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用途电动轮椅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5138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用途电动轮椅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轮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用途电动轮椅车。



背景技术:

轮椅是行动不便的人群重要的生活辅助工具,对于老年人、腿部伤残或者暂时不能独立行走的人群来说,轮椅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轮椅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够爬楼梯、台阶,而且很多场合并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因此,具有爬楼梯功能的轮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为了实现爬楼梯功能,现有的爬楼梯轮椅主要有连续型和间歇型两种;连续型爬楼梯轮椅主要特点是在爬楼梯过程中,有一组支撑装置,利用该支撑装置的连续运动实现轮椅的上下楼梯的功能,按照结构特点可以分为星型轮机构、履带轮机构以及轨道机构;例如公开号为CN203138896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爬梯轮椅,包括轮椅,轮椅上安装中轴,中轴的右边安装右三角支架,右三角支架的三个支架上分别安装右上轮、右中轮、右下轮,中轴的左边安装左三角支架,左三角支架的三个支架上分别安装右前小轮、左前小轮、左中轮,轮椅的前部左下方安装左下轮,轮椅的前部右下方安装右下轮。间歇型爬梯轮椅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两组支撑装置,通过两组支撑装置的交替作用,从而实现上下楼梯的功能,如同人体上下楼梯的过程。

公开号为CN204683956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仿人脚形爬梯以及智能手机蓝牙控制的自动化轮椅;包括轮椅架,安装于轮椅架上的换挡机构、爬梯机构、重心调节机构、座椅、平地行走部分及智能手机蓝牙控制部分;通过无线控制(蓝牙控制)三个电机进行工作,其中位于轮椅架右前端的前电机驱动四个仿人形机械脚实现自动爬梯,爬梯过程中还可调节重心;轮椅架后端的左驱动电机及右驱动电机可实现轮椅平地行走。

但是,现有的爬梯轮椅结构稳定性较差,使用风险太大,而且功能单一,不能实现多种使用状态的切换,或者拓展功能时带来结构复杂,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用途电动轮椅车,可以实现轮椅、床、移动、调整高度、越障、作为主驾驶座椅等功能,帮助残疾人、老年人回归社会,提高老、弱、病、残者的生活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用途电动轮椅车,包括主支撑板、背板、座板以及腿板,所述座板安装在所述主支撑板上部,所述座板的一端通过第一电动转轴与所述背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座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动转轴与所述腿板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支撑板的一端通过后电动转轴与后电动推杆上端连接,所述主支撑板的另一端通过前电动转轴与前电动推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后电动推杆的下端安装有后轮,所述前电动推杆的下端安装有前轮;所述腿板的下侧设置有辅助电动推杆,所述辅助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设置有辅助轮;所述主支撑板下侧设置有电源和驱动控制器;所述第一电动转轴、第二电动转轴、前电动推杆、后电动推杆、辅助电动推杆、前电动转轴以及后电动转轴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撑板内设置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座板连接,所述直线电机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性连接。直线电机推动座板相对于主支撑板前后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腿板的自由端通过踏板电动转轴连接一脚踏板,所述踏板电动转轴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后轮是万向轮,所述前轮设置有移动驱动电机,以及绕前电动推杆转动的转动驱动电机,所述移动驱动电机、转轴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座板两侧设置有护栏,所述护栏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背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接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板的一端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控制器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方式与人机界面连接。人机界面根据不同的控制方式,分为遥控、操纵杆控制、按钮控制、鼠标控制、触摸屏控制、语音控制、呼吸控制、头势控制、手势控制、眼睛控制、意念控制、远程控制等,这些人机界面采取模块化形式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选择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动转轴、第二电动转轴、前电动推杆、后电动推杆、辅助电动推杆、前电动转轴以及后电动转轴的轴端处设置有锁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驱动电机,从而控制背板、座板以及腿板等各个组成结构的相对位置,可以实现轮椅、床、移动、调整高度、越障、作为主驾驶座椅等功能,帮助残疾人、老年人回归社会,提高老、弱、病、残者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用途电动轮椅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用途电动轮椅车使用状态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用途电动轮椅车使用状态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用途电动轮椅车使用状态图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用途电动轮椅车使用状态图四。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用途电动轮椅车使用状态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三用途电动轮椅车,包括主支撑板1、背板2、座板3以及腿板4,所述座板3安装在所述主支撑板1上部,所述座板3的一端通过第一电动转轴19与所述背板2的一端连接,所述座板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动转轴20与所述腿板4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支撑板1的一端通过后电动转轴13与后电动推杆6上端连接,所述主支撑板1的另一端通过前电动转轴14与前电动推杆7的上端连接;所述后电动推杆6的下端安装有后轮8,所述前电动推杆7的下端安装有前轮9;所述腿板4的下侧设置有辅助电动推杆16,所述辅助电动推杆16的输出端设置有辅助轮17;所述主支撑板1下侧设置有电源10和驱动控制器11;所述第一电动转轴19、第二电动转轴20、前电动推杆7、后电动推杆6、辅助电动推杆16、前电动转轴14以及后电动转轴13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控制器11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主支撑板1内设置有直线电机12,所述直线电机12的输出端与所述座板2连接,所述直线电机12与所述驱动控制器11电性连接。直线电机12推动座板2相对于主支撑板1前后移动。

其中,所述腿板4的自由端通过踏板电动转轴15连接一脚踏板5,所述踏板电动转轴15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控制器11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后轮8是万向轮,所述前轮9设置有移动驱动电机,以及绕前电动推杆转动的转动驱动电机,所述移动驱动电机、转轴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控制器11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座板2两侧设置有护栏18,所述护栏18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背板2铰接,所述第二连接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板的一端铰接。

其中,所述驱动控制器11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方式与人机界面连接。人机界面根据不同的控制方式,分为遥控、操纵杆控制、按钮控制、鼠标控制、触摸屏控制、语音控制、呼吸控制、头势控制、手势控制、眼睛控制、意念控制、远程控制等,这些人机界面采取模块化形式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选择组合。

其中,所述第一电动转轴19、第二电动转轴20、前电动推杆7、后电动推杆6、辅助电动推杆16、前电动转轴14以及后电动转轴13的轴端处设置有锁紧装置。

使用时,人机界面通过通信模块将控制信号送到驱动控制器,通过驱动控制器产生驱动信号控制驱动电机,从而控制轮椅车车,实现行走、换姿、升降、越障等功能。

如图2所示,使用者通过遥控器把电动轮椅车召唤到床边,遥控器使轮椅车变形为床的状态并自动调整到与床高度一致,人挪动到轮椅床上操作轮椅床使其变为轮椅车状态;通过操作轮椅车使其伸缩腿改变长度调整轮椅车高度,需要时可使轮椅车升高到与正常人平视或者更高的状态,以方便残疾人生活。

如图3、4、5、6所示,当需要越障时操作轮椅车使其三组轮足中两组着地形成支撑,第三组调整状态,如此循环往复以完成越障或爬楼梯作业。轮椅车还可以直接开进为残疾人特制的汽车里,并进到驾驶位置,轮椅车与特制的汽车通过锁定装置固定在主驾驶位置后,残疾人就可以方便的驾驶汽车出行。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