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肠术后患者使用的坐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5045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肠术后患者使用的坐浴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恢复用坐浴器械,特别是直肠术后患者恢复用坐浴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直肠术后患者使用的坐浴器。



背景技术:

直肠术后的患者需要坐浴水疗的方式来完成肛门的给药和治疗。现有的产品中都是用盆或其他物品来实现,操作麻烦非常不方便。

现有技术的坐浴器多不是针对直肠手术后使用,设计也多不符合直肠术后的患者,因此设计一款智能的应用于直肠术后患者水疗给药及治疗的坐浴器。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坐浴器对直肠术后患者的针对性不强,使用不方便等问题,提供一种直肠术后患者使用的坐浴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坐浴器对直肠术后患者的针对性不强,使用不方便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直肠术后患者使用的坐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直肠术后患者使用的坐浴器,该坐浴器包括盆体,所述盆体下还设置椅子形状支架,进水口,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浴器还包括加热部件,水流搅动部件,所述盆体设置于所述椅子形状支架上,进水口,出水口,加热部件,水流搅动部件设置于盆体上;所述坐浴器内设置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进水口,出水口的开闭,各部件的开闭都由控制装置控制,并在盆体上设置用于调整各部件的数值的显示屏。上述坐浴器可以自动实现对水温的控制,并且可以使水在盆体内流动,增加治疗效果。

进一步,所述盆体内侧底部还设置喷水部件,并设置热风烘干部件。喷水部件及烘干部件的设置,可以在水疗接受后对臀部进行清洗及烘干,防止自行擦洗的不便。

进一步,所述喷水部件与烘干部件出口设置为一个,控制装置控制喷水部件与烘干部件并控制两者不同时间工作。相同的出口可以有效节省盆体的空间,使整个坐浴器看起来更加美观。

进一步,喷水部件与烘干部件出口处设置加热部件,对引入的冷水及冷空气进行加热,防止对患者的冷刺激,喷水部件外部连接水管,烘干部件为一鼓风装置。

进一步,所述坐浴器还设置药物投放部件,所述药物投放部件设有于盆体上,并由控制装置控制。药物投放部件的设置可以实现药物的自行投放,省去人工投放的麻烦。

进一步,所述进水口设置于盆体上部并连接进水管,所述出水口设置于盆体下部,可以连接下水通道。

进一步,所述水流搅动部件可以设置为螺旋桨结构,并由控制装置控制,主要控制其转速及转向。螺旋桨结构连接电动装置,电动装置的开闭有控制装置控制,控制装置控制电动装置的开闭,转速及转向。

进一步,盆体与支架分离设置,所述支架上设置一用于放置盆体的平台结构,并在平台上部四周设置不高于盆体的档杆。分离设置可以方便盆体的移动。

进一步,所述盆体上设置将盆体设置于支架上的挂件。挂件的设置可以保证盆体与支架设置的稳定性,放置使用过程中盆体晃动。

进一步,所述挂件为突出的带凹槽结构。

进一步,所述盆体与臀部形状吻合,并设置不同的型号。不同型号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及体型患者的需求。

进一步,所述支架下连接设置一带提手的储水槽,带提手的储水槽的设置可以方便废水的处理。

另外,所述支架可以为现有的马桶。

使用时,将针头竖直插入橡胶塞薄的部分,可以有效防止碎渣生成,带药液混匀后,将药液放心的抽出注射入患者体内,不用担心碎渣栓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盆体;11、挂件;12、喷水部件与烘干部件出口;2、椅子形状支架;21、平台结构;22、档杆;3、进水口;4、出水口;5、水流搅动部件;6、显示屏;7、药物投放部件;8、储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直肠术后患者使用的坐浴器

一种直肠术后患者使用的坐浴器,该坐浴器包括盆体1,盆体1下还设置椅子形状支架2,进水口3,出水口4,其中坐浴器还包括加热部件,水流搅动部件5,盆体1设置于椅子形状支架2上,进水口3,出水口4,加热部件,水流搅动部件5设置于盆体1上;坐浴器内设置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与控制装置连接,进水口3,出水口4的开闭,各部件的开闭都由控制装置控制,并在盆体1上设置用于调整各部件的数值的显示屏6。上述坐浴器可以自动实现对水温的控制,并且可以使水在盆体1内流动,增加治疗效果。坐浴器还设置药物投放部件7,药物投放部件7设有于盆体1上,并由控制装置控制。药物投放部件7的设置可以实现药物的自行投放,省去人工投放的麻烦。进水口3设置于盆体1上部并连接进水管,出水口4设置于盆体1下部,可以连接下水通道。水流搅动部件5可以设置为螺旋桨结构,螺旋桨结构连接电动装置,电动装置的开闭有控制装置控制,控制装置控制电动装置的开闭,转速及转向。盆体1与支架2分离设置,支架2上设置一用于放置盆体1的平台结构21,并在平台上部四周设置不高于盆体1的档杆22。分离设置可以方便盆体1的移动。盆体1上设置将盆体1设置于支架2上的挂件11。挂件11的设置可以保证盆体1与支架2设置的稳定性,放置使用过程中盆体1晃动。挂件11为突出的带凹槽结构。盆体1与臀部形状吻合,并设置不同的型号。不同型号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及体型患者的需求。

实施例2一种直肠术后患者使用的坐浴器

一种直肠术后患者使用的坐浴器,该坐浴器包括盆体1,盆体1下还设置椅子形状支架2,进水口3,出水口4,其中坐浴器还包括加热部件,水流搅动部件5,盆体1设置于椅子形状支架2上,进水口3,出水口4,加热部件,水流搅动部件5设置于盆体1上;坐浴器内设置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与控制装置连接,进水口3,出水口4的开闭,各部件的开闭都由控制装置控制,并在盆体1上设置用于调整各部件的数值的显示屏6。上述坐浴器可以自动实现对水温的控制,并且可以使水在盆体1内流动,增加治疗效果。盆体1内侧底部还设置喷水部件,并设置热风烘干部件。喷水部件及烘干部件的设置,可以在水疗接受后对臀部进行清洗及烘干,防止自行擦洗的不便。喷水部件与烘干部件出口12设置为一个,控制装置控制喷水部件与烘干部件不同时间工作。相同的出口可以有效节省盆体1的空间,使整个坐浴器看起来更加美观。出口处设置加热部件,对引入的冷水及冷空气进行加热,防止对患者的冷刺激,喷水部件外部连接水管,烘干部件为一鼓风装置。坐浴器还设置药物投放部件7,药物投放部件7设有于盆体1上,并由控制装置控制。药物投放部件7的设置可以实现药物的自行投放,省去人工投放的麻烦。进水口3设置于盆体1上部并连接进水管,出水口4设置于盆体1下部,可以连接下水通道。水流搅动部件5可以设置为螺旋桨结构,并由控制装置控制其转速及转向。螺旋桨结构连接电动装置,电动装置的开闭有控制装置控制,控制装置控制电动装置的开闭,转速及转向。盆体1与支架2分离设置,支架2上设置一用于放置盆体1的平台结构21,并在平台上部四周设置不高于盆体1的档杆22。分离设置可以方便盆体1的移动。盆体1上设置将盆体1设置于支架2上的挂件11。挂件11的设置可以保证盆体1与支架2设置的稳定性,放置使用过程中盆体1晃动。挂件11为突出的带凹槽结构。盆体1与臀部形状吻合,并设置不同的型号。不同型号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及体型患者的需求。支架2下连接设置一带提手的储水槽8,带提手的储水槽8的设置可以方便废水的处理。

实施例3一种直肠术后患者使用的坐浴器

一种直肠术后患者使用的坐浴器,该坐浴器包括盆体1,进水口3,出水口4,其中坐浴器还包括加热部件,水流搅动部件5,盆体1设置于椅子形状支架2上,进水口3,出水口4,加热部件,水流搅动部件5设置于盆体1上;坐浴器内设置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与控制装置连接,进水口3,出水口4的开闭,各部件的开闭都由控制装置控制,并在盆体1上设置用于调整各部件的数值的显示屏6。上述坐浴器可以自动实现对水温的控制,并且可以使水在盆体1内流动,增加治疗效果。盆体1内侧底部还设置喷水部件,并设置热风烘干部件。喷水部件及烘干部件的设置,可以在水疗接受后对臀部进行清洗及烘干,防止自行擦洗的不便。喷水部件与烘干部件出口12设置为一个,控制装置控制喷水部件与烘干部件不同时间工作。相同的出口可以有效节省盆体1的空间,使整个坐浴器看起来更加美观。出口处设置加热部件,对引入的冷水及冷空气进行加热,防止对患者的冷刺激,喷水部件外部连接水管,烘干部件为一鼓风装置。坐浴器还设置药物投放部件7,药物投放部件7设有于盆体1上,并由控制装置控制。药物投放部件7的设置可以实现药物的自行投放,省去人工投放的麻烦。进水口3设置于盆体1上部并连接进水管,出水口4设置于盆体1下部,可以连接下水通道。水流搅动部件5可以设置为螺旋桨结构,并由控制装置控制其转速及转向。螺旋桨结构连接电动装置,电动装置的开闭有控制装置控制,控制装置控制电动装置的开闭,转速及转向。盆体1与臀部形状吻合,并设置不同的型号。不同型号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及体型患者的需求。支架2为现有的马桶,盆体1底部设置于马桶口吻合。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