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迁移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4962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自动迁移病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迁移病床。



背景技术:

当前,对于重病人、肥胖病人、骨折、手术后病人因为疼痛或术后有引流管等病人的转移通常需要多人手脚并用,非常吃力,并且因为病人转移需要4到5个人合作才能完成,常常会因为多人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用力大小抬送导致病人感到不适,甚至还会因为搬运的不恰当方式导致病人损伤。例如,脑脊液倒流可能会造成永久的头痛伤害,切没有可供治疗的药物。而如何轻松、快速、安全的实现病人在手术台与病床之间的转移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医院工作的一大难题。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 102551962 A)公开了一种手术运转床,包括可伸出和缩回的侧移式床面,侧移式床面朝病人的下方向外伸出,同时转动传送带,将病人装载在侧移式床面上,然后将侧移式床面收回,实现手术台与病床件病人的转移。

但是这种结构的转运床上,无法铺设棉垫、被单等床上必需品,而病人直接躺在传送带及滚轮上,时间一长必然带来很多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迁移病床,不仅方便病人手术后转移,而且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迁移病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下设有用于支撑床体且能调节升降的床架、所述床架底部设有万向脚轮,所述床体包括传送支架、若干辊轴、传送带,若干所述辊轴水平平行地设置在传送支架上,所述传送带设置在辊轴上,且其中一根辊轴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动力源;所述传送支架还设有床单迁移机构,所述床单迁移机构包括夹具以及驱动夹具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二动力源,所述夹具移动方向与传送带传送方向相同。

所述夹具包括与辊轴平行的夹板,所述夹板设有若干带弹簧的夹片;所述第二动力源包括两个平行设置在传送支架上的无杆气缸,所述夹板两端连接无杆气缸。

所述传送支架呈长方形的框体结构,并具有一个上部开口容纳空间,所述传送支架底部设有一个供棉垫通过的长形通槽,所述长形通槽与辊轴平行。

所述床架包括固定支架、以及与固定支架上下活动配合的活动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活动支架之间设有升降调节组件;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上连接块、下连接块、第一丝杆、以及两组对称布置的V型铰接连接件,所述上连接块与活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块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V型铰接连接件包括中间连接块、上连杆、下连杆,所述上连杆两端分别与上连接块、中间连接块铰接,所述下连杆两端分别与下连杆、中间连接块铰接,所述第一丝杆两端设置相互对称的螺纹牙丝,且其两端分别穿过两个中间连接块,并与中间连接块螺纹配合。

所述固定支架、活动支架、升降调节组件均设有两组,且分别设置在床体底部的前后两端。

所述床体与床架之间设有水平滑移机构,所述水平滑移机构滑移方向与传送带传送方向相同;所述水平滑移机构包括上滑板及固定在上滑板上的螺母、下滑板及安装在下滑板上的第二丝杆,所述上滑板固定安装在床体下方,所述下滑板固定安装在床架上方,且所述上滑板与下滑板滑移配合;所述第二丝杆与螺母螺纹配合。

所述水平滑移机构设有两组,且对称设置在床体底部前后两端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转移病人时,通过传送带与辊轮的结构,能够平稳、快速的进行转移,无需人员参与,不仅更加方便、省时省力,而且对病人更加安全;另外床单迁移机构可以夹紧床单与棉垫进行移动,使得在转移病人的同时,能够铺上一层棉垫与床单,保证病人在病床上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迁移病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床面及床单迁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平滑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迁移病床与手术台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体,11-传送支架,111-长形通槽,12-辊轴,13-传送带,2-床架,21-固定支架,22-活动支架,23-升降调节组件,231-上连接块,232-下连接块,233-第一丝杆,234-中间连接块,235-上连杆,236-下连杆,3-万向脚轮,4-传单迁移机构,41-夹具,411-夹板,412-夹片,42-无杆气缸,5-水平滑移机构,51-上滑板,52-螺母,53-下滑板,54-第二丝杆,6-床单,7-棉垫,8-手术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及图2所述,一种自动迁移病床,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下设有用于支撑床体1且能调节升降的床架2、所述床架2底部设有万向脚轮3,

所述床体1包括传送支架11、若干辊轴12、传送带13,若干所述辊轴12水平平行地设置在传送支架11上,所述传送带13设置在辊轴12上,且其中一根辊轴12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动力源,锁定第一动力源通常为驱动电机;

所述传送支架11还设有床单迁移机构4,所述床单迁移机构4包括夹具41以及驱动夹具41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二动力源,所述夹具41移动方向与传送带13传送方向相同。

转移病人时,首先通过床架2的高度调整将床面1调整至与手术台相同的高度,然后通过传送带与辊轮的结构,能够平稳、快速的进行转移,无需人员参与,不仅更加方便、省时省力,而且对病人更加安全;另外床单迁移机构可以夹紧床单6与棉垫7进行移动,使得在转移病人的同时,能够铺上一层棉垫7与床单6,保证病人在病床上更加舒适。

其中,所述夹具41包括与辊轴12平行的夹板411,所述夹板411设有若干带弹簧的夹片412;所述第二动力源包括两个平行设置在传送支架11上的无杆气缸42,所述夹板411两端连接无杆气缸42,结构简单,方便操作,迁移稳定。

如图2所示,所述传送支架11呈长方形的框体结构,并具有一个上部开口容纳空间,所述传送支架11底部设有一个供棉垫7通过的长形通槽111,所述长形通槽111与辊轴12平行,采用框体结构更加牢固稳定,而在底部预留一个供棉垫通过的长形通槽111,使得棉垫传递更加平稳,更加整齐。

如图3所示,所述床架2包括固定支架21、以及与固定支架21上下活动配合的活动支架22,所述固定支架21与活动支架22之间设有升降调节组件23;所述升降调节组件23包括上连接块231、下连接块232、第一丝杆233、以及两组对称布置的V型铰接连接件,所述上连接块231与活动支架22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块232与固定支架21固定连接,所述V型铰接连接件包括中间连接块234、上连杆235、下连杆236,所述上连杆235两端分别与上连接块231、中间连接块234铰接,所述下连杆236两端分别与下连杆236、中间连接块234铰接,所述第一丝杆233两端设置相互对称的螺纹牙丝,且其两端分别穿过两个中间连接块234,并与中间连接块234螺纹配合。

通过转动第一丝杆233,第一丝杆233则能带动两组V型铰接连接件的中间连接块相向或相反运动,从而实现升降调节的功能,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更加稳定。其中,第一丝杆233可以采用手摇或电机驱动的方式进行旋转,操作方便。

为了进一步确保升降过程的稳定性,所述固定支架21、活动支架22、升降调节组件23均设有两组,且分别设置在床体1底部的前后两端。

如图4所示,所述床体1与床架2之间设有水平滑移机构5,所述水平滑移机构5滑移方向与传送带13传送方向相同,通过水平滑移机构5能够带动床体1水平调整,使得其能与手术台更好的配合,方便转移病人。

其中,所述水平滑移机构5包括上滑板51及固定在上滑板51上的螺母52、下滑板53及安装在下滑板53上的第二丝杆54,所述上滑板51固定安装在床体1下方,所述下滑板53固定安装在床架2上方,且所述上滑板51与下滑板52滑移配合;所述第二丝杆54与螺母52螺纹配合,通过丝杆、螺母的结构实现水平调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调整准确,第二丝杆的驱动方式也可以是手摇或电机驱动的方式。

为了进一步确保水平滑移的稳定准确性,所述水平滑移机构5设有两组,且对称设置在床体1底部前后两端位置。

如图5所示,手术台可以设置成与床面相同的结构,进一步方便病人在手术台8与病床之间的转移。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