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引流管防堵畅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1668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引流管防堵畅通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腹腔引流管防堵畅通器。



背景技术:

腹腔引流在腹腔外科手术中极为重要,是医生根据手术需要,在患者腹腔内脏器吻合处或脏器切除后在脏器窝内放置硅胶橡皮引流管(引流管头端置于腹腔内脏器吻合处或脏器窝内,然后引流管穿过腹腔体表组织延伸至体外,连接到收集瓶或收集袋内),目的是将渗出液引出体外,减少毒素吸收,相当于医生留在患者腹腔内的一双眼睛,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有无吻合口出血和漏液的发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腹腔引流管有效引出渗出液,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腹腔引流管的有效护理极为重要。在引流管的护理中,一大重点是引流管的防堵和及时舒畅。可能导致腹腔引流管堵塞的原因如下:①引流管折压、扭曲;②血块、脓块、残渣或包绕黏连堵塞引流管或引流管的接头狭窄,被血凝块堵塞;③腹壁切口狭窄压迫引流管;④引流装置有漏气不密封现象;⑤管道太短,病人改变体位时部分或全部脱出胸膜腔;⑥其他原因。

目前,普遍应用的腹腔引流管不具备防堵畅通功能,现有的具备防堵功能的引流管的防堵作用机能不够全面,防堵效果还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腹腔引流管防堵畅通器,其可增强引流管硬度,相关机械结构能有效防止引流管折压、扭曲;可自动高效清理阻塞物,防止引流管头端堵塞;针对腹壁切口压迫引流管现象,能保持引流管的通顺;对于引流管的固定稳定性和密封性较好。是一种防堵作用机能较为全面,且防堵畅通效果优异的腹腔引流装置。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腹腔引流管防堵畅通器,包括引流外管及设于引流外管内中心处用于导入空气或冲洗液的导入内管,所述引流外管头端管口封闭且管壁上均匀布有通孔,所述导入内管头端套装有周边与引流外管内侧壁紧密贴合的密封挡片,将引流外管分隔成引流腔和导入腔;所述引流腔内的导入内管上套装有至少一个扇叶组一,所述扇叶组一的外端紧贴于引流外管内壁上,所述扇叶组一的叶片倾斜设置,所述引流腔内的通孔内端口位于扇叶组一旋转时其外端扫过的区域内;所述引流外管穿过体表组织的部位内部设有固定在导入内管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有至少两个,它们环绕导入内管周圈均匀固定,所述限位件外端安装有两根相同并铰接在一起的连杆一,所述连杆一另一端连接到引流外管内壁上;所述引流外管位于体表组织外侧的部分上活动套装有套环一和套环二,所述套环二与套环一的两侧均通过两根铰接在一起的连杆二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杆二与套环二、套环一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所述套环一底面设有粘贴层,所述套环二和套环一的外端均设有永磁体,所述连杆二的铰接处与套环一之间设有密封囊。

进一步地,所述导入内管头端正前方的引流外管管壁全密合,不设置通孔。可防止从体外导入的气体或冲洗液直接穿过通孔,促使气体或冲洗液在导入腔内蓄积后再穿过通孔进入腹腔引流区,将引流物更多的推向引流腔外侧,促进引流;而导入腔内相对充满的气体或液体,可阻挡引流物进入导入腔。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入内管安装扇叶组一的部位中断并通过轴套连接,所述扇叶组一内端固定在轴套上,所述轴套内中部固定有位于导入内管中断处的扇叶组二,所述扇叶组二外端与轴套内壁紧密贴合,所述轴套与导入内管活动连接;所述扇叶组二的叶片倾斜设置,且扇叶组二叶片的倾斜方向与扇叶组一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导入内管内流动的气体或液体驱动扇叶组二转动,且基于扇叶组二和扇叶组一的受力方向相反,将扇叶组二叶片的倾斜方向设置为与扇叶组一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使得扇叶组二与扇叶组一发生转动的方向一致。加设扇叶组二,带动轴套转动,因为扇叶组一内端固定在轴套上,从而为扇叶组一的转动提供助力,保证实现扇叶组一的转动,进而使得扇叶组一对通孔的通畅防堵作用得以保障。

进一步地,所述导入内管中断形成的两个分段上与轴套内部的相应位置设有相适配的凹槽部和凸起部。凹槽部和凸起部可保证轴套对两个导入内管分段的限位连接作用,有效防止导入内管脱离轴套。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外管穿过体表组织的部位的内壁上设有与限位件一一对应的滑槽,所述连杆一外端固定有置于滑槽内的滑球。滑球及滑槽的设计,便于增强连杆一随该段引流外管粗细变化而动作的灵活性,结构简单而易控。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囊内设有生物凝胶,且密封囊靠近引流外管的一端设有供生物凝胶挤出的微孔。当套环二与套环一相近时,连杆二收拢,对密封囊施加一个压力,将其内部的生物凝胶从微孔中挤出,生物凝胶顺着体表组织表面自然弥散开,起到消毒和密封的作用。

3.有益效果

(1)本发明设有引流外管和设于引流外管内中心处的导入内管,可增强引流管硬度,引流外管头端管口封闭且管壁上均匀布有通孔,引流物从引流腔腔壁上的通孔进入,然后随引流管被导出体外;导入内管从外界导入空气,推动引流物的导出,导入内管从外界导入冲洗液,稀释引流物,促进引流物导出。导入内管头端套装有周边与引流外管内侧壁紧密贴合的密封挡片,将引流外管分隔成引流腔和导入腔,可防止刚导入的气体或液体直接从引流外管导出。

(2)本发明在引流腔内的导入内管上套装有至少一个扇叶组一,扇叶组一的外端紧贴于引流外管内壁上,所述引流腔腔壁上的通孔位于扇叶组一旋转时其外端扫过的区域内;扇叶组一的叶片倾斜设置,引流液的流动给扇叶组一的叶片施加一个推力,推动扇叶组一发生转动,其外端沿引流外管管壁划过,可将该区域内通孔内滞留的堵塞物一层层破碎,有效保持通孔畅通。且仅利用流体产生动力,自动化程度较高。

(3)本发明在引流外管穿过体表组织的部位内部设有固定在导入内管上的限位件,限位件外端安装有两根相同并铰接在一起的连杆一,连杆一另一端连接到引流外管内壁上。当体表组织上供引流外管穿过的开孔较小时,体表组织挤压引流外管,两根连杆一张开,引流外管与导入内管之间的距离变小,限位件和连杆一的存在可始终支撑引流外管管壁,保证引流外管的通顺;限位件有至少两个,它们环绕导入内管周圈均匀固定,即限位件之间存在间隙,针对引流外管管壁贴附限位件的极限情景,限位件之间存在间隙依然能保持引流外管的通顺。

(4)本发明在引流外管位于体表组织外侧的部分上活动套装有套环一和套环二,所述套环二与套环一的两侧均通过两根铰接在一起的连杆二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杆二与套环二、套环一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所述套环一底面设有粘贴层,所述套环二和套环一的外端均设有永磁体,所述连杆二的铰接处与套环一之间设有密封囊。固定引流装置时,先将粘贴层贴附在体表组织上,以将套环一锁定在贴附体表组织的位置,然后将套环二移向套环一,套环二通过永磁体相对于套环一稳定位置,套环一和套环二限定了引流管的偏移摆动,增强了引流装置的稳定性;同时,两根连杆二被收拢,挤压密封囊,密封囊内的气体向套环一移动,在其外侧形成隔绝密封层,增强了引流装置与人体接口的密封性。

综上,本发明可增强引流管硬度,相关机械结构能有效防止引流管折压、扭曲;可自动高效清理阻塞物,防止引流管头端堵塞;针对腹壁切口压迫引流管现象,能保持引流管的通顺;对于引流管的固定稳定性和密封性较好。是一种防堵作用机能较为全面,且防堵畅通效果优异的腹腔引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2为扇叶组一5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扇叶组一5的结构示意放大主视图;

图4为扇叶组二17的结构示意放大主视图。

附图标记:1-引流外管,2-导入内管,3-通孔,4-密封挡片,5-扇叶组一,6-体表组织,7-限位件,8-连杆一,9-轴套,10-导入腔,11-套环一,12-套环二,13-连杆二,14-粘贴层,15-永磁体,16-密封囊,17-扇叶组二,18-凸起部,19-滑槽,20-引流腔,21-滑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述的一种腹腔引流管防堵畅通器,包括引流外管1及设于引流外管1内中心处用于导入空气或冲洗液的导入内管2,所述引流外管1头端管口封闭且管壁上均匀布有通孔3,所述导入内管2头端套装有周边与引流外管1内侧壁紧密贴合的密封挡片4,将引流外管1分隔成引流腔20和导入腔10;所述引流腔20内的导入内管2上套装有至少一个扇叶组一5,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扇叶组一5的外端紧贴于引流外管1内壁上,所述扇叶组一5的叶片倾斜设置,所述引流腔20内的通孔3内端口位于扇叶组一5旋转时其外端扫过的区域内;所述引流外管1穿过体表组织6的部位内部设有固定在导入内管2上的限位件7,所述限位件7有至少两个,它们环绕导入内管2周圈均匀固定,所述限位件7外端安装有两根相同并铰接在一起的连杆一8,所述连杆一8另一端连接到引流外管1内壁上;所述引流外管1位于体表组织6外侧的部分上活动套装有套环一11和套环二12,所述套环二12与套环一11的两侧均通过两根铰接在一起的连杆二13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杆二13与套环二12、套环一11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所述套环一11底面设有粘贴层14,所述套环二12和套环一11的外端均设有永磁体15,所述连杆二13的铰接处与套环一11之间设有密封囊16。

为了加强导入的气体或冲洗液的作用,如图1所示,所述导入内管2头端正前方的引流外管1管壁全密合,不设置通孔3。可防止从体外导入的气体或冲洗液直接穿过通孔3,促使气体或冲洗液在导入腔10内蓄积后再穿过通孔3进入腹腔引流区,将引流物更多的推向引流腔20外侧,促进引流;而导入腔10内相对充满的气体或液体,可阻挡引流物进入导入腔10。

为了保证实现扇叶组一5的转动,所述导入内管2安装扇叶组一5的部位中断并通过轴套9连接,所述扇叶组一5内端固定在轴套9上,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轴套9内中部固定有位于导入内管2中断处的扇叶组二17,所述扇叶组二17外端与轴套9内壁紧密贴合,所述轴套9与导入内管2活动连接;所述扇叶组二17的叶片倾斜设置,且扇叶组二17叶片的倾斜方向与扇叶组一5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导入内管2内流动的气体或液体驱动扇叶组二17转动,且基于扇叶组二17和扇叶组一5的受力方向相反,将扇叶组二17叶片的倾斜方向设置为与扇叶组一5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使得扇叶组二17与扇叶组一5发生转动的方向一致。加设扇叶组二17,带动轴套9转动,因为扇叶组一5内端固定在轴套上,从而为扇叶组一5的转动提供助力,保证实现扇叶组一5的转动,进而使得扇叶组一5对通孔3的通畅防堵作用得以保障。

为了加强轴套9对导入内管2分段的连接效果,如图3所示,所述导入内管2中断形成的两个分段上与轴套9内部的相应位置设有相适配的凹槽部和凸起部18。凹槽部和凸起部18可保证轴套9对两个导入内管2分段的限位连接作用,有效防止导入内管2脱离轴套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外管1穿过体表组织6的部位的内壁上设有与限位件7一一对应的滑槽19,所述连杆一8外端固定有置于滑槽19内的滑球21。滑球21及滑槽19的设计,便于增强连杆一8随该段引流外管1粗细变化而动作的灵活性,结构简单而易控。

为了增强密封囊16的密封效果,所述密封囊16内设有生物凝胶,且密封囊16靠近引流外管1的一端设有供生物凝胶挤出的微孔。当套环二12与套环一11相近时,连杆二13收拢,对密封囊16施加一个压力,将其内部的生物凝胶从微孔中挤出,生物凝胶顺着体表组织6表面自然弥散开,起到消毒和密封的作用。

上述腹腔引流管防堵畅通器的工作原理为:

(1)从体外导入的气体或液体沿导入内管2导入,在导入腔10内蓄积,然后从通孔3溢出,进入患者引流部,将引流物统一推向后侧,使它们通过通孔3进入引流腔20,促进引流物导出。

(2)引流腔20内引流物的流动,驱动扇叶组一5发生转动;导入内管2内流动的气体或液体驱动扇叶组二17转动,带动轴套9转动,因为扇叶组一5安装在轴套9上,扇叶组二17的转动帮助扇叶组一5发生转动。扇叶组一5的叶片刮过引流外管1管壁,将该区域内通孔3内滞留的堵塞物一层层破碎,有效保持通孔3畅通。

(3)腹腔腔壁体表组织6上供引流外管1穿过的开口较小时,体表组织6挤压引流外管1,同一滑槽19内的两个滑球21彼此相背移动,两根连杆一8张开,引流外管1管壁与导入内管2之间的距离变小,限位件7和连杆一8的存在可始终支撑引流外管1管壁,保证引流外管1的通顺;即使引流外管1管壁与限位件7紧贴,限位件7之间存在间隙依然能保持引流外管1的通顺。

(4)固定引流装置时,先将粘贴层14贴附在体表组织6上,以将套环一11锁定在贴附体表组织6的位置,然后将套环二12移向套环一11,套环二12通过永磁体15相对于套环一11稳定位置,套环一11和套环二12限定了引流外管1的偏移摆动,增强了引流装置的稳定性;同时,两根连杆二13被收拢,挤压密封囊16,密封囊16内的气体向套环一11移动,在其外侧形成隔绝密封层;或者密封囊16内部的生物凝胶被挤出顺着体表组织6表面自然弥散开,起到消毒和密封的作用,增强了引流装置与人体接口的密封性。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可增强引流管硬度,相关机械结构能有效防止引流管折压、扭曲;可自动高效清理阻塞物,防止引流管头端堵塞;针对腹壁切口压迫引流管现象,能保持引流管的通顺;对于引流管的固定稳定性和密封性较好。是一种防堵作用机能较为全面,且防堵畅通效果优异的腹腔引流装置。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