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49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偏瘫、中风以及意外事故的病人日益增多,引发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丧失及相关并发症,四肢运动功能的丧失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而且是个较为漫长的理疗过程,如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是患者及其家人迫切的愿望,也是家人费时费力的最大负担,而目前用于患者的下肢康复训练器结构复杂,操作繁琐,成本高,没有理疗功能,效果不理想,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且具有理疗功能、疗效好的下肢康复训练器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器,可有效解决下肢康复训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架和伺服电机,支架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与滑轨相连,第一活动杆的一端装在靠滑轨处的连接杆上,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转轴相连,伺服电机的转轴上连接有第二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的另一端上装有垂直于第二活动杆的挡脚板,挡脚板的内侧设有第三加热垫和按摩球,靠挡脚板的第二活动杆上装有置于滑轨上的万向轮,第一活动杆上装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第二活动杆上装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加热垫、第二加热垫,伺服电机、第一加热垫、第二加热垫、第三加热垫均与电源相连。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使用方便,理疗效果好,可使患者在没有家属的陪同下,无痛苦的进行康复训练,减轻家属负担,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和伺服电机8,支架1上设有连接杆2,连接杆2一端固定在支架1上,另一端与滑轨7相连,第一活动杆3的一端装在靠滑轨7处的连接杆2上,第一活动杆3的另一端与伺服电机8的转轴相连,伺服电机8的转轴上连接有第二活动杆4,第二活动杆4的另一端上装有垂直于第二活动杆4的挡脚板11,挡脚板11的内侧设有第三加热垫12和按摩球13,靠挡脚板11的第二活动杆4上装有置于滑轨7上的万向轮10,第一活动杆3上装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5、第二活动杆4上装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6,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加热垫14、第二加热垫15,伺服电机8、第一加热垫14、第二加热垫15、第三加热垫12均与电源9相连。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和使用方便:

所述的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均为与下肢相一致的圆弧面。

所述的第一凹槽5上设有第一固定扣16-1、第二凹槽6上设有第二固定扣16-2。

所述电源9为24-48V直流低压电源或220V/50H经变压整流后的电源。

所述第一活动杆3与第二活动杆4的连接处设有调节钮1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情况是:

使用时,患者将大腿、小腿分别放置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脚底接触挡板,通过固定扣将大小腿固定,接通电源,伺服电机在一定角度内做往复曲伸运动,带动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做往复曲伸运动,患者的大腿、小腿也随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做往复曲伸运动的同时即进行了康复训练;同时第一加热垫、第二加热垫、第三加热垫发热,加强患肢的血液循环,对患肢进行理疗。

本实用新型在生产中还可制成结构相同对称的两部分,供双下肢同时训练使用,这里不再重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挡板的内侧设有按摩球可对足底穴位进行按摩,加强理疗效果。

2、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挡板内侧分别设有第一加热垫、第二加热垫、第三加热垫,可增加患肢热量,加强患肢的血液循环,克服患肢发凉的通病,理疗效果更好。

3、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调节钮,可以起到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压紧并调节其角度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独特,使用方便,功能多,理疗效果好,可使患者在没有家属的陪同下,无痛苦的进行康复训练,减轻家属负担,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