厚度小于第一吸附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刻度标示采用金属标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在纱布的上下两端设置多孔层,在中部设置两个吸附层,这样在使用时,多孔层可以让更多的出血吸至吸附层进行吸收,另一方面刻度标示可以更好的指示纱布的容量,以使医护人员更好的对出血量进行估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改进型产后出血用云南白药纱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改进型产后出血用云南白药纱布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多孔层,2、第一吸附层,3、第二吸附层,4、第二多孔层,5、拉环,6、刻度标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产后出血用云南白药纱布,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一多孔层1、第一吸附层2、第二吸附层3和第二多孔层4,所述第一多孔层1和第二多孔层4的经纬线密度相等,所述第一吸附层2和第二吸附层3的经纬线密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多孔层1的经纬线密度小于第一吸附层2的经纬线密度,在所述第一多孔层1的表面还设有多个刻度标示6。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产后出血用纱布的端部还设有拉环5。为了更准确的对纱布中的吸血量进行计算,可以通过拉环5将纱布固定住,再进行称重。
所述第一吸附层2和第二吸附层3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一多孔层1和第二多孔层4的厚度相等,且所述第一多孔层1的厚度小于第一吸附层2的厚度。这样,可以使一定长度的纱布具有更大的吸血容量。
为了避免在吸血后刻度标示6发生标号不清楚的现象,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刻度标示6采用金属标示。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在于:一方面在纱布的上下两端设置多孔层,在中部设置两个吸附层,这样在使用时,多孔层可以让更多的出血吸至吸附层进行吸收,另一方面刻度标示可以更好的指示纱布的容量,以使医护人员更好的对出血量进行估算。
例如,本实施中的纱布(宫腔填塞)宽4-6CM,长20米,根据临床观察,纱布太宽,对于子宫肌层太薄填塞易使切口裂伤,如纱布太厚,后填塞宫腔会有死腔,手术失败率高,纱布长度约20米,纱布重量大约在220G左右,才能保证不同大小宫腔的使用,根据临床纱布填塞经验,纱布填塞后主要是感染,而且以大肠杆菌为主,可制作成软的碘纱,为了解出血量,血根据纱布重量了解出血量,因而纱布需有刻度,为防止纱布不完整可在纱布顶端防止荧光条。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