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更换输液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2646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自动更换输液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更换输液瓶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件能实现自动更换输液瓶,自动检测药液余量以及自动报警的新型医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医疗工作者数量的有限,逐步提高医疗器械的自动化水平是大势所趋。目前患者在输液时,需要护理工作者在每一瓶药品输入完毕后手动更换,在输液患者比较多时,这将占据护理工作者很多精力,若是可以实现自动将输液管输入端的针头更换到不同的输液瓶上,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对提升医疗器械的自动化程度也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自动将输液管输入端的针头更换到不同的输液瓶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更换输液瓶装置,该装置包括输液瓶支架、消毒装置、换针台、检测装置、电控系统,输液瓶支架用于固定输液瓶,消毒装置用于对输液瓶瓶盖消毒,换针台可以固定输液管输入端的针头并将其插入输液瓶,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输液瓶内液体剩余量以及检测输液瓶是否运动到正确的位置,换针台和输液瓶支架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两者结合可以实现将输液管输入端的针头更换到不同的输液瓶上,电控系统控制该装置的运行,该装置可以实现对药液余量自动检测,对输液瓶的自动更换,以及自动报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对提升医疗器械的自动化程度具有积极意义。

优选地,所述输液瓶支架上设有固定输液瓶的挂钩,挂钩具有弹性,这可以适应输液瓶支架钩挂不同大小的输液瓶。

优选地,所述输液瓶支架上设有可更换的瓶口固定板,可固定不同类型的输液瓶。

优选地,所述消毒装置与换针台固定在下底板上,输液瓶支架可以随着轴承一起相对消毒装置和换针台转动,消毒装置上方的斜块可以触发喷雾消毒瓶进行喷雾消毒。

优选地,所述换针台上设有丝杠以及丝杠驱动电机,丝杠和针头固定夹配合,可以使得针头固定夹夹持着针头沿丝杠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针头固定夹上设有限流夹,限流夹与开关杆配合,开关杆下端窄,上部宽,宽窄之间有一段渐变区域,限流夹靠近开关杆窄端时,限流夹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处于夹紧状态,限流夹处于开关杆宽端时,开关杆撑开限流夹使其处于张开状态,限流夹的夹紧和张开的转换就实现了控制输液管的通断。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开关、控制器、检测装置、电源,操作者通过控制开关将本次输液瓶数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信号后控制丝杠驱动电机和换位电机动作,检测装置检测输液瓶是否运动到位并将检测结果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信号后判断是否运动正确,正确则停止丝杠驱动电机和换位电机动作,等待下一控制信号的输入,电源为各部分的动作提供能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药液余量的自动检测,同时能对输液瓶瓶口的自动消毒,而且可以有效防止过多空气进入到输液管中,将输液管输入端的针头更换到不同的输液瓶上,实现了自动更换输液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对提升医疗器械的自动化程度具有积极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换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输液瓶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消毒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换针台结构示意图。

图5检测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附图标记说明,1、输液支架;101、输液瓶支架;102、挂钩;103、上底板;104、瓶口固定板;105、下底板;106、轴承;107、上底板上的斜块2、消毒装置;201、消毒瓶; 3、换针台;301、换针台支架;302、丝杠;303、针头固定夹;304、紧固旋钮;305、限流夹;306、输液管输入端的针头;307、开关杆; 4、电控系统;401、检测装置;402、换位电机上的皮带轮;403、皮带轮;404控制键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使用的方位词如“左、右”是指附图中的左、右方位。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更换输液瓶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输液瓶支架1、输液瓶2、检测装置3、消毒装置4、控制键盘5、换针台6,输液瓶支架1用于固定输液瓶2,检测装置3用于检测药液剩余情况以及输液瓶2是否运动到正确位置,消毒装置4用于给输液瓶2的瓶口处进行消毒,换针台6可以固定输液管输入端的针头309并将其插入输液瓶2,换针台6和输液瓶支架1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两者结合可以实现将输液管输入端的针头309更换到不同的输液瓶2上,电控系统4可以控制该装置的运行。

如图2所示,输液瓶支架101支撑挂钩102,挂钩102具有弹性,这使得输液瓶支架1可以钩挂不同大小的输液瓶2。瓶口固定板104用于固定各种不同的输液瓶2。轴承106将输液瓶支架1下部和下底板105固定,输液瓶支架1可以随着轴承106一起相对消毒装置4和换针台6转动,这就使得换针台6和输液瓶支架1之间可以相对转动。

如图3所示,消毒装置4上方的斜块107可以触发喷雾消毒瓶201进行喷雾消毒。

如图4所示,结合图5,换针台支架301和丝杠302穿过针头固定夹303,丝杆302和针头固定夹303之间为螺纹连接,针头固定夹303上设有紧固旋钮304,丝杠驱动电机与丝杠302连接,丝杠驱动电机驱动丝杠302转动,丝杠302转动可以驱动针头固定夹303沿丝杠302的轴向方向做直线运动,控制系统4设有控制按钮404,控制按钮404可以设置到装置的任何便于操作的位置,使用者通过操作控制按钮404 本次输液瓶数。

换位电机置于下底板105上,换位电机上的皮带轮402转动带动皮带403转动,输液瓶支架1随着皮带轮402一起转动,使得输液支架1和换针台6相对转动。

限流夹305和针头固定夹303固定连接,针头306置于针头固定夹303内,通过紧固旋钮304可以使针头306和针头固定夹303牢固连接,限流夹305与开关杆307配合,开关杆307下端窄,上部宽,宽窄之间有一段渐变区域,限流夹305靠近开关杆307窄端时,限流夹305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处于夹紧状态,输液软管310置于限流夹305内,限流夹夹头305可以夹紧输液软管使得输液软管处于截止状态,限流夹305随着针头固定夹303在丝杠302的驱动下向上运动到开关杆307宽端时,开关杆307撑开限流夹支撑点313使限流夹夹头311向外张开使得输液软管处于导通状态。通过开关杆307自动控制输液软管的通断,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换针过程中有较多空气进入输液管,以致造成不良后果。

控制系统4主要包括电控系统404、控制器、检测装置401、电源(整体归结到控制系统中,无需单独分立各部分),操作者通过控制开关将想要实现的功能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信号后控制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上的皮带轮402和换针台上的丝杠302动作,通过检测装置检测输液瓶是否运动到正确位置并将检测结果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信号后判断是否正确,正确则停止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上的皮带轮402和换针台上的丝杠302动作,等待下一控制信号的输入,电源为各部分的动作提供能量。

为了更清楚的反应该装置的结构和功能,现在以介绍一种装置的工作过程,此举例仅为多种选择方案中的一种,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装置处于初始状态,医护工作者将需要注射的各种输液瓶2尾端挂到挂钩101上另一端固定到瓶口固定板104上,再将输液管输入端的针头306固定到针头固定夹303上,并通过紧固旋钮304使针头306和针头固定夹303牢固连接,操作者手动搬开限流夹305将输液软管置于其中,限流夹305此时处于夹紧状态,可以使输液软管处于截止状态,准备好后操作者通过控制键盘输入本次输液瓶数并按下确认键,控制器接到控制信号后驱动伺服电机使丝杠302转动将针头306向上移动,限流夹305跟随针头306一起向上运动,运动到一定程度,针头306逐渐插入输液瓶2中,同时开关杆307也逐渐打开限流夹305,使得输液管导通,操作者放完输液管中的空气后就可以给病人输液了。当第一瓶药液即将完毕时,检测装置会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同时发出警报,提醒患者或者监护人员检查是否检测正确,正确则按下确认键,30秒后换针台自动跟换到下一瓶输液瓶,否则判定为本次检测无效。控制器接到控制信号后驱动伺服电机使丝杠302转动将针头306向下移动,限流夹305跟随针头306一起向下运动,随着限流夹的下移,逐渐夹紧输液管防止空气进入,当针头完全拔出后,控制器驱动换位电机302使得换针台6向左移动,当消毒装置4将要接近第一个输液瓶2时,消毒瓶口201上端与输液瓶2盖下表面错开2~4cm,上底板上的斜块107随着输液架1转动过程中触发消毒瓶201,使得输液瓶支架1相对下底板105转动时可以有效的对输液瓶2瓶口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输液瓶支架1继续转动,当输液管输入端的针头306到达输液瓶2瓶盖的中心位置时检测装置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换位电机302停止,控制器驱动伺服电机使丝杠302转动将针头306向上移动,限流夹305跟随针头306一起向上运动,运动到一定程度,针头306逐渐插入输液瓶2中,同时开关杆307也逐渐打开限流夹305,使得输液管导通。再次输液完毕时装置再自动重复上面的过程将针头连接到下一瓶药品上,就这样操作直到最后一瓶药品注射临近完毕时装置自动发送到护士值班室提醒拔针。除了上述介绍的自动检测自动更换输液瓶外,还能人工控制更换输液瓶,即当患者发现药液将完时,按下更换输液瓶按钮即自动更换到下一瓶输液瓶,运动方式与上述介绍情况一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药液剩余情况的检测以及对输液瓶瓶口的自动消毒,而且可以有效防止过多空气进入到输液管中,将输液管输入端的针头更换到不同的输液瓶上,实现了自动更换输液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对提升医疗器械的自动化程度具有积极意义。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