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54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材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人体按摩器。



背景技术:

按摩器是一种保健器材,用于放松肌肉、舒缓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细胞新陈代谢、增强皮肤弹性,可缓解疲劳、明显减轻各种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和肌肉酸痛,放松身体减轻压力,减少皮肤皱纹。按摩器有很多种类,主要是对人体各部位进行按摩,现有技术中的人体按摩器包括机身、设于机身内的振动电机、转动安装于机身上的按摩头、设于机身上且用于将振动电机的动力传递至按摩头的传动机构,该方案需要传动机构,结构复杂,而且振动效果不强,用户体验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按摩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体按摩器结构复杂及振动效果不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人体按摩器,包括:

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臂的机身,两个所述安装臂上均开设有安装孔;

设于两个所述安装臂之间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壳体及分别固定于所述转动壳体的两端的两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一一对应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安装孔;

安装于所述转动壳体内的振动电机;以及

与所述转动壳体同步转动且具有一通孔的按摩头,所述转动壳体穿设于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身上的线路板及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的电源。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转轴均为导电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振动电机的正极与负极;所述人体按摩器还包括与两个所述转轴一一对应电连接的两个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具有两个连接端,两个所述导电件的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于两个所述转轴上,该两个导电件的另外一个所述连接端均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电源、所述线路板、两个所述导电件、两个所述转轴与所述振动电机形成一供电回路。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螺旋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旋部上的两个第一扭臂,所述第一扭臂的末端形成所述连接端,两个所述安装臂背离于所述转动组件的一侧上均设有限位杆,所述扭簧的第一螺旋部套设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杆,该扭簧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扭臂的末端抵接于对应的所述转轴上,且另外一个所述第一扭臂的末端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为导电转轴,所述按摩头为导电按摩头,所述转轴与所述按摩头之间电连接有一过电件,所述转轴与所述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线路板上电连接有一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于所述机身以外,所述导电体、所述线路板、所述转轴与所述过电件形成用于检测所述按摩头是否抵接于人体的人体电流检测通路。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壳体上开设有过孔,所述过电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以外的环形体及连接于所述环形体的外缘上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穿设于所述过孔且所述延伸臂的末端抵接于所述按摩头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壳体上开设有两个过孔,所述过电件为扭簧,所述过电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以外的第二螺旋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二螺旋部上的两个第二扭臂,两个所述第二扭臂一一对应穿设于两个所述过孔且所述第二扭臂的末端抵接于所述按摩头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处安装有用于支承所述转轴的轴座。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壳体与所述通孔之间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包括下壳及盖合于所述下壳的上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围合形成一容纳腔,所述下壳与所述上壳之间形成有一开口,所述机身还包括盖合于所述开口处的盖体,所述安装臂形成于所述盖体上。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转动壳体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机身两个安装臂之间,转动壳体内安装有振动电机,转动壳体外安装有按摩头,在工作时振动电机将振动由转动壳体传递至按摩头,按摩头对人体面部实现按摩。该人体按摩器避免现有人体按摩器将振动电机设在机身内并配置传动机构将振动电机的振动传递至按摩头的情况,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与装配,还能降低振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振动效果提高,用户体验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按摩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人体按摩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的人体按摩器中应用的机身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的人体按摩器的立体装配图,其中下壳未示;

图5为图4的人体按摩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装配图,其中上壳与下壳未示;

图6为图1的人体按摩器中应用的过电件、转动组件与振动电机的立体装配图;

图7的过电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人体按摩器中应用的过电件、转动组件与振动电机的立体装配图;

图9为图8的过电件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了人体按摩器,包括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臂231的机身2,两个安装臂231上均开设有安装孔232;设于两个安装臂231之间的转动组件3,转动组件3包括转动壳体31及分别固定于转动壳体31的两端的两个转轴32,两个转轴32一一对应转动连接于两个安装孔232;安装于转动壳体31内的振动电机4;以及与转动壳体31同步转动且具有一通孔13的按摩头1,转动壳体31穿设于通孔13。

转动壳体31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转轴32转动连接于机身两个安装臂231之间,转动壳体31内安装有振动电机4,转动壳体31外安装有按摩头1,在工作时振动电机4将振动由转动壳体31传递至按摩头1,按摩头1对人体面部实现按摩。该人体按摩器避免现有人体按摩器将振动电机4设在机身2内并配置传动机构将振动电机4的振动传递至按摩头1的情况,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与装配,还能降低振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振动效果提高,用户体验提高。

具体地,转动壳体31上的转轴32的轴线重合,两个安装臂231上的安装孔232相对。两个转轴32对应插接于两个安装孔232,在振动电机4工作时,振动电机4将振动传递至转动壳体31,按摩头1跟随转动壳体31振动对人体面部实现按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人体按摩器可以应用于脸部、手部、背部和腿部等。

进一步的,如图3至图5所示,还包括安装于机身2上的线路板5及与线路板5电连接的电源6。具体的,电源6采用电池供电,即机身2的内部设置有电池,该电池为线路板5及与线路板5相连接的部件提供电能。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电源6的供电方式可以为其他方式,例如:电源6采用有线供电的方式,即机身2上设置有与外界电源6相连接的电源插头(图未示),该电源插头为线路板5提供电能;电源6还可用采用充电电源的供电方式,即机身2上设置有与外界电源(图未示)相连接的充电插头(图未示),充电插头与机身2的内部设置的充电电池(图未示)相连接,该充电电池为线路板5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两个转轴32均为导电转轴,两个转轴32分别电连接于振动电机4的正极与负极;人体按摩器还包括与两个转轴32一一对应电连接的两个导电件7,导电件7具有两个连接端,两个导电件7的其中一个连接端与两个转轴32一一对应,且该导电件7电连接于对应的转轴32上,这两个导电件7的另外一个连接端电连接于线路板5,电源6、线路板5、两个导电件7、两个转轴32与振动电机4形成一供电回路。具体的,电源6开始供电后,电源6提供的电流依次经过电源6的正极、线路板5、一侧的导电件7、一侧的转轴32至振动电机4的正极,然后,电流依次经过振动电机4的负极、另一侧的转轴32、另一侧的导电件7和线路板5,最终流回电源6的负极,此时振动电机4即可以开始工作。可以理解地,电源6还可以装配于转动壳体31内,对振动电机4供电。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导电件7为扭簧,扭簧包括第一螺旋部71及连接于第一螺旋部71上的两个第一扭臂72,第一扭臂72的末端形成连接端,两个安装臂231背离于转动组件3的一侧上均设有限位杆8,扭簧的第一螺旋部71套设于对应的限位杆8,该扭簧的其中一个第一扭臂72的末端保持抵接于对应的转轴32上,且另外一个第一扭臂72的末端电连接于线路板5。具体的,扭簧中间的第一螺旋部71套在转动组件3一侧的限位杆8上,扭簧的其中一个第一扭臂72的末端抵接于对应的转轴32上,该第一扭臂72和转轴32是压合固定连接的,另外一个第一扭臂72的末端电连接于线路板5,该第一扭臂72与线路板5固定连接。由于振动电机4设置在转动壳体31的内部,振动电机4的振动会带动按摩头1的振动,即转轴32也会发生振动,导电件7采用具有弹性的扭簧,能够有效的减小转轴32振动对导电件7的损害,更增加了导电件7的使用寿命。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导电件7和转轴32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为其他方式,例如:导电件7缠绕并固定于转轴32上,此处不作唯一限定。还有,限位杆8截面呈十字型,便于扭簧的第一螺旋部71安装并限位于限位杆8上。限位杆8截面还可以呈其它形状。机身2内壁设有限位臂73,限位臂73上开设有用于对导电件7进行限位的限位槽731。可以理解地,导电件7还可以为片条状或其它形状。转轴32的端部设有用于对第一扭臂72的端部沿转轴32轴向限位的限位槽321,使第一扭臂72的端部可靠抵接于转轴32。

进一步的,转轴32为导电转轴,按摩头1为导电按摩头,转轴32与按摩头1之间电连接有一过电件9,转轴32与线路板5电连接,线路板5上电连接有一导电体10,该导电体10设于机身2以外,导电体10、线路板5、转轴32与过电件9形成用于检测按摩头1是否抵接于人体的人体电流检测通路。具体的,转轴32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导电转轴,按摩头1也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导电按摩头,因此在转轴32与按摩头1之间设置过电件9,能够使转轴32和按摩头1电性连接。人体电流检测通路的工作流程如下:人的脸部接触到按摩头1时,人体与按摩头1相导通,按摩头1与转轴32之间通过过电件9电连接,转轴32和线路板5之间通过导电件7电连接,线路板5通过导线与人体手部通过导电体10电连接,此时即形成一个人体电流的通路。微电流从人体依次经过按摩头1、过电件9、转轴32和导电件7流至线路板5,再从线路板5经导线流至导电体10,线路板5即能够检测到微电流的通过,如果有微电流的通过线路板5则启动电源6,电源6开始供电。需要说明的是,能检测人体微电流的线路板5属于现有技术。线路板5设定为接收到这种微电流时启动电源6供电,电流使振动电机4开始工作。当按摩头1从人体皮肤离开时,微电流消失,当线路板5接收不到微电流时关闭电源6供电,从而使振动电机4停止工作。

采用能够检测到脸部是否与按摩头1相接触的人体电流检测通路控制振动电机4的开启和关闭,避免了脸部未接触按摩头1,而振动电机4仍然在工作导致电能浪费的情况。优选地,导电体10呈环形,导电体10环设于机身2以外,便于人手握住机身2时接触到导电体10。

进一步的,如图2、图6和图8所示,转动壳体31上开设有过孔33,过电件9包括套设于转轴32以外的环形体911及连接于环形体911的外缘上的延伸臂912,延伸臂912穿设于过孔33且延伸臂912的末端抵接于按摩头1的内壁。具体的,过电件9的环形体911套设在转轴32上,环形体911的直径大于转轴32的直径,环形体911的内缘延伸形成有用于将环形体911限位于转轴32上的若干限位臂913,该过电件1装配简单,仅需要将圆环套设在转轴32上后再通过限位臂913固定于转轴32上即可,降低了装配难度。可以理解地,环形体911还可以直接套设在转轴32的外缘;过电件9还可以不穿过转动壳体31与按摩头1相连接,例如:在转动壳体31与过电件9相接触的位置设置导电件,过电件9和按摩头1通过该导电件相连接。优选地,延伸臂912的末端形成有弯折部914,弯折部914穿过转动壳体31的过孔33并可靠抵接于按摩头1的内壁,从而形成上述人体电流检测通路。

进一步的,转动壳体31包括具有一内腔311与一开口的底座312及盖合于开口处的盖体313。盖体313与底座312均具有弧形侧壁315,盖体313装配于底座312上时,形成圆柱体状的转动壳体31。盖体313与底座312的弧形侧壁315上均凸出有环形凸缘314,便于与按摩头1的内壁过盈配合。底座312内壁设有若干沿垂直于转动壳体3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限位壁318,限位壁318上开设有内限位槽319,振动电机4限位于内限位槽319中,该方案便于装配。底座312与盖体31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盖体313上凸设有若干限位柱316,底座312上开设有一一对应供限位柱316插接的限位槽317,限位柱316插接于限位槽317时,盖体313装配于底座312上,制作与装配容易。过孔设33于盖体313上,便于加工,且过孔33还可以设置于盖体313和底座312的拼接处。

进一步的,转动壳体31的两端延伸形成有安装柱34,安装柱34上开设有供转轴32穿过的通孔341。转轴32固定连接于对应的通孔341。安装柱34外套设有环形磁铁35,在脸部按摩时磁铁35可对脸部进行磁疗。进一步的,安装孔232处安装有用于支承转轴32的轴座11。具体的,轴座11为一塑胶件,轴座11设置在安装孔232的内部,且经过卡环12固定,该塑胶件的轴座11主要作用是避免转轴32和安装臂231之间产生磨损,还有将振动电机4传递至机身2的振动降低。

进一步的,转动壳体31与通孔13之间为过盈配合。具体的,振动电机4设置在按摩头1的内部,转动壳体31设置在横向贯通按摩头1的通孔13内部,其中转动壳体31与通孔13的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能够保证振动电机4的振动能够带动转动壳体31的振动,从而平稳的带动按摩头1的振动。可以理解地,转动壳体31与按摩头1之间还可以采用紧固件、卡接结构或其它机械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机身2包括下壳22及盖合于下壳22的上壳21,上壳21与下壳22围合形成一容纳腔,下壳22与上壳21之间形成有一开口,机身2还包括盖合于开口处的盖体23,安装臂231形成于盖体23上。具体的,导电件7、线路板5和电源6均设置在机身2的容纳腔内部,按摩头1安装在两侧的安装臂231之间。

请参阅图8、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人体按摩器,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人体按摩器大致相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转动壳体31上开设有两个过孔33,过电件9为扭簧,过电件9包括套设于转轴32以外的第二螺旋部921及连接于第二螺旋部921上的两个第二扭臂922,两个第二扭臂922一一对应穿设于两个过孔33且第二扭臂922的末端抵接于按摩头1的内壁。具体的,第二螺旋部921缠绕在转轴32的外缘,为保证第二螺旋部921与转轴32能够始终保持紧密接触,需要将第二扭臂922与按摩头1的内壁的距离和保证扭簧的规格。采用扭簧作为过电件9时,扭簧的制造工艺简单。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和改进等等,这些修改、替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