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手腕桡动脉位置的脉率监测手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与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普及,健康及运动手环成为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及特殊病情人群的选择。现有技术脉率监测由于设计简易性的考虑,监测模块会置于手环主体背面,即模块与手腕是手背侧接触;而手背侧测量由于人体手腕结构的限制,骨骼与骨骼使手背侧手腕血管并不丰富。目前脉率监测模块均采用光电体积法或血氧法,无论何种方式,监测准确性都必须依靠丰富的血管以及血管在心脏跳动一次后是体积的变化。骨骼与肌肉的阻挡,使手背侧手腕血管细小,且为静脉,流经静脉的血液并不能使血管体积变化足够明显以使得模块精确记录并计算脉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手腕桡动脉位置的脉率监测手环,首次把脉率监测光电模块移至手腕桡动脉位置,而桡动脉是手腕上最粗壮的血管,且为动脉血管,十分利于光电体积法监测脉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基于手腕桡动脉位置的脉率监测手环,包括手环本体,所述的手环本体包括手环主体、表带、表带扣,所述的手环主体包括主控芯片和电池,所述表带一端设有表带扣,另一端设有表带扣孔,表带在设有表带扣孔端的末端还设有光电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环主体上还设有一指示灯。
进一步地,所述的表带扣为圆柱状突起,位于表带的底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光电模块通过软质排线与手环主体连接。
较佳地,所述的表带为医用硅胶表带。
更佳地,所述的软质排线排布在整个光电模块端的表带内部。
由于光电模块做在轻薄的表带位置,模块必须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冲击功能,软质排线贯穿于表带,连接主体与光电模块,软质排线必须易弯折,抗老化;表带经过特殊设计,可以最大限度为光电模块与布置在内的排线提供保护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理论论证及数据验证,得出基于不同手腕大小,桡动脉位置的最佳位置并在此位置的对应表带位置使用光电法脉率监测模块。桡动脉是手腕上最粗壮的血管,且为动脉血管,十分利于光电体积法监测脉率,高精度脉率使通过算法得到心率更加精确,使所得数据可以基本达到医疗级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手腕桡动脉位置的脉率监测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于手腕桡动脉位置的脉率监测手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A,主视图;B,俯视图;C,仰视图;1,表带;2,表带扣;3,手环主体;4,表带扣孔;5,光电模块;6,指示灯;7,桡动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限制。
参见图1和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为:基于手腕桡动脉位置的脉率监测手环,包括手环本体,手环本体包括表带1、手环主体2、表带扣3,手环主体2包括主控芯片和电池,表带1一端设有表带扣2,另一端设有表带扣孔4,表带1在设有表带扣孔4端的末端还设有光电模块5,手环主体上还设有一指示灯6,起提示作用,表带扣2为圆柱状突起,位于表带的底部。通过表带扣2与表带扣孔4的相互扣合,可以将手环戴在手腕上,光电模块5位于桡动脉7的位置,光电模块5通过软质排线与手环主体3连接,软质排线排布在整个光电模块端的表带内部,由于光电模块5做在轻薄的表带1位置,模块必须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冲击功能,软质排线贯穿于表带1,连接手环主体3与光电模块5,软质排线必须易弯折,抗老化;表带1为医用硅胶表带,表带1经过特殊设计,可以最大限度为光电模块5与布置在内的排线提供保护。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准许范围的限制,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变形和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