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810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头部定位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部定位器。



背景技术:

医护人员在给病人进行五官检查时,一般需要病人调整头部角度、位置进行配合,若检查时间过长,病人头部会有酸痛感,也可能会不自觉的摆动,影响检查效果,或得不到精确的检查数值,给医护人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于病人头部定位,避免影响医护人员进行检查的头部定位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头部定位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且可移动的支撑杆,所述两支撑杆的下端部设有底板,所述两支撑杆滑动连接在底板上,所述两支撑杆的上端部均铰接有可转动的第一支臂,两第一支臂平行设置,所述两第一支臂的端部均铰接有可转动的第二支臂,所述两第二支臂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臂上均滑动连接有与第二支臂垂直设置的夹持柱,所述两夹持柱的上部均滑动连接有可沿夹持柱长度方向滑移的卡板,所述两卡板的相对内表面均设有海绵体;所述两卡板的相对内表面均固接有向内延伸的承接杆,所述承接杆位于海绵体的下方,所述两承接杆的相对内端均设有弧形凹板,两弧形凹板的相对内端均设有空腔,该空腔内滑动连接有可伸缩的托板;所述两支撑杆与底板之间均设有锁止装置。

所述支撑杆的上部设有两个平行的铰板,铰板上设有铰孔,第一支臂的端部安装在两铰板之间且其端部设有与铰孔对应的通孔,通过螺栓和锁紧螺母使第一支臂和支撑杆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臂的另一端部设有两个平行的铰板,铰板上设有铰孔,第二支臂的下部安装在两铰板之间且其下部设有与铰孔对应的通孔,通过螺栓和锁紧螺母使第二支臂和第一支臂转动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支臂上设有可供夹持柱上下滑移的滑槽,所述第二支臂的侧壁上设有与滑槽连通的长条孔,所述长条孔内安装有与夹持柱配合的限位螺钉。

所述海绵体的相对内表面均套装有消毒棉。

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安装有多个自锁式万向轮。

所述两支撑杆上均安装有储物盒,便于存放医用检查工具。

所述锁止装置包括间隔设置在底板长度方向一侧部的多个通孔,通孔内安装有顶紧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结构的头部定位器具有以下优点:两支撑杆的下端部设有底板,两支撑杆滑动连接在底板上,这种连接结构使两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可调;支撑杆和第一支臂之间为铰接关系,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之间也为铰接关系,便于支撑角度的调整,夹持柱滑动连接在第二支臂上,便于根据病人需要调整夹持位置。使用时,病人坐在两支撑杆之间,调整两支撑杆之间的距离、滑动调整夹持柱的上下位置并通过限位螺钉固定、调整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支撑角度并通过锁紧螺母定位,然后将头部放在两夹持柱之间,两夹持柱对病人的头部起到大范围定位,还可以转动夹持柱,根据病人需要小范围调整夹持角度,卡板上的海绵体与人体接触,提高人体的舒适度,消毒棉可以随时更换,避免交叉感染。头部定位的同时两弧形凹板对接形成可供下巴放置的空间,弧形凹板的内端设有长度可调的托板,可根据脸型调整下巴放置空间的大小,两弧形凹板对人体下巴起到托起的作用。五官检查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病人头部实现定位,便于医护人员的检查,而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样姿势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头部定位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且可移动的支撑杆1,两支撑杆1的下端部设有底板8,两支撑杆1滑动连接在底板8上,底板8上设有滑道,两支撑杆1的下端部均设有与滑道配合的滑块,二者之间的滑动连接关系为常规技术手段,这种连接结构使两支撑杆1之间的距离可调。两支撑杆1与底板8之间均设有锁止装置,锁止装置包括间隔设置在底板8长度方向一侧部的多个通孔107,通孔107内安装有顶紧螺栓108,顶紧螺栓108的内端与支撑杆1接触,调整好两支撑杆1的位置后可以通过顶紧螺栓108实现定位。底板8的下表面安装有多个自锁式万向轮9,便于本实用新型的移动。两支撑杆1上均安装有储物盒,便于存放医用检查工具。两支撑杆1的上端部均铰接有可转动的第一支臂2,两第一支臂2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的上部设有两个平行的铰板,铰板上设有铰孔,第一支臂2的端部安装在两铰板之间且其端部设有与铰孔对应的通孔,通过螺栓和锁紧螺母使第一支臂2和支撑杆1转动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支臂2可以在支撑杆1的上端部180°转动。两第一支臂2的端部均铰接有可转动的第二支臂3,两第二支臂3平行设置,第一支臂2的另一端部设有两个平行的铰板,铰板上设有铰孔,第二支臂3的下部安装在两铰板之间且其下部设有与铰孔对应的通孔,通过螺栓和锁紧螺母使第二支臂3和第一支臂2转动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二支臂3可以在第一支臂2的端部180°转动。第二支臂3上均滑动连接有与第二支臂3垂直设置的夹持柱4,本实施例中第二支臂3上设有可供夹持柱4上下滑移的滑槽31,第二支臂3的侧壁上设有与滑槽31连通的长条孔32,长条孔32内安装有与夹持柱4配合的限位螺钉33,夹持柱4可以沿滑槽31上下移动,并通过限位螺钉33实现固定,以便于根据需要调整夹持柱4的夹持位置。两夹持柱4的上部均滑动连接有可沿夹持柱4长度方向滑移的卡板5,本实施例中夹持柱4的上部开设有滑槽,卡板5的下部设有与滑槽对应的滑块,二者之间滑动关系为常规技术手段,这种连接关系使卡板5可以根据病人需要调整卡紧位置,两卡板5的相对内表面均设有海绵体6。海绵体6的相对内表面均套装有消毒棉7,消毒棉7的开口处设有弹性带,消毒棉7罩装在海绵体6上并通过弹性带固定。

如图1所示,两卡板5的相对内表面均固接有向内延伸的承接杆101,两承接杆101对称且等长设置,承接杆101位于海绵体6的下方,两承接杆101的相对内端均设有弧形凹板102,本实施例中两弧形凹板102对接后形成一个可容纳人体下巴的空间,两弧形凹板102的相对内端均设有空腔,该空腔内滑动连接有可伸缩的托板103,使用时可根据脸型通过托板103调整上述空间的大小。

使用时,病人坐在两支撑杆1之间,调整两支撑杆1之间的距离、滑动调整夹持柱4的上下位置并通过限位螺钉33固定、调整第一支臂2和第二支臂3的支撑角度并通过锁紧螺母定位,然后将头部放在两夹持柱4之间,两夹持柱4对病人的头部起到大范围定位,还可以转动夹持柱4,根据病人需要小范围调整夹持角度,卡板5上的海绵体6与人体接触,提高人体的舒适度,消毒棉7可以随时更换,避免交叉感染。头部定位的同时两弧形凹板102对接形成可供下巴放置的空间,两弧形凹板102对下巴起到托起的效果,弧形凹板102的内端设有长度可调的托板103,托板103和弧形凹板102之间设有顶紧螺钉,调整好托板103的长度后可以通过顶紧螺钉实现定位,使用时可根据脸型通过调整托板103的长度来调整下巴放置空间的大小。五官检查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病人头部实现定位,便于医护人员的检查,而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样姿势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