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5545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导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醉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麻醉导管。



背景技术:

麻醉导管用于将麻药注入到硬膜外腔,进行局部麻醉,为了给麻醉导管注射药物,需要用到导管接头,公开号为CN2196489Y的一种一种硬脊膜麻醉导管接头,包括底座、通心塞和压紧杆,通心塞处于底座的螺纹状腔室内,压紧杆头部与底座之间用螺纹连接,底座、通心塞和压紧杆均有一通孔,其特征在于:在压紧杆尾部设置有帽盖,该帽盖中心设置有塞子。

上述这种硬脊膜麻醉导管接头,虽然能有效地防止压紧杆尾部开口被污染、堵塞所注药液或脊髓倒流出导管接头,但是当导管管体穿入通心塞被帽盖旋紧到螺纹腔室上时,医护人员会对导管管体进行接触,可能导致穿入在通心塞上的导管管体发生滑动,当帽盖旋紧到螺纹腔室上时,虽然塞子可以压紧通心塞,使导管管体不会轻易脱落,但是由于导管管体在之前发生过滑动,可能导致导管管体无法与肩格相抵触,进而导致注药针无法把药物直接注入到导管管体内,导致药物浪费以及麻醉不完全,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因此如何能够使导管管体稳定的与肩格抵触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麻醉导管,其能够使导管管体稳定的与肩格抵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麻醉导管,包括接头座、卡紧帽、内芯和导管管体,所述导管管体设有注药端和进药端,所述导管管体在靠近进药端外侧壁的位置设有楔形块,所述内芯上开设有供导管管体穿过的通孔一,所述内芯在通孔一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楔形块穿过的通孔二。

通过上述方案,接头座作为基体,肩格设置在接头座上对内芯和导管管体进行限位,以防止内芯和导管管体超出接头座的范围,卡紧帽用于旋紧到接头座上,然后卡紧帽内部的抵触块会会内芯进行挤压,使内芯收缩,在内芯的中心设置有供导管管体穿过的通孔一,注药端是散药端口,进药端是加药端口,楔形块设置在导管管体靠近进药端外侧壁的位置,当导管管体经过通孔一到内芯上时,通孔二供楔形块穿过,到需要手术时,把导管管体通过通孔一穿透内芯,同时楔形块经过通孔二穿透内芯,然后旋转导管管体,使楔形块与通孔二错位,这样楔形块就卡在了内芯上,当通过卡紧帽对内芯进行挤压时,导管管体不会被轻易的拉出内芯,从而使导管管体稳定的与肩格抵触,让注药针可以插入到导管管体内进行注药。

进一步的,所述楔形块设有四个,所述楔形块均匀分布在导管管体的外壁。

通过上述方案,把楔形块设有四个,且使楔形块均匀分布在导管管体的外壁,这样可以使楔形块更加稳定的对导管管体进行限位,另外,四个楔形块可以较均匀的对导管管体施加的压力进行分散,从而提高楔形块与导管管体的连接强度,让导管管体能够较稳定的处于内芯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芯与通孔二交错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供楔形块嵌入的限位槽。

通过上述方案,在内芯与通孔二交错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供楔形块嵌入的限位槽,当楔形块穿透通孔二后,旋转导管管体,使楔形块嵌设在限位槽内,第一可以控制导管管体,使导管管体不会侧滑,第二不会使楔形块处于内芯和接头座之间,能够让内芯较稳定的与接头座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楔形块远离进药端的一侧为与导管管体垂直的平面。

通过上述方案,把楔形块远离进药端的一侧设为与导管管体垂直的平面,当楔形块处于限位槽内后,导管管体对楔形块一个牵引力,平面可以增大楔形块底部与限位槽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大程度的承受导管管体施加的牵引力。

进一步的,所述接头座靠近肩格的位置设有与通孔一配合的限位块。

通过上述方案,在接头座靠近肩格的位置设有与通孔一配合的限位块,当把内芯置于接头座内后,旋转内芯,使接头座上的限位块嵌设在通孔一内,第一可以实现对内芯的限位,第二可以堵住通孔一,当有药物溢出导管管体后,药物不会从通孔一内泄漏。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管体上设有螺旋钢丝,所述螺旋钢丝位于导管管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

通过上述方案,螺旋钢丝处于导管管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第一可以提高导管管体的韧性,使导管管体的弹性好、拉力强、不易折断,第二不会让导管管体太柔软,使导管管体硬度适中,利于导管管体向目标位置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钢丝远离进药端的一侧较远离注药端的一侧稀疏。

通过上述方案,在螺旋钢丝远离进药端的一侧较远离注药端的一侧稀疏,这样设置使得导管管体的前端不会比较坚硬,当导管管体遇到障碍物时,不会对障碍物造成较大的冲击力,会较缓慢的对障碍物进行拨动或者避开,进而不会使导管管体对病人造成较大的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管体靠近注药端的位置设有三侧注药孔。

通过上述方案,在导管管体靠近注药端的位置设有三侧注药孔,这样可以使药物能够均匀的分布,可以较快的实现对病人的麻醉,减轻病人的痛苦。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管体上设有刻度标识。

通过上述方案,在导管管体上设有刻度标识,可以较清晰的观测到导管管体插入的长度,以便于医生做出较明确的判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楔形块和限位槽的配合以及限位块的设置,让导管管体较稳定的置于内芯上;

2、通过螺旋钢丝的设置,使导管管体硬度适中;

3、通过注药孔的设置,使药物分散的较均匀,通过刻度标识的设置,让医生较明确的观测到导管管体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用于体现楔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1用于体现楔形块嵌设在通孔二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的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1用于体现内芯插入接头座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用于体现肩格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用于体现卡紧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用于体现卡紧帽旋紧到接头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用于体现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头座;11、肩格;12、卡紧帽;121、抵触块;13、中心孔;2、导管管体;21、注药端;22、进药端;23、螺旋钢丝;3、楔形块;31、平面;4、内芯;41、通孔一;42、通孔二;43、限位槽;5、限位块;6、注药孔;7、刻度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麻醉导管,如图9所示,包括有接头座1,接头座1作为基体,在接头座1的外圈设有螺纹,接头座1的内部设有内径小于导管管内径的肩格11。

如图8所示,在接头座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卡紧帽12,在卡紧帽12内部设有抵触块121,同时在卡进帽和抵触块121上均开设有供导管管体2穿过的中心孔13。

如图6和7所示,在接头座1滑动填充有内芯4,内芯4是弹性橡胶材料制成,在内芯4的中心开设有供导管管体2穿过的通孔一41。

如图1和3所示,导管管体2设有注药端21和进药端22,进药端22用于对导管管体2进行加药,注药端21用于对导管管体2内的药物进行扩散,同时在导管管体2靠近注药端21的位置开设有三侧注药孔6,既利于药物的快速均匀扩散,减缓病人的痛苦,又不会对导管管体2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

如图1和2所示,在导管管体2靠近进药端22的位置设有四个楔形块3,四个楔形块3均匀排布在导管管体2的外壁,且把楔形块3远离进药端22的一侧设为与导管管体2垂直的平面31。

如图4和5所示,在内芯4上设有供楔形块3穿过的通孔二42,当导管经过通孔一41穿透内芯4时,楔形块3跟随导管管体2穿过通孔二42。

同时在内芯4靠近肩格11的一端开设有四个与通孔二42交错设置的限位槽43,限位槽43供楔形块3嵌设。

如图7所示,在导管管体2内设有螺旋钢丝23,来提高导管管体2的韧性和硬度,使导管管体2的硬度适中,以便于导管管体2运动,把螺旋钢丝23设置在导管管体2的外壁和内壁之间,不会让螺旋钢丝23影响药物的运行。同时把螺旋钢丝23靠近注药端21的一侧设置的较稀疏,当血管被堵塞或者被压扁时,导管管体2在插入的过程中不会对血管造成较大的抵触力,减缓对血管的破坏。

同时在导管管体2上设有刻度标识7,可以让医生较清晰的观测出导管的长度。

具体实施说明如下:首先把导管管体2的进药端22穿过卡紧帽12和抵触块121,然后把导管管体2与内芯4上的通孔一41对齐,把四个楔形块3与内芯4上的通孔二42对齐,从内芯4远离限位槽43的一端插入,这时导管管体2通过通孔一41,楔形块3通过通孔二42,然后转动导管管体2,使导管管体2上的楔形块3与限位槽43对齐,然后把楔形块3嵌设在限位槽43内,然后把内芯4设有限位槽43的一端插入到接头座1内,使内芯4与接头座1的肩格11相抵触,然后开始把卡紧帽12旋紧到接头座1上,在卡紧帽12旋紧的同时,抵触块121逐渐对内芯4施加压力,使内芯4收缩,对导管管体2进行挤压,实现对导管管体2的限位,由于导管管体2内设有螺旋钢丝23,则导管管体2不会被轻易的挤压变形,当卡紧帽12旋紧到接头座1上后,由于限位槽43与楔形块3的配合,使得导管管体2不会被轻易的拉出,让导管管体2与肩格11较稳定的抵触,然后利用注药针通过肩格11可以较准确的插入到导管管体2内。

实施例2:一种麻醉导管,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10所示,在接头座1靠近肩格11的位置设有与通孔一41配合的限位块5。

当把导管管体2上的楔形块3嵌设在限位槽43内后,把内芯4插入接头座1内,然后旋转内芯4,使限位块5与内芯4上的通孔一41对齐,对齐后把内芯4向肩格11方向推动,使限位块5嵌设在内芯4的通孔一41内,限位块5第一可以对内芯4进行限位,使内芯4不会发生转动,第二可以堵住通孔一41,当有药物从导管管体2的进药端22溢出时,药物不会通过通孔一41流出,避免了药物污染。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