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381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血液净化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血液净化器。



背景技术:

血液灌流是血液净化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与血液净化器内的吸附剂接触,以吸附的方式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并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治疗目的。血液灌流不仅可用于治疗药物中毒、尿毒症、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而且可用于许多慢性、顽固性、疑难性疾病的治疗,且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加,血液灌流作为一种疾病治疗方式,已被广泛接受,且每年使用量呈增加的趋势。

血液净化器为内部填充有吸附剂的血液净化耗材,如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一次性使用内毒素吸附器、一次性使用血浆胆红素吸附器、DNA免疫吸附柱等,吸附剂可为树脂吸附剂、活性炭吸附、天然高分子载体吸附剂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血液净化器在完成装配后的生产过程、储藏及运输环节中需要良好的密封保存,以避免空气环境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净化器中,保证其有效性。

为了达到在生产、储藏及运输环节能够良好的密封,现有技术中的血液净化器主要采用通过锁紧螺母与吸附柱耦合从而实现端盖与吸附柱的密封。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聚丙烯塑料材料为吸附柱原材料的血液净化器,灭菌后存在材料收缩/膨胀变化大的现象,使吸附柱与锁紧螺母的紧密耦合出现松动。现有技术通过将灭菌前紧密耦合的吸附柱与锁紧螺母进行焊接,从而保证吸附柱与锁紧螺母在灭菌后仍能紧密耦合,实现血液净化器的密封状态。

但焊接工艺使血液净化器吸附柱出现应力集中的缺陷,从而降低产品的抗疲劳强度,当产品在较大外力作用下,如医护人员在使用前由于放置不当出现的高空跌落等情况下产生裂痕的缺陷,从而影响产品的外观或使用。另一方面,当产品的个别零部件出现划痕等外观问题时,采用焊接工艺则无法实现对划痕零部件的更换,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锁紧结构的血液净化器,提高产品的密封性和产品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液净化器包括吸附柱和分别密封吸附柱轴向两端口的封端装置,封端装置包括端盖和锁紧螺母,端盖通过锁紧螺母固定于吸附柱上,其中,锁紧螺母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锁紧螺母位于内螺纹起始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止进凸起和止退凸起,吸附柱的端口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吸附柱位于外螺纹末端的筒体上设置有止进结构和止退结构,止进结构为止进槽或止进耦合凸起,止退结构为止退槽或止退耦合凸起,内螺纹与外螺纹在耦合的状态下,止进凸起嵌合入止进槽内/止进凸起与止进耦合凸起抵接,止退凸起嵌合入止退槽内/止退凸起与止退耦合凸起抵接。

由以上方案可见,锁紧螺母位于内螺纹起始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止进凸起和止退凸起,吸附柱位于外螺纹末端的筒体上设置有止进结构和止退结构,止进结构为止进槽或止进耦合凸起,止退结构为止退槽或止退耦合凸起,内螺纹与外螺纹在耦合的状态下,止进凸起嵌合入止进槽内/止进凸起与止进耦合凸起抵接,止退凸起嵌合入止退槽内/止退凸起与止退耦合凸起抵接。止进凸起嵌合入止进槽内,止退凸起嵌合入止退槽内,防止锁紧螺母与吸附柱的进一步旋紧而导致的过拧现象,并且防止血液净化器在灭菌处理后,由于吸附柱材料热胀冷缩而导致锁紧螺母与吸附柱的耦合松动,保证产品的良好密封性,提高产品的良品率。或是止进凸起与止进耦合凸起抵接,止退凸起与止退耦合凸起抵接,从而限制锁紧螺母和吸附柱的进一步旋紧,避免过拧,并且防止锁紧螺母与吸附柱之间的耦合松动,从而使血液净化器在灭菌处理后,吸附柱材料热胀冷缩后仍能保持稳定的耦合,保证血液净化器的产品的良好密封性,提高产品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一个具体的方案是,止进凸起的前端面为直角面,止退凸起的后端面为直角面。

另一个具体的方案是,止进凸起的后端面为倾斜面,止退凸起的前端面为倾斜面。

由以上方案可见,止进凸起的前端面为直角面,止进凸起的后端面为倾斜面,止退凸起的后端面为直角面,止退凸起的前端面为倾斜面。提高血液净化器的密封性和产品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吸附柱位于外螺纹末端的筒体上设置有圆环台阶,止进槽和止退槽分别设置在圆环台阶上。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止进槽和止退槽设置在圆环台阶的同一直径上。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止进槽和止退槽是方形槽。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沿内螺纹与外螺纹的耦合方向,位于止进槽的前端面的圆环台阶和位于止退槽的后端面的圆环台阶分别为楔形,止进槽的前端面为第一止进面,止退槽的后端面为第一止退面,第一止进面与止进凸起的前端面抵接,第一止退面与止退凸起的后端面抵接。

由以上方案可见,当锁紧螺母与吸附柱旋紧至接近圆环台阶时,止进凸起的前端面与圆环台阶在靠近止进槽的前端面的楔形台面过盈配合,而圆环台阶的其他部位与止进凸起为间隙配合,从而进一步减小止进凸起与圆环台阶之间的摩擦,避免圆环台阶因摩擦而导致的变形,从而保证吸附柱与锁紧螺母之间良好的止进和止退效果。相同地,止退凸起的后端面与圆环台阶在靠近止退槽的后端面的楔形台面过盈配合,圆环台阶的其他部分与止退凸起间隙配合,从而避免圆环台阶和止退凸起因摩擦而导致的变形,从而保证吸附柱与锁紧螺母之间良好的止进和止退效果。简化血液净化器的注塑加工工艺,同时加强了血液净化器的密封效果,提高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止进耦合凸起和止退耦合凸起设置在吸附柱的同一直径上。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止进耦合凸起和止退耦合凸起为楔形。

再一个具体的方案是,止进耦合凸起的后端面为第二止进面,止退耦合凸起的前端面为第二止退面,第二止进面和第二止退面为直角面,第二止进面与止进凸起的前端面抵接,第二止退面与止退凸起的后端面抵接。

由以上方案可见,在锁紧螺母与吸附柱耦合的状态下,止进耦合凸起的第二止进面与止进凸起的前端面抵接,从而限制锁紧螺母和吸附柱的进一步旋紧,避免过拧。同时,止退耦合凸起的第二止退面和止退凸起的后端面抵接,防止锁紧螺母与吸附柱之间的耦合松动,从而使血液净化器在灭菌处理后,吸附柱材料热胀冷缩后仍能保持稳定的耦合,保证血液净化器的产品的良好密封性,提高产品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锁紧螺母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锁紧螺母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和锁紧螺母配合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三视角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锁紧螺母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的吸附柱和锁紧螺母配合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血液净化器中吸附柱和分别密封吸附柱轴向两端口的封端装置进行改进,可保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保证血液净化器的密封效果,避免外部环境中的细菌进入血液净化器而导致安全隐患,并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血液净化器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血液净化器为一次性血液灌流器、一次性使用血浆胆红素吸附器、一次性使用内毒毒素吸附器、DNA免疫吸附器等可容纳吸附剂的血液净化器。血液净化器1包括有吸附柱5、置于吸附柱5过滤腔内的吸附剂及安装在吸附柱5端部上的封端装置,封端装置包括滤网7、密封圈6、端盖3、锁紧螺母4以及盖帽2,通过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两端的螺纹耦合而将端盖3固定在吸附柱5的两端。

参见图3、图4和图5,吸附柱5的端口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55,在外螺纹55末端的筒体上设置有圆环台阶51,圆环台阶51上开设有止进槽53和止退槽52,且止进槽53和止退槽52设置在圆环台阶51的同一直径上,止进槽53和止退槽52的形状为方形槽。沿旋紧方向,位于止进槽53的前端面58的圆环台阶51和位于止退槽52的后端面57的圆环台阶51分别为楔形,圆环台阶51在靠近止进槽53的前端面58和止退槽52的后端面57的端面厚度较大。止进槽53的前端面58为第一止进面,止退槽52的后端面57为第一止退面。吸附柱5外螺纹55末端和圆环台阶51之间设有四个肋条54,四个肋条54均匀地分布在圆环台阶51的圆周面上,其中一个位于止进槽53的根部中心位置上,另一个位于止退槽52的根部中心位置上。

参见图6和图7,锁紧螺母4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42,锁紧螺母4位于内螺纹42起始端的端面41上设置有止进凸起46和止退凸起43,且止进凸起46和止退凸起43设置在锁紧螺母4端面41的同一直径上。止进凸起46的前端面48为直角面,止进凸起46的后端面49为倾斜面,止退凸起43的后端面44为直角面,止退凸起43的前端面45为倾斜面。

参见图8,在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耦合的状态下,即在内螺纹42与外螺纹55耦合的状态下,止进凸起46嵌合入止进槽53内,止退凸起43嵌合入止退槽52内。此时,第一止进面58与止进凸起46的前端面48抵接,第一止退面57与止退凸起43的后端面44抵接,四个肋条54与锁紧螺母4的内螺纹42起始端的圆周面抵接。沿着锁紧螺母4的旋紧方向,止进凸起46的前端面48为直角面,从而止进凸起46与止进槽53耦合后,防止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的进一步旋紧而导致的过拧现象。沿着锁紧螺母4的旋紧方向,止退凸起43的后端面44为直角面,从而与止退槽52耦合后,防止血液净化器在灭菌处理后,由于吸附柱5材料热胀冷缩而导致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的耦合松动,保证产品的良好密封性,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止进凸起46的后端面49和止退凸起43的前端面45为具有一定坡度的倾斜面,从而减小当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旋紧至接近圆环台阶51时,减少止进凸起46和止退凸起43与圆环台阶51之间的摩擦,避免圆环台阶51因摩擦而导致的变形,从而保证吸附柱5与锁紧螺母4之间良好的止进和止退效果。

当锁紧螺母4与吸附柱5旋紧至接近圆环台阶51时,止进凸起46的前端面48与圆环台阶51在靠近止进槽53的前端面58的楔形台面过盈配合,而圆环台阶51的其他部位与止进凸起46为间隙配合,从而进一步减小止进凸起46与圆环台阶51之间的摩擦,避免圆环台阶51因摩擦而导致的变形,从而保证吸附柱5与锁紧螺母4之间良好的止进效果。相同地,止退凸起43的后端面44与圆环台阶51在靠近止退槽52的后端面57的楔形台面过盈配合,圆环台阶51的其他部分与止退凸起43间隙配合,从而避免圆环台阶51和止退凸起43因摩擦而导致的变形,从而保证吸附柱5与锁紧螺母4之间良好的止退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血液净化器1通过在吸附柱5和锁紧螺母4上分别设置止进槽53和止退槽52及相应的止进凸起46和止退凸起43的配合,取代现有技术中锁紧螺母4和吸附柱5之间通过焊接而实现吸附柱5与锁紧螺母4在灭菌处理后仍然稳定地耦合,保证产品的良好密封性,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血液净化器第二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血液净化器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血液净化器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9、图10和图11,吸附柱50的端口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501,在外螺纹501末端的筒体上设置有止进耦合凸起502和止退耦合凸起503,止进耦合凸起502和止退耦合凸起503在筒体上远离吸附柱50的圆心方向凸起。止进耦合凸起502和止退耦合凸起50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止进耦合凸起502和止退耦合凸起503分别设置在吸附柱50的同一直径线的两端。止进耦合凸起502和止退耦合凸起503的形状为楔形,沿着旋紧方向,止进耦合凸起502的后端面为第二止进面504,止退耦合凸起503的前端面为第二止退面505,第二止进面504和第二止退面505均为直角面,该直角面的顶端为楔形的最高点。

参见图12,锁紧螺母40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402,锁紧螺母40位于内螺纹402起始端的端面401上设置有止进凸起406和止退凸起403,且止进凸起406和止退凸起403设置在锁紧螺母40端面401的同一直径上。止进凸起406的前端面407为直角面,止进凸起406的后端面408为倾斜面,止退凸起403的后端面404为直角面,止退凸起403的前端面405为倾斜面。

参见图13,在锁紧螺母40与吸附柱50耦合的状态下,即在内螺纹402与外螺纹501耦合的状态下,止进耦合凸起502的第二止进面504与止进凸起406的前端面407抵接,从而限制锁紧螺母40和吸附柱50的进一步旋紧,避免过拧。同时,止退耦合凸起503的第二止退面505和止退凸起403的后端面404抵接,防止锁紧螺母40与吸附柱50之间的耦合松动,从而使血液净化器1在灭菌处理后,吸附柱50材料热胀冷缩后仍能保持稳定的耦合,保证血液净化器1的产品的良好密封性,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本实施例中的血液净化器1通过在吸附柱50的筒体上设置止进耦合凸起502和止退耦合凸起503,锁紧螺母40上设置相应的止进凸起406和止退凸起403,止进耦合凸起502和止进凸起406、止退耦合凸起503和止退凸起403分别抵接配合,取代现有技术中锁紧螺母40和吸附柱50之间通过焊接而实现吸附柱50与锁紧螺母40在灭菌处理后仍然稳定耦合,保证产品的良好密封性,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