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吻合辅助牵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064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肌腱吻合辅助牵拉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手术用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肌腱吻合辅助牵拉装置。



背景技术:

骨科急诊工作中会遇到很多肌腱损伤断裂的患者,需要急诊给予肌腱吻合手术。目前,国内医院在进行肌腱断裂手术缝合治疗时,通常采用针头分别穿入肌腱断裂远、近端,然后再由助手用止血钳夹住两针头并牵拉对合,从而将肌腱断端相互靠近直至固定,以实现在无张力情况下肌腱断端缝合目的。然而,实际问题在于:肌腱的弹性很大且很容易回缩,人力采用止血钳搭配针头进行肌腱断端维持定位又需要耗费较大精力,稍有不慎发生手抖等状况就会导致肌腱脱落出针头。肌腱一旦缩回肌肉内,反复的寻找肌腱会增加手术时间及加大对肌腱的损伤,这显然会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的,在无张力情况下进行肌腱断端缝合是理想化的成果,人力维持肌腱断端定位存在不平稳性,进而容易造成肌腱断端在存在张力下缝合后出现术后打结松动问题,进而导致手术失败。最后,由助手在旁侧进行肌腱断端扶持,因助手肢体阻碍等,也可能会造成术野缩小,影响手术操作,从而间接的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肌腱吻合辅助牵拉装置,单人即可操作,人力成本低、操作便捷性高且肌腱断端固定效果好,其能在无张力情况下保证肌腱断端的缝合平整性及紧密性,从而避免肌腱不能愈合及再次断裂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肌腱吻合辅助牵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包括“U”字状的弹性钳,构成“U”字状弹性钳的两道直杆状的钳臂间距由钳底至钳口逐渐减小,钳臂上的钳口处所在端外延有供针头尾端插拔的连接头;本装置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与弹性钳所处平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拉杆两杆端处均设置套环从而分别与相应钳臂间构成套接滑动配合,拉杆杆长大于两钳臂最小间距而小于两钳臂最大间距;构成“U”字状弹性钳的弧形过渡段上贯穿布置螺纹孔,调节螺杆穿过该螺纹孔并与拉杆杆身间构成回转配合关系,所述调节螺杆轴线与弹性钳的对称轴彼此同轴。

所述拉杆至少包括螺纹套筒以及与螺纹套筒间构成螺纹配合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为两根且对称的螺纹配合于螺纹套筒的两端处,两根螺纹杆的螺纹旋向彼此相反,各螺纹杆的相对配合螺纹套筒所在端的另一端设置所述套环;螺纹套筒上布置供调节螺杆杆端配合的回转孔。

所述螺纹套筒外壁处周向的凹设有环状凹槽;环状凹槽内箍设有回转环,两者间构成回转配合;回转环外壁处径向凹设回转孔,回转孔内过盈配合有回转轴承,调节螺杆的顶端与回转孔间构成轴承式的回转配合。

螺纹套筒的相对布置环状凹槽之外的外壁处布置有便于捏握的防滑纹路。

调节螺杆上的相对同拉杆配合端的另一端处布置便于捏握的手轮。

以钳臂的朝向拉杆杆身所在侧为内侧,钳臂外侧凸设有导轨且导轨的导向方向平行钳臂长度方向;套环内侧环面处径向向导轨处凸设有滑块,套环与导轨间构成滑轨导向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摒弃了传统的采用人工扶持肌腱吻合所带来的诸如扶持不稳定和术野狭小等诸多缺陷。本实用新型另辟蹊径的采用了可标准化生产的器械来替代人工,以机械配合的高工作稳定性来避免上述诸多缺陷,其单人即可操作,并能在无张力情况下保证肌腱断端的缝合平整性及紧密性,成效显著。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窄口结构的U形夹来形成弹性钳,以弹性钳自身的弹性力来保证钳口开合度。在钳口开合度保证的前提下,搭配拉杆和调节螺杆所形成的调节组件,从而通过调节螺杆动作带动拉杆动作,进而使得套环可相对钳臂产生滑动动作。又因钳臂互为夹角以及拉杆的杆长限制,在拉杆作向弹性钳钳底处的回缩动作时,拉杆上的套环划过钳臂,两钳臂因外力而作收缩动作,进而也就实现了位于钳口处的两根针头的靠近动作。如此时两根针头处已经挑有肌腱,自然肌腱的相近甚至吻合操作即可保证。而当通过调节螺杆而推动拉杆向弹性钳钳口处动作时,在弹性钳自身弹性开合力作用下,其钳口自然外扩,也就能根据情况而实现针头相对断裂肌腱的针刺作业。不仅于此,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连接头配合针头的设计,针头甚至可直接选用医疗极为常见的注射针头。每次手术完成后,直接抛弃该注射针头即可,而无需额外设计针头结构,其设计及使用成本可得到有效降低。此外的,斜向交错的钳臂以及沿钳臂同轴延伸的连接头,使得与之配合的两道注射针头间也彼此针尖交错,从而更便于针对尺寸极小的肌腱的夹取及对中吻合,手术视野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一举多得。

2)、为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还对拉杆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改进。拉杆以螺纹套筒作为控制端,从而可调节螺纹杆的伸缩距离,进而实现可对弹性钳钳口间距的螺纹微调。又由于两根对称布置的螺纹杆间彼此螺纹旋向相反,使得螺纹杆及螺纹套筒整体形成了类似双向丝杆调节结构,从而可保证螺纹套筒的一次转动,即可实现两根钳臂的同幅度开合,这显然有利于两根断裂肌腱的同步对合动作。实际操作时,可考虑以调节螺杆作为粗调,从而粗略控制弹性钳的钳口幅度;再以螺纹套筒作为微调,从而进一步的精细化控制弹性钳钳口处的针头开合幅度,最终实现位于针头处的肌腱的断口精确吻合目的。

3)、螺纹套筒作为调节端,在螺纹套筒外壁处布置防滑纹路显然有助于提升其操作性。由于螺纹套筒既需要通过转动来实现螺纹杆的同步伸缩,又需要保持不动从而通过回转孔来配合调节螺杆,因此,采用环状凹槽配合回转环的设计,使得回转环可沿螺纹套筒的外壁而产生空转动作而又不会脱离螺纹套筒,最终保证整体结构的使用可靠性。

4)、考虑到在拉杆通过套环而划过钳臂时,是通过外力强制施予而使得钳臂产生内缩动作的,该种强制动作很容易对钳臂或套环产生刮擦磨损等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通过导轨来配合位于套环处的滑块,从而变强制摩擦为可润滑的滑动配合,这不仅能有效的确保套环与钳臂间的动作可靠性和响应性,同时整体构造的使用寿命亦可得到极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螺纹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套环与钳臂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a-注射针头

10-弹性钳 11-钳臂 11a-连接头 11b-导轨 12-弧形过渡段

20-拉杆 21-螺纹套筒 21a-回转孔 21b-回转环

22-螺纹杆 23-套环 23a-滑块 24-回转轴承

30-调节螺杆 31-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构造参见图1-5所示,包括作为结构主体的“U”字状的弹性钳10,弹性钳10的两根直杆状的钳臂11为钳口处彼此间距小而钳底处彼此间距大的相交状设计。在位于弹性钳10钳口处的钳臂11端部布置连接头11a,从而用于卡接注射针头a等可挑起和固定断裂肌腱的针头部件。为保证位于两钳臂11处的两针头的相近动作,从而方便实现断裂肌腱的彼此吻合,如图1及图3所示,本装置还通过设置由螺纹套筒21以及螺纹杆22构成的拉杆20,利用螺纹套筒21作为操作端来实现自身的转动动作,再利用对称分布于螺纹套筒21两端且与螺纹套筒21间构成螺纹配合的螺纹杆22来实现伸缩动作,随之通过位于螺纹杆22上的与钳臂11配合端处布置的套环23来实现相对钳臂11的导轨滑动配合,最终实现螺纹套筒21的微调功能。同时的,螺纹套筒21外还箍设有回转环21b,具体参照图2及图4所示,从而可利用回转环21b处预设的回转孔21a,进而实现于调节螺杆30间的回转配合关系。每次调节螺杆30作拧紧动作时,即可带动整个拉杆20回缩,从而强制使得钳臂11产生靠合动作,最终也就实现了针头处断裂肌腱的无张力吻合操作目的。

此处以注射针头a作为断裂肌腱的穿刺固定件,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分离软组织找到肌腱的两个断端,将肌腱的一个断端用注射针头a穿过,该穿刺部位要离开肌腱的断端一定距离。同理,用另一个注射针头a采用同样的方法穿过肌腱另一断端。之后,通过调节螺杆30甚至是拉杆20本身,来调节本实用新型的钳臂11夹角至合适角度,并将两个注射针头a的尾端穿插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11a处。再后,转动调节螺杆30使得拉杆20回缩,两钳臂11开始受套环23施力而逐渐向中间靠拢,此时肌腱的两个断端因钳臂11的动作也开始向一起靠拢。当肌腱断端靠拢到满足手术需要的程度时,停止调节螺杆30的拧动动作,使肌腱断端维持在这种距离状态,避免肌腱弹性回缩。至此,肌腱两断端处于无张力状态,可进行肌腱缝合手术操作。如在上述肌腱吻合过程中,肌腱断端靠拢程度始终无法精细到满足手术需要的程度时,可放弃调节螺杆30的材质转而旋转螺纹套筒21,从而以拉杆20自身的长端调节来进行钳臂11夹角的微调,最实现肌腱断端的精确吻合效果。

在缝合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可完全置于手术范围的一侧,不会影响手术视野。肌腱缝合完成后,直接由已缝合肌腱处拔出注射针头a,再将注射针头a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11a处取出丢弃至锐器盒内即可,随后将本实用新型消毒并留待下次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