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骨科手术的术后可调节式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732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于骨科手术的术后可调节式轮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骨科手术后的患者来说,恢复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骨科手术后愈合恢复所需时间长,而且患者的手术部位需要固定,很多患者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躺在病床上,大大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自由,给患者带来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同时长期卧床也不利于患者的恢复,为了舒缓患者的心情,使患者尽快康复,患者需要适当的出门活动,虽然通过轮椅可以将患者推出来活动,但是传统的轮椅依旧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只能起到简单的承载患者的作用,无法进行调节,不足以适应不同身高情况、和受伤状况的患者,对于手部或腿部等受伤部位需要保持特殊角度和位置的状况无法解决等。为此我们公开了一种可用于骨科手术的术后可调节式轮椅,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用于骨科手术的术后可调节式轮椅,其能够根据支撑起患者的肩部、手部和腿部,能够对腿部的支撑进行角度和长度的调节,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背部支撑的角度,使用方便,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用于骨科手术的术后可调节式轮椅,包括椅架、椅座、靠背、握把、侧板、扶手、后车轮和前车轮,所述的靠背与椅座之间呈钝角;靠背前面安装有气囊;气囊上连通有气管;气管上安装有放气阀;椅座下面固定安装有充气泵;所述的气管一端与气囊连通,另一端与充气泵连通;椅座前端,椅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腿部支撑装置;左右两侧的扶手上前部对称设置有手部支撑装置,后部对称设置有肩部支撑装置;

所述的腿部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上端与椅架转动连接,下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板;伸缩板下端固定有脚踏板;连接杆上部固定有定位杆;定位杆上开有定位孔;定位杆内侧,椅架上固定安装有弧形插板;弧形插板上均匀分布有插孔;所述的插孔与定位孔相互对应;穿过定位孔和插孔插接配合有定位销;

所述的手部支撑装置包括与扶手前部固定连接的竖直方向的A伸缩杆,A伸缩杆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的一端与A伸缩杆上端水平转动连接;

所述的肩部支撑装置包括与扶手后部固定连接的竖直方向的B伸缩杆,B伸缩杆上端固定连接有肩部支撑架;

所述的A伸缩杆和B伸缩杆上均安装有顶紧螺钉。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可用于骨科手术的术后可调节式轮椅的两个脚踏板外侧均安装有警示灯。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可用于骨科手术的术后可调节式轮椅的靠背上连接有绑带。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轮椅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靠背和椅座呈钝角设置,能够使患者倚靠时更舒适,气囊的设置增强了舒适感;充气泵能够为气囊充气,使气囊膨胀;放气阀能够通过气管为气囊放气,使气囊缩小;连接杆转动,能够改变支撑腿部时的角度;定位杆随连接杆转动,之后通过定位销能够将定位杆和弧形插板进行定位;伸缩板伸缩,能够适应不同腿长的患者;脚踏板能够支撑起患者的脚部;A伸缩杆伸缩,支撑板能够随之升高和降低,改变支撑患者手部的高度;支撑板能够转动,使患者手部能够根据需求改变放置的位置;B支撑杆伸缩,肩部支撑架能够升高和降低;肩部支撑架能够对患者的腋窝处进行支撑。

2、脚踏板外侧的警示灯能够给他人提供警示作用,避免他人撞到患者。

3、靠背上的绑带能够将患者固定在靠背上,避免患者跌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腿部支撑装置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泵和警示灯电路图;

图中,1、椅架;2、椅座;3、靠背;4、握把;5、侧板;6、扶手;7、后车轮;8、前车轮;9、气囊;10、气管;11、放气阀;12、充气泵;13、连接杆;14、伸缩板;15、脚踏板;16、定位杆;17、定位孔;18、弧形插板;19、插孔;20、定位销;21、A伸缩杆;22、支撑板;23、B伸缩杆;24、顶紧螺钉;25、警示灯;26、绑带;27、肩部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可用于骨科手术的术后可调节式轮椅,包括椅架1、椅座2、靠背3、握把4、侧板5、扶手6、后车轮7和前车轮8,所述的靠背3与椅座2之间呈钝角;靠背3前面安装有气囊9;气囊9上连通有气管10;气管10上安装有放气阀11;椅座2下面固定安装有充气泵12;所述的气管10一端与气囊9连通,另一端与充气泵12连通;椅座2前端,椅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腿部支撑装置;左右两侧的扶手6上前部对称设置有手部支撑装置,后部对称设置有肩部支撑装置;所述的腿部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杆13;所述的连接杆13上端与椅架1转动连接,下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板14;伸缩板14下端固定有脚踏板15;连接杆13上部固定有定位杆16;定位杆16上开有定位孔17;定位杆16内侧,椅架1上固定安装有弧形插板18;弧形插板18上均匀分布有插孔19;所述的插孔19与定位孔17相互对应;穿过定位孔17和插孔19插接配合有定位销20;所述的手部支撑装置包括与扶手6前部固定连接的竖直方向的A伸缩杆21,A伸缩杆21上端设置有支撑板22;所述的支撑板22的一端与A伸缩杆21上端水平转动连接;所述的肩部支撑装置包括与扶手6后部固定连接的竖直方向的B伸缩杆23,B伸缩杆23上端固定连接有肩部支撑架27;所述的A伸缩杆21和B伸缩杆23上均安装有顶紧螺钉24;两个脚踏板15外侧均安装有警示灯25;靠背3上连接有绑带26。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腿部支撑装置、手部支撑装置和肩部支撑装置,能够分别对患者的腿部、手部和肩部进行支撑,同时三者可以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

如果患者的腿部骨骼受伤,进行手术治疗之后,为了更好的恢复,患者的腿部需要保持一定角度,根据医生的医嘱和患者腿部的实际情况,调节腿部支撑装置,达到对患者的腿部的支撑,具体做法是转动连接杆13,同时调节伸缩板14将患者的腿部放上去,使其脚踩上脚踏板15,之后根据腿部所需要放置的角度,转动连接杆13到该角度,此时定位杆16上的定位孔17和弧形插板18上的若干插孔19中的其中一个插孔19对应,插上定位销20将定位杆16和弧形插板18之间固定,即连接杆13的位置随之固定,整个腿部即被支撑起来,在此过程中伸缩板14的长度定位根据自身的摩擦作用即可实现。

患者手部骨骼受伤时,根据患者手部术后需要固定的位置和角度,调节A伸缩杆21,转动支撑板22,将患者的手部放到支撑板22上,之后通过顶紧螺钉24将A伸缩杆21的高度固定。

对于胸腔内部骨骼受伤和腰部骨骼处受伤的患者来说,术后一般只能平躺,因为要避免上半身体重对受伤处造成压迫,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调节B伸缩杆23,能够使肩部支撑架27将患者的腋窝处支撑起来,有效的减少上本身的压迫作用,使这些患者也能随本实用新型被推出去活动,有利于舒缓患者的心情,有利于患者康复,同样的B伸缩杆23的高度也能通过顶紧螺钉24固定。

两个脚踏板15外侧均安装有警示灯25,家属手扶着握把4推动患者行动时,在拐角处,警示灯25首先被人们观察到,通过警示灯25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他人与患者相撞的情况,减少对患者的二次伤害;靠背3上连接绑带26能够将患者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上,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患者跌落,减少意外的发生;靠背3处设置气囊9,一方面能够使患者背靠时更舒适,另一方面通过充气泵12和放气阀11的作用能够调节气囊9的撑起程度,从而调节患者背靠的角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