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身体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31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身体按摩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身体按摩器。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大,时常处于疲劳和亚健康状态,进而引发各种关骨关节、肌肉、神经等劳损性疾病及各种文明病 ( 如肥胖、高血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保健,由于药物保健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所以按摩等理疗方式成为人们的首选保健方式。中医认为,按摩是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按摩达到消除疲劳、疏经活络、气脉通畅、祛病强身的目的。在这种需求下,按摩器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为老人、上班族等提供了方便、有效的服务,缓解了他们的病痛和疲劳,按摩器已经成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目前市场上按摩器的种类繁多,其中绝大多数只有一个按摩头,因而对与诸如肩部、后颈部、腰侧部、脊椎两侧、手部、小臂部、小腿部等需要在两侧同时进行按摩的病痛部位的治疗、保健按摩,则不可能达到如手法按摩那样的治疗和保健效果。如果使用者需要达到手法按摩的保健效果,则需购买两个产品才能达到目的,这不仅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而且还带来使用、携带、储存上的不方便。为此,亟待开发一种能对需按摩部位的两侧同时进行按摩的按摩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对需按摩部位的两侧同时进行按摩、可拆卸、便于携带的身体按摩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身体按摩器,包括主按摩器,主按摩器包括前盖A、后盖A、按摩头A、马达A和电源A,前盖A与后盖A扣合形成中空的主壳体,按摩头A设置于前盖A的上端并与马达A驱动连接,马达A与电源A电连接且设置于主壳体的内部,身体按摩器还包括副按摩器、连接器,连接器包括连接端A和设置于连接端A一端的连接端B,连接端A与主按摩器固定连接,连接端B与副按摩器为可拆卸的连接;连接器还包括旋转机构,旋转机构连接于连接端A和连接端B之间,连接端A和连接端B通过旋转机构活动连接。

其中,副按摩器包括前盖B、后盖B,前盖B与后盖B扣合形成中空的副壳体,副壳体与连接端B连接,前盖B与连接器之间设有拆接按钮,拆接按钮包括按钮本体、卡柱、压簧和两个卡块,卡柱设置于按钮本体的前端,压簧的一端套接于卡柱,压簧的另一端抵接于连接端B的顶端,两个卡块分别设置于按钮本体的两侧,按钮本体穿过前盖B的底部并伸出壳体的外部,连接端B的顶部开设有两个与卡块匹配的卡槽,两个卡块分别卡设于两个卡槽。

其中,旋转机构包括壳体A、设置于壳体A左端的壳体B和设置于壳体A右端的壳体C,壳体A与连接端A固定连接,壳体B和壳体C分别与连接端B固定连接,壳体A内设置有卡盘,卡盘内穿设有转轴,转轴的中部与卡盘卡接,转轴的一端设置于壳体B内,转轴的另一端设置于壳体C内并连接有按钮。

其中,副按摩器还包括按摩头B、马达B和电源B,按摩头设置于前盖B的上端,马达B与电源B电连接且设置于副壳体的内部。

其中,按摩头A和按摩头B的外部均设置有布罩,布罩与前盖A、前盖B的上端为可拆卸的连接。

其中,按摩头A和按摩头B均为旋转按摩头,旋转按摩头包括转杆和三个按摩轮,转杆的底端连接于马达A或马达B,三个按摩轮均匀设置于转杆的顶端。

其中,后盖A设有开关按钮,开关按钮与电源A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身体按摩轮设置了主按摩器和副按摩器两个按摩器,能对需按摩部位的两侧同时进行按摩,按摩效果佳,而且副按摩器与主按摩器为可拆卸的连接,在针对需单一集中按摩的部位进行按摩时,可将副按摩器拆卸出,采用主按摩器集中按摩即可,设计合理,实现了多功能,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按摩功能,按摩效果极佳,给使用者带来佳保健效果的同时还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便于携带、储存;且连接端A和连接端B通过旋转机构实现旋转活动,进而带动分别与连接端A和连接端B连接的主按摩器和副按摩器旋转,使使用者可以调节主按摩器和副按摩器之间的相对角度,令按摩头紧贴使用者需按摩的患处,保证按摩效果佳,更易于排除病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拆接按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主按摩器,2—副按摩器,3—前盖A,4—后盖A,5—按摩头A,51—按摩轮,6—马达A,7—连接器, 71—连接端A,72—连接端B,73—卡槽,74—壳体A,75—壳体B,76—壳体C,77—卡盘,78—转轴,79—按钮,8—拆接按钮,81—按钮本体,82—卡柱,83—压簧,84—卡块,9—布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身体按摩器,包括主按摩器1,主按摩器1包括前盖A3、后盖A4、按摩头A5、马达A6和电源A,前盖A3与后盖A4扣合形成中空的主壳体,按摩头A5设置于前盖A3的上端并与马达A6驱动连接,马达A6与电源A电连接且设置于主壳体的内部,身体按摩器还包括副按摩器2、连接器7,连接器7包括连接端A71和设置于连接端A71一端的连接端B72,连接端A71与主按摩器1固定连接,连接端B72与副按摩器2为可拆卸的连接;连接器7还包括旋转机构,旋转机构连接于连接端A71和连接端B72之间,连接端A71和连接端B72通过旋转机构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身体按摩器设置了主按摩器1和副按摩器2两个按摩器,能对需按摩部位的两侧同时进行按摩,按摩效果佳,而且副按摩器2与主按摩器1为可拆卸的连接,在针对需单一集中按摩的部位进行按摩时,可将副按摩器2拆卸出,采用主按摩器1集中按摩即可,设计合理,实现了多功能,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按摩功能,按摩效果极佳,给使用者带来佳保健效果的同时还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便于携带、储存;且连接端A71和连接端B72通过旋转机构实现旋转活动,进而带动分别与连接端A71和连接端B72连接的主按摩器1和副按摩器2旋转,使使用者可以调节主按摩器1和副按摩器2之间的相对角度,令按摩头A5紧贴使用者需按摩的患处,保证按摩效果佳,更易于排除病灶。

本实施例中,副按摩器2包括前盖B、后盖B,前盖B与后盖B扣合形成中空的副壳体,副壳体与连接端B72连接,前盖B与连接器7之间设有拆接按钮8,拆接按钮8包括按钮本体81、卡柱82、压簧83和两个卡块84,卡柱82设置于按钮本体81的前端,压簧83的一端套接于卡柱82,压簧83的另一端抵接于连接端B72的顶端,两个卡块84分别设置于按钮本体81的两侧,按钮本体81穿过前盖B的底部并伸出壳体的外部,连接端B7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与卡块84匹配的卡槽73,两个卡块84分别卡设于两个卡槽7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副按摩器2与主按摩器1同时运行按摩时,压簧83抵接于拆接按钮8和连接器7的连接端B72之间,压簧83对拆接按钮8施加向外的压力,使两个卡块84紧紧卡接于连接端B72的卡槽73中,连接稳定可靠;当需将副按摩器2拆卸时,只需按下拆接按钮8,此时两个卡块84受到向前的顶推力而离开卡槽73,副按摩器2与连接端B72分离,即可将副按摩器2从连接器7上拆卸出,拆卸方便。

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包括壳体A74、设置于壳体A74左端的壳体B75和设置于壳体A74右端的壳体C76,壳体A74与连接端A71固定连接,壳体B75和壳体C76分别与连接端B72固定连接,壳体A74内设置有卡盘77,卡盘77内穿设有转轴78,转轴78的中部与卡盘77卡接,转轴78的一端设置于壳体B75内,转轴78的另一端设置于壳体C76内并连接有按钮79。本实施例连接端A71用于连接主按摩器1,连接端B72用于连接副按摩器2,需要调节角度时,按下按钮79,按钮79推动转轴78脱离卡盘77,使得连接端A71可绕着转轴78转动,实现两个按摩器可自身调节角度,可灵活对身体上一些难触及的部位进行按摩,方便使用者。

本实施例中,副按摩器2还包括按摩头B、马达B和电源B,按摩头设置于前盖B的上端,马达B与电源B电连接且设置于副壳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分别采用马达A6、马达B对主按摩器1和副按摩器2进行驱动,便于实现多功能使用。

本实施例中,按摩头A5和按摩头B的外部均设置有布罩9,布罩9与前盖A3、前盖B的上端为可拆卸的连接。通过布罩9将按摩头A5和按摩头B与人体需按摩的部位隔开,不仅提升按摩舒适度,而且避免按摩头A5和按摩头B直接接触使用者的衣物致其磨损,另外,布罩9为可拆卸的安装于前盖A3、前盖B,便于使用者定期清洁或更换,设计极为合理,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按摩头A5和按摩头B均为旋转按摩头,旋转按摩头包括转杆和三个按摩轮51,转杆的底端连接于马达A6或马达B,三个按摩轮51均匀设置于转杆的顶端。旋转按摩头采用了三个按摩轮51,按摩强度,提升了舒适感,按摩效果佳,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后盖A4设有开关按钮79,开关按钮79与电源A电连接。通过开关按钮便于启动或关闭电源,控制方便,利于维护。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