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助眠美容功能的面膜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1667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助眠美容功能的面膜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专利技术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2335100A,中国发明专利CN101161220A均可以通过电刺激施加在面膜上实现辅助美容,也有部分改善睡眠的作用,但利用的技术单一,辅助美容及改善睡眠效果均不理想。

现有的一些睡眠治疗的专利仅通过有效隔绝环境光线的影响营造睡眠环境(如中国专利97205238.0),不能主动诱导和外部干预睡眠。光刺激可以选择性的调整昼夜节律系统的时相,用于矫正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睡眠时相前移综合征的治疗。现有的睡眠引导设备(如中国专利201420128147.4,中国专利201420610495.5)采用一到两种辐射源在眼部进行定时光照,干预手段单一,效果不明显。中国专利201120043642.1采用体外监测睡眠并反馈,利用神经电刺激系统调节睡眠,但仍是只利用单一的电刺激的手段干预睡眠,效果欠佳,并且神经电刺激系统需要植入人体,对人体有创伤,且又需要避免或克服人体产生的排异反应,另外所使用的材料昂贵。另外现有睡眠专利技术难以实现对机体的美容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美容及改善睡眠效果不理想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美容及改善睡眠效果好的带有助眠美容功能的面膜控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带有助眠美容功能的面膜控制装置,包括主机本体,还包括设在主机本体内的中央处理单元、用于输出脉冲频率的电输出单元、用于检测皮肤电阻的皮肤电阻检测装置、红光输出单元,皮肤电阻检测装置、电输出单元、红光输出单元分别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电输出单元与皮肤电阻检测装置连接,当中央处理单元检测到皮肤电阻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皮肤电阻高于电阻设定值时,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红光输出单元持续输出亮度相等的红光;当中央处理单元检测到皮肤电阻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皮肤电阻低于电阻设定值时,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电输出单元的脉冲频率为疏密波时,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红光输出单元输出第一红光,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电输出单元的脉冲频率为断续波时,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红光输出单元输出第二红光,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电输出单元的脉冲频率为连续波时,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红光输出单元输出第三红光,第一红光的亮度<第二红光的亮度<第三红光的亮度。将本技术方案与面膜连接,通过电输出单元向面膜敷层输出脉冲电流,促进面膜的小分子补水成分快速渗透进皮肤表层,加快面部吸收速度辅助美容,根据皮肤电阻检测装置检测的结果,对红光输出单元的输出方式及亮度进行调节,红光输出单元可发射633nm的红色光,红色光针对眼部发射,使机体眼睛感光细胞(ipRGC)感光,并投射到大脑的生物钟调节器-视交叉上核(SCN),通过SCN控制松果体调节人体褪黑素分泌的水平从而使得佩戴者在美容的同时还可以有效辅助改善睡眠。且633nm的红色光还可达到真皮层刺激复活纤维母细胞,温热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胶原蛋白增生,细化淡纹,恢复弹性。

作为优选,电阻设定值的范围在3~8kΩ。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在主机本体内分别与电输出单元和与红光输出单元连接的灯,皮肤电阻检测装置与电输出单元连接。带有导线的面膜通过导磁片与电极连接,方便了电极与面膜的拆卸和连接,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电输出单元通过电极向面膜输出脉冲电流;同时皮肤电阻检测装置通过电极检测用户的皮肤电阻,简化了本技术方案的结构,降低了产品的体积方便携带,红光输出单元通过灯输出红光,促进本技术方案使用时的助眠效果。

作为优选,中央处理单元包括亮度调节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与红光输出单元连接,数据分析模块与皮肤电阻检测装置连接。数据分析模块将接收到皮肤电阻信号进行处理转化为电阻值并进行分析,亮度调节模块根据分析后的电阻值相应控制红光输出单元的亮度及红光的输出方式,电阻值高时采用红光持续输出,平稳促进比较舒缓的刺激褪黑素的释放,电阻值低时采用红光渐变输出,使得用户在敷面膜的时候,红光能有更好的促进褪黑素释放的作用,提高褪黑素释放的量。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在主机本体内用于检测周围环境亮度的环境亮度检测装置,环境亮度检测装置与数据分析模块连接,当环境亮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周围环境亮度高于亮度设定值时,亮度调节模块控制红光输出单元输出的红光亮度降低;当环境亮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周围环境亮度低于亮度设定值时,亮度调节模块控制红光输出单元输出的红光亮度升高。红光输出单元通过环境亮度检测装置检测到亮度对输出的红光进行亮度调节,弥补环境光对褪黑素释放的影响,提高美容及助眠的效果。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在主机本体内与中央处理单元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皮肤电阻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电阻值传输到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方便用户可以清楚的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作为优选,主机本体的下端设有扇形的灯罩,灯罩的下端设有出光孔,灯设在灯罩内。主机本体放在眼部上方,通过灯罩聚光将红光射向眼部,提高红光助眠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电输出单元向面膜敷层输出脉冲电流,以及根据皮肤电阻检测装置检测的结果,对红光输出单元的输出方式及亮度进行调节,控制松果体调节人体褪黑素分泌的水平从而使得佩戴者在美容的同时还可以有效辅助改善睡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主机本体、2—中央处理单元、3—电输出单元、4—皮肤电阻检测装置、5—红光输出单元、6—电极、7—灯、8—亮度调节模块、9—数据分析模块、10—环境亮度检测装置、11—无线通信模块、12—出光孔、13—灯罩、14—导磁片、15-工作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实施例1

带有助眠美容功能的面膜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主机本体1,还包括设在主机本体1内的中央处理单元2、用于输出脉冲频率的电输出单元3、用于检测皮肤电阻的皮肤电阻检测装置4、红光输出单元5,皮肤电阻检测装置4、电输出单元3、红光输出单元5分别与中央处理单元2连接,中央处理单元2包括工作控制模块15,电输出单元3与皮肤电阻检测装置4连接,当中央处理单元2检测到皮肤电阻检测装置4检测到的皮肤电阻高于电阻设定值时,工作控制模块15控制红光输出单元5持续输出亮度相等的红光;当中央处理单元2检测到皮肤电阻检测装置4检测到的皮肤电阻低于电阻设定值时,工作控制模块15控制电输出单元3的脉冲频率为疏密波时,工作控制模块15控制红光输出单元5输出第一红光,工作控制模块15控制电输出单元3的脉冲频率为断续波时,工作控制模块15控制红光输出单元5输出第二红光,工作控制模块15控制电输出单元3的脉冲频率为连续波时,工作控制模块15控制红光输出单元5输出第三红光,电阻设定值的为4kΩ,还包括设在主机本体1内分别与电输出单元3和皮肤电阻检测装置4连接的电极6、与红光输出单元5连接的灯7,皮肤电阻检测装置4通过电输出单元3与电极6连接,电极6上设有带有磁性的导磁片14。电输出单元采用H桥设计,电极6位于脉冲主机两侧,皮肤电阻检测装置4集成与H桥设计电路的末端,通过电极6对人体皮肤进行电阻检测,中央处理单元2还包括亮度调节模块8和数据分析模块9,与红光输出单元5连接,数据分析模块9与皮肤电阻检测装置4连接。

还包括设在主机本体1内用于检测周围环境亮度的环境亮度检测装置10,环境亮度检测装置10与数据分析模块9连接,当环境亮度检测装置10检测到周围环境亮度高于亮度设定值时,亮度调节模块8控制红光输出单元5输出的红光亮度降低;当环境亮度检测装置10检测到周围环境亮度低于亮度设定值时,亮度调节模块8控制红光输出单元5输出的红光亮度升高。

还包括设在主机本体1内与中央处理单元2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11,无线通信模块11用于将皮肤电阻检测装置4检测到的电阻值传输到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主机本体1的下端设有扇形的灯罩13,灯罩13的下端设有出光孔12,灯7设在灯罩13内。

一种带有助眠美容功能的面膜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上所述的带有助眠美容功能的面膜控制装置,还包括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主机本体1通过电极6上的导磁片14与设有导线的面膜连接,将主机本体1固定在额头中部,开启控制装置;

步骤2,皮肤电阻检测装置4通过电极6检测皮肤电阻信号并将检测到的电阻信号传输至数据分析模块9,环境亮度检测装置10检测周围环境亮度信号并传输至数据分析模块9,数据分析模块9对接收到的电阻信号和亮度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步骤3,数据分析模块9分析处理后检测到皮肤电阻值大于电阻设定值时,亮度调节模块8控制红光输出单元5持续输出亮度相等的红光;数据分析模块9分析处理后检测皮肤电阻值小于电阻设定值时,亮度调节模块8先控制电输出单元3的脉冲频率为疏密波,中央处理单元2控制红光输出单元5输出第一红光,疏密波输出2~6分钟后,亮度调节模块8再控制电输出单元3的脉冲频率为断续波,中央处理单元2控制红光输出单元5输出第二红光,断续波输出2~6分钟后,亮度调节模块8最后控制电输出单元3的脉冲频率为连续波,中央处理单元2控制红光输出单元5输出第三红光,连续波输出2~6分钟;

步骤4,数据分析模块9分析处理后检测到周围环境亮度的亮度值大于亮度设定值时,亮度调节模块8控制红光输出单元5输出的红光亮度降低;周围环境亮度的亮度值小于亮度设定值时,亮度调节模块8控制红光输出单元5输出的红光亮度升高。

还包括步骤5,将数据分析模块9分析处理后电阻值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至云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并存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