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充微创手术骨隧道缺损的可吸收内植入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1994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填充微创手术骨隧道缺损的可吸收内植入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手术中用于对关节内塌陷骨折进行微创复位后形成骨隧道缺损的可吸收内植入体,属于骨科手术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中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见遭受高能量损伤的中、青年人。由于骨折形态复杂多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面平整及下肢力线、坚强固定骨折块、避免出现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远期并发症。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关键步骤是复位移位的骨折块。传统切开复位技术为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常常需要大范围暴露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对于Schatzker II及III型外侧骨折,有学者提出将外侧半月板前半部分切开以充分暴露关节面;对于合并外后侧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Pires提出将腓骨近端切除以方面复位后外侧骨折块。这些操作虽然能够为复位带来便利,但术后软组织粘连、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风险大大提高。目前关节内骨折的发展趋势是微创复位,以有效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

微创手术复位的切口小,切口感染和神经损伤的风险减小,有利于术后恢复。但是在微创复位后存在形状不一骨隧道缺损,需要进行填充。以往的手术方法是取自体髂骨植入骨缺损区,不但会造成额外伤害,而且切髂骨条的形状难以变化,不能适应不同患者的手术要求,对手术效果造成一定影响。为此有必要开发能够适应微创手术骨隧道缺损填充的新型可吸收内植入体,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填充微创手术骨隧道缺损的可吸收内植入体,这种可吸收内植入体可以对微创手术造成的骨隧道缺损进行填充,不但可以适应不同形状的骨隧道缺损,还可以避免填充髂骨带来的再次损伤。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填充微创手术骨隧道缺损的可吸收内植入体,它包括外壳、混合填充物、中心导向管、骨长入管,外壳为高分子可吸收材料制作的圆柱壳体,外壳的圆柱壳体外周形状与骨隧道的内壁相匹配,混合填充物由羟基磷灰石凝胶、皮质骨碎块、镁颗粒混合组成,混合填充物填充在外壳内,中心导向管为镁金属管,中心导向管沿着混合填充物的圆柱体中心放置,骨长入管为多个高分子可吸收材料细管,骨长入管的长度方向与中心导向管的长度方向垂直,骨长入管的一端在外壳的的外壁开口,多个骨长入管的开口在外壳圆柱体的圆周均布。

上述填充微创手术骨隧道缺损的可吸收内植入体,所述组成混合填充物的羟基磷灰石凝胶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20-40%,皮质骨碎块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40-20%,镁颗粒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40-20%。

上述填充微创手术骨隧道缺损的可吸收内植入体,所述组成混合填充物的羟基磷灰石凝胶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33%,皮质骨碎块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34%,镁颗粒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33%。

上述填充微创手术骨隧道缺损的可吸收内植入体,所述骨长入管在可吸收内植入体的圆柱体内有交叉分布。

上述填充微创手术骨隧道缺损的可吸收内植入体,所述可吸收内植入体的圆柱体为两段的分段连接结构,两段分别由混合填充物、中心导向管、骨长入管组成,两段的中心导向管的开口相对。

上述填充微创手术骨隧道缺损的可吸收内植入体,所述可吸收内植入体的两段之间由水平方向的转轴相连接。

上述填充微创手术骨隧道缺损的可吸收内植入体,所述可吸收内植入体的两段结构的上部分段的骨长入管的直径大于下部分段的骨长入管的直径。

上述填充微创手术骨隧道缺损的可吸收内植入体,所述可吸收内植入体的圆柱体的靠近胫骨平台处为分叉结构,两个分叉分别与胫骨平台两个骨隧道相对应,两个分叉分别由混合填充物、中心导向管、骨长入管组成,两个分叉的下端与一个可吸收内植入体的圆柱体分段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壳、混合填充物、中心导向管、骨长入管组成可吸收内植入体结构,可吸收内植入体的外周形状与骨隧道的内壁相匹配。组成可吸收内植入体的高分子可吸收材料外壳、羟基磷灰石凝胶、镁颗粒在胫骨内可以被吸收,皮质骨碎块与长入的骨质形成一体,加快了骨质生长;中心导向管可以为放置可吸收内植入体提供支持,中心导向管的镁金属管并可以被吸收;骨长入管为胫骨骨质长入提供了通道,可以促使骨质生长。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填充自体髂骨植入存在的问题,不但避免了切髂骨条的形状难以变化、不能适应不同患者的手术要求的缺陷,而且还可以避免额外伤害,更有利的是,填充骨质取自于胫骨钻孔的碎骨块,充分利用了患者自身的骨骼,十分有利于骨骼的恢复生长。

本实用新型是骨科手术中骨缺损填充的首创,为骨科微创手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可以用于各种手术缺损的填充,在骨科手术领域中有极好的推广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段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叉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外壳1、混合填充物2、中心导向管3、骨长入管4、分段5、转轴6、分叉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外壳1、混合填充物2、中心导向管3、骨长入管4组成。

图中显示,外壳1为高分子可吸收材料制作的圆柱壳体,外壳1的圆柱壳体外周形状与骨隧道的内壁相匹配,外壳1内放置混合填充物2、中心导向管3、骨长入管4。

图中显示,混合填充物2由羟基磷灰石凝胶、皮质骨碎块、镁颗粒混合组成,混合填充物2填充在外壳1内。混合填充物2内的三种物质的配比为:

羟基磷灰石凝胶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20-40%,皮质骨碎块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40-20%,镁颗粒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40-20%。

其中优选的配比为:羟基磷灰石凝胶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33%,皮质骨碎块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34%,镁颗粒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33%。

图中显示,中心导向管3为镁金属管,中心导向管3沿着混合填充物2的圆柱体中心放置。中心导向管3的作用是在向骨隧道中放置可吸收内植入体时将导杆插入中心导向管3中,向骨隧道内放置。中心导向管3的镁金属管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被吸收。

图中显示,骨长入管4为多个高分子可吸收材料细管,骨长入管4的长度方向与中心导向管3的长度方向垂直,骨长入管4的一端在外壳1的的外壁开口,多个骨长入管4的开口在外壳1圆柱体的圆周均布,图2中可以看到骨长入管4可以有交叉分布。骨长入管4为胫骨骨质长入提供了通道,经过一段时间后混合填充物2的羟基磷灰石凝胶和镁颗粒被吸收,留下的皮质骨碎块与胫骨长入的骨质长为一体,大大增加了胫骨的强度。

图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可吸收内植入体的圆柱体有两种结构,一种是沿着骨隧道的一体结构,另一种是两段的分段连接结构,主要是适应骨隧道有不同角度的弯屈情况。两段分段结构的每一个分段5分别由混合填充物2、中心导向管3、骨长入管4组成,两个分段5的中心导向管3的开口相对。两个分段5之间可以采用插接方式,两个分段5之间还可以由水平方向的转轴6相连接,上部的分段5可以沿着转轴6进行0-45度的转动,以更好地适应骨隧道弯屈的情况。

图中显示,可吸收内植入体的两段结构的上部分段5的骨长入管4的直径大于下部分段5的骨长入管4的直径。上部分段5的骨长入管4的直径大有利于胫骨骨质长入,下部分段5的骨长入管4的直径小可以增加分段5的强度。

图中显示,为了适应胫骨平台下方有两条骨隧道的情况,可将可吸收内植入体的圆柱体在靠近胫骨平台处制成为分叉结构,两个分叉7分别与胫骨平台两个骨隧道相对应,两个分叉7分别由混合填充物2、中心导向3管、骨长入管4组成,两个分叉7的下端与一个可吸收内植入体的圆柱体分段5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可吸收植入体为一体结构,可吸收植入体的混合填充物2的三种物质的配比为:羟基磷灰石凝胶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35%,皮质骨碎块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40%,镁颗粒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25%。

实施例2

可吸收植入体为两段的分段连接结构,上部分段5的长度为30mm,下部分段5的长度为40mm,上部分段5与下部分段5之间由转轴6相连接。可吸收植入体的混合填充物2的三种物质的配比为:羟基磷灰石凝胶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33%,皮质骨碎块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34%,镁颗粒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33%。

实施例3

可吸收植入体的上部为分叉结构,两个分叉7的下端与一个分段5的上端相连接。可吸收植入体的混合填充物2的三种物质的配比为:羟基磷灰石凝胶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30%,皮质骨碎块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40%,镁颗粒所占的体积百分比为30%。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患者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后取仰卧位。透视下自胫骨结节下3cm处以适当方向穿入Φ2.5mm导向针1枚,导向针顶端至平台塌陷骨折块下约1cm处停止,再沿导向针方向以空心钻钻孔,形成骨隧道。将塌陷骨块顶起器置入骨隧道内,以小锤轻轻敲击,将骨折块顶起。取出顶起器,测量骨隧道长度。以本实用新型的可吸收内植入体置入骨缺损区,最后以接骨板固定骨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