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输液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0556阅读:10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输液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输液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液管中只有一个墨菲氏管液体输入通孔,液体输入通孔连接一条液体输入干路,液体输入干路另一端连接多条液体输入支路,使得不同药液在共用的液体输入干路或液体输入支路口混合,产生不良化学反应,危害人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液体输入支路独立、药液直接进入墨菲氏管的新型输液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输液管,包括有墨菲氏管1,所述墨菲氏管1一端设有多个液体输入通孔2,所述输入通孔2连接有输液管输入支路3,所述输液管输入支路3另一端设置有输液袋接头4,所述墨菲氏管1另一端设有一个液体输出通孔5,所述液体输出通孔5连接有输液管输出干路6,所述输液管输出干路6上设有气泡过滤器7。

所述输液管输入支路3穿过液体输入通孔2伸入到墨菲氏管1内。

所述输液管输入支路3伸入墨菲氏管1的长度为1-3mm。

所述液体输入通孔2个数为2个或3个。

所述输液袋接头4上设有排气孔41。

所述输液管输出干路6的长度为2-10cm。

所述输液管输入支路1的直径为3.8-4.2mm。

所述输液管输入支路1、输液管输出干路6均为柔性PVC管或柔性硅胶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使液体输入支路独立,使液体输入支路的药液直接进行墨菲氏管中,避免了不同药液在共用的液体输入干路或液体输入支路口混合,产生不良化学反应的危险,也利于分别观察输液滴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墨菲氏管液体输入通孔示意图;

图3为现有输液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3所示,为现有的输液管,墨菲氏管1只设置有一个液体输入通孔2,液体输入通孔2连接有液体输入干路,液体输入干路另一端连接有多条输液管输入支路3,因此使得液体输入干路和输液管输入支路3输出口处残留输送的药液,而随后输送的药液会与残留药液在液体输入干路上和液体输入支路3输出口处混合,产生不良化学反应,进入人体后危害人体。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输液管,包括有墨菲氏管1,所述墨菲氏管1一端设有多个液体输入通孔2,所述输入通孔2连接有输液管输入支路3,所述输液管输入支路3另一端设置有输液袋接头4,所述墨菲氏管1另一端设有一个液体输出通孔5,所述液体输出通孔5连接有输液管输出干路6,所 述输液管输出干路6上设有气泡过滤器7,使输液管输入支路3独立,将药液直接输入到墨菲氏管1中,避免了不同药液之间的混合,产生不良化学反应造成危险。

其中,所述输液管输入支路3穿过液体输入通孔2伸入到墨菲氏管1内,所述输液管输入支路3伸入墨菲氏管1的长度为1-3mm,更好地避免了不同药液之间的混合

如图2所示,所述液体输入通孔2个数为2个或3个,可以同时连接两种或三种不同药液,并按顺序输液,同时也利于分别观察滴速。

其中,所述输液袋接头4上设有排气孔41,排除插接时输液袋产生的气泡,所述输液管输出干路6长度为2-10cm,气泡过滤器7有效的排除换液过程中混入的气泡,提高使用安全性,所述输液管输入支路3的直径为3.8-4.2mm,所述输液管输入支路3、输液管输出干路6均为柔性PVC管或柔性硅胶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