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护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5826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护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护腰。



背景技术:

腰、腹部加热可对人体产生理疗效果,如生理期女性,在使用加热护腰后可缓解生理疼痛,而长时间保持固定坐姿的工作人员使用加热护腰则可以缓解腰椎损坏、减少腰肌劳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加热护腰,由于材料限制,造成缺乏安全性,加热效果不理想,加热不均匀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加热面积均匀的护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护腰,包括护腰本体,在护腰本体两侧设有接合装置,护腰本体内侧设有网兜,网兜内设有电加热布,电加热布连接至温控器,温控器放置在护腰本体外部的夹层内,温控器内设有电源;

其中,电加热布由耐高温棉线经纺织工艺编制而成,棉线分为纵丝棉线和横丝棉线,每隔一定数量的单根横丝棉线上附有纳米碳晶石墨烯材料,该横丝棉线作为加热线,在该加热线下部同时设有横向感温线,横向感温线连接至温控器;每隔一定数量的纵丝棉线设有一根纵向感温线,纵向感温线连接至温控器;在电热布本体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列纵向铜丝,铜丝搭接在加热线两侧端部,铜丝底部连接至温控器,进而连接至电源正负极;在横丝棉线和纵丝棉线上还附有托玛琳粉;在电热布本体布面刷有绝缘防水漆。

进一步的,所述接合装置为魔术贴。

进一步的,所述护腰本体外部的夹层设有拉链。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碳晶石墨烯材料通过印染工艺附在棉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托玛琳粉通过浸染或刷的方式附在横丝棉线和纵丝棉线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加热护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纳米碳晶石墨烯材料实现均匀、快速加热,解决了现有产品加热效率差、加热面积不均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实时进行远红外理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护腰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护腰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加热布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接合装置,2-护腰本体,3-网兜,4-电加热布,5-拉链,6-温控器,7-横丝棉线,8-加热线,9-纵向感温线,10-横向感温线,11-铜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图2。

一种加热护腰,包括护腰本体2,在护腰本体2两侧设有接合装置1,护腰本体2内侧设有网兜3,网兜3内设有电加热布4,电加热布4连接至温控器6,温控器6放置在护腰本体2外部的夹层内,温控器6内设有电源;

请参见图3,其中,电加热布4由耐高温棉线经纺织工艺编制而成,棉线分为纵丝棉线和横丝棉线7,每隔一定数量(优选5根)的单根横丝棉线7上附有纳米碳晶石墨烯材料,该横丝棉线作为加热线8,在该加热线8下部同时设有横向感温线10,横向感温线10连接至温控器6;每隔一定数量(优选50根)的纵丝棉线设有一根纵向感温线9,纵向感温线9连接至温控器6;在电热布本体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列纵向铜丝11,铜丝11搭接在加热线8两侧端部,铜丝11底部连接至温控器6,进而连接至电源正负极;在横丝棉线和纵丝棉线上还附有托玛琳粉;在电热布本体布面刷有绝缘防水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合装置1为魔术贴。本实施例中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同时,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也同样适用于其余实施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护腰本体2外部的夹层设有拉链5。本实施例中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同时,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也同样适用于其余实施例。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碳晶石墨烯材料通过印染工艺附在棉线上。本纳米碳晶石墨烯材料包括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成分:碳晶粉2-4份;石墨烯3-6份;钛粉3-6份;粘结剂0.5-2份;稀释剂1份。

其中碳晶粉内包含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成分:单晶碳2-4份;石墨晶3-6份;高碳0.3-1.5份。钛粉内包含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成分:二氧化钛2-4份;氢化钛1-3份。

该纳米碳晶石墨烯材料制备时,包括如下步骤:

S1取上述物料中的碳晶粉2-4份,石墨烯3-6份,钛粉3-6份,充分搅拌均匀;

S2经过130度高温锻烧后冷却;

S3过滤掉超过纳米级以上的颗粒;

S4加入1份粘结剂和1份稀释剂即可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同时,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也同样适用于其余实施例。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所述托玛琳粉通过浸染或刷的方式附在横丝棉线和纵丝棉线上。本实施例中的其余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同时,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也同样适用于其余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对其限制;应当指出,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和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