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387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器,尤其涉及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早在15世纪,意大利人卡蒂内尔就提出注射器的原理,主要用以注射药液或抽液。根据注射器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玻璃注射器,可以重复使用,使用蒸煮方法进行消毒;第二阶段是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单独包装,以无菌方式提供,一次性使用,但是存在回收重复使用的风险;第三阶段是自毁式注射器,介于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安全注射器之间的过渡形态;第四阶段是安全自毁式注射器,在注射过程中,完成自毁功能,防止注射器的再次使用,并对污染的针尖进行保护,防止再次刺伤人。

目前来看,安全和自毁注射器以及同类产品可以分为四大类:自动式、手动外套式、手动内缩式和外包式。整体而言,自动式和手动内缩式可以达到保护医护人员并完全销毁注射器的目的,但自动式的生产成本较为昂贵;而手动外套式和外包式的价格较为便宜,但自毁和保护效果较差。医疗院所在照顾员工及经营成本的双重考量下,手动内缩式注射器是最佳的选择,因此,也更具有市场发展潜力。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手动内缩式注射器的生产和应用,如CN105413017A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自毁注射器,包括推杆、回拉杆、针筒、卡套、密封圈、针座、活塞、注射针等部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安全和自毁的效果,但是复杂多样的部件增加了成型成模的难度,各个部件的组装也很复杂,甚至产生了组装过程中部件损坏的现象,因此,生产成本大大增加,次品率提高,操作不灵活。事实上,目前大多数的安全自毁注射器都存在这种结构上的弊端,除此以外,药物残留量高、胶塞无法推至零刻线,生产组装成本高等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各种问题,本申请实用新型人通过对注射器的结构的改进以及各尺寸的把握,提供了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所述安全自毁注射器能够大大降低甚至消除药物残留量问题,其胶塞部件可以推至0刻度线;部件少且结构简单,可以采用一次成模成型的方法直接生产,好开模,生产成本低,也更方便工业化全自动生产;加工成本低,适宜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包括注射针、针座、密封圈、胶塞、推拉杆、筒体,其中,各个部件均为一次成型,没有零碎小部件的再安装;所述注射针插入所述针座的小口端,所述针座插入所述筒体的小径内腔并向内伸出进入所述筒体的大径内腔,所述针座的大口端外侧设有针座外突起,所述密封圈套在所述针座外突起上,并被设于所述筒体的所述大径内腔的密封突起夹紧;所述推拉杆包括自毁杆和设于所述自毁杆一端的伸入端,所述伸入端依次由直径逐渐减少的一级柱、二级柱和三级柱叠加而成,所述三级柱的侧面设有固定突起,所述三级柱的端面设有凹槽,所述自毁杆的外径小于所述一级柱的直径,所述自毁杆靠近伸入端处设有自毁缺口,其中,所述伸入端连同所述自毁杆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筒体的所述大径内腔,所述推拉杆在最后拉出时,所述一级柱正好卡在设于所述筒体的所述大径内腔靠近出口的出口突起上;所述胶塞的内腔两端设有胶塞内凸起,外侧两端设有胶塞外凸起,所述胶塞套在所述三级柱上,所述胶塞内凸起及中间凹陷对应于所述三级柱及所述固定凸起处。

其中,由于所述胶塞的内腔两端设有胶塞内凸起,外侧两端也设有胶塞外凸起,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其可以两面组装,方便自动化整料、组装。

其中,由于所述一级柱、二级柱和三级柱的直径逐渐减少,这样,所述胶塞固定三级柱上时,凸起的二级柱有效避免了胶塞在组装和压下时,被密封圈挤压后产生断边残留。

仅有6个必要部件,部件少;而且由于各个部件均为一次成型,没有零碎小部件的再安装,因此,可以采用一次成模成型的方法直接生产,好开模,生产成本低,也更方便工业化全自动生产。

优选地,所述安全自毁注射器还包括套体,其套在所述筒体的针头端。

优选地,所述一级柱正好卡在所述筒体内突起时,所述自毁杆上的所述自毁缺口与所述筒体的出口平齐或接近平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座的内腔设有针座内突起,用于固定所述注射针;所述筒体的所述小径内腔靠近外端面处设有小径内腔突起,用于固定所述针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所述大径内腔和所述小径内腔的连接处设有筒体切口,所述筒体的出口处也设有筒体外切口,以便于组装。

以上各个部件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制作成型并完成组装,更加优选地,对各部件的尺寸进行限定,以达到更加完美的安装、使用效果。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内径小于所述针座外突起的外直径0.05-0.31mm;所述密封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密封突起的直径0.1-0.35mm,并小于所述大径内腔的直径。优选地,所述三级柱的所述凹槽的直径为1.5-3.5mm,所述凹槽的高度为1-5mm;所述凹槽的直径小于所述针座外突起的直径0.02-0.22mm。优选地,所述三级柱的所述固定突起的前端高度小于其后端高度,以方便所述胶塞在组装过程中有足够的位移位置。

根据所述安全自毁注射器的规格设定,按照行业标准或需要设定所述大径内腔的直径,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所述大径内腔的直径为4.76mm。

其中,所述密封圈的外径小于所述大径内腔的直径,为了防止所述密封圈在组装时将所述大径内腔的内壁上的润滑硅油向上推起形成堆积。

优选地,所述大径内腔的最前端设有0位刻度线。

关于材料的选取,只要在生产安装可行且安全要求达标,材料是没有限定的,优选地,所述安全自毁注射器的材料包括ABS和/或PP,更优选地,所述推拉杆的材料选自ABS和/或PP。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自毁注射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拆卸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自毁注射器的一个实施例的针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自毁注射器的一个实施例的胶塞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自毁注射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推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自毁注射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自毁注射器的第一步工作流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自毁注射器的第二步工作流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自毁注射器的第三步工作流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自毁注射器的第四步工作流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自毁注射器的第五步工作流程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自毁注射器的第六步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包括注射针1、针座2、密封圈3、胶塞4、推拉杆5、筒体6,其中,各个部件均为一次成型,没有零碎小部件的再安装;所述注射针1插入所述针座2的小口端21,所述针座2插入所述筒体6的小径内腔61并向内伸出进入所述筒体6的大径内腔62,所述针座2的大口端22外侧设有针座外突起24,所述密封圈3套在所述针座外突起24上,并被设于所述筒体6的所述大径内腔62的密封突起621夹紧;所述推拉杆5包括自毁杆52和设于所述自毁杆一端的伸入端51,所述伸入端51依次由直径逐渐减少的一级柱511、二级柱512和三级柱513叠加而成,所述三级柱513的侧面设有固定突起5132,所述三级柱的端面设有凹槽5131,所述自毁杆52的外径小于所述一级柱511的直径,所述自毁杆52靠近伸入端51处设有自毁缺口521,其中,所述伸入端51连同所述自毁杆52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筒体6的所述大径内腔62,所述推拉杆5在最后拉出时,所述一级柱511正好卡在设于所述筒体6的所述大径内腔62靠近出口的出口突起622上;所述胶塞4的内腔两端设有胶塞内凸起41,外侧两端设有胶塞外凸起42,所述胶塞套4在所述三级柱513上,所述胶塞内凸起41及中间凹陷对应于所述三级柱513及所述固定凸起5132处。

其中,由于所述胶塞的内腔两端设有胶塞内凸起,外侧两端也设有胶塞外凸起,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其可以两面组装,方便自动化整料、组装。

其中,由于所述一级柱、二级柱和三级柱的直径逐渐减少,这样,所述胶塞固定三级柱上时,凸起的二级柱有效避免了胶塞在组装和压下时,被密封圈挤压后产生断边残留。

优选地,所述安全自毁注射器还包括套体,其套在所述筒体的针头端。

优选地,所述一级柱正好卡在所述筒体内突起时,所述自毁杆上的所述自毁缺口与所述筒体的出口平齐或接近平齐。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包括注射针1、针座2、密封圈3、胶塞4、推拉杆5、筒体6,其中,各个部件均为一次成型,没有零碎小部件的再安装;所述注射针1插入所述针座2的小口端21,所述针座2插入所述筒体6的小径内腔61并向内伸出进入所述筒体6的大径内腔62,所述针座2的大口端22外侧设有针座外突起24,所述密封圈3套在所述针座外突起24上,并被设于所述筒体6的所述大径内腔62的密封突起621夹紧;所述推拉杆5包括自毁杆52和设于所述自毁杆一端的伸入端51,所述伸入端51依次由直径逐渐减少的一级柱511、二级柱512和三级柱513叠加而成,所述三级柱513的侧面设有固定突起5132,所述三级柱的端面设有凹槽5131,所述自毁杆52的外径小于所述一级柱511的直径,所述自毁杆52靠近伸入端51处设有自毁缺口521,其中,所述伸入端51连同所述自毁杆52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筒体6的所述大径内腔62,所述推拉杆5在最后拉出时,所述一级柱511正好卡在设于所述筒体6的所述大径内腔62靠近出口的出口突起622上;所述胶塞4的内腔两端设有胶塞内凸起41,外侧两端设有胶塞外凸起42,所述胶塞套4在所述三级柱513上,所述胶塞内凸起41及中间凹陷对应于所述三级柱513及所述固定凸起5132处;所述针座2的内腔设有针座内突起23,用于固定所述注射针1;所述筒体6的所述小径内腔61靠近外端面处设有小径内腔突起611,用于固定所述针座2。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包括注射针1、针座2、密封圈3、胶塞4、推拉杆5、筒体6,其中,各个部件均为一次成型,没有零碎小部件的再安装;所述注射针1插入所述针座2的小口端21,所述针座2插入所述筒体6的小径内腔61并向内伸出进入所述筒体6的大径内腔62,所述针座2的大口端22外侧设有针座外突起24,所述密封圈3套在所述针座外突起24上,并被设于所述筒体6的所述大径内腔62的密封突起621夹紧;所述推拉杆5包括自毁杆52和设于所述自毁杆一端的伸入端51,所述伸入端51依次由直径逐渐减少的一级柱511、二级柱512和三级柱513叠加而成,所述三级柱513的侧面设有固定突起5132,所述三级柱的端面设有凹槽5131,所述自毁杆52的外径小于所述一级柱511的直径,所述自毁杆52靠近伸入端51处设有自毁缺口521,其中,所述伸入端51连同所述自毁杆52的一部分插入所述筒体6的所述大径内腔62,所述推拉杆5在最后拉出时,所述一级柱511正好卡在设于所述筒体6的所述大径内腔62靠近出口的出口突起622上;所述胶塞4的内腔两端设有胶塞内凸起41,外侧两端设有胶塞外凸起42,所述胶塞套4在所述三级柱513上,所述胶塞内凸起41及中间凹陷对应于所述三级柱513及所述固定凸起5132处;所述筒体6的所述大径内腔62和所述小径内腔61的连接处设有筒体切口612,所述筒体6的出口处也设有筒体外切口623,以便于组装。

以上各个部件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制作成型并完成组装,更加优选地,对各部件的尺寸进行限定,以达到更加完美的安装、使用效果。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内径小于所述针座外突起的外直径0.05-0.31mm;所述密封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密封突起的直径0.1-0.35mm,并小于所述大径内腔的直径。优选地,所述三级柱的所述凹槽的直径为1.5-3.5mm,所述凹槽的高度为1-5mm;所述凹槽的直径小于所述针座外突起的直径0.02-0.22mm。优选地,所述三级柱的所述固定突起的前端高度小于其后端高度,以方便所述胶塞在组装过程中有足够的位移位置。

根据所述安全自毁注射器的规格设定,按照行业标准或需要设定所述大径内腔的直径,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所述大径内腔的直径为4.76mm。

其中,所述密封圈的外径小于所述大径内腔的直径,为了防止所述密封圈在组装时将所述大径内腔的内壁上的润滑硅油向上推起形成堆积。

优选地,所述大径内腔的最前端设有0位刻度线。

关于材料的选取,只要在生产安装可行且安全要求达标,材料是没有限定的,优选地,所述安全自毁注射器的材料包括ABS和/或PP,更优选地,所述推拉杆的材料选自ABS和/或PP。

参照图6-图11,则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工作流程,具体为: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待工作状态图,套体套在筒体上,推拉杆及胶塞前端未接触针座及密封圈的后端;图7,打开套体,将注射针伸入代注射液,然后向外拉动推拉杆,至所需剂量;图8,此时推拉杆及胶塞前端接触针座及密封圈的后端,此时,注射液大多数已经注射完毕;图9,继续推进推拉杆,使得推拉杆及胶塞前端向前推进密封圈进入针座与筒体之间,最终,密封圈向前滑向内部,而推拉杆及胶塞一同进入密封圈之前的位置,被针座外突起和密封突起夹紧;图10,回拉推拉管,推拉杆伸入端及胶塞夹紧针座,随着推拉管一起向外运动,直到一级柱被出口突起卡住,不再向外运动,而密封圈此时留在筒体前端;图11,沿着自毁缺口掰断推拉杆,完成自毁动作。

由于推拉杆及胶塞前端接触针座及密封圈的后端之后,仍能继续推进推拉杆,使得推拉杆及胶塞前端向前推进密封圈进入针座与筒体之间,最终,密封圈向前滑向内部,而推拉杆及胶塞一同进入密封圈之前的位置,因此,降低甚至消除药物残留量问题,而且其胶塞部件也可以推至0刻度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