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姿态的CT扫描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83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可调整姿态的CT扫描架。



背景技术:

CT是“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或“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英文(Computed Tomography;)的简称CT,是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在X线诊断方面的最大突破,是近代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和X线检查摄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CT由英国物理学家hounsfield在1971年研制成功,先用于颅脑疾病诊断,后于1976年又扩大到全身检查,是X线在放射学中的一大革命。我国也在70年代末引进了这一新技术,在短短的30年里,全国各地乃至县镇级医院共安装了各种型号的CT机数千台,CT检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地层开,成为医学诊断中不可缺少的设备。CT机由检查扫描床,扫描架,操作台等构成。

在用CT机进行检查的医疗过程中,重症病人有时无法平躺于CT机的扫描床上,不能够顺利的进行CT检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调整姿态的CT扫描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整姿态的CT扫描架,该可调整姿态的CT扫描架包括:移动床板,所述移动床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设置有背部支撑板,还包括铰接在所述移动床板上的伸缩杆,且所述伸缩杆远离所述移动床板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支撑板铰接。

优选的,所述背部支撑板包括与所述移动床板铰接的第一支撑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铰接的第二支撑板,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限定所述第二支撑板转动角度的限位凸起;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铰接。

优选的,所述背部支撑板背离所述移动床板的一侧设置有靠垫。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与所述移动床板铰接的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铰接的第二螺纹杆,且所述第一螺纹杆及第二螺纹杆的螺旋方向相反,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杆及第二螺纹杆螺旋连接的螺纹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背部支撑板从而实现了角度可调,方便病人就诊,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整姿态的CT扫描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整姿态的CT扫描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整姿态的CT扫描架,该可调整姿态的CT扫描架包括:移动床板1,所述移动床板1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设置有背部支撑板2,还包括铰接在所述移动床板1上的伸缩杆3,且所述伸缩杆3远离所述移动床板1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支撑板2铰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背部支撑板2从而实现了角度可调,方便病人就诊,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扫描架,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以及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移动床板1上设置凹槽,并且在凹槽内铰接背部支撑板2,该背部支撑板2具体的包括与所述移动床板1铰接的第一支撑板22,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2铰接的第二支撑板21,且所述第一支撑板22上设置有限定所述第二支撑板21转动角度的限位凸起;所述伸缩杆3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1铰接。在具体使用时,伸缩杆3伸缩,带动第二支撑板21转动,第二支撑板21转动到设定位置后,带动第一支撑板22转动,从而使得背部形成一个弯曲的倾斜支撑板,进而提高病人在靠在背部支撑板2上时的舒适度。

更进步一的,所述背部支撑板2背离所述移动床板1的一侧设置有靠垫。进一步的提高了舒适度。

其中的伸缩杆3包括与所述移动床板1铰接的第一螺纹杆31,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1铰接的第二螺纹杆32,且所述第一螺纹杆31及第二螺纹杆32的螺旋方向相反,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纹杆31及第二螺纹杆32螺旋连接的螺纹套33。通过旋转螺纹套33使得第一螺纹杆31和第二螺纹杆32伸缩,实现了对背部支撑板2的调整。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的背部支撑板2从而实现了角度可调,方便病人就诊,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