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尖式腰麻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4675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笔尖式腰麻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麻醉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笔尖式腰麻针。



背景技术:

脊髓腔中有三层脊膜,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及软脊膜。在椎体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空隙为硬膜外间隙。蛛网膜与覆盖于脊髓上的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腰麻也叫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给药是在蛛网膜下腔。这个腔隙内有脑脊液和脊髓,所以给药量比较少,阻滞的部位在麻醉平面以下,也就是通常说的下半身麻醉,麻醉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均被阻滞。

现有技术中,蛛网膜下腔麻醉用的医疗器械主要是腰麻针。

如专利申请文本上公开的一种笔尖式腰椎穿刺针(申请号:201020154813.3),由薄壁针管、针座、针芯组成,在薄壁针管的前端固定连接针头,针头的侧面开有侧孔,薄壁针管上标有刻度线,针座内固定连接单向阀,使用时,针芯插入带有单向阀的针座,穿刺针进入椎管后,拔出针芯,此时针座内的单向阀关闭,防止脑脊液流出,取一无菌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带有单向阀的针座内,单向阀开放,取下注射器针筒,蛛网膜下腔通过注射器针头与外界相通,脑脊液通过侧孔流入薄壁针管,再通过开放的单向阀从注射器针头流出,有脑脊液流出表明穿刺成功。

此种笔尖式腰椎穿刺针结构简单,并可以适用于测压或实施麻醉等场合工作下,但是在该笔尖式腰椎穿刺针使用前,将针芯插接入薄壁针管内的过程中,由于此种针芯较长,且硬度较低,很容易会出现针芯垂挂的现象,此时,往往会需要人手的扶持,即通过人手的扶持使针芯的头部能够水平放置后,再将其插接入薄壁针管内,用人手对针芯的扶持不仅会对针芯造成细菌感染,在力度把握不当的时候甚至会对针芯有所损坏,即又会对人体的麻醉工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小针芯垂挂现象的笔尖式腰麻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笔尖式腰麻针,包括针座以及与针座连接的薄壁针管,所述薄壁针管内插接有针芯,所述针芯远离薄壁针管的一端贯穿针座与针尾套连接,所述针尾套内设有空心滑移柱,所述针芯固定连接在空心滑移柱内,所述针尾套上设有供空心滑移柱贯穿的通孔,所述空心滑移柱内插接有支撑柱,所述针芯贯穿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空心滑移柱的一端设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针尾套上设有实现空心滑移柱位置固定的锁定装置,所述针尾套通过可拆卸连接装置实现与针座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针芯插入薄壁针管之前,可以向外拉动空心滑移柱,使其完全脱离针尾套,在此过程中,支撑柱随着空心滑移柱的滑移一起移动,当限位盘到达通孔处时,由于限位盘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从而导致支撑柱无法通过通孔,此时继续拉动空心滑移柱,使得空心滑移柱逐渐脱离与支撑柱的插接,带动针芯进行在支撑柱内的滑移,当将空心滑移柱从针尾套内拉出一端距离后,此时空心滑移柱和支撑柱均在不同的地方对针芯有着一定的支撑,在此支撑作用下,可以将针芯分为三段,并且使得每段不会过长,从而可以有效减小针芯折弯和垂挂的现象,此时即可以更加方便的将针芯插接入薄壁针管中;在将针芯插接入薄壁针管内后,通过锁定装置可以实现滑移柱在针尾套内的位置固定,通过可拆卸连接装置可以实现针尾套与针座的连接,即实现针芯在薄壁针管内的连接固定,方便进行对人体的进针麻醉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柱外圆周侧面的限位槽,所述空心滑移柱外圆周表面设有与限位槽相通的通槽,所述针尾套侧面设有与通槽相通的孔槽,所述孔槽内滑移连接有滑动压块,所述滑动压块贯穿孔槽嵌置在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芯插接入薄壁针管内后,压动滑动压块,使其分别贯穿孔槽和通槽后嵌置抵触在限位槽内,即可以使得空心滑移柱和支撑柱同时在此位置的固定,从而也使得针芯在薄壁针管内的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可拆卸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针座远离薄壁针管一端的空心连接柱,和设置在针尾套内供空心连接柱插接的空腔,所述空心连接柱的直径大于限位盘的直径,所述空心连接柱外圆周表面设有限位缺口,所述针尾套侧面设有与限位缺口互嵌配合的延伸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针芯插接入薄壁针管内的过程中,空心连接柱自然套接入空腔内,此时,由于空心连接柱的直径大于限位盘的直径,所以限位盘、空心滑移柱以及支撑柱也自然插接入空心连接柱内,与此同时,延伸体实现与限位缺口的互相卡嵌,延伸体与限位缺口的内壁实现抵触摩擦,即实现了针尾套与针座之间的连接固定,在需要实现针尾套与针座的分离时,只需直接将针尾套向外拔动即可;采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针尾套与针座之间的安装与拆卸,连接可靠,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滑动压块远离限位槽的一端设有延伸帽檐,所述延伸帽檐与针尾套的侧面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延伸帽檐的作用下,可以将滑动压块设置为容纳在孔槽内,并使得延伸帽檐与针尾套外侧面抵触,既可以避免滑动压块使得针尾套的侧面过于突兀,又可以避免滑动压块完全嵌置在孔槽内不便于拉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柱远离针座的圆周端面上设有凸檐,所述针尾套圆周端面上设有供凸檐滑入的模型槽,所述凸檐与针尾套的内表面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针尾套与连接柱互相套接的过程中,凸檐通过模型槽逐渐与针尾套的内表面形成抵触,从而可以使得针尾套与连接柱之间的套接更加的紧密牢固,有效避免了针尾套在与连接柱套接后出现晃动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针座上靠近限位缺口处设有锁定色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锁定色块的作用下,可以对缺口的方位起到提示的作用,即可以方便操作人员一眼就辨识出缺口的所在方向,之后将针尾套转动至延伸体与缺口相同的方位后,再将针尾套实现与连接柱的套接,更加的准确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针座靠近薄壁针管的一端设有连接体,所述薄壁针管与连接体连接固定,所述连接体上套接有针管套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管套管可以对薄壁针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将针管套管套接在连接体上,即可以将薄壁针管完全包含在针管套管内,从而可以有效防止薄壁针管沾染上灰尘垃圾,并且也可以有效防止薄壁针管不必要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体靠近薄壁针管的一端呈圆锥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锥状的连接体可以更加方便针管套管的套接,即针管套管内表面首先与连接体的圆锥部位发生稍许的接触,并沿圆锥面逐渐加深与连接体的套接抵触,从而在不影响两者的连接牢固的同时使得针管套管的套接工作更加的方便轻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独特的笔尖式设计,使针尖经过硬脊膜时将纤维分开,从而使伤口快速愈合;

2、薄壁针管的内径大,可以增大脑脊液的回流量;

3、针座采用透明的式样可以便于观察;

4、通过简单的结构可以使得针芯在向外拔出的过程中减小垂挂和弯折的程度;

5、通过简单的可拆卸连接装置可以轻松方便的实现针尾套与针座之间的安装与拆卸;

6、通过多种简单的结构可以使得针尾套与针座之间的安装连接牢固可靠;

7、在锁定色块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操作者快速的找准针尾套的方位,实现与连接柱的安装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1中逐渐将针芯插接入薄壁针管内的示意图,也是可拆卸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锁定色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针座;11、连接体;12、针管套管;2、薄壁针管;3、针芯;4、针尾套;41、空心滑移柱;42、支撑柱;421、限位盘;43、通孔;5、锁定装置;51、通槽;52、限位槽;53、孔槽;54、滑动压块;541、延伸帽檐;6、可拆卸连接装置;61、连接柱;62、空腔;63、限位缺口;64、延伸体;65、凸檐;66、模型槽;7、锁定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笔尖式腰麻针,如图1和2所示,包括针座1和设置在针座1一端的薄壁针管2,在薄壁针管2内插接有笔尖式的针芯3,针芯3远离薄壁针管2的一端贯穿了针座1后与一个针尾套4连接,该针尾套4通过可拆卸连接装置6实现与针座1的安装连接。

在进行对人体的麻醉作业时,将针芯3贯穿针座1插入薄壁针管2内,再通过可拆卸连接装置6实现针尾套4与针座1的连接,即保证针芯3在薄壁针管2内位置固定后,开始对人体的进针,当薄壁针管2穿透硬脊膜后,将针芯3拔出,即可以进行输送麻药的工作。

如图2和3所示,为了使得针芯3在抽出和插入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大的弯折现象,此时在针尾套4内设置了一个空心滑移柱41,在空心滑移柱41内插接有支撑柱42,支撑柱42的一部分插接在空心滑移柱41内,针芯3先贯穿支撑柱42后再固定连接在空心滑移柱41内,并且支撑柱42远离空心滑移柱41的一端面上设有一个限位盘421,在针尾套4的顶面设有供空心滑移柱41贯穿伸出的通孔43,限位盘421的直径大于通孔43的直径;在针尾套4上还设有一个锁定装置5,可以实现空心滑移柱41和支撑柱42在针尾套4内的位置固定,以便于本笔尖式腰麻针的麻醉工作。

如图6所示,锁定装置5包括设置在支撑柱42外圆周表面上的限位槽52,在空心滑移柱41的外圆周表面设有与限位槽52相通的通槽51,在针尾套4的侧面又设有与通槽51相通的孔槽53,孔槽53内开设有轨道,在轨道内滑移扣嵌有一个滑动压块54,当空心滑移柱41还处于针尾套4内时,滑动压块54正好贯穿孔槽53和通槽51后嵌置在限位槽52内,以实现对空心滑移柱41和支撑柱42的支撑,使得空心滑移柱41和支撑柱42此时在针尾套4内保持位置的固定。

如图5所示,可拆卸连接装置6包括设置在针座1上远离薄壁针管2一端的连接柱61,在针尾套4内设有供连接柱61插接的空腔62,并且在连接柱61的外圆周表面设有限位缺口63,在针尾套4侧面设有与限位缺口63配合的延伸体64。

具体实施方式:将针芯3插接入薄壁针管2内之前,使得针芯3水平放置,先拉动滑动压块54,使得滑动压块54脱离与限位槽52的嵌置抵触同时也从通槽51中抽离,即空心滑移柱41和支撑柱42此时都不再受到来自滑动压块54的位置限定;拉动空心滑移柱41,使其带动针芯3一同贯穿针尾套4并沿远离针尾套4方向移动,由于支撑柱42插接在空心滑移柱41内,所以支撑柱42也会随着空心滑移柱41的移动一起移动,当空心滑移柱41完全从针尾套4内抽出并带动支撑柱42也从针尾套4内抽出一部分,此时限位盘421与通孔43处发生抵触,由于限位盘421的直径大于通孔43的直径,致使支撑柱42无法继续跟随空心滑移柱41沿远离针尾套4方向滑移,此时继续向外拉动空心滑移柱41,由于针芯3是贯穿插接在支撑柱42内并与空心滑移柱41连接固定的,所以此时针芯3会在空心滑移柱41的滑移下在支撑柱42内滑移,并逐渐呈从支撑柱42内抽离趋势。

当空心滑移柱41向远离针尾套4方向移动并带动针芯3从支撑柱42内抽离,并使得针芯3将近总长度的二分之一从支撑柱42内脱离后,停止对空心滑移柱41的拉动,此时空心滑移柱41在针芯3的端部构成对针芯3的支撑点,支撑柱42也对针芯3的靠近中间部位构成对针芯3的支撑点,在这两个支撑点的作用下,可以将针芯3分为两段,且每段的长度均不会较大,也就减小了针芯3出现垂挂和折弯的现象。

为了使得针芯3的头部处于较为水平的状态下,可以适当拉动调整空心滑移柱41,使其继续向远离针尾套4处移动,以使得针芯3头部至支撑柱42之间距离继续减小,从而可以使得此段距离的针芯3处于水平状态,以便顺利的贯穿针座1插接入薄壁针管2内。

如图2和3所示,之后,握住针尾套4部位,先将针芯3的头部穿入针座1内,使得针座1也对针芯3的头部形成支撑点,之后推动空心滑移柱41,使其逐渐向靠近针尾套4方向滑移,也就带动针芯3逐渐贯穿针座1并插接入薄壁针管2内,当空心滑移柱41在推力作用下移动至靠近支撑柱42处后,将会继续与支撑柱42进行插接,并在推力的继续作用下,带动支撑柱42向远离通孔43处滑移,当空心滑移柱41移动插接入通孔43内后,将会带动针尾套4也向靠近针座1处移动,针尾套4逐渐滑移至套接在连接柱61上,此时对针尾套4施加推力,使得针尾套4完全实现与连接柱61的套接,与此同时延伸体64插接入限位缺口63中,延伸体64的外侧面均与限位缺口63的内侧面压紧抵触,以实现针尾套4与连接柱61之间的连接固定,也就实现了针尾套4与针座1之间的连接固定。

如图4-6所示,在针尾套4与空心连接柱61的套接过程中,由于空心连接柱61的直径大于限位盘421的直径,在针尾套4继续受到向针座1方向的推动下,限位盘421、空心滑移柱41以及支撑柱42也会套接入空心连接柱61内,当支撑柱42完全插接入空心滑移柱41内,并使得限位槽52、通槽51以及孔槽53三者位置相对应,此时即可以再次推动滑动压块54,使其分别贯穿孔槽53和通槽51后嵌置抵触在限位槽52内,实现空心滑移柱41和支撑柱42在针尾套4内的位置固定。

此时由于空心滑移柱41和支撑柱42均已处于在针尾套4内位置固定的状态,且针尾套4与针座1之间也完成了连接固定,即完成了针芯3与薄壁针管2的连接固定,实现了针芯3插接入薄壁针管2并在薄壁针管2内的位置固定,且固定可靠安全,可以顺利的进行对人体的进针麻醉工作。

实施例2:一种笔尖式腰麻针,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为了使得滑动压块54在针尾套4的侧面不会有所突兀以影响操作者的操作,可以将滑动压块54设置距离较短,使其与限位槽52嵌置抵触并贯穿通槽51后正好延伸至孔槽53槽口处,并在滑动压块54靠近孔槽53槽口的一端面上加入了一个橡胶材料制成的延伸帽檐541,该延伸帽檐541的直径大于孔槽53的直径,当滑动压块54处于孔槽53内时,延伸帽檐541与针尾套4侧面抵触;将延伸帽檐541设置为薄片状,即可以实现对滑动压块54的推拉控制的同时,也不会使得在针尾套4侧面过于突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8所示,为了使得连接柱61与针尾套4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紧密牢固,在连接柱61远离针座1的圆周端面上设置了一对凸檐65,在针尾套4远离通孔43的圆周端面上设有供凸檐65滑移的模型槽66,当针尾套4逐渐与连接柱61套接时,凸檐65通过模型槽66逐渐实现与针尾套4内侧面的抵触,在此抵触力下,针尾套4与连接柱61之间的套接将会更加紧密,也使得针尾套4在连接柱61上不会出现晃动的现象,即使得针芯3在薄壁针管2内的连接平稳牢固,使得对人体的进针麻醉安全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针座1上靠近限位缺口63处设有锁定色块7,从而可以对操作者起到提示作用,能够使得操作者准确快速的得知限位缺口63的所在方位,可以轻松方便的将针尾套4事先转动至延伸体64与限位缺口63的相同方位处,从而使得针尾套4与针座1的连接过程更加的快速简便。

实施例3:一种笔尖式腰麻针,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和11所示,为了保持薄壁针管2的清洁度,此时在薄壁针管2外套接了一个针管套管12,此时在针座1远离连接柱61的一端面上设置了一个连接体11,薄壁针管2则固定连接在连接体11的头部,并且连接体11内也有供针芯3插入的细孔,该连接体11的头部,即靠近薄壁针管2的一端呈圆锥状,针管套管12就套接在连接体11的外圆周面上,当针管套管12进行对连接体11的套接时,由于呈圆锥状的头部直径较小,从而可以使得针管套管12更加顺利套接住连接体11的头部,之后逐渐实现与连接体11外侧面的抵触,以完成与连接体11的连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