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558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脉固定夹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静脉固定夹。



背景技术:

由于老年患者血管管腔小、弹性差、脆性大、易滑动、不易显露、回血慢,皮肤松弛,肌肉萎缩,因而时常导致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失败。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一般采用2人配合的方式,助手先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待操作者穿刺置管完毕、拔出针芯后才松开所绷紧的皮肤,这样就不存在操作者的右手与患者的皮肤血管移位不一致问题。然而,由于临床工作的繁忙及夜班单班模式,大多时候留置针穿刺均是单人徒手操作的,这种2人配合的方式并不实用。普通的固定夹一般采用销轴和弹簧连接两个夹体的方式实现,但是因其夹持力较大,基本无法在患者身体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固定夹,解决了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血管易发生移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静脉固定夹,包括外夹和内夹,所述内夹包括末端固定连接的两个夹片,所述外夹包括分别位于内夹两侧、与内夹铰接的两个夹体。

进一步,所述夹体包括用于夹持静脉的夹持部和手柄。

进一步,所述手柄为折线结构,其向内凸起形成有用于与内夹铰接的连接部。

进一步,所述夹持部的内侧装有可拆卸的柔软体。

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利用夹子将患者松弛的皮肤固定起来,使患者局部穿刺的静脉绷直,从而起到固定静脉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该静脉固定夹将静脉固定住,不仅方便单人操作,且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减少了因反复穿刺引起的静脉留置针的浪费;另外,该固定夹使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其中,1-外夹,2-内夹,20-夹片,21-连接件,10-夹体,101-夹持部,102-手柄,103-连接部,3-柔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图1、图2所示一种静脉固定夹,包括外夹1和内夹2,所述内夹2包括末端固定连接的两个夹片20,所述夹片20外侧设有用于和外夹1连接的连接件21,所述外夹1包括分别位于内夹两侧、与内夹连接件21相连的两个夹体10。所述夹体10包括用于夹持静脉的夹持部101和手柄102,所述手柄102为折线结构,其向内凸起形成有用于与内夹2铰接的连接部103。所述内夹2的连接件21和外夹1的连接部103之间通过螺丝钉连接。

该静脉固定夹采用内夹2和外夹1两层设计,扩大了夹持部101可以张开的角度,适用于各种体型的患者。该固定夹即使张开角度较大,其夹持力也不会过大而患者感觉不适,且为了减轻夹持的力度、防止引起患者的不适,所述夹持部101的内侧装有可拆卸的柔软体3,优选地,所述柔软体3为海绵。所述手柄102的末端设有圆形通孔,方便固定夹收纳、存放。

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利用夹子将患者松弛的皮肤固定起来,使患者局部穿刺的静脉绷直,起到固定静脉的作用,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经临床验证,单人徒手操作穿刺成功率为72.3%,而使用静脉固定夹后穿刺成功率97.9%,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减少了因反复穿刺引起的静脉留置针的浪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