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758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尿布等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作为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目前广泛使用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包括具有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在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并固定该吸收性主体的外装体,且前身的外装体的左右两侧缘和后身的外装体的左右两侧缘接合而形成一对侧封部、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这种短裤型一次性尿布是将侧封部撕开并将该部截断来脱掉。

在特开2013-146419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其在两侧部具有在纵向上断续地配置多个封合部而形成的侧封部。另外,在特开2013-146419号公报记载的尿布所具有的各侧封部,为了兼顾穿戴中的充分的强度和撕开容易性,由点状的熔接部的列排列多个而成的点图案形成,该侧封部在纵向上具有各熔接部的面积小的疏熔接区域和各熔接部的面积大的密熔接区域。

作为与上述不同的技术,在WO2011/122277A1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无纺布,其具有压花部和非压花部,其中,压花部由以满足规定条件的方式配设的压花图案构成。根据WO2011/122277A1号公报中记载的无纺布,压花率低,柔软性优异,并且耐起毛性也优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外装体和固定在该外装体的内侧的吸收性主体,所述外装体具有穿着时配置在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和穿着时配置在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区域,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各自的两侧缘部接合而形成有一对侧封部,并且,形成有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构成所述外装体的多个无纺布内的至少一部分为纺粘无纺布,该纺粘无纺布的克重为20g/m2以下,且具有多个纤维熔接部。在形成所述侧封部的所述外装体的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的接合面,分别配置有所述纺粘无纺布。所述侧封部是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断续地配置封合部而形成的。所述侧封部中的最靠所述腰部开口部侧或最靠所述腿部开口部侧的在纵向上相邻的所述封合部彼此之间的节距(P),比构成所述纺粘无纺布的相邻的所述纤维熔接部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尿布的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平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III-III线截面的截面图。

图4是俯视观察图1所示的尿布的一个侧封部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在进行切断而形成图1所示的尿布的一个侧封部之前的形态下,封合部和纤维熔接部的配置关系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尿布的在形成一个侧封部之前的形态下封合部和纤维熔接部的配置关系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相当于图5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近年来,在一次性尿布等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使用柔软性优异的感觉良好的无纺布的机会日益增多。但是,在特开2013-146419号公报和WO2011/122277Al号公报中,关于在撕开将使用压花率低的柔软的纺粘无纺布的外装体接合而形成的侧封部时,使构成各侧封部的封合部具有稳定的封合强度的内容,没有任何记载。假如封合部不具有稳定的封合强度,则侧封部难以撕开,废弃时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功夫。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上述现有技术具有的缺点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以下,针对本实用新型,根据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即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包括外装体3和固定在外装体3的内侧的吸收性主体2。外装体3具有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且穿着时配置在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A和穿着时配置在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区域B。在尿布1中,腹侧区域A中的外装体3的两侧缘部A1、A1和背侧区域B中的外装体3的两侧缘部B1、B1接合而形成有一对侧封部S、S,并且形成有腰部开口部WO和一对腿部开口部LO、LO。

尿布1如图2所示,在俯视观察展开且伸长状态时,具有相当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X和与其正交的横向Y。尿布1能够划分成穿着时配置在穿着者的裆部的裆部区域C和位于其纵向X的前后的腹侧区域A及背侧区域B。裆部区域C中的外装体3在沿着其纵向X的左右两侧缘部形成有腿部开口部LO、LO形成用的凹陷部。尿布1如图2所示,以将尿布1在纵向X分成两部分的假想中心线CL1为界,能够划分成前身F和后身R。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性主体)中的、穿着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中的、穿着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相反侧(穿衣侧)的面。在尿布1中,纵向X与沿着尿布1或其构成部件即吸收性主体2的长边的方向(纵向)一致,横向Y与一次性尿布或其构成部件即吸收性主体2的宽度方向一致。

另外,尿布1相对于沿纵向X延伸的纵中心线CL2为左右对称形。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左右对称的部分,主要只对一方进行说明。

在尿布1中,如图2所示,吸收性主体2具有一个方向(纵向X)相对较长的纵长的形状。吸收性主体2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2a、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2b和配置在这两片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2c。吸收体2c具有在与纵向X相同的方向上长的形状。吸收性主体2使其纵向与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纵向X一致,通过公知的接合手段(粘接剂等)接合在外装体3的中央部。所谓展开且伸长状态,如图2所示是指将侧封部S撕开,使尿布1成为展开状态,将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一直扩展到使各部的弹性部件伸长并达到设计尺寸(与在排除一切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扩展为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

构成外装体3的多个无纺布内的至少一部分为纺粘无纺布。而且,在尿布1中,该纺粘无纺布分别配置在形成各侧封部S的外装体3的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的接合面。优选的是,尿布1中,如图2所示,外装体3从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前后的端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另外,如图3所示,外装体3为多个无纺布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在尿布1的纵向X上包括所层叠的无纺布的个数相对较多的多层叠部3m和所层叠的无纺布的个数相对较少的少层叠部3f。更优选的是,外装体3包括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外装体3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外层片31、配置在该外层片31的内表面侧而形成尿布1的内表面(外装体3的肌肤相对面)的内层片32、和固定在两片31、32间的多根线状或带状的弹性部件4而构成。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分别由从腹侧区域A至背侧区域B连续的一个无纺布构成。外层片31与内层片32之间在规定部位通过粘接剂或热封等(未图示)的接合手段接合而形成层叠构造。

另外,在尿布1中,如图2、图3所示,外层片31具有比由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夹持固定构成弹性部件4的后述的多根腰部弹性部件4a的区域进一步在纵向X上延伸出的长度。该延伸的外层片31的延出区域31e折回到吸收性主体2侧,将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端部覆盖,通过粘接剂或热封等(未图示)接合手段接合而形成层叠构造。在尿布1中,多层叠部3m为外层片31、内层片32和外层片31的延出区域31e层叠而成的部分,少层叠部3f为只有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层叠而成的部分。这样,在尿布1中,多层叠部3m形成于配置有外层片31的延出区域31e的区域,形成于从腰部开口部WO的周缘至覆盖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端部的位置的区域。

在尿布1中,如图2、图3所示,在形成各侧封部S的外装体3的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的接合面,配置有形成腹侧区域A侧的多层叠部3m的外层片31的延出区域31e和形成背侧区域B侧的多层叠部3m的外层片31的延出区域31e,另外,配置有形成腹侧区域A侧的少层叠部3f的内层片32和形成背侧区域B侧的少层叠部3f的内层片32。如上所述,在尿布1中,在形成各侧封部S的外装体3的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的接合面分别配置有纺粘无纺布,因此在尿布1中,腹侧区域A侧的外层片31和背侧区域B侧的外层片31由纺粘无纺布构成,另外,腹侧区域A侧的内层片32和背侧区域B侧的内层片32由纺粘无纺布构成。即,在尿布1中,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分别由从腹侧区域A至背侧区域B连续的一个纺粘无纺布构成。

所述纺粘无纺布具有多个纤维熔接部33。纤维熔接部33在纺粘无纺布整体分散配置,用于在由作为长纤维的构成纤维形成的层中,将该构成纤维固着而形成纺粘无纺布,不包括上述的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之间的、为了形成层叠构造而实施热封等所形成的接合部(未图示)。在这种纺粘无纺布中,纤维熔接部33的纤维密度形成得比纤维熔接部33以外的其他部分的纤维密度高。

从降低刚性的观点出发,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克重每一枚为209/m2以下,优选为189/m2以下。而且,作为纺粘无纺布的克重的下限值,优选为109/m2以上。另外,在尿布1中,外层片31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和内层片32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的克重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在尿布1中,所述纺粘无纺布优选构成纤维的纤维取向方向为与尿布1的横向Y相同的方向。

从成为柔软、触感良好的无纺布的观点出发,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多个纤维熔接部33各自的面积优选为0.3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mm2以上0.25mm2以下,特别优选为0.1mm2以上0.2mm2以下。纤维熔接部33的数量优选为10个/cm2以上250个/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个/cm2以上65个/cm2以下。另外,在尿布1中,外层片31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和内层片32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中,纤维熔接部33各自的面积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另外,从成为柔软、触感良好的无纺布的观点出发,所述纺粘无纺布的每一个,多个纤维熔接部33的压花率、即该多个纤维熔接部33的总面积占该纺粘无纺布的一个面的表面积的比例(压花率),优选为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以上,而且,优选为1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6%以上13%以下,进一步优选7%以上10%以下。再者,在尿布1中,外层片31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和内层片32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中,多个纤维熔接部33的压花率相同,但也可以不同。

另外,所述纺粘无纺布优选纤维熔接部33的压花图案是一定的,在尿布1中,纤维熔接部33的配置图案是一定的,且由多个纤维熔接部33形成花样。在此,所谓纤维熔接部33的压花图案是一定的,在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中,能够举出纤维熔接部33在纵向X和横向Y隔开一定的间隔地分散配置的压花图案等。另外,所谓由多个纤维熔接部33形成一定的花样,在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中,能够举出如图4和图5所示的压花图案等,即,由相对于纵向X和横向Y具有角度并且隔开一定的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纤维熔接部33构成的第一压花部列33L1,互相平行且隔开一定的间隔地配置,由相对于纵向X和横向Y具有角度并且隔开一定的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纤维熔接部33构成的第二压花部列33L2互相平行且隔开一定的间隔地配置,各第一压花部列33L1与各第二压花部列33L2形成角度α而互相交叉的压花图案等。具体而言,尿布1的压花图案为两个第一压花部列33L1、33L1和两个第二压花部列33L2、33L2交叉而形成一定的矩形的花样。在尿布1中,各第一压花部列33L1和各第二压花部列33L2所成的角(角度α)(参照图4)优选为4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而且,优选为1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45°以上1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120°以下。

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多个纤维熔接部33可举出:通过压花(由压花凸辊和平辊等进行)实施的热压接而断续地形成的熔接部、或通过超声波熔接形成的熔接部、断续地施加热风而部分熔接而成的熔接部等。它们当中,通过热压接形成的熔接部在易于使纤维固着这一点上是优选的。所述纤维熔接部3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也可以是圆形、菱形、三角形等任意的形状。再者,在尿布1中,外层片31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和内层片32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中,纤维熔接部33的形状是相同的,但也可以不同。

在尿布1中,如图2所示,构成外装体3的弹性部件4以伸长状态配置在外层片31与内层片32之间。在弹性部件4中的腰部开口部WO的附近配置有多个腰部弹性部件4a,利用腰部弹性部件4a的伸缩性,在外装体3形成有腰部弹性区域。另外,在腿部开口部LO的附近配置有多个腿部弹性部件4c,利用腿部弹性部件4c的伸缩性,在外装体3上形成有腿部弹性区域。而且,在腰部弹性部件4a所配置的区域和腿部弹性部件4c所配置的区域之间的区域,配置有腰围部弹性部件4b,利用腰围部弹性部件4b的伸缩性形成腰围部弹性区域。腰部弹性区域和腰围部弹性区域沿着外装体3的横向Y体现伸缩性。腿部弹性区域沿着腿部洞的曲线形状体现伸缩性。

在尿布1中,多个腰围部弹性部件4b在沿横向Y伸长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配置在外层片31的延出区域31e与内层片32之间,而且配置固定在内层片32与外层片31之间。在尿布1中,腰围部弹性部件4b如图1、图2所示在其与吸收性主体2重叠的部分,具有该弹性部件4b的伸缩性的体现被抑制了的非伸缩部,由此来局部地抑制伸缩性的体现。在腰围部弹性部件4b中,虽然非伸缩部不伸缩,但非伸缩部以外的其它部分(位于吸收性主体2的横向Y的外方的部分)伸缩。因而,在腰围部弹性区域中,在除了吸收性主体2的配置区域以外的、沿着纵向X的左右两侧部体现伸缩性。这样,通过弹性部件4b在其与吸收性主体2重叠的部分具有非伸缩部,而不会使吸收性主体2产生纵皱,就能够使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端部顺着穿着者的身体。作为非伸缩部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在这种一次性尿布中通常使用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将弹性部件4b较细地切断而使其不伸缩的方法,或者通过使用粘接剂等的接合而使弹性部件4b不伸缩的方法等。

侧封部S是封合部5在尿布1的纵向X断续地配置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侧封部S是在尿布1的纵向X断续地配置而成的封合部5在纵向X配置成一列而形成的。另外,各侧封部S也可以是在纵向X断续地配置而成的封合部5在横向Y并排配置多列而形成的。在尿布1中,如图1、图2所示,一对侧封部S、S是前身F(腹侧区域A)中的沿着外装体3的纵向X的左右两侧缘部A1、Al和后身R(背侧区域B)中的沿着外装体3的纵向X的左右两侧缘部B1、B1在重合成人字形的状态下,从腰部开口部WO向腿部开口部LO在纵向X配置成一列且由以一定的间隔断续地配置而成的多个封合部5接合而形成的。

在尿布1中,如图2所示,构成一对侧封部S、S之中的一个侧封部S的位于尿布1的纵向X的最靠腰部开口部WO侧的封合部5的位置,与构成另一个侧封部S的位于尿布1的纵向X的最靠腰部开口部WO侧的封合部5的位置一致。而且,在尿布1中,分别构成一对侧封部S、S的在纵向X断续地配置的多个封合部5,相对于纵中心线CL2左右对称地配置。

封合部5俯视观察时,作为其形状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在撕开侧封部S时封合部5不易横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在尿布1的横向Y长的长方形、在横向Y长的三角形、在横向Y长的椭圆形等,在尿布1中,如图1,图4所示,形成为在横向Y长的长方形。这样,在尿布1中,各封合部5形成为同一形状的长方形。再者,封合部5从前身F(腹侧区域A)侧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与从后身R(背侧区域B)侧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为相同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侧封部S的最靠腰部开口部WO侧或最靠腿部开口部LO侧的在纵向X相邻的封合部5、5彼此之间的节距(P),形成得比构成所述纺粘无纺布的相邻的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小。节距(P)比最大间隔(D)小的关系,只要在各侧封部S的最靠腰部开口部WO侧、或最靠腿部开口部LO侧满足即可,但在尿布1中,如上所述,封合部5在纵向X以一定的间隔断续地配置,各节距(P)形成得比最大间隔(D)小。

在此,所谓节距(P),如图4所示,意思是在纵向X的相邻的封合部5、5彼此中,纵中心线CL2侧的腰部开口部WO侧的前端间的距离。在尿布1中,各封合部5的形状是在横向Y长的长方形,因此所谓节距(P),意思是在纵向X的相邻的封合部5、5彼此中,纵中心线CL2侧的腰部开口部WO侧的角的顶点间的距离。测定能够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或者通过显微镜观察或拍摄照片来进行测定。

另外,所谓所述相邻的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意思是:在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中,在纤维熔接部33的配置图案一定的情况下,对在纵向X相邻的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的间隔和在横向Y相邻的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的间隔进行比较,宽的一侧的间隔。另外,在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中,最大间隔(D)意思是在纤维熔接部33的配置图案一定、由多个纤维熔接部33形成花样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形成有该花样的多个纤维熔接部33内,距离最远的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的间隔。这时的距离最远的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的间隔,意思是确定在形成有花样的多个纤维熔接部33内距离最远的两个纤维熔接部33、33,连结这两个纤维熔接部33、33间的距离中最远的距离。外层片31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和内层片32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中,在纤维熔接部33的形状不同的情况下,意思是对内层片32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的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的间隔和外层片31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的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的间隔进行比较时的宽的一侧的间隔。测定是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或者通过显微镜观察或拍摄照片来进行测定。

从兼顾尿布1的肌肤触感和侧封部S的稳定的封合强度的观点出发,在纵向X相邻的封合部5、5彼此之间的节距(P)相对于所述相邻的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的比例((P/D)×100)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而且,优选为8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5%以上8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70%以下。

从改善尿布1的肌肤触感的观点出发,所述相邻的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优选为6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mm以上,而且,优选为12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6mm以上12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mm以上10mm以下。

如上所述,在尿布1中,各封合部5形成为同一形状的长方形。因此,在尿布1中,从确保侧封部S的稳定的封合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封合部5在封合部5延伸的方向(横向Y)上的长度(L)(参照图5)比在纵向X相邻的封合部5、5彼此之间的节距(P)大。从同样的观点出发,封合部5的延伸的方向上的长度(L)相对于在纵向X相邻的封合部5、5彼此之间的节距(P)的比例((L/P)×100)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而且,优选为1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40%以上1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100%以下。

从确保侧封部S的稳定的封合强度的观点出发,在纵向X相邻的封合部5、5彼此之间的节距(P)优选为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而且,优选为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mm以上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3mm以下。

另外,从同样的观点出发,封合部5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L)优选为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而且,优选为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mm以上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3mm以下。

如上所述,在尿布1中,各封合部5形成为同一形状的长方形。因此,在尿布1中,从兼顾尿布1的肌肤触感和侧封部S的稳定的封合强度的观点出发,就各侧封部S的各封合部5而言,优选封合部5的轮廓的长度、即其周长(LC)(参照图5)为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以下。从同样的观点出发,各封合部5的轮廓的长度(LC)相对于所述相邻的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的比例((LC/D)×100)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而且,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20%以上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80%以下。

在尿布1中,从确保侧封部S的稳定的封合强度的观点出发,各封合部5的轮廓的长度(LC)优选为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mm以上,而且,优选为6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1mm以上6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mm以上5mm以下。

另外,在尿布1中,从确保侧封部S的稳定的封合强度的观点出发,与所述纺粘无纺布的纤维熔接部33重叠的封合部5的数量相对于构成侧封部S的封合部5的数量的比例,在各侧封部S中,优选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而且,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30%以上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80%以下。在此,所谓与纤维熔接部33重叠的封合部5,如图5所示,意思是封合部5的至少一部分与纤维熔接部33重叠的封合部5a。

在尿布1中,从确保侧封部S的稳定的封合强度的观点出发,构成侧封部S的一个封合部5的熔接强度优选为0.2N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N以上,而且,优选为4N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N以下,具体而言,优选为0.2N以上4N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N以上3N以下。一个封合部5的熔接强度的测定以如下操作进行测定。

〈一个封合部5的熔接强度的测定方法〉

沿着尿布1的纵向X从尿布1将侧封部S切下。在切下侧封部S时,以测定时作为腹侧区域A侧和背侧区域B侧各自的夹持端头,在侧封部S的横向Y保留长度10mm以上的状态切下。

接着,从所切下的具有多个封合部5的在纵向X上较长的侧封部S,以在纵向X保留一个封合部5的方式,在横向Y上切下一个封合部5,将其作为样片。

用拉伸试验机测定所切下的多个样片的封合强度。在进行该测定时,将各样片上的、侧封部S的腹侧区域A侧的夹持端头和背侧区域B侧的夹持端头夹在夹头上,在180度相反方向拉伸(T字剥离)。剥离样片的封合部5时的剥离的行进方向与封合部5的宽度方向(封合部5延伸的方向)为相同方向。

以拉伸速度(夹头间距离的扩大速度)300mm/min进行测定,求得最大强度。用5个样片进行测定,将测定的多个样片的最大强度的平均作为一个封合部5的粘接强度(N)。

对上述的尿布1的各部的形成材料进行说明。

作为构成外装体3的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不仅包括将由上述的长纤维构成的网利用纤维熔接部33进行固定而形成的纺粘无纺布,而且还包括将由长纤维形成的纺粘无纺布层叠并利用纤维熔接部33进行固定而形成的层叠无纺布。作为这种层叠无纺布,可举出纺粘-熔喷-纺粘层叠无纺布(SMS无纺布,Spunbond Meltblown Spunbond)或纺粘-熔喷-熔喷-纺粘无纺布(SMMS无纺布,Spunbond Meltblown Meltblown Spunbond)等。在使用这种层叠无纺布的情况下,以构成层叠无纺布的纺粘无纺布分别配置于形成各侧封部S的外装体3的腹侧区域A和背侧区域B的接合面的方式使用。

构成侧封部S的封合部5例如使用热封、高频封合、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熔接加工方法来形成。

作为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正面片2a、背面片2b和吸收体2c等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历来所使用的各种片材等。例如,作为正面片2a,能够使用单层或多层构造的无纺布或者开孔膜等。作为背面片2b,能够使用树脂膜或树脂膜与无纺布的层叠体等。作为吸收体2c,能够使用以由棉纸等构成的包芯片包覆由纸浆纤维等纤维的集合体(也可以是无纺布)构成的吸收性芯或使其保持吸水性聚合物的粒子所形成的吸收性芯而形成的吸收体。

作为弹性部件4的形成材料,例如能够举出苯乙烯·丁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天然橡胶、EVA、伸缩性聚烯烃、聚氨酯等。作为弹性部件的形态,能够优选使用截面为矩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线状(线橡胶等)或者带状(平橡胶等)的形态、或多纤维型的线状的形态等。作为固定各部件的粘接剂,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历来所使用的各种热熔粘接剂等。

对使用上述尿布1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尿布1中,如图4及图5所示,侧封部S中的最靠腰部开口部WO侧或最靠腿部开口部LO侧的在纵向X相邻的封合部5、5彼此之间的节距(P),形成得比构成所述纺粘无纺布的相邻的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小。因此,尿布1的肌肤触感良好,侧封部S具有稳定的封合强度。因而,在穿着尿布1时能够确保充分的封合强度,并且在撕开侧封部S时容易撕开,废弃时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和功夫。

另外,在尿布1中,如图4和图5所示,各侧封部S的最靠腰部开口部WO侧和最靠腿部开口部LO侧的在纵向X相邻的封合部5、5彼此之间的节距(P),分别形成得比相邻的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小。因此,无论从腰部开口部WO侧还是腿部开口部LO侧都能够将侧封部S撕开,使用方便。

另外,在尿布1中,如图4和图5所示,各侧封部S中的在纵向X相邻的各封合部5、5彼此之间的节距(P),分别形成得比相邻的纤维熔接部33、33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小。因此,在穿着尿布1时能够进一步确保充分的封合强度,并且在撕开侧封部S时,更容易撕开,废弃时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和功夫。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根据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任何限制,可以适当变更。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例子,但也可以取代该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其它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例如短裤型的生理用卫生巾等。

另外,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外装体3实施的压花图案,是两个第一压花部列33L1、33L1与两个第二压花部列33L2、33L2交叉形成一定的矩形(四边形)的花样,但也可以形成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的花样。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形成六边形的花样的构成。另外,也可以是在形成一种多边形的花样以外,还形成形状或大小不同的多种花样的构成。是这种形状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构成侧封部S的多个封合部5在横向Y上平行地延伸,相对于封合部5延伸的方向(横向Y),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多个纤维熔接部33以三种以上的角度交叉。在图6所示的形态中,纤维熔接部33a与在横向Y延伸的封合部5的角度、纤维熔接部33b与在横向Y延伸的封合部5的角度、和纤维熔接部33c与在横向Y延伸的封合部5的角度,各不相同。即,在横向Y延伸的封合部5与纤维熔接部33a、33b、33c以三种角度相交叉。在图6所示的形态中,在穿着尿布1时能够确保充分的封合强度。

另外,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尿布1如图4所示,构成一对侧封部S、S内的一个侧封部S的位于尿布1的纵向X的最靠腰部开口部WO侧的封合部5的位置,与构成另一个侧封部S的位于尿布1的纵向X的最靠腰部开口部WO侧的封合部5的位置一致,但也可以不一致。即,分别构成一对侧封部S、S的在纵向X上断续地配置的多个封合部5,相对于纵中心线CL2也可以左右非对称地配置。

另外,所述的实施方式的尿布1如图3所示,外装体3的多层叠部3m是将外层片31、内层片32和外层片31的延出区域31e层叠而形成的,但也可以使用另外的辅助片替代外层片31的延出区域31e,将外层片31、内层片32和该辅助片层叠而形成。这种情况下,只要内层片32和该辅助片用纺粘无纺布形成即可,外层片31也可以不用纺粘无纺布形成。另外,也可以在外装体3没有多层叠部3m和少层叠部3f,而是层叠相同数量的片而成的层叠构造的外装体。这种情况下,只要内层片32用纺粘无纺布形成即可,外层片31也可以不用纺粘无纺布形成。

关于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以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1>

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外装体和固定在该外装体的内侧的吸收性主体,所述外装体包括穿着时配置在穿着者的腹侧的腹侧区域和穿着时配置在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区域,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各自的两侧缘部接合而形成有一对侧封部,并且,形成有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其中,构成所述外装体的多个无纺布内的至少一部分为纺粘无纺布,该纺粘无纺布的克重为20g/m2以下,且具有多个纤维熔接部,在形成所述侧封部的所述外装体的所述腹侧区域和所述背侧区域的接合面,分别配置有所述纺粘无纺布,所述侧封部是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断续地配置封合部而形成的,所述侧封部中的最靠所述腰部开口部侧或最靠所述腿部开口部侧的在纵向上相邻的所述封合部彼此之间的节距(P),比构成所述纺粘无纺布的相邻的所述纤维熔接部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小。

<2>

根据上述<1>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侧封部的所述封合部的轮廓的长度(LC)为所述纤维熔接部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以下。

<3>

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与所述纺粘无纺布的所述纤维熔接部重叠的所述封合部的数量相对于构成所述侧封部的所述封合部的数量的比例,在所述侧封部为30%以上。

<4>

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构成所述侧封部的所述封合部中,该封合部延伸的方向的长度(L)比在所述纵向上相邻的所述封合部彼此之间的节距(P)大。

<5>

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构成所述侧封部的多个所述封合部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相对于该封合部延伸的方向,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多个所述纤维熔接部以三种以上的角度交叉。

<6>

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构成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多个所述纤维熔接部的压花率为6%以上13%以下。

<7>

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构成所述侧封部的一个所述封合部的熔接强度胃0.2N以上4N以下。

<8>

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装体包括形成该外装体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外层片和配置在该外层片的内表面侧而形成该外装体的肌肤相对面的内层片,

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分别由从所述腹侧区域至所述背侧区域连续的一个纺粘无纺布构成。

<9>

根据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从降低刚性的观点出发,所述纺粘无纺布的每一个的克重为20g/m2以下,优选为18g/m2以下,作为该纺粘无纺布的克重的下限值,优选为10g/m2以上。

<10>

根据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装体包括形成该外装体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外层片和配置在该外层片的内表面侧而形成该外装体的肌肤相对面的内层片,

所述外层片使用的纺粘无纺布和所述内层片使用的纺粘无纺布的克重相同。

<11>

根据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纺粘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纤维取向方向与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为相同方向。

<12>

根据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从成为柔软且肌肤触感良好的无纺布的观点出发,所述纺粘无纺布的多个所述纤维熔接部各自的面积优选为0.3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mm2以上0.25mm2以下,特别优选为0.1mm2以上0.2mm2以下。

<13>

根据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纤维熔接部的数量优选为10个/cm2以上250个/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个/cm2以上65个/cm2以下。

<14>

根据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从成为柔软且肌肤触感良好的无纺布的观点出发,所述纺粘无纺布的每一个中,多个所述纤维熔接部的压花率、即该多个纤维熔接部的总面积占该纺粘无纺布的一个面的表面积的比例(压花率)优选为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以上,优选为1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

<15>

根据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装体包括形成该外装体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外层片和配置在该外层片的内表面侧而形成该外装体的肌肤相对面的内层片,

所述外层片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和所述内层片所使用的纺粘无纺布中,多个所述纤维熔接部的压花率相同。

<16>

根据上述<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纺粘无纺布的所述纤维熔接部的压花图案优选是一定的,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纤维熔接部的配置图案是一定的,且由多个所述纤维熔接部形成花样。

<17>

根据上述<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纤维熔接部的压花图案是两个第一压花部列和两个第二压花部列交叉而形成为一定的矩形的花样。

<18>

根据上述<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纤维熔接部的压花图案是两个第一压花部列和两个第二压花部列交叉而形成一定的矩形的花样,

各所述第一压花部列与各所述第二压花部列所成的角α优选为4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而且,优选为1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下。

<19>

根据上述<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装体包括形成该外装体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外层片和配置在该外层片的内表面侧而形成该外装体的肌肤相对面的内层片,

所述外层片使用的纺粘无纺布和所述内层片使用的纺粘无纺布中,所述纤维熔接部的形状相同。

<20>

根据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各所述侧封部是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X上断续地配置的所述封合部在该纵向X上配置成一列而形成的。

<21>

根据上述<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一对侧封部是在所述腹侧区域中的所述外装体的沿着纵向的左右两侧缘部与所述背侧区域中的所述外装体的沿着纵向的左右两侧缘部重叠成人字形的状态下,由从所述腰部开口部向所述腿部开口部在纵向上配置成一列且以一定的间隔断续地配置的多个所述封合部接合而形成的。

<22>

根据上述<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封合部在俯视时,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在尿布1的横向Y上长的长方形、在横向Y上长的三角形状、在横向Y上长的椭圆形状等。

<23>

根据上述<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封合部形成为在横向Y上长的长方形。

<24>

根据上述<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纵向X相邻的所述封合部彼此之间的节距(P)相对于相邻的所述纤维熔接部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的比例((P/D)×100),优选为1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优选为8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

<25>

根据上述<1>~<24>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从改善肌肤触感的观点出发,相邻的所述纤维熔接部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优选为6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mm以上,优选为12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下。

<26>

根据上述<1>~<25>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封合部的延伸方向的长度(L)相对于在纵向X上相邻的所述封合部彼此之间的节距(P)的比例((L/P)×100)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而且,优选为1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下。

<27>

根据上述<1>~<26>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从确保所述侧封部的稳定的封合强度的观点出发,在纵向X上相邻的所述封合部彼此之间的节距(P)优选为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优选为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以下。

<28>

根据上述<1>~<27>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封合部的延伸方向的长度(L)优选为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优选为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以下。

<29>

根据上述<1>~<28>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各所述封合部的轮廓的长度(LC)相对于相邻的所述纤维熔接部彼此之间的最大间隔(D)的比例((LC/D)×100),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

<30>

根据上述<1>~<29>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各所述封合部的轮廓的长度(LC)优选为l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mm以上,优选为6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

<31>

根据上述<1>~<30>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从兼顾所述侧封部的稳定的封合强度的观点出发,与所述纺粘无纺布的所述纤维熔接部重叠的该封合部的数量相对于构成所述侧封部的所述封合部的数量的比例,在各所述侧封部优选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

<32>

根据上述<1>~<31>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从确保该侧封部的稳定的封合强度的观点出发,构成所述侧封部的一个所述封合部的熔接强度,优选为0.2N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N以上,优选为4N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N以下。

<33>

根据上述<1>~<32>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装体为多个无纺布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X上包括所层叠的无纺布的个数相对较多的多层叠部和所层叠的无纺布的个数相对较少的少层叠部。

<34>

根据上述<1>~<33>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装体的构成包括:形成该外装体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外层片;配置在该外层片的内表面侧而形成所述外装体的肌肤相对面的内层片;和固定在所述外层片与所述内层片之间的多根线状或带状的弹性部件。。

<35>

根据上述<1>~<34>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装体包括形成该外装体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外层片和配置在该外层片的内表面侧而形成该外装体的肌肤相对面的内层片,

所述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分别由从所述腹侧区域至所述背侧区域连续的一个无纺布构成,所述外层片与所述内层片之间在规定部位通过粘接剂或热封等接合手段接合而形成层叠构造。

<36>

根据上述<1>~<35>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装体的构成包括:形成该外装体的非肌肤相对面的外层片;配置在该外层片的内表面侧而形成所述外装体的肌肤相对面的内层片;和固定在所述外层片与所述内层片之间的多根线状或带状的弹性部件,

所述外层片具有比由该外层片和所述内层片夹持固定构成所述弹性部件的多根腰部弹性部件的区域进一步在纵向上延伸出的长度,该延伸出的所述外层片的延出区域折回到所述吸收性主体侧,而覆盖该吸收性主体的纵向的端部,利用粘接剂或热封等接合手段接合而形成层叠构造。

<37>

根据上述<36>中所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外装体为多个无纺布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在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X上包括所层叠的无纺布的个数相对较多的多层叠部和所层叠的无纺布的个数相对较少的少层叠部,

所述多层叠部形成于配置有所述外层片的所述延出区域的区域,且形成于在从所述腰部开口部的周缘至覆盖所述吸收性主体的纵向X的端部的位置的区域。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肌肤触感良好,侧封部具有稳定的封合强度,能够确保穿着时的充分的封合强度,并且,在撕开侧封部时容易撕开,在废弃时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和功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