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桡动脉止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559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阶梯式桡动脉止血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血器,具体是一种阶梯式桡动脉止血器。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当今发展十分迅速的医学学科,其发展的方向是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微创,以前绝大多数介入治疗都是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的,10余年前,出现了桡动脉穿刺的方式,由于桡动脉穿刺后患者不用卧床休息,术后能很快下地,受到很多患者的亲睐,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机会也较小,通过十几年的实践,医生们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使得该项技术得以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应用。经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进行的心血管介入手术也越来越多,对穿刺部位的术后止血处理方法及止血要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对止血方法提出来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现有的方法有如下方式:

1.加压包扎后沙袋压迫法

2.弹力绷带加压法:是由术者以手指压迫穿刺点桡动脉15分钟左右,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缺点是这种手工劳作既耗费了术者的精力,也占用了术者和手术台的宝贵时间,病人自觉症状比较重,绷带加压部位不适感较强。

3.桡动脉止血器:基本有三类:气囊式、平板式、旋压式。比以上两种压迫方式进步,解决了一定的缺陷问题,但是现有的止血器都是直接压迫在穿刺点的上部,这样就需要较大的压力才能起到止血的作用,如果压力不够就不能有效地止血,而压力过大又会导致皮下出血、皮肤损伤局部坏死、血管损伤、皮肤压疮或供血不足等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阶梯式桡动脉止血器,能在血液流经穿刺点之前对血液流速及流量进行减缓,从而减少处于穿刺点上部的主压气囊的压力,使血流既能到达穿刺点进行凝固作用,又可使血液不会流出穿刺点;另外达到设定的压迫时间后会通过振动提醒使用者及时解开本实用新型,防止长时间压迫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种阶梯式桡动脉止血器,包括带体、电动气泵Ⅰ、电动气泵Ⅱ、主压气囊、血流缓速按压组、振动器和控制盒,所述主压气囊、血流缓速按压组和振动器固定在带体与手臂接触一侧上,控制盒设置在与血流缓速按压组对应的带体另一侧,带体两端设有粘扣带,主压气囊与电动气泵Ⅰ通过软管连通,主压气囊与电动气泵Ⅰ之间的软管上设有气压计Ⅰ,血流缓速按压组通过多路阀与电动气泵Ⅱ连通,多路阀与电动气泵Ⅱ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气压计Ⅱ;

所述控制盒外表面设有触摸式显示屏,控制盒内部设有控制装置和计时装置,触摸式显示屏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计时装置、振动器、电动气泵Ⅰ、电动气泵Ⅱ、气压计Ⅰ和气压计Ⅱ连接。

进一步,所述血流缓速按压组由四个按压气囊并排设置组成,四个按压气囊的表面积从离主压气囊(5)最远的按压气囊向最近的按压气囊依次递减。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各个按压气囊充入的气体压力为相同的,其表面积从近心端向远心端依次递减,即各个按压气囊的压强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依次增加;逐步增大压强可以使血流缓速按压组对血流缓速起到更好的作用,同时依次加强的方式也能使人体感受更舒适。

进一步,所述主压气囊和血流缓速按压组均采用弹性橡胶。

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为单片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带体、电动气泵Ⅰ、电动气泵Ⅱ、主压气囊、血流缓速按压组、振动器和控制盒相结合的方式,将带体绑缚在前臂的穿刺点处,使主压气囊处于穿刺点上部,然后通过粘扣带固紧;通过触摸式显示屏输入主压气囊设定的压力值和血流缓速按压组所需的压力值,同时确定主压气囊的压迫时间;控制装置使电动气泵Ⅰ和电动气泵Ⅱ启动,电动气泵Ⅰ向主压气囊内充入气体,同时电动气泵Ⅱ通过多路阀向血流缓速按压组内的各个按压气囊内充入气体,气压计Ⅰ和气压计Ⅱ分别检测主压气囊管路内的气压和血流缓速按压组管路内的气压,若达到相应的设定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相应的电动气泵Ⅰ和电动气泵Ⅱ停止充气,此时计时装置开始计时,这样从心脏流向穿刺点的血液由于受到血流缓速按压组内各个按压气囊的挤压作用,会减缓其流量及流速;从而使流至穿刺点的血液压力减少处于穿刺点上部的主压气囊的压力,使血流既能到达穿刺点进行凝固作用,又可使血液不会流出穿刺点;在主压气囊施加较小的压力情况下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当计时装置达到设定时间时,控制装置会控制振动器开始工作,通过振动及时提醒使用者取下本实用新型,防止长时间压迫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图中:1、粘扣带,2、带体,3、气压计Ⅰ,4、电动气泵Ⅰ,5、主压气囊,6、血流缓速按压组,7、振动器,8、多路阀,9、电动气泵Ⅱ,10、气压计Ⅱ,11、控制盒,12、触摸式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带体2、电动气泵Ⅰ4、电动气泵Ⅱ9、主压气囊(5)、血流缓速按压组6、振动器7和控制盒11,所述主压气囊5、血流缓速按压组6和振动器7 固定在带体2与手臂接触一侧上,控制盒11设置在与血流缓速按压组6对应的带体2另一侧,带体2两端设有粘扣带1,主压气囊5与电动气泵Ⅰ4通过软管连通,主压气囊5与电动气泵Ⅰ4之间的软管上设有气压计Ⅰ3,血流缓速按压组6通过多路阀8与电动气泵Ⅱ9 连通,多路阀8与电动气泵Ⅱ9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气压计Ⅱ10;

所述控制盒11外表面设有触摸式显示屏12,控制盒11内部设有控制装置和计时装置,触摸式显示屏12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分别与计时装置、振动器7、电动气泵Ⅰ4、电动气泵Ⅱ9、气压计Ⅰ3和气压计Ⅱ10连接。

进一步,所述血流缓速按压组6由四个按压气囊并排设置组成,四个按压气囊的表面积从离主压气囊5最远的按压气囊向最近的按压气囊依次递减。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各个按压气囊充入的气体压力为相同的,其表面积从近心端向远心端依次递减,即各个按压气囊的压强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依次增加;逐步增大压强可以使血流缓速按压组6对血流缓速起到更好的作用,同时依次加强的方式也能使人体感受更舒适。

进一步,所述主压气囊5和血流缓速按压组6均采用弹性橡胶。

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为单片机。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带体2绑缚在前臂的穿刺点处,使主压气囊5处于穿刺点上部,然后通过粘扣带1固紧;通过触摸式显示屏12输入主压气囊5设定的压力值和血流缓速按压组6所需的压力值,同时确定主压气囊5的压迫时间;控制装置使电动气泵Ⅰ4和电动气泵Ⅱ9启动,电动气泵Ⅰ4箱主压气囊5内充入气体,同时电动气泵Ⅱ9通过多路阀8向血流缓速按压组6内的各个按压气囊内充入气体,气压计Ⅰ3和气压计Ⅱ10分别检测主压气囊5管路内的气压和血流缓速按压组6管路内的气压,若达到相应的设定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相应的电动气泵Ⅰ4和电动气泵Ⅱ9停止充气,此时计时装置开始计时,这样从心脏流向穿刺点的血液由于受到血流缓速按压组6内各个按压气囊的挤压作用,会减缓其流量及流速;从而使流至穿刺点的血液压力减少处于穿刺点上部的主压气囊5的压力,使血流既能到达穿刺点进行凝固作用,又可使血液不会流出穿刺点;在主压气囊5施加较小的压力情况下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当计时装置达到设定时间时,控制装置会控制振动器7开始工作,通过振动及时提醒使用者取下本实用新型,防止长时间压迫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