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性粒子植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8034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射性粒子植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射性粒子植入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癌症组织间放射治疗又称为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指在影像学的指导下,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密封籽源,通过植入器植入肿瘤内或其附近受癌细胞浸润的组织中,利用放射性物质发射出放射线的直接效应或通过产生的自由基的间接作用来破坏DNA双链,当肿瘤细胞分裂时,由于其DNA的完整性受损,无法进行细胞分裂而死亡,进而达到治疗和缓解肿瘤的目的。该治疗技术既适用于像前列腺癌或不可手术的肿瘤的治疗,也可以用于原发肿瘤切除后残余病灶的植入治疗,例如表皮、腹腔和胸腔肿瘤治疗,还可以用于头部、颈部、肺和胰腺的肿瘤治疗。也适用于经外照射治疗残留的肿瘤以及复发的肿瘤。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小,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手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用于癌症组织间放射治疗的植入设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给临床治疗带来一些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组织间放射治疗的临床推广。

公开号为CN 101219253A中国专利(公开日:2008年07月16日)公开了一种放射性籽源植入器,应用于临床时,解决了之前植入器重粒子弹匣的重复使用问题和“卡源”现象,推动了内放疗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的应用,但也存在有以下不足:穿刺针扣板不能适用于所有厂家和规格的穿刺针;在肿瘤内植入粒子的操作时,粒子弹仓移动距离不精确;粒子弹仓底部凹槽设置的抗凝剂输入孔在注入抗凝剂后抗凝剂容易流出,会造成手术环境的污染。

公告号为CN 20282247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日:2013年03月27日)公开了一种新式笔型内放疗粒子植入器,该植入器结构简单,容易清洗,具有可精确定位的特点,并适用于所有规格的穿刺针,粒子弹夹为医用塑料可一次性使用,防止了患者交叉传染。但是这种装置通过齿轮在齿轮槽内的滚动进行定位,齿轮滚动部分结构复杂,容易出现机械故障,并且齿槽的机械加工更为复杂,整个植入器比较沉重,操作容易疲劳。

公告号为CN 20450209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日:2015年07月29日)公开的一种放射性粒子植入枪,基本上解决了上述存在的各种不足,该装置运用滑轨使得定位更为精确,但是该装置在粒子仓内设置了带有一圈粒子孔的圆盘,需要用力按下圆盘上的压杆,圆盘旋转一个粒子孔,这样使得在植入粒子时,增加了一个操作步骤,而且该装置在枪体前端设置一手摇杆,手摇手摇杆,滑轨向前转动,从而带动推杆4向前,可以看出该定位装置的滑轨靠的是转动进行,植入过程中压杆和手摇杆的操作增加了植入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定位准确,定位距离可视,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的放射性粒子植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放射性粒子植入器,包括底座17,底座上设置有弹夹槽36,弹夹3与弹夹槽36活动连接,并通过弹夹固定栓24将弹夹固定在弹夹槽内,弹夹3包括带有数字刻度的活塞41;两根滑杆12贯穿底座的上部设置,两根滑杆轴心线水平平行,且与底座的下表面平行,两根滑杆的前端与拱座11的上部固定连接,两根滑杆的后端与支架13的上部固定连接,支架的上部设置有手环14,在底座的下部设置有前通孔26,后通孔25,在弹夹插在弹夹槽内,设置在弹夹下部的放射性粒子通道39与前通孔和后通孔贯通;在底座的前通孔的位置依次连接有鲁尔接口16和针头2,鲁尔接口下部设置有回血释放孔30,在底座的后通孔的位置连接有表面设置有数字刻度的枪管18,枪管的前部设置有圆筒状限位体19,枪管的后部贯穿支架设置,支架上的定位螺栓15将枪管与支架活动连接,后端部设置有把手23的推杆22在枪管内部的孔道、后通孔、粒子通道和前通孔滑动连接;枪管的后端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以及内部设置有锥形槽33,卡套34锥形部分设置在锥形槽33内,通过带有内螺纹的带孔端帽21将推杆22与枪管固定连接设置,在底座上弹夹槽的后部设置有无菌注射用水注入管32,在鲁尔接头16的前端设置圆锥形管2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放射性粒子植入器,其结构简单,易加工,易组装,操作方便,采用滑轨滑动装置,可实现精确定位,稳定性好,枪管表面数字刻度的设置使得定位距离可视化,弹夹上活塞表面上数字刻度的设置实现剩余籽源数的可视化。圆锥形管的设置可以防止针头与鲁尔接口连接处存在的间隙引起的卡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放射性粒子植入器,见图1、图2,包括底座17,底座上设置有弹夹槽36,弹夹3与弹夹槽36活动连接,并通过弹夹固定栓24将弹夹固定在弹夹槽内,弹夹3包括带有数字刻度的活塞41;两根滑杆12贯穿底座的上部设置,两根滑杆轴心线水平平行,且与底座的下表面平行,两根滑杆的前端与拱座11的上部固定连接,两根滑杆的后端与支架13的上部固定连接,支架的上部设置有手环14,在底座的下部设置有前通孔26,后通孔25,在弹夹插在弹夹槽内,设置在弹夹下部的放射性粒子通道39与前通孔和后通孔贯通;在底座的前通孔的位置依次连接有鲁尔接口16和针头2,鲁尔接口下部设置有回血释放孔30,在底座的后通孔的位置连接有表面设置有数字刻度的枪管18,枪管的前部设置有圆筒状限位体19,枪管的后部贯穿支架设置,支架上的定位螺栓15将枪管与支架活动连接,后端部设置有把手23的推杆22在枪管内部的孔道、后通孔、粒子通道和前通孔滑动连接;枪管的后端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以及内部设置有锥形槽33,卡套34锥形部分设置在锥形槽33内,通过带有内螺纹的带孔端帽21将推杆22与枪管固定连接设置,在底座上弹夹槽的后部设置有无菌注射用水注入管32,在鲁尔接头16的前端设置圆锥形管29。

一种放射性粒子植入器的使用过程:

(1)按照附图1所示,向弹夹3装入放射性粒子,将弹夹3插入底座17中;

(2)旋松定位螺栓15和带孔端帽21,向后(即针尖的相反方向)滑动底座17,使圆筒状限位体19紧贴于支架13的左侧;

(3)在确定植入深度后,将拱座11紧贴于患者体表,向左滑动底座17使得针头向体内插入指定深度,旋紧定位螺栓15,向前推进推杆22,将放射性粒子按照指定的深度推入到体内;

(4)将第一枚放射性粒子植入后,向后拉动推杆22,此时体内部分血液可由回血释放孔30排出;

(5)待所有放射性粒子植入完毕后,旋松定位螺栓15,向后滑动底座17,拔出针头2,向无菌注射用水注入管32注射无菌注射用水清洗底座内可能残留的血液。

带有数字刻度的活塞41的刻度,其精度为每个放射性粒子的直径;观测其刻度,可以得知注入体内放射性粒子的数量。

圆锥形管的设置可以防止针头与鲁尔接口连接处存在的间隙引起的卡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