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帽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490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婴幼儿帽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帽套,尤指一种适于各种不同婴幼儿头围且能够有效固定呼吸管而不会移位或脱落的婴幼儿帽套。



背景技术:

连续性气道正压呼吸器(Continuous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作为无创辅助通气(Noninvasive Assisted Ventilation;NAV)的治疗方式,早已是一种广泛运用在治疗早产儿或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候群中。由于CPAP管路固定不良会导致鼻压疮(俗称褥疮,即当皮肤受到压迫或磨擦时,导致皮肤受伤甚至深到皮下组织、肌肉与骨头的情形),且管路滑脱会导致呼吸辅助功能不良,而延长呼吸器使用天数,造成早产儿呼吸暂停及心搏过缓合并低血氧的情形。

此外,CPAP能有效地减少气管插管的拔管失败,并且作为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替代方式,以减少机械通气所产生的合并症。有效的压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为保证压力应使管道紧密连接并固定。目前对于婴幼儿并无合适的固定头套,临床上常采用弹力绷带固定,但由于婴幼儿经常活动,经常会出现管路滑脱和打折,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为避免上述问题,临床上护士经常加大压力固定,这样又会造成婴幼儿头面部局部皮肤产生上述的褥疮。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遂针对上述问题,研拟解决方案,降低鼻上管路滑脱率、预防滑脱导致的心肺合并症,以及解决护士为了不断地固定管路,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即成为本实用新型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各种不同婴幼儿头围且能够有效固定呼吸管而不会移位或脱落的婴幼儿帽套。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幼儿帽套,适于固定一呼吸管,包括一帽本体及一弹性固定带。帽本体开设有相对应的一第一穿套口和一第二穿套口及一第一结合部。弹性固定带连接帽本体,弹性固定带一端设有弹性地固定所述呼吸管的一第二结合部,第二结合部结合第一结合部。

于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帽本体还包含连通该第一穿套口及该第二穿套口的一套戴空间。

于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套戴空间可随着婴幼儿头型的不同从该第一穿套口套戴其中,且该第一穿套口尺寸大于或等于该第二穿套口的尺寸。

于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弹性固定带缝合于该第一穿套口与该第二穿套口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二结合部相对应的与该弹性固定带的该第一结合部设置。

于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帽本体更包含一下巴带,该下巴带弹性的连接该帽本体的底端。

于一实施例中,其中该下巴带与该帽本体一体成型制成。

于一实施例中,更包含邻近地设置于该第二穿套口且可束紧该帽本体的一弹性束带。

于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包含互为魔鬼毡、黏扣带、公母扣、子母扣。

于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帽本体为一毛线编织物或一针线编织物。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优点,帽本体能够包覆婴幼儿整个头部而仅露出面部,更可选择性地通过弹性束带适当的束紧帽本体上缘,除可避免本实用新型帽套从头部上掉落或滑落外,更能够提高婴幼儿套戴的舒适度及维持婴幼儿头部的保暖性。

本实用新型的下巴带能够一体成型或分离的连接帽本体下缘(即第一穿套口),通过下巴带除可进一步将帽本体定位于婴幼儿的头部外,还能够辅助婴幼儿将嘴吧闭合,避免氧气从其口中泄漏,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帽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帽套的第一实施例图。

图3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帽套的第二实施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呼吸管

20 进气管

22 进气孔

30 鼻管

32 出气孔

50 婴幼儿

100 婴幼儿帽套

110 帽本体

112 套戴空间

120 第一穿套口

130 第二穿套口

140 第一结合部

150 弹性固定带

160 第二结合部

170 下巴带

180 弹性束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幼儿帽套100,适于固定一呼吸管10。如图2所示的呼吸管10包含二进气管20及与进气管20连接的一鼻管30。氧气通过每一进气管20开设的一进气孔22进入并从鼻管30的二出气孔32输出,以利婴幼儿的鼻子吸入。关于呼吸管10的数量与连接方式并不以本实施例所揭示方式为限。

在此所指的婴幼儿包含但不限于新生儿、婴儿、幼儿或任何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帽套的儿童。进一步地,婴幼儿的年纪包含如下:新生儿即刚出生的生面;婴儿的年纪包含0岁至1岁;幼儿的年纪包含1岁至5岁;儿童的年纪包含6岁至12岁。

本实施例的婴幼儿帽套100包括一帽本体110及一弹性固定带150。帽本体110开设有相对应的一第一穿套口120和一第二穿套口130及一第一结合部140。如图1的帽本体110还包含连通第一穿套口120及第二穿套口130的一套戴空间112。由于帽本体110较佳为一毛线编织物、一针线编织物或其它适合的织物组成,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帽本体110的套戴空间112可随着婴幼儿50头型的不同从第一穿套口120套戴其中。

此外,第一穿套口120的尺寸较佳大于第二穿套口130的尺寸,以方便套戴于婴幼儿50的头部。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穿套口120的尺寸也可以等于第二穿套口130的尺寸,视需要而改变。

弹性固定带150可伸缩的连接帽本体110,其可为弹性绷带、PBT弹性绷带、全棉纱布织边绷带或其它适合的弹性带。弹性固定带150一端设有弹性地固定所述呼吸管10的一第二结合部160,使第二结合部160能够结合第一结合部140。

弹性固定带150较佳缝合于第一穿套口120与第二穿套口130之间。如图1所示的第一结合部140较佳邻近的设置于第一穿套口120的端缘处,以便与相对弹性固定带150的第二结合部160连接。然而第一结合部140亦可选择性的设置于帽本体110的其它位置,并不限定。

在如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140与第二结合部160较佳互为魔鬼毡或黏扣带,其又称尼龙搭扣。尼龙搭扣是一种纤维紧固物,由两条织物组成,其中之一表面覆有环状结构,另一条表面则覆有钩状结构。当两条织物压紧结合时,钩与环会相互结合,而形成暂时紧固的状态。当需要两者分离时,只需用力将两者分开即可,可重复使用且操作十分方便、便捷。

然而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140与第二结合部160亦可互为公母扣或子母扣。也就是说,第一结合部140与第二结合部160为两凸凹件相互结合的公母扣件,以将两分离的对象相互结合起来。子母扣使用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帽套100在使用时,首先将帽本体110套戴于婴幼儿50头部,再通过弹性固定带150将呼吸管10固定在帽本体110上,或者是先将呼吸管10通过弹性固定带150固定在帽本体110上,再套戴于婴幼儿50的头部,可视状况或需要而改变。因此婴幼儿帽套100适于各种不同婴幼儿50的头围且能够有效固定呼吸管10而不会移位或脱落。

此外,帽本体110更包含邻近地设置于第二穿套口130且可束紧帽本体110的一弹性束带180。帽本体110较佳能够包覆婴幼儿50整个头部而仅露出面部,更可选择性地通过弹性束带180适当的束紧帽本体110上缘,除可避免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帽套100从其头部上掉落或滑落外,更能够提高婴幼儿50套戴的舒适度及维持婴幼儿50头部的保暖性。

再者,帽本体110更包含一下巴带170,本实施例的下巴带170能够一体成型或分离的连接帽本体110下缘(即第一穿套口120),通过下巴带170除可进一步将帽本体110定位于婴幼儿50的头部外,还能够辅助婴幼儿50将嘴吧闭合,避免氧气从其口中泄漏,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