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加强型、可引导式双腔支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为通体PVC材质,该材质质地较硬、可塑性差,在植入操作中不但造成的组织损伤大,而且植入难度也较大,尤其在面临一些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时,植入该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植入需要借助一些引导设备才能完成插管,目前最有效的可视化引导的金标准是“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但是由于该管材质较硬,直接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会极大损伤内镜,甚至直接导致内镜无法使用,因此目前使用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是无法完成困难气道的直接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的,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临床操作,提升安全性,特提供了一种加强型、可引导式双腔支气管导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强型、可引导式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型、可引导式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导管头部1,导管管体2,管壁加强金属丝3,支气管导管4;
其中:导管头部1与导管管体2的上部连接,导管管体2内部沿轴向均布有管壁加强金属丝3,导管管体2的下部连接有两个支气管导管4。
所述的导管头部1的外表面,带有用于增大摩擦系数的环状条纹。
所述的管壁加强金属丝3,横向间距为1~2毫米。
所述的导管管体2为弹性管结构。
所述的导管头部1,结构为圆台状。
所述的两个支气管导管4,长短不等。
所述的两个支气管导管4内,也布置有管壁加强金属丝3。
所述的导管管体2,为双腔管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强型、可引导式双腔支气管导管,采用了通体硅胶设计,同时为了保证纵向支撑力的作用,在其内壁内加入了强化金属导丝,在大大增加导管应用强度的同时,导管的柔韧性也大幅度提升,又大大降低了管壁的厚度,使有效的导管内径增加,保证了足够的通气效率。临床使用中,在需要进行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的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植入操作时,可以利用纤维支气管镜放入导管内直接进行可视化引导,无需其他辅助装置,插管效率高,损伤小,到位准确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加强型、可引导式双腔支气管导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强型、可引导式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型、可引导式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导管头部1,导管管体2,管壁加强金属丝3,支气管导管4;
其中:导管头部1与导管管体2的上部连接,导管管体2内部沿轴向均布有管壁加强金属丝3,导管管体2的下部连接有两个支气管导管4。
所述的导管头部1的外表面,带有用于增大摩擦系数的环状条纹。
所述的管壁加强金属丝3,横向间距为1毫米。
所述的导管头部1,结构为圆台状。
所述的两个支气管导管4,长短不等。
所述的导管管体2,为双腔管体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强型、可引导式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型、可引导式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导管头部1,导管管体2,管壁加强金属丝3,支气管导管4;
其中:导管头部1与导管管体2的上部连接,导管管体2内部沿轴向均布有管壁加强金属丝3,导管管体2的下部连接有两个支气管导管4。
所述的导管头部1的外表面,带有用于增大摩擦系数的环状条纹。
所述的管壁加强金属丝3,横向间距为1毫米。
所述的导管管体2为弹性管结构。
所述的导管头部1,结构为圆台状。
所述的两个支气管导管4,长短不等。
所述的两个支气管导管4内,也布置有管壁加强金属丝3。
所述的导管管体2,为双腔管体结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强型、可引导式双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型、可引导式双腔支气管导管,包括导管头部1,导管管体2,管壁加强金属丝3,支气管导管4;
其中:导管头部1与导管管体2的上部连接,导管管体2内部沿轴向均布有管壁加强金属丝3,导管管体2的下部连接有两个支气管导管4。
所述的导管头部1的外表面,带有用于增大摩擦系数的环状条纹。
所述的管壁加强金属丝3,横向间距为2毫米。
所述的导管管体2为弹性管结构。
所述的导管头部1,结构为圆台状。
所述的两个支气管导管4,长短不等。
所述的两个支气管导管4内,也布置有管壁加强金属丝3。
所述的导管管体2,为双腔管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