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晴雨篷的病人转移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81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晴雨篷的病人转移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带有晴雨篷的病人转移床。



背景技术:

病患需要在医院各个科室间转移,通常是利用转移床。如果科室位于不同的楼栋,会经过一定的露天过程。天气情况不好的时候,很容易影响病患。现在往往采用的是将一大块类似于软玻璃的塑料布覆盖在病患身上,这样操作存在以下问题:医护需要随时观察病患的头面部情况,覆盖的软玻璃的透明可以,但是实际覆盖后的折叠等情况下,很难直观观察到病患面部情况;如果不覆盖头面的话,天气情况比较恶劣时,对病患有影响;塑料布的收纳麻烦,尤其是淋湿雨的塑料布。

也有一些专利公开了用于在露天转移患者使用的带有晴雨篷的转移床,例如专利号为CN204319086U公开的一种医用病人转运床车,公开了设置有晴雨棚,但没有考虑到护理人员只转移时的视线遮挡和对病患进行观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的露天患者转移床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有晴雨篷的病人转移床,使用轻便,操作简单,拆卸方便,对患者的保护效果好,不影响护理人员的视线,又方便对患者的观察,便于收纳,不影响转移床在室内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晴雨篷的病人转移床,包括床体和设置在所述床体四角的安装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高度可调;所述安装杆上安装有晴雨篷结构,所述晴雨篷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床体上方的中心遮挡部和位于所述中心遮挡部端部的第一遮挡部、第二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可相对所述中心遮挡部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晴雨篷结构,对患者进行遮雨遮阳,相比现有的遮阳篷,加设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不仅遮挡效果更好,而且第一、第二遮挡部可以进行调节,调节至既可以遮挡,又不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视野,而且又便于护理人员随时观察患者,提高患者转移的安全性;另外患者在移动时,脚朝前,头在后,晴雨篷的前端,即病患的脚端要较后端低,便于观察前方,安装杆高度的可调设置,可以实现对晴雨篷高度的随时调节,使得晴雨篷结构的使用更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杆的顶端之间设有沿着所述床体宽度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床体两个端部上方的支撑横杆,所述支撑横杆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遮挡部一侧的第一支撑横杆、第二支撑横杆和位于所述第二遮挡部一侧的第三支撑横杆和第四支撑横杆,所述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的一端分布固定在第一支撑横杆和第三支撑横杆上,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支撑横杆可旋转设置;所述中心遮挡部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横杆上,所述中心遮挡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横杆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横杆和第三支撑横杆可选装设置,实现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角度的调节;第二支撑横杆可旋转设置,实现中心遮挡部的收纳。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方,所述第三支撑杆为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方,保证雨水顺着各遮挡部流出,不会落在转移床上。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遮挡部与所述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之间均具有重叠部分,保证雨天不会从各遮挡部接头处漏水,患者不会淋雨。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杆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的安装外管和内套管,所述内套管插入所述安装外管并与所述安装外管之间通过锁紧件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杆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第一支撑横杆、第二支撑横杆、第三支撑横杆的两端穿过所述安装座、并半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横杆、第三支撑横杆穿出所述安装座的端部设置有便于操作所述支撑横杆旋转的操作柄,便于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第三支撑横杆上设置有若干根收纳绳,不使用晴雨篷时,收纳起来,用收纳绳将晴雨篷固定在对应的支撑横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第三支撑横杆上设置有沿着床体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收纳槽结构,晴雨篷不用时,收入收纳槽结构中,看起来整洁干净,不碍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包括铰接在对应的支撑横杆上的若干根支撑骨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骨架上的遮挡体,所述支撑骨架位于所述支撑横杆上的同一铰接点。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输液挂钩,满足输液的需要,不妨碍转移床的正常功能的使用。

进一步优选,所述安装杆上设有轴向设置的挂钩槽,所述输液挂钩铰接设置在所述挂钩槽内,不使用的输液挂钩可以收纳起来,使用时再打开,方便使用,又不会碍事。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移床,具备晴雨篷结构,使用轻便,操作简单,拆卸方便,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地遮阳、遮雨,并且不影响护理人员的视线,又方便对患者的观察,便于收纳,不影响转移床在室内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带有晴雨篷的病人转移床,如附图1、2所示,包括床体10和设置在床体10四角的安装孔,也可以借助现有的转移床上已有的放置输液架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可伸缩的高度可调的安装杆20,其伸缩结构是通过安装外管和内套管实现的,安装外管安装在安装孔内,内套管插入所述安装外管并与安装外管之间通过锁紧件(采用销结构)可拆卸连接。安装杆20上设置有输液挂钩202,安装杆20上设有轴向设置的挂钩槽,所述输液挂钩202铰接设置在所述挂钩槽内。

通过安装杆20安装有晴雨篷结构,包括位于床体10上方的中心遮挡部31和位于中心遮挡部31端部的第一遮挡部32、第二遮挡部33,患者头部位于第二遮挡部33一端,为了便于护理人员推送转移床,而且有能方便观察到患者的面部情况,第一遮挡部32低于第二遮挡部33,中心遮挡部的两侧设置有侧边遮挡部34,侧边遮挡部34与中心遮挡部31通过拉链结构可拆卸连接。附图1中侧边遮挡部34拆卸掉了,附图2中加上了侧边遮挡部34,遮挡部都使用的柔性的,防雨布料,轻便,又方便收纳。

安装杆20的顶端之间设有沿着床体10宽度方向设置并位于床体10两个端部上方的支撑横杆,支撑横杆包括位于第一遮挡部32一侧的第一支撑横杆41、第二支撑横杆42和位于所述第二遮挡部33一侧的第三支撑横杆43和第四支撑横杆44,第一遮挡部32和第二遮挡部33的一端分布固定在第一支撑横杆41和第三支撑横杆43上。第二支撑杆4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上方,所述第三支撑杆43位于第四支撑杆44的上方。安装杆20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座201,第一支撑横杆41、第二支撑横杆42、第三支撑横杆43的两端穿过安装座201、并半固定于安装座201上,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支撑横杆可在安装座201内旋转,并且第一支撑杆41和第三支撑杆43分别带动第一遮挡部32和第二遮挡部33旋转,改变第一遮挡部32和第二遮挡部33的角度。所述中心遮挡部3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横杆42上,另一端通过挂钩可拆卸连接于第四支撑横杆44 上,松开挂钩时,在第二支撑横杆42的旋转下,可以将中心遮挡部33收纳在第二支撑横杆42上。在第一、第二、第三支撑横杆穿出所述安装座201的端部设置有便于操作所述支撑横杆旋转的操作柄。

实施例2:

一种带有晴雨篷的病人转移床,包括床体10和设置在床体10四角的安装孔,也可以借助现有的转移床上已有的放置输液架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可伸缩的高度可调的安装杆20,其伸缩结构是通过安装外管和内套管实现的,安装外管安装在安装孔内,内套管插入所述安装外管并与安装外管之间可拆卸连接。安装杆20上设置有输液挂钩202,安装杆20上设有轴向设置的挂钩槽,所述输液挂钩202铰接设置在所述挂钩槽内。

通过安装杆20安装有晴雨篷结构,包括位于床体10上方的中心遮挡部31和位于中心遮挡部31端部的第一遮挡部32、第二遮挡部33,患者头部位于第二遮挡部33一端,为了便于护理人员推送转移床,而且有能方便观察到患者的面部情况,第一遮挡部32低于第二遮挡部33。安装杆20的顶端之间设有沿着床体10宽度方向设置并位于床体10两个端部上方的支撑横杆,支撑横杆包括位于第一遮挡部32一侧的第一支撑横杆41、第二支撑横杆42和位于所述第二遮挡部33一侧的第三支撑横杆43和第四支撑横杆44,第一遮挡部32和第二遮挡部33的一端分布固定在第一支撑横杆41和第三支撑横杆43上。安装杆20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座201,第一支撑横杆41、第二支撑横杆42、第三支撑横杆43的两端穿过安装座201、并半固定于安装座201上,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支撑横杆可在安装座201内旋转,并且第一支撑杆41和第三支撑杆43分别带动第一遮挡部32和第二遮挡部33旋转,改变第一遮挡部32和第二遮挡部33的角度。所述中心遮挡部3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横杆42上,另一端通过挂钩可拆卸连接于第四支撑横杆44 上,松开挂钩时,在第二支撑横杆42的旋转下,可以将中心遮挡部33收纳在第二支撑横杆42上。第一遮挡部32和第二遮挡部33的收纳是通过设置在第一、第三支撑横杆上设置有若干根收纳绳,将这两个遮挡部收纳,用收纳绳系在支撑横杆上;在第一、第二、第三支撑横杆穿出所述安装座201的端部设置有便于操作所述支撑横杆旋转的操作柄。

实施例3:

一种带有晴雨篷的病人转移床,包括床体10和设置在床体10四角的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可伸缩的高度可调的安装杆20,其伸缩结构是通过安装外管和内套管实现的,安装外管安装在安装孔内,内套管插入所述安装外管并与安装外管之间可拆卸连接。安装杆20上设置有输液挂钩202,安装杆20上设有轴向设置的挂钩槽,所述输液挂钩202铰接设置在所述挂钩槽内。

通过安装杆20安装有晴雨篷结构,包括位于床体10上方的中心遮挡部31和位于中心遮挡部31端部的第一遮挡部32、第二遮挡部33,患者头部位于第二遮挡部33一端,为了便于护理人员推送转移床,而且有能方便观察到患者的面部情况,第一遮挡部32低于第二遮挡部33。安装杆20的顶端之间设有沿着床体10宽度方向设置并位于床体10两个端部上方的支撑横杆,支撑横杆包括位于第一遮挡部32一侧的第一支撑横杆41、第二支撑横杆42和位于所述第二遮挡部33一侧的第三支撑横杆43和第四支撑横杆44,第一遮挡部32和第二遮挡部33的一端分布固定在第一支撑横杆41和第三支撑横杆43上。安装杆20的顶端设置有安装座201,第一支撑横杆41、第二支撑横杆42、第三支撑横杆43的两端穿过安装座201、并半固定于安装座201上,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支撑横杆可在安装座201内旋转,并且第一支撑杆41和第三支撑杆43分别带动第一遮挡部32和第二遮挡部33旋转,改变第一遮挡部32和第二遮挡部33的角度。所述中心遮挡部3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横杆42上,另一端通过挂钩可拆卸连接于第四支撑横杆44 上,松开挂钩时,在第二支撑横杆42的旋转下,可以将中心遮挡部33收纳在第二支撑横杆42上。第一遮挡部32和第二遮挡部33包括铰接在对应的支撑横杆上的若干根支撑骨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骨架上的遮挡体,支撑骨架的根数根据遮挡部的面积而定,所述支撑骨架位于所述支撑横杆上的同一铰接点,这样设计便于撑开和收纳。第一遮挡部32和第二遮挡部33的收纳是通过设置在第一、第三支撑横杆上的收纳槽结构进行收纳,收纳槽结构沿着床体10的宽度方向设置,将这两个遮挡部收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