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监护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515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监护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监护床。



背景技术:

医院用的监护床大多具有升降的功能,便于病人做起或躺下。现有的监护床大多存在以下不足:

1、结构设计复杂,制作成本高;

2、操作繁琐,使用麻烦;

3、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人们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升降监护床,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其结构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降低了成本,操作简便,使用简单,可头部、腿部升起,符合人力依靠时的侧面曲线,更舒服,满足人们使用需求,便于产品推广。

使用方便,安装简便,且不会额外占用车内空间,能够进行调节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儿童,极大地避免了儿童受到伤害。

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升降监护床,包括床架、支撑座、床体、前床面升降丝杆、后床面升降丝杆、前床面、中部床面、后床面、摇杆座,所述床架上侧固定支撑座,支撑座上端固定床体,所述床体内设有前床面、中部床面、后床面,床体下侧并排设有前床面升降丝杆、后床面升降丝杆,前床面升降丝杆用于调整前床面的高低,后床面升降丝杆用于调整中部床面、后床面的高低。

所述前床面、中部床面、后床面轴接在一起,前床面与中部床面连接处轴接在床体上,后床面轴接在床体上。

所述前床面升降丝杆一端设有摇杆,前床面升降丝杆另一端套接前床面升降丝套,前床面升降丝套上固定前床面升降拉杆一端,前床面升降拉杆另一端固定在前床面底部。

所述后床面升降丝杆一端设有摇杆,后床面升降丝杆另一端套接后床面升降丝套,后床面升降丝套上固定后床面升降拉杆一端,后床面升降拉杆另一端固定在中部床面、后床面的连接处。

所述摇杆套接在床体下侧的摇杆座上。

所述床体两侧分别。

所述床体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杆连接架,支撑杆连接架上固定托盘支撑杆,托盘支撑杆上设有护栏,护栏上设有托盘。

所述床架的四个边角底部设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升降监护床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降低了成本,操作简便,使用简单,可头部、腿部升起,符合人力依靠时的侧面曲线,更舒服,满足人们使用需求,便于产品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升降监护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升降监护床的床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升降监护床的床面水平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升降监护床的床面升起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所述的升降监护床,包括床架1、支撑座2、床体3、摇杆9、前床面升降丝杆10、后床面升降丝杆11、后床面升降丝套12、前床面升降丝套13、前床面14、中部床面15、后床面16、摇杆座17、后床面升降拉杆18、前床面升降拉杆19,所述床架1上侧固定支撑座2,支撑座2上端固定床体3,所述床体3内设有前床面14、中部床面15、后床面16,床体3下侧并排设有前床面升降丝杆10、后床面升降丝杆11,前床面升降丝杆10用于调整前床面14的高低,后床面升降丝杆11用于调整中部床面15、后床面16的高低。

所述前床面14、中部床面15、后床面16轴接在一起,前床面14与中部床面15连接处轴接在床体3上,后床面16轴接在床体3上。

所述前床面升降丝杆10一端设有摇杆9,前床面升降丝杆10另一端套接前床面升降丝套13,前床面升降丝套13上固定前床面升降拉杆19一端,前床面升降拉杆19另一端固定在前床面14底部,使用时,转动摇杆9,前床面升降丝杆10拉动前床面升降丝套13移动,前床面升降丝套13拉动前床面升降拉杆19,前床面升降拉杆19支撑前床面14以轴接在床体3上的位置为轴心升起或落下。

所述后床面升降丝杆11一端设有摇杆9,后床面升降丝杆11另一端套接后床面升降丝套12,后床面升降丝套12上固定后床面升降拉杆18一端,后床面升降拉杆18另一端固定在中部床面15、后床面16的连接处,使用时,转动摇杆9,后床面升降丝杆11拉动后床面升降丝套12移动,后床面升降丝套12拉动后床面升降拉杆18,后床面升降拉杆18拉动中部床面15、后床面16以后床面16轴接在床体3的位置为轴心升起或落下。

所述摇杆9套接在床体3下侧的摇杆座17上。

所述床体3两侧分别,更安全。

所述床体3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杆连接架7,支撑杆连接架7上固定托盘支撑杆6,托盘支撑杆6上设有护栏4,护栏4上设有托盘5,托盘5上可放置饭、书等,使用更方便。

所述床架1的四个边角底部设有万向轮8,便于推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简单改进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